1、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0-16 Na-23 Mg-24 Al-27 Cu-64 Fe-56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1.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HClO的结构式为:HClOC. 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 氯化镁的电子式:【答案】D【解析】【详解】A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离子正确的结构示意图为:,故A错误;B次氯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氢键和1个氧氯键,次氯酸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C乙酸的分子式C2
2、H4O2,故C错误;D氯化镁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直接用离子符号表示,氯离子需要标出最外层电子及所带电荷,氯化镁正确的电子式为: ,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电子式、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等化学用语的判断,注意掌握常见化学用语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分析判断分子结构中原子的连接顺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A(s)B(g) C(g)D(g)的反应,加入A,反应速率加快B. 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增大,v(逆)减小C.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3H2(g) 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不改变
3、化学反应速率D. 100 mL2 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答案】D【解析】【详解】A. 对于A(s)B(g) C(g)D(g)的反应,A为固体,加入A,A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A错误;B. 2NO2 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v(正)、 v(逆) 均增大,故B错误;C.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压,充入He,容器的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D. 100 mL 2 molL1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析出铜,形成原电池,生成氢气的速率加
4、快,故D正确;故选D。3.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D,同时生成n molC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 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B.生成nmolD是正反应,同时生成nmolC也是正反应,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B错误;C. 该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
5、量不变,说明气体的质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说明C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选B。4.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Z 位于元素周期表A族,W 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r(W) r(Z) r(Y)B. X、W 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 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D. 由X、Y 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和共价键【答案】B【解析】【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
6、O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X,则Y为Na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A族,且原子序数大于Y,则Z为Mg元素;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W为S元素,即X、Y、Z、W分别是O、Na、Mg、S元素。【详解】A硫离子含有3个电子层,而镁离子和钠离子均含有2个电子层,硫离子半径最大,钠离子和镁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钠离子半径大于镁离子,因此离子半径r(W)r(Y)r(Z),故A错误;B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故B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YZ,则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故C错误;D由X、Y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7、Na2O也可能是Na2O2,Na2O只含离子键、Na2O2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判断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即可解答,注意:D选项中易漏掉Na2O或Na2O2而导致错误。5.利用反应6NO28NH3 =7N212H2O构成电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从右侧B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A电极B. 当有2.24 L NO2被处理时,转移电子数为0.4NAC. 电极A极反应式为2NH36e= N26H+D. 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答案】D【解析
8、】【详解】在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6NO28NH3 =7N212H2O 可知,通入氨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二氧化氮的为正极。A电子从负极流出,正极流入,则电子从左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右侧电极,故A错误;B. 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 L NO2的物质的量,因此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故B错误;C. 电极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 N26 H2O,故C错误;D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为使电池持续放电,离子交换膜需选用阴离子交换膜,防止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故D正确;故选D。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
9、叙述正确的是( )A. 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04溶液的紫色褪去B. 15g甲基(CH3)含有的电子数是9NAC. 7.8g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3N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的原子总数为0.5NA【答案】B【解析】【详解】A、烷烃是饱和烃,性质较稳定,故均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错误;B.15g甲基(-CH3)的物质的量是1mol,1mol甲基含有9mol电子,所含有的电子数是9NA,故B正确;C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数,故C错误;D、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阿伏
10、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本题的易错点为D,使用气体摩尔体积需要注意:对象是否为气体;温度和压强是否为标准状况。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l N2 的质量是14g B.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C. H2O的摩尔质量是18 D. 1mol HCl的质量是36.5 g /mol【答案】B【解析】【详解】A.1mol氮气质量=1mol28g/mol=28g,故A错误;B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故B正确;C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故C错
11、误;D质量的单位是g,m(HCl)=nM=1mol36.5g/mol=36.5g,故D错误;故选B。8.下列物质中既能导电,又属于强电解质的一组物质是( )A. 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 熔融状态的KOH、熔融状态的NaClC. NaOH溶液、纯HNO3 D. 液氨、石灰水【答案】B【解析】【详解】A、醋酸溶液能导电是乙酸和水的混合物,其中醋酸属于弱电解质,食盐晶体是电解质但不导电,故A错误;B、熔融KOH、熔融NaCl,属于强电解质能导电,故B正确;C、NaOH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纯硝酸不导电,故C错误;D、液氨不导电,石灰水是混合物,都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
1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液氨属于非电解质,一水合氨属于弱电解质。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6 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B. 常温常压下,11.2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C. 标准状况下,22.4 L氦气与22.4 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AD. 常温下,2.7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答案】D【解析】A. 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A不正确;B. 因不知道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无法计算11.
13、2L甲烷的物质的量,故无法计算其中含有的氢原子数,B不正确;C.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因氦气分子为单原子分子,故其所含原子数均为NA,C不正确;D. 2.7g铝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铝转化为Al3+,故其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D正确。本题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要求学生能根据题中所给的有关物质的物理量计算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关于电子转移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根据其在反应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确定该物质电子转移的数目,不必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关于气体体积的计算,一定要看清三点:一是气体的温度和压强是否为
14、标准状况,二是确定其在标准状况下确实为气体,三是确定气体的分子结构。10.配制100mL 1.0molL1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 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于烧杯中,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 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 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答案】D【解析】A项,称量好的固体不能直接放入容量瓶中,应先在烧杯中溶解并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错误;B项,题中100mL指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蒸馏水的体积,错误;C项,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15、防止液滴外洒,错误;D项,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正确;答案选D。11.在盐类水解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的电离平衡被破坏 B. 水的电离程度一定会增大C. 溶液的pH一定会增大 D. c(H)与c(OH)的乘积一定会增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大多数盐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A错误;B、盐类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正确;C、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pH减小,C错误;D、一定温度下的稀溶液中,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D错误。考点:考查了盐类的水解的相关知识。12.能证明硅酸的酸性弱于碳酸酸性的实验事实是( )A. CO2溶于水形成碳酸,SiO
16、2难溶于水B.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C. 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D. HCl通入可溶性碳酸盐溶液中放出气体,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沉淀【答案】B【解析】A.SO3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是强酸; 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是弱酸。所以能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后不一定生成强酸。SiO2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不能证明硅酸是否是弱酸。酸的酸性强弱与对应酸性氧化物的溶解性没有必然的关系,A不正确;B. CO2通入可溶性硅酸盐中析出硅酸沉淀,说明硅酸的酸性比常见的弱酸碳酸更弱,B正确;C. 高温下SiO2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2,是因为高温下硅酸盐更稳定,不能说明
17、硅酸是弱酸,C不正确;D. 氯化氢通入可溶性硅酸盐溶液中生成硅酸沉淀,因为盐酸是强酸,只能证明硅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但不能证明硅酸是弱酸,D不正确。本题选B。点睛:要证明某酸为弱酸,可以证明其不能完全电离,或者证明其比常见的弱酸酸性更弱。13.取两份铝片,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烧碱溶液反应,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则两份铝片的质量之比为( )A. 1:1 B. 2:3 C. 3:2 D. 1: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铝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与烧碱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由
18、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关系式都为2Al3H2,同温同压下放出相同体积的气体,需要铝的物质的量相等,质量相等,故选A。考点:考查了铝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的相关知识。14.把含有氧化铁的铁片投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直到铁片完全溶解,经分析该溶液中无Fe3+,且生成的Fe2+与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原混合物中Fe2O3与F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5 C. 41 D. 31【答案】B【解析】设原混合物中含有xmolFe,ymolFe2O3,根据方程式可知Fe2O3+6HCl=2FeCl3+3H2Oy 2y2FeCl3+Fe=3FeCl22y y 3yFe+2
19、HCl=FeCl2+H2(x-y) (x-y) (x-y)则3y+(x-y):(x-y)=3:1,解得y:x=2:5,答案选B。15.对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别升高温度,两种溶液的pH均减小B. 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pH:Na2CO3NaHCO3C. 分别加入少量NaOH,两溶液中c(CO32)均增大D. 两溶液均存在c(Na)c(H)c(OH)c(HCO3)2c(CO32)【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均因水解显碱性,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两种溶液的碱性增强,pH均增大,A项错误;B相同条件下,
20、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则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pH:Na2CO3 NaHCO3,B项正确;C向碳酸钠中加入氢氧化钠,抑制水解,则c(CO32-)增大,向碳酸氢钠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则c(CO32-)增大,C项正确;D任何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即两溶液均存在c(Na) + c(H+)c(OH) + c(HCO3) + 2c(CO32-),D项正确;答案选A。【考点定位】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主要考查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解以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熟悉掌握程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应
21、试能力和学习效率。碳酸钠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水解程度,相同温度下两种溶液的pH:Na2CO3 NaHCO3;加入氢氧化钠,抑制碳酸根水解,而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两溶液中c(CO32-)均增大;两溶液中均存在电荷守恒。16.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 2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正(X)2v逆(Z)B. 平衡常数K值越大,X的转化率越大C.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B【解析】【详解】A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
22、于其计量数之比,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2v正(X)=v逆(Z),故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说明反应物转化的越多,则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故B正确; C达到平衡状态时,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方向移动,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B。17.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值减小B. 电离常数K与温度无关C. 电离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力能力越弱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23、答案】C【解析】【详解】A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平衡属于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K值增大,故A错误;BK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等无关,电离吸热,则温度影响电离平衡常数K,故B错误;C电离平衡常数可衡量酸性的强弱,Ka越大,酸性越强,电离程度越大,则同温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故C正确;D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以第一步电离为主,对下一步电离起抑制作用,则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故D错误;故选C。18.实验:向盛有1 mL 0.1 molL1MgCl2溶液试管中加1 mL 0.2 molL1NaOH溶液,得到浊液 a,过滤得到滤液b 和白色沉淀c。
24、向沉淀 c中滴加0.1 molL1FeCl3溶液,沉淀变为红褐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滤液b中不含有Mg2+B. 实验可以证明Fe(OH)3比Mg(OH)2更难溶C. 中颜色变化说明Mg(OH)2转化为Fe(OH)3D. 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s) Mg2+ (aq)2OH(aq)【答案】A【解析】【详解】将1 mL 0.1molL-1MgCl2溶液和1 mL 0.2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得到氢氧化镁悬浊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混合物,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Mg2+2OH-。A、将a中所得浊液氢氧化镁过滤,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
25、(OH)2Mg2+2OH-,所得滤液中含少量Mg2+,故A错误;B、氢氧化镁的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铁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沉淀向着更难溶的物质转化,所以实验可以证明Fe(OH)3比Mg(OH)2更难溶,故B正确;C、中沉淀变为红褐色,说明Mg(OH)2和氯化铁之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C正确;D、浊液a为氢氧化镁悬浊液,氢氧化镁存在沉淀溶解平衡:Mg(OH)2Mg2+2OH-,故D正确;故选A。19.在醋酸溶液中, CH3COOH电离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溶液显酸性 B. 溶液中无CH3COOH分子存在C. 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 D. c(H+)= c(CH3COO-)【答案】C【解析】【详解】A
26、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溶液都呈酸性,故A错误;BCH3COOH为弱电解质,为可逆过程,溶液中应存在CH3COOH分子,故B错误;C氢离子浓度恒定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溶液中都存在电荷守恒,c(H+)=c(CH3COO-)不符合溶液电中性原则,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本题的易错点为D,不能仅根据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判断,溶液中还存在水的电离平衡。20.某同学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探究盐桥式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盐桥中除添加琼脂外,还要添加KCl的饱和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导线中电子流向为ba
27、B. 电池工作时,电流方向abC.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D. 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向左侧烧杯移动,Cl-向右侧烧杯移动【答案】C【解析】【详解】锌铜原电池中,锌比铜活泼,故锌为负极,铜为正极。A. 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导线中电子流向为ab,故A错误;B. 电池工作时,电流有正极流向负极,电流方向ba,故B错误;C. 电池工作时,溶液及盐桥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故C正确;D. 根据C的分析,盐桥中的K+向右侧烧杯移动,Cl-向左侧烧杯移动,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
28、本题包括5小题,共30分)21.KClO3和浓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KClO34HCl(浓)2KCl2ClO2Cl22H2O。(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1)氧化剂是_;(2)产生0.1molCl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mol。【答案】 (1). 氯酸钾 (2). 0.2【解析】【详解】(1)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ClO2中+4价,化合价降低1价是氧化剂二氧化氯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KClO3;(2)由反应可知,氯酸钾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4,则2molKClO3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5-4)=2mol,即生成1molCl2转移电子
29、的物质的量2mol,则产生0.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0.2mol,故答案为:0.2。22.实验室需配制500mL 0.2mol/L Na2SO4溶液,实验操作步骤为:A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转移至容量瓶中。B在天平上称取14.2g 硫酸钠固体,把它放在烧杯中,用适量的蒸馏水将它完全溶解并冷却至室温。C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D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注入容量瓶,并轻轻振荡。E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填序号)。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除烧杯、天
30、平(砝码、镊子)、玻璃棒外,还有_。下列情况中,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A某同学观察液面时仰视 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 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答案】 (1). BADCE (2).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3). ABC【解析】【详解】(1)配制溶液的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则实验步骤的顺序为B、A、D、C、E,故答案为:B、A、D、C、E;(2)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
31、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则还缺少的必要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A某同学观察液面时仰视,体积偏大,由c=可知,浓度偏小,故A选;B没有进行上述的操作步骤D,则溶质的物质的量n偏小,由c=可知,浓度偏小,故B选;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体积偏大,由c=可知,浓度偏小,故C选;D容量瓶使用前内壁沾有水珠,对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体积均无影响,由c=可知,对实验无影响,故D不选;故答案为:ABC。【点睛】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操作步骤、仪器和误差分析。注意利用浓度公式分析误差为解答的关键,根
32、据c=可知,配制过程中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23.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 0,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降低温度,二氧化硫的转化率_(填“增大”“ 减小”“ 不变”)。(2)Na2CO3溶液显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室温下,pH=10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答案】 (1). (2). 增大 (3). 碱性 (4). 10-4 mol/L【解析】【详解】(1)2SO2(g)+O2(g)2SO
33、3(g),反应的平衡常数K=;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增大;(2)Na2CO3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显碱性,室温下,pH=10的溶液中,c(H+)=10-10mol/L,则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4 mol/L,故答案为:碱性;10-4 mol/L。24.常温下,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五种电解质溶液:ANa2CO3 B.HCl C. CH3COOH D. CH3COONa ENaOH(1)这五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填字母)(2)若将C、E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pH_7(填“”“”或“”),(3)
34、将C、E溶液混合,若有c(CH3COO)=c(Na+),则混合溶液呈_性。【答案】 (1). A (2). (3). 中【解析】【详解】(1)酸碱抑制水的电离,能水解的盐促进水电离,盐对应的酸越弱,则水解程度越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越大,能够水解的盐中阴离子对应的酸性最弱的是Na2CO3,则Na2CO3的水解程度最大,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答案为:A;(2)若将C、E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生成醋酸钠,水解后溶液显碱性,pH7,故答案为:;(3)根据电荷守恒c(Na+)+c(H+)= c(CH3COO) +c(OH-),若有c(CH3COO) =c(Na+),则c(H+)= c(OH-),溶液
35、呈中性,故答案为:中。25.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1)补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Fe3+ Cu=_。(2)将以上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反应_;负极反应_。【答案】 (1). 2Fe3+Cu=2Fe2+Cu2+ (2). 2Fe3+2e-=2Fe2+ (3). Cu-2e-=Cu2+【解析】【详解】(1)Fe3+有强氧化性,能把金属铜氧化成铜离子,自身被还原成 Fe2+,反应方程式为2Fe3+Cu=2Fe2+Cu2+,故答案为:2Fe3+Cu=2Fe2+Cu2+;(2)设计成原电池时,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
36、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池反应中三价铁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电池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金属作负极,所以铜作负极,不如负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可选石墨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的电解质溶液作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所以该原电池图为,故答案为:2Fe3+2e-=2Fe2+;Cu-2e-=Cu2+。三、选做题(选做26题或27题)26.以下是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的几种可能的合成路线:(1)乙酸中官能团的结构简式是_。(2)请写出反应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_。(3)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7、_。【答案】 (1). COOH (2). 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解析】【详解】(1)乙酸中官能团是羧基,结构简式是COOH,故答案为:COOH;(2)为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均为乙烯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氧化反应;为乙醇的氧化反应;为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反应是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故答案为:CH3COOH+C2H5OHCH
38、3COOC2H5+H2O。【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合成和乙酸乙酯制备,明确官能团及其性质关系、乙酸乙酯制备原理是解本题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2),需要认真分析每一步反应的反应类型。27.第A、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2)H2分子中轨道重叠方式是_ ( 填标号)。As-s Bs-p Cp-p(3)OF2、O2F2是氟化物。OF2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类型是_。(4)钠、钾晶胞如图A所示,其堆积方式是_。(5)氯化钠晶胞如图B所示(白球代表Cl-,黑球代表Na+),其中阴离子的配位数为_。【答案】 (1). 1s22s22p43s1
39、 (2). A (3). sp3 (4). 体心立方堆积 (5). 6【解析】【详解】(1)Na是11号元素,处于第三周期IA族,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3s1,故答案为:1s22s22p43s1;(2)H2分子中1s轨道与1s轨道重叠,故答案为:A;(3)OF2分子的中心O原子孤电子对数=2,杂化轨道数目=2+2=4,O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故答案为:sp3;(5)由晶胞结构图,可知钠、钾晶胞为体心立方堆积,故答案为:体心立方堆积;(6)体心Na+的配位数为6,晶胞中Cl-数目=8+6=4、Na+离子数目=1+12=4,二者数目之比为1:1,故二者配位数相同,即Cl-离子的配位数为6,故答案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