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118.50KB ,
资源ID:50245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4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语文(浙江专用)二轮评估验收仿真模拟卷(五)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仿真模拟卷(五)(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从以往的怨声载(zi)道,到现在的交口称赞,近年来该村大刀阔斧移风易俗,打破饱受诟病的人情枷索,摈(bn)弃各种陈规陋习,为脱贫攒足了本钱,为村民鼓足了干劲。B儿时乡村生活的痕迹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如蛰伏在屋后黝(yu)黑山坳里久久不曾散去的炊烟,又如游走在春日田间与万物嬉戏的惠风,弥漫着缱(qin)绻,晕染着希望。C由郑振铎等大家从1958年开始编纂(zun)的古本戏曲丛刊,在60年间收录了许多亟(q)待编目的戏曲,终于集腋成裘,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

2、传统戏曲作品总集。D那些斐声中外的水彩画,因屏蔽了世事的纷扰而显得悠然静谧,有一种沧桑而隽(jun)永的生命质感,让观者的心灵在水、光、色的调和中,被裹挟(xi)着,撞击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甲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乙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符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质朴

3、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绝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丙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谑 B行云流水C矫揉造作 D绝不

4、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阿里巴巴集团将立足于互联网助力新疆中小企业的发展,用好电商平台推销新疆特色产品、手工艺品等,利用大数据建立新型的物流系统。B时局动荡,政治黑暗,让长大成人后的阮籍喜欢上了老子庄子,有时他也会对自己遵从的儒家礼法嗤之以鼻。C这么大的烈士陵园,连一条像样的进出路都没有,与当今有的达官贵人为自己修建的堪与宫殿媲美的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D我们曾经推崇鲁迅怀疑、批判和抗争的精神,然而在当下,不但这种精神没有被很好地继承,而且被很多人遗忘甚至铲除。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

5、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得超过20字。(3分)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一种珍稀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 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6阅读下面的一则消息,就记者报道的事件发表自己的评论,不超过80个字。(6分)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杏园学生公寓1612宿舍窗子却“关不上”了。学生们也不忍心关。11月2

6、0日,记者在宿舍里看到,房间左侧向外推开的窗户顶部连杆上,有一个巴掌大小的鸟巢,半倚着顶部的玻璃,里面窝着三只小雏鸟,十分显眼。为了呵护这些鸟儿,1612宿舍的4位同学已有两个月没碰过窗户了,虽然寒冬来临,他们也决定绝不关窗,任由寒风吹拂,以给“新邻居”长大的时间。答: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材料一:从上古至秦汉,山水或是作为神仙居所,或是作为祭拜对象,或是作为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那一时期的山水图像只是一些零散的山石、树木。而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文人官宦在道、释、玄的思想驱动下,萌发了一股强烈的重返自然的激情与热望,原本作为“自在之物”的山水因

7、此成为一个新被发现的审美对象,成为一种凝结着生理舒适感与视觉悦目感的现实而具精神性的空间。唐人富有诗人气质,他们用浓酒般的热情拥抱山水,也用唐诗般的浓情把丘壑林泉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他们敏感而多情,纵情于现实山水。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摘编自牛克诚山水画:中国人自然情愫的图像表达)材料二: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

8、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

9、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摘编自陈仕彬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材料三: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了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

10、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摘编自严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材料四: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来源同材料三)7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古至秦汉时期,山水都作为神仙居所、祭

11、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B中国人把山水看作审美对象,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官宦中开始的。C唐朝山水画把山水之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绚丽多彩,是因为山水画技法成熟了。D中国山水画中空灵美、外象美等意境是沟通画家、观者、评论家等的有效渠道。8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B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

12、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9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脚印王鼎钧乡愁是美学,不是经济学。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带着像感冒一样的温柔。你该还记得那个传说: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脚印一个一个都捡起来。为了做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车中、船中,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永远不灭。纵然桥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上柏油,

13、河岸已变成水坝,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一个浮上来。想想看,有朝一日,我们要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坚果;花市灯如昼,长街万头攒动,我们去分开密密的人腿捡起脚印,一如我们当年拾起挤掉的鞋子。想想那个湖!有一天,我们得砸破镜面,撕裂天光云影,到水底去收拾脚印,一如当年采集鹅卵石。在那个供人歌舞跳跃的广场上,你的脚印并不完整,大半只有脚尖或只有脚跟。在你家门外、窗外、后院的墙外,你的灯影所及,你家梧桐的阴影所及,你的脚印是一层铺上一层,春夏秋冬千层万层,一旦全部涌出,恐怕高过你家的房顶。有时候,我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激动;有时候,我也一想起这个传说就怀疑。我固然不

14、必担心我的一肩一背能负载多少脚印,一如无须追问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可是这个传说跟别的传说怎样调和呢?末日大限将到的时候,牛头马面不是拿着令牌和锁链在旁等候出窍的灵魂吗?以后是审判,是刑罚,他哪有时间去捡脚印?以后是喝孟婆汤,是投胎转世,他哪有能力去捡脚印?鬼魂怎能如此潇洒、如此淡泊、如此个人主义?好,古圣先贤创设神话,今圣后贤修正神话,我们只有拆开那个森严的故事结构,容纳新的传奇。我想,拾脚印的情节恐怕很复杂,超出众所周知。像我,如果可能,我要连你的脚印一并收拾妥当。如果捡脚印只是一个人最末一次余兴,或有许多人自动放弃;如果事属必要,或将出现一种行业,一家代捡脚印的公司。至于我,我要捡回来

15、的不只是脚印。那些歌,在我们唱歌的地方,四处都有抛掷的音符,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那些泪,在我流过泪的地方,热泪化为铁浆,倒流入腔,凝成铁心钢肠,旧地重临,钢铁还原成浆、还原成泪,老泪如陈年旧酿。人散落,泪散落,歌声散落,脚印散落,我一一仔细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细斟满葡萄美酒。也许,重要的事情应该在生前办理,死后太无凭,太渺茫难期。也许捡脚印的故事只是提醒游子在垂暮之年做一次回顾式的旅行,镜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站,当然就是故乡。人老了,能再年轻一次吗?似乎不能,所有的方士都试验过,失败了。但是我想有个秘方可以再试,就是这名为“捡脚印”的旅行

16、。这种旅行和当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过来实施,所以年光也仿佛倒流。以我而论,我若站在江头、江尾想当年名士过江成鲫,我觉得我20岁。我若坐在水穷处、云起时看虹,看上帝在秦岭为中国人立的约,看虹怎样照着皇宫的颜色给山化妆,我15岁。如果我赤足站在当初看蚂蚁打架、看鸡上树的地方让泥地由脚心到头顶感动我,我只有6岁。当然,这只是感觉,并非事实。事实在海关人员的眼中,在护照上。事实是访旧半为鬼,笑问客从何处来。但是人有时追求感觉,忘记事实,感觉误我,衣带渐宽终不悔。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学家又放回去。我觉得紧身马甲扯成碎片,舒服,也冷。我觉得香肠切到最后一刀,希望是一盘好菜。我有脚印留下

17、吗?我怎么觉得少年十五二十时腾云驾雾,从未脚踏实地?古人说,读书要有被一棒打昏的感觉,我觉得“还乡”也是。40岁万籁无声,忽然满耳都是还乡、还乡、还乡你还记得吗?乡间父老讲故事,说是两个旅行的人住在旅店里,认识了,闲谈中互相夸耀自己的家乡有高楼。一个说,我们的家乡有座高楼,楼顶上有个麻雀窝,窝里有几个麻雀蛋。有一天,不知怎么,窝破了,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飞了。所以那些麻雀一个也没摔死,都贴地飞,然后一飞冲天。你想那座楼有多高。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你已经遗忘了太多的东西,忘了故事,忘了歌,忘了许多人名地名。怎么可能呢?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

18、,与我们的人格同在。你究竟是怎样使用你的记忆呢?那旅客说:你想我家乡的楼有多高。另一个旅客笑一笑,不愠不火:我们家乡也有一座高楼,有一次,有个小女孩从楼顶上掉下来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长成一个老太太。我们这座楼比你们那一座,怎么样?当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过去看那样的高楼,千山万水不辞远。现在呢,我想高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我一旦回到故乡,会恍然觉得当年从楼顶跳下来,落地变成了老翁。真快,真简单,真干净!种种成长的痛苦,萎缩的痛苦,种种期许,种种幻灭,生命中那些长跑、长考、长年煎熬、长夜痛哭,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发生,“昨日今我一瞬间”,时间不容庸人自扰。这不是大解脱、大轻松,这是大割、大舍、

19、大离、大弃,也是大结束、大开始。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10文章开篇“我的乡愁是浪漫而略近颓废的”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答:1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1)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学家又放回去。(2分)答:(2)我想躺在地上打个滚儿恐怕也不能够,空气会把我浮起来。(2分)答:12文章详细介绍了乡间父老讲的两个旅行的人闲谈中夸耀自己家乡的高楼的故事,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答:13有人建议把题目“脚印”改为“乡愁”,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

20、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密游集序叶燮古今有才人之诗,有志士之诗。事雕绘,工缕刻,以驰骋乎风花月露之场,不必择人择境而能为之,随乎其人与境而无不可以为之,而极乎谐声状物之能事,此才人之诗也;处乎其常,而备天地四时之气,历乎其变,而深古今身世之怀,必其人而后能为之,必遭其境而后能出之,即其片言只字,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此志士之诗也。才人之诗可以作,亦可以无作;志士之诗即欲不作,而必不能不作。才人之诗,虽履丰席厚,而时或不传;志士之诗,愈贫贱忧戚,而决无不传。才人之诗,古今不可指数;志士之诗,虽代不乏人,然推其至,如晋之陶潜,唐之杜甫、韩愈,宋之苏轼,为能造极乎其诗,实能造极乎其志。

21、盖其本乎性之高明以为其质,历乎事之常变以坚其学,遭乎境之坎壈郁怫以老其识,而后以无所不可之才出之。此固非号称才人之所可得而冀。如是乃为传诗即为传人矣。我友沈子云步,自少即善为诗,藻思掞发,绮丽要眇,称于世久矣。予尝读其诗,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予老废山中,云步谒选得一官之秦,去别余十年。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余读之而惊曰:“君之诗已不为才人之诗,而为志士之诗矣!”云步负隽才,掇科名,期有所树立,以抒其志,乃仅寄百里于数千里外沙碛荒凉之区,即卑之以展其簿书期会之能,亦有不可得者。虽欲不拂衣以归,安能耶?今观其诗,见其所历之地,皆周秦汉唐成败兴废之墟,昔贤英哲之所回翔,骚人羁客

22、之所凭吊而永叹者。其所遭如彼,而所触之境又如此,欲无所动于中,胡可得耶?其诗也,皆其抚心感魄之见于言者也。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乎其变历:经历B能令人永怀三叹而不能置者 置:弃置C谓其能擅才人之席者也已 擅:擅长D云步负隽才,掇科名 掇:取得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1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古今之诗有“才人之诗”与“志士之诗”两类,并对

23、这两类诗进行比较,得出“志士之诗”高于“才人之诗”的结论。B作者认为陶潜等人能将志士之诗推到极致的原因是,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作为诗歌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坚定学习,遭遇困顿烦恼而使学识更老成。C作者在文中分析了沈云步的诗歌创作道路,指出他的诗歌转变与家庭出身、生平遭遇有密切的关系。D作者把总结诗歌史上的一般规律置前,又把对沈氏诗歌的个别研究置后,有意造成宏观与微观、一般与个别的前后对照。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予 与 云 步 早 岁 通 门 之 交 故 知 之 最 深 云 步 以 诗 序 属 予 予 不 敢 辞 为 详 言 其 作 诗 之 先 后 所 就 如 此 以 贻 之1

24、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一旦弃官归来,访余草堂,出近诗一卷示余。(4分)译文:(2)予盖太息于其志,知其有所不得不作,而决其为可传矣。(4分)译文:(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8分)相 见 欢注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注】此词作于公元975年,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囚禁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两年多。19“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2分)20赏析“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6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6分)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25、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荀子修身)21通过以上文字,你能得出荀子怎样的修身观?(2分)答:22简要评述上述荀子修身思想的重要意义。(4分)答:(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韩愈师说)(2)_,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_。(王勃滕王阁序并诗)(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6、,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4)_,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_。(李白蜀道难)(5)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苏洵六国论)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

27、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考仿真模拟卷(五)1解析:选B。A.“枷索”应改为“枷锁”。C.亟待的“亟”不读q,应改为j。D.“斐声”应改为“蜚声”。2解析:选D。“绝不”改为“决不”。3解析:选A。“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后的顿号都改成逗号。4解析:选B。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不合逻辑,“特色产品”和“手工艺品”概念交叉。C.成分残缺,应在“相比”前加“坟墓”。D.语序不当,“不但”应移到“这种精神”之后。5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为什么呢

28、/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如果被证实,那疑团就可以解开/如果被证实,则会被采纳6(示例)我们应为当代大学生的善举点赞。他们的这种行为,展示的是爱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善待和尊重,表现的是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素养,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7解析:选B。A项,“都作为神仙居所、祭拜对象、通向道的媒介而存在”,把部分当作了全体。原文中的三个“或是”是“有的”的意思。C项,把次要的原因当作了唯一的原因。原文说“青绿山水技法语言的成熟也为将这般美景描绘得绚丽多彩提供可能”,这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唐代人富有诗人气质,敏感多情。D项中“评论家”系无中生有。根据原文“中国山水

29、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可知,原文中并未提到“评论家”。8解析:选A。A项,强加因果。原文并未说“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产生的结果。此句还偷换概念,原文为“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山水文化”不等同于选项中的“中国山水画”。9画题富有诗意;画的构思、章法、形象和色彩具有诗意;适当的诗词字句增添了画的诗意。10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主要从“浪漫”和“颓废”两方

30、面展开。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展示文章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11(1)批判家是尊重事实的,事实是残酷的,“我”像字一样被“删掉”,巧用比喻,表明远离故乡的“我”被故乡抛弃,被现实阻隔,不可能再回到故乡。修辞学家是浪漫的,是感性的,是满怀着热情和憧憬的,于是在美妙的梦幻中,“我”又能回到故乡,心灵得到慰藉。修辞学家把“我”“放回去”体现了乡愁的“浪漫”。(2)生命之旅太匆匆,没有留下多少人生印记可供追忆。“落地”喻指“回乡”,想打个滚儿都不可以,喻指“回乡不得”的苦涩无奈。“空气会把我浮起来”喻指终生漂泊的命运。12以“高楼”隐喻故乡,当年初闻故事时向往故事中的高楼,年纪渐长的“我”意识到高

31、楼不在远方,它就是故乡。通过“夸耀高楼”的故事来表达对故乡的浓重爱意。以“从高楼坠落”的过程比喻“短促的人生”,引发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反思,进而深化文章主旨。13(示例1)题目为“脚印”好。文章从“拾脚印”的传说引入对乡愁的种种思考,这是行文的出发点。“拾脚印”具有象征意蕴,寄寓着思乡的强烈情感。“乡愁”太直露,且普通,“脚印”比“乡愁”更含蓄,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示例2)题目为“乡愁”好。“乡愁”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体现文章的主旨,清晰明了。全文并不是单纯围绕“脚印”展开的,以“脚印”为题有失偏颇,可能会影响读者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乡愁”能更快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2、。14解析:选C。擅:占有。15解析:选C。A项,介词,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递进。C项,均为动词,去、往。D项,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16解析:选C。原文并未提及家庭出身。17解析:通过代词“予”和人名“云步”可以顺利划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结合语境,明确文句在文末是说明写作目的,即可划分。答案:予与云步早岁通门之交/故知之最深/云步以诗序属予/予不敢辞/为详言其作诗之先后所就如此/以贻之18(1)有一天弃官归来,到草堂拜访我,拿出最近写的一卷诗稿给我看。(2)我叹息他的志向,知道他有不得不写的东西,而断定他的诗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呀。参考译文从古至今,有

33、才子之诗,有志士之诗。善于雕琢与描绘,善于细致刻画,而驰骋于辞藻华丽的文字之中,不必选择合宜的人和情境就能写诗,顺应周围的人和情境就没有不可以写的,并且能极尽那调和声调描摹物象的擅长之事,这就是才子之诗;处于他生活的常态,完整地经受天地四季之气,经历其中的变化,而深深感受到从古至今人的遭遇变故,一定是这样的人,一定遭遇过这样的境况,而后才能写出诗,即使那诗句只是片言只字,也能让人长久回味反复咏叹而不能弃之不顾,这就是志士之诗。才子之诗是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的;志士之诗就是想不写,也必定是不能不写的。才子之诗,虽然可以让人享受丰厚的俸禄和很高的职位,但常常没有流传下来;志士之诗,更显得诗人贫贱而内

34、心忧伤,但绝对不会不流传下去。才子之诗,从古至今数不胜数;志士之诗,虽然每一代都不缺抒写之人,但能够推到极致的,像晋代的陶潜,唐代的杜甫、韩愈,宋代的苏轼,使诗歌的成就达到极点的,事实上是将他们的志向抒发到极致的。大概他们以高远明达的性情为根本来成就诗歌的本质,经历世事变化而使他们的学习更坚定,遭遇过境况的困顿与忧郁烦恼而使他们的学识更老成,而后以无所不可的才情写出诗句。这本就不是号称才子的人可以写出和有希望达到的。像这样流传诗歌就是为了流传写诗之人啊。我的朋友沈云步,从小就擅长写诗,文思舒展顺畅,语句绮丽美好,被世人称赞很久了。我曾经读过他的诗,认为他占有才子的一席之位罢了。我年岁已老,归隐

35、山中,云步于吏部应选得一官职到秦地去,与我分别十年。有一天弃官归来,到草堂拜访我,拿出最近写的一卷诗稿给我看。我读后惊叹道:“你的诗已经不是才子之诗,而是志士之诗了!”云步负有俊才,取得功名,希望有所建树,来抒发他的志向,却仅仅寄身于百里到几千里之外的黄沙漫地的荒凉之地,委屈自己来施展掌管文书、施行政令的才能,(即便这样)也有不可以实现的。虽然不想愤然归去,怎么能够呢?如今看他的诗,看到他所经历之处,都是周秦汉唐由兴盛而衰败的废墟,(是)以前贤能的英哲施展抱负之地,(也是)文人骚客和羁旅客居之人凭吊和吟咏慨叹之处。他所遭遇的都是这些,而所接触的情境又是这样的,想在心中无所触动,怎么可能呢?他的

36、诗,都是发于内心的感慨而显现在语句上的诗啊。我叹息他的志向,知道他有不得不写的东西,而断定他的诗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呀。我和步云早年就是世交,所以最了解他,因而云步以诗序嘱托我,我不敢推辞。为他详尽地说说他写诗前后像这样接近的风格,以此来赠给他。19满腹忧愁和悲愤20解析:从“花谢了”可看出此时是一片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伤感。答案:写出林花凋谢后的残春景象;“太匆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易逝的伤感。21解析:材料从一开始就强调“礼”的重要性,“无礼何以正身”,据此即可作答。答案:以礼正身。22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礼、师、正身”,围绕这三个词,荀子做了具体的阐述。比如,

37、要修身,就要学礼、守礼;而要知礼,就要向老师学习;老师要能教育好学生,自然更要知礼、守礼,以身作则。答案:荀子认为,提高道德修养,按照礼法去做非常重要,“无礼何以正身”;而老师的教育也很关键,否则,便不知“礼之为是也”。“情安礼,知若师”,即性情合乎礼法,学识如同老师,那就是圣人了。荀子还进一步指出,修身就是要学习礼法,老师也要以身作则,而最可贵的则在于自身能够心甘情愿地尝试和实践。这种修身思想明确、朴素、务实,即便在现代社会,也还是值得借鉴的。参考译文礼法,是用来端正自身的行为的;老师,是用来正确解释礼法的。没有礼法,怎么能够端正身心呢?没有老师,又怎能知道礼义是正确的呢?礼法怎样规定就怎样

38、去做,这就是性情习惯于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老师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是理智顺从老师。性情习惯于遵礼而行,理智顺从老师,这就是圣人了。所以,违背了礼法,就是无视法度;违背了老师,就是无视老师。不遵照老师的教导,违背礼法,喜欢自以为是,这就好像让盲人去分辨颜色,让聋人去分辨声音,除了胡说妄为是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的。所以,学习就是学礼法;老师要以身作则,而且又要安心于这样做。23(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老当益壮不坠青云之志(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4)尔来四万八千岁可以横绝峨眉巅(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24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内容在我们所学的教材中有类似的故事,比如寓言“揠苗助

39、长”,比如种树郭橐驼传等都是阐述这一道理的,故内容是考生所熟悉的。考生在写作中只需要提取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即可立意,以下立意供大家参考: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个性:要尊重个性,促进自然发展,不扼杀天性。环境:创造好环境,提供最佳平台,给发展空间。立意确定后,写作时最重要的是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可联系国家社会发展、教育、儿童成长、环境保护、自然规律等时事热点问题展开分析论证;联系和谐社会、绿色经营、个性发展、市场经济等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当然,恰当地谈古论今、引经据典也是必要的。同时,应注意观点的辩证严谨,应从小处入手,如谈尊重个性的方法,可将尊重个性

40、的探讨范围限制在国家发展、教育、儿童成长等方面中的任何一个,这样便于集中论述,如面面俱到,很可能成为假大空的泛泛之谈。例文尊重规律才是最好农民种苹果,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让我不由得想到揠苗助长的故事,这个希望禾苗快些成长的农夫,由于不尊重规律,结果不但未能实现目标,反而让禾苗全晒死了。同时也想起了郭橐驼,这位种树的专家,“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故而其种之树硕茂。这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自然的国家,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尊重规律,将创造无穷的辉煌。尊重规律,能将世间万物为我所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澳大利亚是高

41、等良材的桉树,移植到美国后,却只能长成“薪炭林”用来烧火,这也是因为这种做法违背了规律。规律是与宇宙共存、亘古不变的。我们不可能改变规律,因此如果我们要想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就必须尊重规律。故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广修沟渠,不但破除了洪水带来的灾难,且灌溉良田万顷,利国利民。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沈绪榜父子研究杂交油菜、屠呦呦研究青蒿素,他们充分尊重生物繁殖、相生相克的规律,最终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不尊重规律,则必然会招致失败。伟大物理学家焦耳年轻时,曾被当时流行一时的“永动机”设想深深吸引,并投入了十余载的时光全力钻研。尽管他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是他所得到的,只是不断的失败和越来越深的绝望。最

42、终,他在一次傍晚漫步中猛然醒悟:“永动机是违背规律的,不可能也永远不会存在!”于是他毅然放弃“永动机”研究,转而投入到能量守恒领域的研究。最终,焦耳取得了成功,成为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焦耳对永动机的研究因为违背规律而遭到失败,但是他及时地认识到尊重规律的重要性,并在此后依据规律办事,最终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代大师,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尊重规律。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植物有枯荣衰长,一年有春夏秋冬,农历有二十四节气,地球在运转,海水在涌动,自然万物,一切都在运动之中,一切都在变化之间,这都是自然的力量和规律。规律是不可以逾越的,逾越规律只可能带来无尽的灾祸。我们要尊重规律,尊重规律将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辉煌。点评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在写作上呈现出两个特点: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本文开篇从材料说起,联系与材料类型相似的其他故事,然后提出中心论点。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以正反对比凸显观点,故行文有放有收,思想较为深刻。紧扣现实,论据丰富。作者所用论据很多,涉及古今中外,都是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经验的总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