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7KB ,
资源ID:502954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95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柳树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历史试题一、 选择题(24*4=48分)24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历史得以证实。它记载的商王世袭继承中已出现类似“嫡”“庶”的词语,祭祀的对象有祖先和天帝、日、月等诸神,且祭祀祖先的规模和频率超过了其它神,还记载了商王与周边部族的一些礼节。说明了商代A宗法制的雏形出现 B重鬼事神的意识淡化C王位世袭制开始出现 D形成严密的政治联系25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将土地按照一定标准直接分给个体农户耕种,向农户征收赋役,其包括制土分民、计户授田、计亩征税等几个方面。这一举措A适应了土地国有的时代变异 B标志着井田制开始瓦解C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型 D推动了牛耕技

2、术的发明26诗经商颂充分体现了殷人祭祀先祖(鬼神)时那种恭敬虔诚、谨严端肃,表现出惶畏的心理;诗经周颂则渗透了强烈的伦理道德精神,颂词大多现实化、生活化了。这一变化体现了A王权神秘色彩的强化 B朴素的人文主义色彩C宗法等级观念的淡化 D天道与伦理完全分离27、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味,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28、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了“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

3、“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A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C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29、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西汉初年颁布“民产子”诏令,多生孩子可以免除两年赋税。唐代要求地方官员劝勉男年二十,女年十五以上的庶人结婚。古代政府关注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国民经济恢复 B保证国家财税收入 C防范民间土地兼并 D改善人民生活质量30、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4、该变化反映出A.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31图6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农事图。由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中原地区人地矛盾的缓和 B 田庄的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 个体农户精耕细作的特点 D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的现象3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33汉律最初是在秦律基础上制定的,后开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

5、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一现象反映出汉律A废除秦律,维护统治 B以礼入法,儒法融合C神化皇权,强化专制 D损益秦法,巩固统一34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A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C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35汉初,韩信要求做齐王时说:“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刘邦改立韩信为楚王时说:“信习楚风俗”,便于“存恤楚众”。这一现象表明西汉初年A中央集权逐步强化 B王国的存在具有合理性C社会风俗有

6、待提高 D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韩非的法治是针对原始儒家的“礼治”“德治”提出的。他反对在宗法社会中实施礼治、德治,推崇法治。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也就是说在法面前,不存在贵族和平民之分,除了君主外,所有臣民一旦触犯法律都必须受到惩处。这是对西周以来“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等级制度的彻底否定。韩非说:“圣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完法”“主施其法,大虎将怯;主施其刑,大虎自宁。他认为立法、执法的主体是“圣王”,法律是君主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是针对柏拉图的“人治”而提出的。他认为“法律恰以免除

7、一切情欲影响的神袛和理智的体现”。基于此,他得出“法治应当优于人治”的结论。亚里士多德说,“正义是某些事物平等的观念”,也就是指礼法是由正义衍生而来的,而正义意味着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们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同时亚里士多德主张让全体公民参与政事,从而认为立法、执法为主体应是全体公民或统治阶层的整体。作为“轴心时代”东西方法治理论界交相辉映的两颗巨星,韩非和亚里斯多德的政治主张和法治理念对中西方法律制度法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摘编自杨军、赵海涛韩非与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的异同。(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

8、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形成的背景;(10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吕思勉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其一,周秦之变。先秦为封建时代,秦汉以后是郡县时代,“其情形是迥然不同的”。其二,新莽败亡。自东周进入乱世,周秦诸子皆谋挽救世运,直至新室王莽推行社会全面改革失败,此后不再产生根本改革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其三,盛唐结束。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转变,唐中期之前未脱离胡化性质,安史之乱后则在政治与学术上恢复汉化,宋学虽大成于庆历之世,实则导源于隋唐之间,继盛于元和之世,到庆历间,已是其成熟之时了。其四,西力东渐。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优势遭到严重冲击,

9、这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变局。 摘编自李波吕思勉的中国史观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公元前180年,临朝称制的吕后去世。大臣们认为代王刘恒仁孝宽厚,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文帝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乐苦对政权安定的意义,对下层社会多有体恤,因此他在位期间,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下诏以农为本,反对弃本事末,还决定减免当年半数的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三十税一成为汉代的定制。文帝还下诏“务省徭费以便民”,把民

10、众的徭役负担减少到毎3年服役一次,文帝时的赋役仅为汉初三分之一。这些措施对汉初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赋役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文帝赋役制度改革。(9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ACBDC; BDCAB; CB;40、(25分)1)相同之处:以法治国;都主张法的平等性和普遍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统治。不同之处:制定不同:韩非之法由君主制定;亚氏之法由全体公民参与制定;性质不同:韩非的法实则“人治”;亚氏之法实质民主政治的体现;君主和民众的地位不同:韩非之法:

11、君主拥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亚氏之法,全体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 原因:韩非: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宗法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不断;。亚里士多德:政治:对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反思;思想:对柏拉图的“人治”观的批判;民主政治传统和法制观念影响深远。经济:工商业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1)问,结合材料从二人思想的内容、特点、目的分析相同之处,从法的执行者、性质、君主和公民的地位分析二人思想的不同。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韩非子和亚里士多德思想产生的背景即可。42(12分)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

12、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基础。(2分)评述:首先在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我国封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飞跃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其次在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制的旧秩序,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的结果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封建制度终于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最后在思想上: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

13、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阶层应运而生,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9分)结论: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不仅仅只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而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由此奠定了后世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1分)示例二观点:唐宋之际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2分)评述:首先在政治方面:唐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中枢权力机构由三省向一省制发展;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汉、唐、宋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科举制度创立并不断完善,文官制度发展。其次在经济上: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唐朝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唐中期均田制崩溃;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14、。紧张的政府财政:巨额的军费开支;文官政府的形成。活跃的商业经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宋代“商业革命”出现;唐宋城市功能转变。成长的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壮大。最后在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辨化,程朱理学地位确立;科技创新的高峰: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走向大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出现了文人的世界。(9分)结论: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文化方面,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1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45、(1)原因:汲取了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民众赋役负担沉重;汉文帝了解下层人民疾苦;恢复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 简评:对汉代以后的税制产生重要影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增强了西汉的力,为“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减免田赋,地主阶级获利最大。(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