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163.50KB ,
资源ID:502498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49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说明: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黏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

2、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

3、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

4、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

5、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一

6、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材料三: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

7、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

8、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轻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

9、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2. 根据材料

10、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了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吸灭二者命运与共。D. 材料一中多处马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一项是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

11、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C.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D. “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4. 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5.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答案】1. C 2. B 3. D 4. 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5. 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

12、规律的了解,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A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用,

13、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这个地方,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D项,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

14、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B项,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15、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D 项,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故选D。【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论据和论证方法有关题目时,先从内容上考虑,看作者是如何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的,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再从论证角度考虑的思

16、考:立足点是什么,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驳斥,然后指出论证的效果。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材料二的首句是: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中心论点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说明立足点是“科学事实”,并且包含着两个“所指”。而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反面来说,正是由于人类肆意地破坏,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并指出根

17、源就是没有摆正关系,自以为是主宰和统治者。【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首先要从观

18、念上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作为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后,要尊重自然,热爱和保护自然。最后,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变害为利。【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

19、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蚕(节选)茅盾“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上山”

20、后三天,息火了。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

21、了。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为的他是“中人”。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

22、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四大娘首先说了。她这话是不错的。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阿四是和他老婆一

23、条心。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阿四也同意了。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

24、,两个儿子扶他到家。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1932年11月1日(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不忍不住,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的跳了”。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B. 亲家张财发来“望山

25、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C. 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D. 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B. 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一人气息

26、和鲜明的地域色彩。C. “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D. 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8. 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9. 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答案】6. C 7. C 8. 在“山棚”下爇了火以后,一方面紧张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淋到蚕尿而快活;看到雪白的好蚕花后,老通宝立刻充满了欢笑(欢笑兴奋);今年却没见半个收茧人,使老通宝他们忧愁失望起来。(忧愁失望);不得已贱卖到无锡茧厂

27、后,老通又气得生了病(生气)。 9. 小说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写实角度);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社会现实(典型化角度);交代了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段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揭示生活本质角度);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隐蔽在冷静地描写和叙述之中(情感表达角度)。【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

28、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这样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的说法有误。这只是小儿子事后的抱怨,不能得出他“有远见”和“智慧”的结论。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内涵,判断运用的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艺术特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处的手法进行分析和概括。C项,“运用双关手法”的分析有误。“远征军”是指老通宝一家要跑到无锡去卖蚕茧,并没有双层含

29、义。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按照文章写作层次逐层筛选,找出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注意有时候文本很含蓄,只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来表现人物心理;然后用表现心情的词语加以概括。由“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可概括出“紧张焦灼”“快活”“期待”等;由“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

30、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可概括出“欢笑兴奋”;由“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可概括出“忧愁失望”;由“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可概括出“生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写作特征一般包括内容的特点,写作

31、手法的特点,语言表达的特点等;探讨创作意图就是要分析文本的主题以及现实意义。题干说“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这就规定了思考方向,即分析文本的写作内容是否能够反映现实,是否有代表性,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等。这篇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报上的一则“浙东今年春蚕丰收,蚕农相继破产”的消息。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以养蚕为主线,描写蚕农老通宝一家紧张、艰辛的劳作,赢得了春蚕的空前丰收,却反而负债、卖地,落得个“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的结局。文中通过大量真实的细节描绘了江南农村的蚕事活动和蚕农生活,真实地表现了蚕农的勤劳和艰难生活,比如“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

32、着一把汗。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这样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蚕农的生活状态,体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文章选取了老通宝一家作典型代表,通过描写一家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借了三十块钱,布了五张蚕种,好容易熬得蚕宝宝上了山,并且蚕茧非常好,“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结果却没有茧厂收茧子;大老远弄到无锡去卖,“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也给气病了

33、。小说通过典型人物老通宝一家春蚕丰收却反而负债的遭遇,反映了3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残酷社会现实。老通宝一家的遭遇是当时千千万万蚕农的真实写照,很有代表性。春蚕通过描写老通宝一家人的悲剧命运,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小说以帝国主义侵略的侵略下,国内江南地区落后蚕丝制造业为大背景,讲述了江南水乡的朴素农村蚕农们养蚕的故事。可想而知,中国清政府败落后,国内改朝换代并没有营造和谐、平静的社会氛围,反之,帝国主义的侵略深入,这严重影响到了江南地区的蚕丝买卖生意,也使得辛苦劳作的蚕农们得不到回报,从而陷入窘境。老通宝家破产的原因:一方面是“洋鬼子”闹的,另一方面是地主的剥削,深

34、刻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地主阶段的剥削导致农民破产的现实。这是作品对时代的反映。作者没有在作品中直抒情感,作品的思想倾向都隐藏在冷静的叙述中,情感较为隐蔽。比如“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等。【点睛】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技巧点拨(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

35、,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3)扩大储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玄家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诺于仅为卫尉卿、灵武郡太守,充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云中、马邑,开东陉,会

36、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弼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遂趋常阳以守。安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入蜀,太子即位灵武,诺班师。子仪与光弼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昏昧。众单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大阅六军,鼓而南。代宗立,程元振自谓于帝有功,忌宿将难制,离构百计。因罢子仪副无帅,为肃宗山陵使。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仆固怀恩请吐蕃、回

37、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臣部曲,素以恩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曰:“善”掳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贼果遁。德宗嗣位,赐号“尚父”,进住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节选自新唐书第子仪传)(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仪惧诱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

38、/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令公毋有疑/B. 于仪惧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C. 于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数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D. 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教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联不德/治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武举,古代专为选拔武职人才而设置的科目,始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B. 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C. 回纥,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北民

39、族,维吾尔族祖先,唐时建国,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D. 太尉,唐代三公之一,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子仪武举出身,深谙用兵之道。常阳之战,他利用史思明得到援军后轻敌、军心不稳的时机速战速决;仆固怀恩叛乱时他坚守营垒,使敌人自退。B. 郭子仪战功卓著,挽狂澜于既倒。安史之乱时,他临危受命,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与李光弼打败史思明,率兵赶赴皇帝驻地,国威大振。C. 郭子仪素有威望,遭到小人谗害。他在玄宗时战功赫赫;代宗即位,程元振担心他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使他被罢免了副元帅之职。D. 郭子仪功在社稷,死

40、后恩宠备至。他死后,德宗非常哀痛,停朝五日;到出葬时,皇帝驾临安福门哭送丧车,并恩赐供奉到代宗庙中接受祭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2)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14. 郭子仪为什么认为仆固怀恩不会有什么作为?【答案】10. D 11. D 12. B 13. (1)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2)客军深入我境,利在速战。他的部下一向感激我,我军不紧逼他们,他们自然会怀有二心。 14. 因为仆固怀恩虽然剽悍果断,但不得士兵之心。他只不过是利

41、用想回家的人与他一起作乱,而这些人都是郭子仪的旧部下,郭子仪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应该不忍心进攻郭子仪。【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相反的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因”是连词,连接并列谓语“上之”“自明”,所以应在“因”前停顿,排除AC;“朕甚自愧”是完整的主谓结构,且“自今”是“公毋有疑”的状语,所以应在“朕甚自愧”后停顿,排除B。译文:郭子仪怕诬陷得逞,把唐代宗赐给的诏书一千多篇包好呈上,并表

42、白自己。皇帝下诏说“:我不仁德,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的选拔、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域划分、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与课本注释相关的内容。D项,“是中央掌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的最高官员”错误,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

43、,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手法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会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错误,依据“会李光弼攻贼常山”可知,攻下常山的是李光弼,不是郭子仪。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捣”,攻击;“老”

44、,低落;“跳奔”逃奔。(2)“素”,一向;“德”,感激;“贰”,有二心。【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筛选方向及范围,然后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行总结归纳。本题答案比较集中,抓住“仆固怀恩请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恩,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的提示,郭子仪的回答即为答案:“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臣部曲,素以恩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 注意作答时要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概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

45、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因应试武举成绩优等,被任命为左卫长史。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叛,皇帝下诏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吴式郡太守,兼任朔方节度使,率领他的部队东征讨伐。郭子仪收复了云中、马邑,打通了东陉。恰逢李光弼卒兵在常山攻打极军,攻下了常山,郭子仪率军至井陉,与李光弼会合,打败了叛军将领史思明的几万军队,于

46、是到常阳据守。安禄山增派精锐军队帮助史思明。郭子仪说:“敌军倚仗援军,一定轻视我军;轻视我军,军心不稳,交战就能取胜了。”士兵都拼命作战,终于打败了叛军。于是官军白天出兵挑战,夜晚攻击敌营,贼军不能够休息,士气更加低落,史思明逃奔到博陵。正准备北征范阳,适逢哥舒翰战败,皇帝逃到蜀池,太子在灵武登基,下诏命回师。郭子仪和李光粥率领步兵、骑兵五万赶到皇帝驻地。当时朝廷才建立,势单力薄,军容不整,这时唐朝威势才大为振作。皇帝任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然担任节度使。唐肃宗隆重检阅军队,大张旗鼓发兵南征。唐代宗登基,程元振自认为拥立皇帝有功劳,担心老将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因此罢免了郭

47、子仪的副元帅职务,任唐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怕诬陷得逞,把唐代宗赐给的诏书一千多篇包好呈上,并表白自己。皇帝下诏说“:我不仁德,使重臣忧虑,我很惭愧,从今后您不要担心。”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回纥、党项几十万兵入侵,君臣大惊,有诏命郭子仪驻扎奉天。皇帝问对付办法,他回答说:“没有什么威胁,仆固怀恩原是我的偏将,虽然强健勇敢,但不得人心。现能作乱的原因,是引诱想杀回家乡的士兵,胁迫他们同来,而且他们都是我旧日的亲兵,我长期用恩宠信义结交他们,他们忍心进攻我吗?”皇帝说“:对。”敌军进犯邠州,前锋抵达奉天,众将请求进攻敌军。郭子仪说“:外兵深入我境,有利在于速战。他的部下长期受我的恩德,我不进攻他们,他们

48、将自然改变主意。”因此下令说“:敢说出战的斩首!”敌军果然退去了。唐德宗即位,下诏调回朝廷,任冢宰,充任皇陵使,赐称“尚父”,升任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7)去世,去世时八十五岁。皇帝非常悲伤,停止上朝五天。到下葬,皇帝驾临安福门,哭着看他的灵柩走过,赐谥号叫忠武,供奉到代宗皇帝庙中接受祭祀。(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徙倚【注】陆游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注】徙倚:徘徊。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B. 本诗首联紧

49、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的境遇。C. 本诗颔联写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寒露侵衣,营造了清冷阴森的意境。D. 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16.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5. C 16. 因为挂念陷没的中原,内心怅恨,担心自己虚度一生。“坐念”一句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一句则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解析】【1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

50、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树木隐匿在昏暗的夜色中”与原文不符,“清冷阴森”与原诗意境不符。“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意思是“月正当头,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没有树影;更深露重,时有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传出”,营造了一种孤寂静谧的氛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及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大意;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

51、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意思是“白白地担心中原陷落,作为男子汉,恐怕要白来这世上一回”。“坐”是“徒”“白白”的意思;“坐念”是“白白地惦记”;“念”的对象是“中原没”,可见诗人是挂念中原陷落,自己却又无可奈何,表达了对中原陷落的悲痛;而“男儿恐浪生”则是担心自己此生无法建功立业,实则是有建功立业的愿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王师”一句表达了对后世北伐成功的期待。【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

52、,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3、1)曰:_。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2)_,江月年年只相似,_,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3)众里寻他千百度, _,_ 。青玉案元夕【答案】 (1). 不赂者以赂者丧 (2). 人生代代无穷已 (3). 不知江月待何人 (4). 蓦然回首 (5).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直接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赂”“穷“待”“阑珊”。【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54、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课内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

55、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

56、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

57、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1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辞决而行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B. 复引车还,问侯生 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C. 乃谢客就车 公子过谢侯生D. 而公子亲数存之 请数公子行日1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如姬之

58、欲为公子死 如姬为公子泣B.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C. 譬若以肉投馁虎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D.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屯于境上,国之重任2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如姬资之三年A.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B. 北救赵而西却秦C.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D.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21. 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A. 何功之有哉B. 而如姬最幸C. 此五霸之伐也D. 不听,可使击之【答案】18. C 19. B 20. C 21. B【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

59、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A项,辞决而行:诀别而起程,辞,辞别,动词。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辞,言辞,名词。B项,复引车还,问侯

60、生: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引,带领,动词。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引,向导,名词。C项,乃谢客就车: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谢,辞别,动词。公子过谢侯生: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谢,辞别,动词。D项,而公子亲数存之: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数,多次,程度副词。请数公子行日: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数,计算,动词。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A项,如姬之欲为公子死:如姬想为公子去死,为,介词,为了。如姬为公子泣

61、:如姬向公子哭诉(此事),为,介词,向。B项,臣乃市井鼓刀屠者: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乃,用于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此乃臣效命之秋也: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乃,用于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C项,譬若以肉投馁虎:这好比拿肉投给饥饿的老虎,以,介词,拿。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介词,因此。D项,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屯于境上,国之重任: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之,结构助词,的。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

62、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如姬资之三年: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资,积蓄,名字作动词。A项,侯生乃屏人间语曰:侯生使众人退避悄悄地说。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北救赵而西却秦: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北,名词作状语,向北。C项,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袖,藏袖子里,名字作动词。D项,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魏国的救兵却还没有来,救,救兵,动词作名词。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把握能力。常见特殊句式有:判断

63、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于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要做好这类题前提是会翻译,另外就是熟悉语法特点。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被动句。A项,何功之有哉:能有什么功效呢?“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宾语前置句。B项,而如姬最幸: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被动句C项,此五霸之伐也: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判断句。D项,不听,可使击之: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省略句。故选B。【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64、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信陵君)路过夷门,见到侯生,把想同秦军去拼死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侯生)。然后,(与侯生)诀别而起程,侯生说:“公子努力吧!老臣不能随从(前往)。”公子走了几里路,心中很不舒服,想道:“我对待侯生的礼节也算够周到了,天下没有不知道的,现在我将要战死而侯生竟然没有一言半语送我走,我难道有什么失礼的地方吗?”于是又带领车骑返回,询问侯生。侯生笑着说:“我原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欢

65、士人,名声传遍天下,现在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呢?然而公子对待我很优厚,公子前往而我竟没有相送,因此知道公子会因为感到遗憾而再回来的。”公子连拜两拜,请教(侯生)。侯生才屏退众人悄悄地说:“侯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幸,(每天)出入魏王的卧室,以她的条件能将这东西偷出来。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立意报仇已经三年,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公子派门客斩掉她仇人的头颅,献给如姬。如姬想为公子去死,在所不辞,只是没有机会罢

66、了。只要公子开一开口,请求如姬(相助),如姬必定许诺,那么,就可以得到虎符,夺过晋鄙的军权,北边援救赵国,西边打退秦军,这是五霸的功勋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策,请求如姬(相助)。如姬果然盗得晋鄙的兵符给了公子。公子启程时,侯生说:“将军在外(作战),国君的命令也有不接受的,(这样)对国家有好处。公子合上兵符之后,如果晋鄙不把兵权交给公子,却再次请示魏王,事情就一定很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可以同公子一道(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晋鄙如果听从,极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于是公子哭了。侯生说:“公子怕死吗?为什么哭呢?”公子说:“晋鄙是一个有威势叱咤风云的老将,(我)前去,恐怕(他)

67、不听从,那就要杀掉他,因此才哭泣!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邀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没有回报的原因,是(我)以为微小的礼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有了危难,这正是我效命的时机呀!”于是与公子同行。公子到侯生那里辞别。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那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凭借这个给公子送行。”公子于是出发了。到了邺城,(公子)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怀疑这件事,举手看着公子说:“现在我率领十万部队,在边境屯军,这是国家的重任,现在你单车来代替我,怎么回事?”想不听

68、从(公子)。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锥,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约束士兵,在军中传达命令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回去;独生子没有兄弟的,回去赡养(父母)。”于是得到精选的士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兵解围而去,于是解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边境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为公子作向导。赵王拜了又拜说:“自古贤德的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在这时,平原君不敢把自己同信陵君相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

69、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

70、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 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

71、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22. 下面各项中,对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田父绐曰“左” (欺骗 )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面对)B. 然今卒困于此 (最终) 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C. 若非吾故人乎 (如果)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即使)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籍独不愧于心乎(唯独)2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词语的一项是( )A. 期山东为三处 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B.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先生能饮几何而醉C. 地方千里 璧有瑕,请指示王D. 汉军皆披靡 还,因上便宜事24. 下

72、列各项中,两句话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求人可使报秦者B.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然今卒困于此C. 不忍杀之,以赐公 庞涓恐其贤于己D. 此天之亡我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答案】22. B 23. D 24. A【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本题往往涉及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文言实词释义题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所以除了死记硬背还应该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1)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2)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3)从语境暗示的

73、角度推断词义;(4)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5)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6)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7)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A项,第一个“绐”解释正确,第二个“当”,抵挡;B项,两字均解释正确;C项,第一个“若”,你,第二个“纵”解释正确;D项,第一个“被”解释正确,第二个“独”,难道。故选B【23题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判断能力。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4)色彩变化。A项,“山东”,古义是

74、“山的东面”;今义是我国的一个省份。 “以为”,古义是“以(之)为”的省略,翻译为“把他当作”;今义,认为;B项,“所以”,古义是“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几何”,古义是“多少”;今义,一门学科;C项,“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地面的某一个特定地区,地点,各行政区等; “指示”,古义,指出来给人看;今义,以手指点表示、指引;D项,“披靡”古今都是“军队溃散”的意思;“便宜”古义,方便,合适;今义,价钱低,价格低。故选D。【2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

75、固定结构。A项,两句都是定语后置句,第一句正常语序应该是“(麾下)(八百余)骑从”;第二句正常语序是“求人可使报秦者人”;B项,第一句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能属者骑百余人耳”;第二句被动句,用“于”表被动;C项,第一句是省略句,应是“”以(之)赐公”;第二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庞涓恐其于己贤”;D项,第一句,判断句,翻译是“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第二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淳于髡以隐说之曰”。故选A。【点睛】文言实词的积累,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要做好此题应该对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

76、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另外也可以放到语境中先推断句意,然后再推断出重点实词的义项,尤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四、写作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诊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材料二: 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

77、。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钟南山院士对少年的谆谆教导让人感怀。少年心事当拏云,孜孜以求追梦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 “以行证道”,这“道”是梦想、是道义、是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逐梦想,去践行道义与所持理念,这就是以行证道的内涵。 投身杏林,救死扶伤;以行证道,盛德有芳。钟院士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杏林之道。十七年前,他要

78、求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危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十七年后,84岁的他勇于担当,登上去武汉的列车,日夜奔劳在抗疫一线。不坐而论道,唯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汗颜! “以行证道”,“道”乃“行”之始,“行”乃“道”之成。二者须臾不可离分。 道是行的起点,行是道的彰显。不确立正道无以前行,不践行无以证道。与行相分离的道,是空想,是脱离大地的舞步;与道分离的行是蛮干,是盲目逐流的浮萍。“道”与“行”二者密不可分。回望历史,“以行证道”是不少仁人志士的追求。乱世攘攘,天下争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孔子确立仁义之道,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传仁政主张,虽“穷于陈蔡之间”而不悔

79、;商鞅辅佐秦孝公确立“便国不法古”之道,大胆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立县制等一系列变革,纵被“车裂”而万古留迹。目于今朝,“以行证道”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袁隆平先生若不躬耕于陇亩,有怎会有“喜看稻菽千层浪”的胜景?“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若钱钟书先生不摒弃世间浮华,潜心于学问又怎会有围城管锥编等不朽著作传世? 抗疫大潮中,我辈青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 在全民抗疫的大潮中,不少青年挺身而出,用勇于担当之行诠释民族大义之道。他们写下请战书,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线,用青春书写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而一些键盘侠们空发言论,知“道”而不行“道”,甚至对

80、行道者指指点点,搬弄是非,这样的人只能遭到众人的唾弃。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中国信守道义,与全球共此凉热,从人力或物力上都积极援助他国,表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而一些国家无抗疫之“道”,更无抗疫之“行”,积极甩锅,消极抗疫,可悲可叹!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

81、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一介绍的钟南山的基本情况,是“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材料二聚焦于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寄语的前两句借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字面意思明白易懂;后两句需着重理解,杏林,即

82、中医学界代称,可以推广为医学界或医者,“期投身杏林”,即期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投身于医学事业。对于钟南山对青少年的这个期望,要作理性分析。钟南山其实是结合当下的疫情,同时也是就自身的医生身份,就近几年一些学生出于种种现实和发展考虑,而不大愿意报考与医学专业的情况作出回应和呼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救百姓于病痛,济天下苍生,保国家安定,因此,钟南山在寄语里期望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是结合现实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当然,这涉及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问题,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各异,人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各异,只要于国有益,符合个人发展,都应该是合理、合适的选择。 “更以行证道”,更,更加;行,行动;证,证明、

83、验证、践行等;道,结合语境,此处指的是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因此,“更以行证道”意思是更加要实际行动来证明/验证/践行自己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结合材料中的钟南山,他无疑是“以行证道”的典型人物。他所遵循的“道”其实就是作为一位医生所应有的职责、信念等,他以治病救人、以万家安康为己任,尤其是不顾个人安危、年事已高,两次奔赴抗疫一线,钟南山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作为一位医生的职业与使命,这就是“以行证道”。正文部分以钟南山院士的不凡经历17年前的“非典”,17年后的“新冠”告诉我们:不坐而论道,唯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

84、汗颜!紧接着用孔子、商鞅、袁隆平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的事例说明,“道”与“行”的辩证关系中“行”的重要性和价值。作者接着,非常自然地联系实际,指出:抗疫大潮中,我辈青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最后,引用名人的话,并再次呼吁广大青年: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整篇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论据丰富,语言精辟,堪称议论文之典范。立意角度:1.再美好的愿景,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实践。 2.“以行证道”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奉行的工作法则。 3.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4.“道”与“行”做到极致,才是真正有“道行”。结构层次: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材料都与共和

85、国的“院士、国士”钟南山有关。特别是他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其中所提倡“以行证道”是非常具有启示性和震撼力的。范文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旗帜鲜明地将“以行证道”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时代是我们的时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切实地做到“以行证道”,才能实现复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开篇直接引述钟南山先生的寄语,然后指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首段就紧扣材料,并恰到好处地点题。 素材积累: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3.陈

86、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改革,但并不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西法,而是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进行文人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4.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所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有后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古今中外无不知此。所以文学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5.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

87、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开“知”与“行”。【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