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6 ,大小:937KB ,
资源ID:502432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43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 人体活细胞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长期低氧环境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下降B. 长期缺铁可能导致血液中乳酸含量上升C. 不同信号可能引发同种细胞产生相同的效应D. 相同信号可能引发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答案】A【解析】【分析】1、无机盐是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激素间的相互关系:(1)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例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升高体温。(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2、)。【详解】A、长期低氧环境可能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A错误;B、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严重缺Fe,血红蛋白合成速率降低,运输氧气的能力低,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中乳酸含量上升,并会导致乳酸中毒,B正确;C、不同信号可能引发同种细胞产生相同的效应,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C正确;D、相同信号可能引发不同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如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实质,了解不同激素的相互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 如

3、图为人体内的体液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直接和进行物质交换B. 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糖元等物质C. 中的某些白细胞会进入受损伤部位处D. 若为脑细胞,则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中表示淋巴,表示血浆,表示组织液,表示细胞内液。其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组成细胞外液,即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详解】A、淋巴和血浆之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但淋巴能经过淋巴循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A错误;B、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乳酸等物质,糖元存在于肝脏和肌肉细胞内,B错误;C、白细胞具有活跃的移动能力,通过变形经过血管移到受损伤部位组织液处,C正确;D、淋巴来源于组织液,氧气的运

4、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则淋巴处氧气浓度低于组织液处,D错误。故选C。3. 下列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活动是()A. 精卵识别B. 血红蛋白的合成C. 抗体与抗原的凝聚D. 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襄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

5、【详解】A、精卵识别发生在输卵管中,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抗体与抗原的凝聚主要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C正确;D、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4. 下表所示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mmol/L)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147401251011407510142502515103360160101402510 352547A.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 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

6、,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 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指表中的D. 若某人中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为细胞內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故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详解】A、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为细胞內液,A正确;B、血浆,为组织液,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错误;

7、C、某人皮肤烫伤后产生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正确;D、若某人血浆中肌酐、尿素氮等含量较高,则表明其可能肾功能异常,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干信息,根据各种体液的成分正确区分表格中不同的体液。5. 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B. 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C. 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D. 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其中a为组织液、b为淋巴、c为血浆、d为细胞内液。【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

8、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水属于自由扩散,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C、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D、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经a组织液进入c血浆,D错误。故选B6. 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B.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C. 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 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液体的组成和不同体液的含量差异、内环境的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考查,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

9、解答。【详解】A、红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A正确;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D、内环境各部分的组成较为相似,所不同的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D正确。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明确不同细胞所生活的具体的内环境,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对于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的内环境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 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

10、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B. C. D. 【答案】D【解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的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错误;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吃酸性食品后,体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PH不会有大的变化,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一天中会在37左右波动,不会一直不变,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造成在

11、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错误。故答案选D。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8.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中的、等离子参与pH的调节B. 内环境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K+、尿素等物质C. 细胞外液中的Na+、Cl是形成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D. 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代谢产生的水进入毛细血管【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相互关系的相关内容。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液都是细胞外液。内环境的主要成分是血浆:水约90%,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

12、、葡萄糖)和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如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气等)。【详解】A、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离子作为缓冲物质,能维特血浆pH相对稳定,A正确;B、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中的Na+、Cl是形成内环境渗透压的主要因素,C正确;D、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组织液,有利于代谢产生的进入毛细血管,D正确。故选B。9. 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A. 浮肿B. 手足抽搐C. 贫血D. 尿毒症【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3、组成。【详解】A、浮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引起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A正确;B、手足抽搐是由于血钙含量过低引起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B正确;C、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或是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引起,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C错误;D、尿毒症是由于肾脏病变导致内环境中尿素等成分增多导致的,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D正确。故选C。10.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R)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结构类似于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

14、受体失去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重症肌无力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最相似B. 刺激“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C.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D. 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不分“敌我”,将自身细胞(器官)作为抗原物质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详解】A、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最相似,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B、由于重症肌无力病人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导致突触后膜不能产生兴奋,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

15、肌肉收缩,B正确;C、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所以注射激素抑制抗体的产生能有效缓解病症,C正确;D、由于乙酰胆碱受体失去功能,因此注射乙酰胆碱不能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内容,熟记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及实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其中为抑制类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和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B. 经胞吐进入突触间隙的过程需耗能C. 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或回收D. 与结合使Na通道打开,Na内流【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是突触

16、前膜,是神经递质,为突触后膜,是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详解】A、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的一部分,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因此二者均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B、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属于胞吐作用,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是神经递质,其发挥作用后往往被快速清除或回收,C正确;D、据题干信息可知,为抑制类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不会使Na通道打开而引起Na内流,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突触的结构图,考查兴奋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明确突触的结构及特点是解题关键。12. 如图、表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突

17、触小体,与图中c及图中g为同一结构B. 图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中d及图中g为同一结构C. 图中b为突触后膜,只能是图中e结构D. 图中b为突触后膜,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后,膜外的电位会变为负【答案】A【解析】【分析】图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a为突触小体,b为树突或胞体。图为轴突胞体型突触,图为神经元模式图。【详解】A、图中a为突触小体,图为轴突胞体型突触,c为突触小体端,图为神经元模式图,g为突触小体,A正确;B、图中a为突触小体,与图中c及图中g为同一结构,B错误;C、图中b为突触后膜,与图中e或f结构为同一结构,C错误;D、图中b为突触后膜,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后,若后膜产生兴奋,则膜外电位会变

18、为负电位;若后膜发生抑制,则膜外电位仍为正电位,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膜电位变化和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难点是要明确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13. 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B. “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C. 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D. 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答案】A【解析】【详解】A. 从“望梅止渴”的故事可知“望梅”是指听到了“梅子”这两个字,“止渴”是指分泌唾液所以“望梅止渴”是听到梅子

19、引起的,有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参与完成的反射活动,故A错误B“吃到梅子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故B正确C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听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是有语言中枢参与的活动,故C正确D“望梅止渴”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吃到梅子分泌唾液”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但两者的效应器相同,所以,两者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故D正确。故选A。14. 下列关于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B. 神经细胞受刺激时,膜外Na+内流C. 人体内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可双向传导

20、D. 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主要原因是K+外流【答案】C【解析】【分析】静息状态,神经纤维上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膜内电位逐渐增大,膜外电位逐渐减小,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受刺激的部位称为兴奋部位,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存在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详解】A、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形成与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有关,膜外阳离子多于膜内,导致膜外为正电位,A正确;B、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细胞膜外Na+内流,使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B正确;C、神经冲动在突触部位,只能由突触前膜

21、传向突触后膜,突触的存在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C错误;D、多数神经细胞产生的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D正确。故选C。15.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B.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C. 使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的受体被破坏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的一种,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乙酰胆碱不会被分解,则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的兴奋,故选B。16. HD是一种

22、基因突变引起的显性遗传病,患者大脑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具有抑制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大脑发出“讯号”所需的能量,直接由ATP水解释放B. 基因发生突变时,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的关系C. HD可导致患者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受到抑制,人体的动作变得慢而无力D. 神经元M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详解】A大脑发出“讯号”需要能量,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ATP水解直接提供,A正确;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其突变方向与环境变化无明确关系,B正确;CHD患者M发生退化,对大脑皮层产生掌管

23、身体动作的兴奋性“讯号”的抑制作用减弱,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过度兴奋,身体会产生不自主的动作,C错误;D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M神经元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D正确;故选C。17. 下列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 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解边整理笔记B. 课间听到上课铃声就迅速走进教室C. 见到面熟的人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D. 手指突然碰到尖锐的东西而迅速缩回【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其中条件反射需要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参与。【详

24、解】A、上课时边听老师讲解边整理笔记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A错误。B、课间听到上课铃声就迅速走进教室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错误。C、见到面熟的人却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错误。D、手指突然碰到尖锐的东西而迅速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故选:D。18. 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下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表示细胞,E、F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上图表示缩手反射过程,细胞膜上的F表示受体蛋白B. 若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C. 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

25、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表胰岛A细胞D. 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细胞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与细胞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2、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详解】A、如果表示的是缩手反射,则E表示的是神经递质,F表示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A错误;B、如上图表示初次免疫过程,E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B错误;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内糖原含量上升,则代

26、表胰岛B细胞,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19.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B. 神经递质长期存在于突触间隙,可反复起作用C. 兴奋在突触的传递一定是单向的D. 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通过突触结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

27、单向的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A、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所以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中,A正确;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很快被分解,不可反复起作用,B错误;C、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的传递一定是单向的,C正确;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递质只能使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故选B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0. 人体内分泌调节是维持人体稳态的重要部分,下图是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B细胞分泌

28、胰岛素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 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ATP/ADP转化速率增大,K+外流受阻C. Ca2+进入胰岛B细胞可以促进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D. 血糖浓度增加时,人体只能通过图示过程调节胰岛素的分泌【答案】B【解析】【分析】当血糖浓度增加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细胞内ATP浓度增加,进而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2+大量内流,由此引起胰岛素分泌,胰岛素通过促进靶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使血糖减低。【详解】A、从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是从高浓度至低浓度,需要载体,所

29、以其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A错误;B、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后,ATP/ADP转化速率增大,导致ATP敏感的钾离子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B正确;C、胰岛素运出细胞的方式胞吐作用,C错误;D、血糖浓度升高的过程中,胰岛B细胞还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刺激释放胰岛素,D错误。故选B。21. 抽血化验是医生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钙离子181mmol/L202260胰岛素17mIU/L50200游离甲状腺激素35pmoI/Ll222A. 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都是固定不变的B. 该男子可能出现抽搐等症状C. 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

30、取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较差D. 该男子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到抑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成分和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中;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根据负反馈调节的机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在利用葡萄糖方面明显不足。【详解】A、血液中每种成分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范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A错误;B、图表中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钙离子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抽搐等症状,B正确;C、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该男子的组织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

31、能力较差,C正确;D、甲状腺激素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到抑制,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2. 如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 若靶细胞分泌胰液增多,则可能为胰腺分泌的促胰液素C. 若靶细胞为胰岛B细跑,则可能是神经递质或激素D. 若为胰高血糖素,则经靶细胞上的识别

32、后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有三种方式:(1)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传递信息;(3)通过细胞通道来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2、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激素、神经递质或者淋巴因子等。【详解】A、由内分泌器官或内分泌腺细胞分泌的微量有机物是激素,而图中可能是激素,也可能是神经递质或淋巴因子等,A错误;B、若靶细胞分泌胰液增多,则可能为小肠粘膜分泌的促胰液素,B错误;C、血糖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其中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若靶细胞为胰岛B细跑,则可能是神经递质或胰高血糖素,C正确;D、若为胰高血糖素,则经靶

33、细胞上的受体识别后即可发挥作用,胰高血糖素不能进入细胞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促胰液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具体功能;识记动物激素作用的特点,能结合图解准确判断各选项。23. 如图是人体某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a、b、c代表激素,c中含有碘元素)。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甲可以合成分泌多种激素B. 激素a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乙C. 若幼年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D. 激素c含量过高时会抑制甲分泌激素a【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

34、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由于图中c中含有碘元素,故图中丙为甲状腺,则甲为下丘脑、乙是垂体、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根据试题的分析,结构甲表示下丘脑,下丘脑的某些神经元具有分泌功能,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促激素释放激素类以及抗利尿激素等,A正确;B、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以到达全身各处,但是只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C、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幼小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此若幼年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患上呆小症,C正确;D、当c甲状腺激

35、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D正确。故选B。24. 体液调节是指内分泌系统等产生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后,对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有关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有管腺体和细胞B. 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是实现体液调节的必需条件C. 不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的种类相同,但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D. 在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分泌量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不包括管腺,

36、有管腺的称为外分泌腺,A错误;B、有些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碳,不一定是内分泌系统的分泌,但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进而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B错误;C、不同细胞膜膜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即不同细胞表面的激素受体的种类不同,但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C错误;D、在不同发育阶段,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分泌量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25. 某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 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功能异常 胰岛B细胞受损 肾小管、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下降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无效,可推测注射的胰岛素不能

37、发挥作用,故识别胰岛素的受体细胞功能可能异常;尿中仍然含有葡萄糖,肾小管和集合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功能,故也可能是肾小管和集合管发生病变,对葡萄糖重吸收能力下降。综上选C。考点:血糖平衡调节26. 如图为马拉松赛跑时,运动员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速率下降B. 4h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C. 随着曲线b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D. 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b表示【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逐渐减少而胰高血糖素含量逐渐升高

38、,故曲线a表示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曲线b表示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随着曲线a胰岛素浓度的下降,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速率下降,A项错误;4h时,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较高,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补充血糖浓度,所以此时流出肝脏的血液与流入之前的相比,血糖含量升高,B项正确;如果随着曲线b胰高血糖素浓度的上升,血糖浓度不断升高,则胰岛素浓度也会上升,与图示不符,因此,根据图示可知此时血糖浓度保持稳定,C项错误;若在平静状态下,进餐后4h内,血糖含量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故胰岛素的浓度变化可用曲线a表示,D项错误。27. 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

39、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B. 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C. 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D. 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答案】A【解析】【分析】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详解】A、初次接种该疫苗后,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作用,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A正确;B、疫苗是抗原,抗

40、原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等特点,B错误;C、T细胞无吞噬消化病原的功能,C错误;D、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及二次免疫的过程及特点。28.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 )A. 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 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特别提醒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免疫缺陷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是由免疫系统功能

41、不足或缺乏造成的,如艾滋病等。过敏反应是由免疫系统功能过强造成的,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自身免疫病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分辨“自己”和“异己”成分造成的,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详解】、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不是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不具有传染性,A错误;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的组织和器官损伤,C正确;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严重伤

42、害,而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的组织或器官当作抗原来攻击,D错误。故选C。【点睛】29. 人体内的T细胞分两类,第一类:杀伤T细胞(Tc),能直接攻击和杀伤其他细胞;第二类: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Th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成,并在胸腺中成熟的B. 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C. 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可能出现自身免疫病D. Th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辅助T细胞(Th)由骨髓中的造

43、血干细胞分化而来,成熟胸腺,A正确;Tc能发挥作用依赖于细胞膜表面所具有的糖蛋白CD8识别,所以若人体内出现癌细胞,则依赖于Tc发挥作用,予以清除,B正确;如果编码CD8的基因不能正常表达,则不能形成糖蛋白CD8,导致Tc不能发挥作用,可能出现免疫缺陷病,C错误;辅助T细胞(Th),能直接刺激已经结合了抗原的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说明其既参与了人体的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人体的体液免疫,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明确每一种免疫细胞的作用,结合题干信息分析答题。30. 科学家将正常的腺苷脱氨酶(ADA)基因转入缺乏该基因的患者血液的T细胞中,重组T细胞大量增殖后回输到体内

44、,用于治疗严重的复合免疫缺陷症(SCID),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中的病毒可作为携带ADA基因进入T细胞的载体B. T细胞1是受体细胞,回输前可能需要对T细胞2严格筛选C. 需要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下培养T细胞1和T细胞2D. 此治疗方法较为可靠,患者的T细胞均能合成ADA【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图示为该病的基因治疗过程,利用病毒为载体将人体正常的ADA基因转入T细胞中,进而获得重组T细胞,并将重组T细胞回输至病人体内达到治疗目的。【详解】A、由图示过程可

45、以看出,以病毒为载体,携带人的正常ADA基因进入T细胞1,A正确;B、从图示过程可以判断T细胞1是受体细胞,T细胞2为重组细胞,因基因表达受许多条件影响,回输前必需对T细胞2进行筛选,筛选出ADA基因能正常表达的T细胞2,B正确;C、由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可知,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首先要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C正确;D、患者体内的T细胞,有的是来自于自身的细胞分化,有的是来自于回输的,只有回输的T细胞才能合成ADA,D错误。故选D。【点睛】依托基因治疗过程的基本知识,对图示过程详细解读,进而对各项说法进行判断。31. 艾滋病病毒(HIV)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

46、正确的是A. HIV从进入宿主细胞到整合进染色体,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B. HIV病毒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完成复制,即完成了病毒增殖C. 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就能有效预防HIV感染D. 宿主细胞被激活时,其RNA酶解开相应DNA片段,表达HIV病毒成分并组装出子代HIV【答案】A【解析】【分析】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是一种逆转录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详解】A.HIV从进入

47、宿主细胞到整合进染色体,逆转录出的DNA呈双链,消耗了等量的嘧啶碱基与嘌呤碱基,A正确;B.HIV前病毒在DNA聚合酶等的作用下完成复制,还需合成所需蛋白质,B错误;C.若CD4受体基因中的一对碱基发生替换,CD4受体不一定受到影响,因为密码子的简并性,C错误;D.HIV入侵机体后,利用HIV的模板在宿主细胞内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装配子代HIV,D错误;故选A。32. CART是携带了某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改良了细胞,常用于治疗恶性肿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特异性抗原受体位于T细胞内B. CART比普通T细胞特异性更强C. CART治疗肿瘤实质是细胞免疫D. 利用患者的T细胞制备CAR

48、T更好【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CAR-T是携带了某种特异性抗原受体的改良了细胞”,即该T细胞表面含有识别恶性肿瘤的受体,进而产生效应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详解】A、T细胞表面含有识别特异性抗原的受体,A错误;B、CAR-T是改良了的T细胞,则比普通T细胞特异性更强,B正确;C、CAR-T治疗肿瘤实质是效应T细胞杀死肿瘤细胞,其实质是细胞免疫,C正确;D、利用患者的T细胞制备CAR-T,移植后则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A。33. 某医生接待了甲、乙(甲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乙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两位同时手被割破的病人,查看伤口并询问相关情况后,决定给甲注射破伤风疫苗,给

49、乙注射抗破伤风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破伤风疫苗要突破前两道防线之后才能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B. 乙病人通过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是由其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C. 与初次接种相比,给甲病人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使其产生更多的抗体D. 这两种治疗方法中,给乙病人的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会更长久【答案】C【解析】【详解】A、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B、乙病获得的抗破伤风抗体是外界给予的,不是自身免疫系统产生的,B错误;C、再次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诱发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反应强烈,会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D、甲病人的治疗方法通过二次免疫过程发挥疗效;免疫系统会

50、产生相应的反应;而乙病人直接接受抗体,机体免疫系统不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反应,这种治疗方法发挥疗效的时间不会长久,D错误。故选C。34. 西班牙爆发流感H1N1,导致20多万人死亡。用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有关体内发生的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直接接受疫苗的刺激,转变为T细胞和B细胞,发挥免疫功能B. H1N1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C. 该过程属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功能D. 参与该反应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等【答案】D【解析】A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和各种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后呈递给T细

51、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T细胞和B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A错误;BH1N1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C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属于抗原,可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错误;D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射到人体,人体可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来消灭抗原,细胞免疫过程能产生淋巴因子,体液免疫过程能产生抗体,D正确;答案选D。35. 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一现象是由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B. 喷洒高浓度2,4一D溶液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C. 生长素和脱落酸都参与了

52、植物“瓜熟蒂落”的过程D. 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答案】B【解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非独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喷洒高浓度2,4D会疏花疏果,不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错误;生长素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脱落酸具有促进叶片和果实衰老和脱落的作用,故生长素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受到植物基因组的调控,D正确36. 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

53、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123456光照8 h/d8 h/d8 h/d16 h/d16 h/d16 h/d激素无赤霉素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茎长度3 cm15 cm11 cm30 cm5 cm24 cmA. 1、2组比较可以说明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B. 3、6组或1、4组比较说明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茎的伸长C. 4、5组比较可以说明该植物还可以合成赤霉素D. 如果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并给予8 h/d的光照,茎的长度在3 cm和5 cm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1组为对照组,2组为实验组,自变量是赤霉素,2组的茎长度更长,说明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

54、长,A正确;B、3、6组或1、4组的自变量是光照时间长短,光照时间更长的6组或4组的茎长度更长,因此可说明延长光照时间能促进茎的伸长,B正确;C、4是对照组,5组的自变量为赤霉素合成抑制剂,5组的茎长度更短,4组的茎长度更长,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植物还可以合成赤霉素,C正确;D、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并给予8 h/d的光照,会抑制茎的伸长,因此茎的长度小于3cm,D错误。故选D。【点睛】二多选题37.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是A. HCO3-与HPO42等离子相互作用,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B. 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C. 人体受到寒冷刺

55、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D. 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答案】ABCD【解析】【分析】【详解】A、HCO3-与HPO42等离子参与缓冲对的组成,维持血浆pH在735745之间,A正确;B、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清除衰老、破损和异常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B正确;C、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维持体温平衡,C正确;D、人体每天从饮食中获得水和各种无机盐,同时又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维持水盐平衡。四项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实例,D正确。故选ABCD【点睛】

56、38.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K+具有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作用,神经元受到刺激时它将内流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C.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发生的变化是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D. 人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时,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细胞免疫,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答案】A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

57、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神经元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内流,A错误;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只能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B错误;C、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C正确;D、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由T细胞引起的,因此人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时,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目的是抑制细胞免疫,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正确。故选AB。39. 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

58、是( )A. 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外流C.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气味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ATP分子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外Na+大量内流,进而使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兴奋。【详解】A、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内流,在此过程中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B、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大量内流,B错误;C、气味分子

59、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腺苷酸环化酶使ATP转化为环腺苷酸(cAMP),体现了膜蛋白具有催化功能,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体现膜蛋白具有运输功能,C正确;D、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嗅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在嗅觉中枢形成嗅觉,D正确。故选ACD。40. 如甲图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给予适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化曲线如乙图、丙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1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曲线图B.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说明d点处于未兴奋状态C

60、. 乙图曲线处于点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D. 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答案】ACD【解析】【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1)静息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恢复为静息电位。【详解】A、丙图表示先后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动作电位,由图可知,表1可记录得到丙图所示的双向电位变化曲线,A正确;B、由图可知,乙图曲线处

61、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说明d点处于兴奋状态,B错误;C、乙图曲线处于点时,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此时丙图曲线正处于点,C正确;D、丙图曲线处于点时,甲图a处处于静息状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1. 如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B. 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C. 结构可通过有关神经影

62、响甲的分泌D. 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答案】ABCD【解析】【分析】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可得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C为肾上腺素。(1)胰岛素的作用促进各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肝脏、肌肉组织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肾上腺素的作用:升高血糖;促进产热。【详解】A、由图分析,血糖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正确

63、;C、结构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分泌激素,C正确;D、血糖浓度低时,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则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正确。故选ABCD。42. 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的只有B淋巴细胞B. 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参与该种免疫过程C.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D. 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答案】BCD【解析】【分析】【详解】A、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甲浆(效应B)细胞的有B淋巴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误;B、该

64、免疫过程可能需要T细胞的参与,因为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B正确;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如损伤细胞,C正确;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D正确。故选BCD。【点睛】43.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A. 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其它病原体感染B.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C. 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D. 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答案】BD【解析】【分析】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

65、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详解】A、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T细胞被破坏,免疫能力降低,其它病原体感染,A正确;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艾滋病,B错误;C、HIV潜伏期比较长,是一种RNA病毒,C正确;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能够侵入T细胞,D错误。故选BD。44. 如图所示,A、B、C为对某一植物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组,D为同一种被纸盒罩住的固定植株,纸盒的一侧开口并匀速旋转,有单侧光照。则A、B、C、D中表现为直立生长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图A因玻璃片的阻隔,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向背光

66、侧运输,所以直立生长;图B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向背光一侧运输的同时,透过琼脂片向下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向光侧,使B向光弯曲生长;图C因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通过接触面向下运输,造成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背光一侧,结果向背光侧弯曲生长;图D固定植株,旋转纸盒,只有纸盒的开口朝向光源时,胚芽鞘的尖端才能感受到光的刺激,造成胚芽鞘左侧生长素的含量高于右侧,植株向右弯曲生长。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生长素的来源则可能生长;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生长素若均匀分布,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曲生长。抓住

67、了问题的实质,结合图示信息分析与题意就很容易判断出各选项的正确与否。二、填空题45. 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1)在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_(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调节。(2)A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是_,B激素通过_作用影响垂体的活动。(3)D代表的激素是_,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主要是_。(4)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_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_中,

68、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_向传递的。(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病。【答案】 (1). ABC (2). 神经体液 (3). 促进 (4). 反馈 (5). 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6). 血糖浓度变化 (7). 突触小泡 (8). 突触间隙 (9). 单 (10). 自身免疫【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促甲状腺激素,D表示胰岛分泌的相关激素。据图乙分析,表示突触小泡

69、,内含神经递质,表示突触前膜,表示突触间隙,表示突触后膜。【详解】(1)当身体的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所以血液中A、B、C三种激素都增加。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同时也有甲状腺激素等参加,所以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分析题图可知,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有促进作用,B是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作用影响垂体的活动。(3)分析题图可知,D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影响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70、因素是血糖浓度的变化。(4)分析题图乙可知,是突触小泡,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此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单向传递的。(5)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抗体作用于自身的正常细胞,这属于自身免疫疾病。【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过程,需要学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识记常见激素的种类和功能,理解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属于对识记内容的考查。46. 如图A、B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除特别标注外,在线上填名

71、称):(1)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填字母),该兴奋在A图上传导是_(单向、双向)的。(3)C图是A图中_(填序号)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此结构叫_。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即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传导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4)图中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 _。【答案】 (1). 传入神经 (2). b (3). 双向 (4). (5). 突触 (6). 轴突 (7). 细胞体或树突 (8). 神经中枢【解析】【分析】A图中:感受器、效应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72、突触。B图中:静息电位是内负外正,如a、c,动作电位是内正外负,对应b。C图中:突触小体,突触后膜。【详解】(1)在A图中,有神经节,是传入神经。(2)B图中,b点内正外负,为动作电位、处于兴奋状态,兴奋上可以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3)C图表示突触结构,是A图中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轴突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树突膜或胞体膜),故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方向的。(4)神经中枢可以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点睛】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47. 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空气中的病原体、过敏原

73、和有毒颗粒物可以使人患病。如图所示为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机体通过调节清除体内病原体的过程(A、B、C表示激素,D、E表示不同的免疫活性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患者中很多是儿童,这是因为儿童呼吸道黏膜的过滤能力有限,导致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第_道防线。(2)患者多表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胞分泌的物质D_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的内分泌腺分泌的C_增加,产热增加所致。(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_,会刺激_中的_感受器,进而使_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_(填,“增加”或“减少”),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4)据图分析可知,当人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在雾霾天更易患病

74、,其原因是_。【答案】 (1). 一 (2). 淋巴因子 (3). 甲状腺激素 (4). 降低 (5). 下丘脑 (6). 渗透压 (7). 垂体 (8). 减少 (9). 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C表示甲状腺激素,D表示淋巴因子,E表示抗体。【详解】(1)呼吸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2)患者多表现出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T细胞分泌的物质D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使有关内分泌腺分泌的C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增加所致。(3)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导致尿量增加,有利于将毒素排出体外。(4)据图分析可知,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状态会降低T细胞活性,使免疫能力下降,在雾霾天更易被病原体侵染。【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调节和激素的分级调节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通过识记相关知识点,推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的意思,再结合题目作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