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十五)一、单项选择题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B解析1943年7月,苏德战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即库尔斯克战役,此次战役之后,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故答案为B项。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阿拉曼战役不是苏德战场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2.下面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
2、照片。这次会议的内容涉及中国()A.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B.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C.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答案B解析做题时注意题干所给关键信息:1943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显然这是指开罗会议,B项符合题意。3.“完全毁灭纳粹的一切形式和制度,使和平与民主的敌人永难卷土重来。”这一材料最初出处应为()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C.雅尔塔会议决议 D.波茨坦会议决议答案C解析材料是指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真正建立战后德国的民主与和平。对比选项可以看出,它与雅尔塔会议精神中的“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相吻合,故C项正确;开罗
3、会议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制定盟军合作反攻缅甸的战略及援华方案,故排除A项;德黑兰会议主要是商讨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故排除B项;波茨坦会议商讨对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故排除D项。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了“只是一次炒冷饭,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这次会议指的是()A.雅尔塔会议 B.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 D.开罗会议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茨坦会议主要是重申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因此被形容为“炒冷饭”。5.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
4、行动,这次行动()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C.使德国法西斯处于夹击之中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答案C解析“霸王行动”的实施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两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故选C项。6.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北非战事结束 B.意大利投降C.盟军攻克柏林 D.日本签署投降书答案B解析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9月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的国家,这一事件是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故选B项。7.下面这幅漫画榜样(图中站立者为一个日本将军,倒挂者的柱子上写着“墨索里尼
5、”)是我国著名画家华君武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所作。其主要寓意是()A.墨索里尼死有余辜B.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C.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D.蒋介石独裁统治不得人心答案C解析漫画榜样运用跨越时空的手法,将倒吊在米兰街头路灯杆上的墨索里尼改画在绞架上,摆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寓示日本侵略者将有与墨索里尼同样的下场,预示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6、召开,从时间上可判断德黑兰会议不是针对意大利的。二、材料分析题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材料二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便卸下俄国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的成功,但这毕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材料三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
7、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材料四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2)对于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是什么态度?目的何在?(3)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4)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人的说法有哪个符合材料一的精神?哪一说
8、法不符合?为什么?答案(1)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战略意图:减轻苏联的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态度:拖延甚至拒绝。目的: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互相削弱以有利于英国。(3)当时德军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比较薄弱。(4)罗斯福、斯大林的主张符合材料一的精神,丘吉尔的主张则不符合。因为前者的主张符合联合国家宣言中所规定的共同反对纳粹暴政,保证用自己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原则,后者拒绝尽快开辟第二战场,违反了这个原则。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
9、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答案(1)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2)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