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13张衡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汉书的情况;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全面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课文获得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ks5uks5uKs5u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凝炼简洁的语言。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集体备课内容教学过程ks5uks5uks5u个人补
2、充 第一课时一、导入: 展示地动仪、浑天仪图片,询问学生,师补充,引起学生兴趣,引入张衡。 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汉代科学家张衡的又一传世杰作。在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后汉书五行志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浑天仪:浑天仪是浑
3、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张衡的浑天仪,其主体与现今的天球仪相仿。不过张衡的天球上画的是他所定名的444官2500颗星。二、简介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4、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称张衡为木圣(科圣)。三、作家作品:1、范晔,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人。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 2、后汉书,以东观汉记为基础
5、编写而成的历史名著。“前四史”之一。(让学生回家查“前四史”)ks5uks5uks5uKS5U四、听读课文,注意注音、断句等。五、自由朗读,合作探究解决字词。六、整体感知:ks5uks5uks5u1、从传记中可以看出张衡一生中经历了几位皇帝? 四位皇帝:东汉章帝 和帝 安帝 顺帝。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组材,本文也是以时间为经线来写的,时间虽长,但叙事清晰。2、全文共六段,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文学成就(第一段) 善属文科技成就(第二、三、四段)善机巧治国才能(第五、六段) 善政事(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3、 明确: 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的成就。 第二部分(24
6、)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 七、 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1、张衡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文学才华?(重点看第一段) 天资聪明,勤奋好学。 (引导学生注意张衡的游)谦逊持重,鄙视名利。 (注意课文中连用的词语)执著专一,治学严谨。 2、熟读八、作业布置:文化常识梳理(见课件) 第二、三课时一、文化常识答案。(复习)二、继续学习2-4节。1、生齐读,完毕后师检查字词、难句落实情况。2、这个部分介绍张衡在科学方面的成就采用了怎样一种结构?重点写什么?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的第4段)3、研读第4节,先找学生
7、对句翻译。4、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
8、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三、研读第5-6节。1、学生自读,疏通字句。 2、这两段写了哪儿几件事情?突出人物怎样的性格? 一件是交代思玄赋的来历,突出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一件为出任河间相时和奸党的斗争,表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四、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
9、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五、概括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10、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
11、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六、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七、作业:1、梳理归纳文言文知识。2、学案习案。教学后记ks5uks5uKs5u.Com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