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十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要求重点问题聚焦核心素养体现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1.河流地貌的类型。2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河流地貌,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河流不同发育阶段的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
2、V”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弯曲,河谷展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二、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泥沙堆积而成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与聚落分布:越往河流的中下游,城市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2冲积平原为聚落分布提供有利条件(1)河流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
3、水。(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3)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3河流地貌与聚落规模(1)我国北方平原:耕地连片,常形成大规模的乡村。(2)我国南方水乡: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4河流地貌与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沿河呈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一、判断题1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下和向河谷两岸侵蚀为主。()2河流在凹岸堆积,凸岸侵蚀。()3冲积扇多分布在山前。()4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形成三角洲。()5在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4、。()答案:1.2.3.4.5.二、选择题6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BC D解析:选A。在河流凹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作用,且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要向右偏转,该河流的南岸流水冲刷作用较强,所以在河流南岸的三地,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读我国某地地貌形态图,回答78题。7与图中地貌形成无关的是()A河流含沙量大 B河流流速变快C地势由陡到缓 D河道变宽8以下地区该地貌较多的是()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C河西走廊 D青藏高原内部解析:第7题,图中地貌为冲积扇,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其成因主要是河流在山区流速快,含沙量大,流出山口时,地势趋缓
5、,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堆积。第8题,河西走廊、贺兰山东麓和太行山东麓为我国冲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答案:7.B8.C下图为某区域五个村落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中序号代表的村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小城镇的是()A BC D10上题中的这两个村落发展为小城镇,与下列哪一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C资源丰富 D交通便利解析:第9题,村落的分布与地形、河流、交通等因素密切相关。图中村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水运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村落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有铁路线经过),故这两个村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小城镇。第10题,这两个村落发展为小城镇,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交通便利
6、,选项D正确。答案:9.D10.D河流的侵蚀地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河谷的演变(见教材P77图4.17)。(1)图a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河谷形状?该河谷有何特点?(2)图b、图c中河谷出现什么变化?侵蚀作用如何变化?(3)若某河道为平直河道,河流侵蚀要考虑什么因素?若某河道为弯曲河道,河流的侵蚀要考虑什么因素?提示:(1)图a反映的是河流发育初期的河谷形状。集水面积比较小,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2)河谷变宽,河道变弯,横剖面呈槽型。河流以侧蚀为主,河流向下的侵蚀减弱。(3)考虑地转偏向力。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1河流侵蚀的类型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发生河段河源上游上中游中
7、下游表现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对河谷的影响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地貌横剖面呈“V” 型横剖面呈“V” 型横剖面呈槽型2.河谷的形成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1)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2)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形成机制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
8、岸。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这样,河道会越来越弯曲。(3)凹岸、凸岸的应用凸岸处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还可以淘金等;凹岸处河水较深,且泥沙淤积少,可以筑港。(2019济南一中期中)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下图,回答12题。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ABCD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
9、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b中需裁去的是()A甲角 B乙角 C丙角 D丁角解析:第1题,读图,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峡谷窄,农业用地少,不适宜修筑水利工程,A、B错。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C对。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不利于引水自流,D错。第2题,根据河流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读图,乙角所在河岸为凸岸,是河流的沉积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B对。甲角、丁角的凹岸、凸岸不明显,A、D错。丙角是凹岸,是侵蚀岸,C错。答案:1.C2.B河流的堆积地貌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河流堆积地貌示意(见教材P78
10、图4.18)。(1)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哪些?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2)冲积扇和三角洲分别是怎样形成的?提示:(1)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2)冲积扇: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三角洲:当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河流堆积地貌综合对比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
11、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分布、形成机制和地貌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分布山前河流中下游河口地区示意图形成续表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洪(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地势平坦、宽广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河流自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并非都由粗到细河流流速减慢,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重量大的沉积物总是先沉积,颗粒小、重量小的沉积物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但这个规律只适用于一次完整的沉积过程,对于整条河流来
12、说,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影响,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交替进行的,所以自河流上游到下游,沉积物颗粒并非都由粗到细。 下面图甲、图乙分别为冲积扇与三角洲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对冲积扇地貌和三角洲地貌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冲积扇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三角洲地貌仅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冲积扇地貌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时三角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ABC D2与冲积扇地貌相比,三角洲地貌所在地区()地势平坦,岔流较少波浪作用显著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多沙洲、沙岛发育A BC D解析:第1题,在河流流出山口时,易形成冲积扇地貌;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易形成三角洲地貌。这两种地貌在湿润区、半
13、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均有可能分布。第2题,与冲积扇地貌相比,三角洲地貌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受海洋影响,波浪作用显著,且因位于河口水流平缓处,泥沙沉积作用明显,多形成沙洲、沙岛。答案:1.D2.B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中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汭位”。古代聚落大多建在“汭位”。庐山桑落洲胡玢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相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为什么古代的聚落大多建在河流的“汭位”呢?(2)“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还是
14、凸岸?(3)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提示:(1)河流流经弯道时,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因此河流凸岸(即“汭位”)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于建城和农耕;凸岸水浅,也便于取水。(2)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3)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
15、成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2019湖南武冈一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壳运动及外力作用是影响黄河冲积扇沉积物剖面特征的主要因素,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下,沉积物沉积的过程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黄河冲积扇沉积的第四纪松散的土层厚达3050 m,其底层为分布稳定的粘土和粉质粘土,不易透水,其上为冲积形成的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的松散含水介质中。该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地势较高
16、的冲积扇地带。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下图示意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1)黄河下游曾多次决口,简析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2)描述冲积扇城市AB一线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3)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解析:(1)黄河下游易决口的自然原因应从地形、水量等角度分析。(2)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即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因此冲积扇城市AB一线沉积颗粒物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3)从山麓冲积扇的地形、地势、沉积岩特征等方面分析。答案:(1)黄河由峡谷
17、进入平原,比降减小,流速降低;泥沙堆积加剧,造成河床抬升,水位上涨;汛期河水水位上涨加剧,对堤岸压力增大,容易造成决口改道。(2)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自西向东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理由: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城市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也便于城市规划建设;组成冲积扇沉积物的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沉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广阔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对点练一河流侵蚀地貌(2019山东师大附中周测)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
18、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 D2形成该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堆积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解析:第1题,河谷的形成过程是河水先向下侵蚀,形成V型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拓宽,河流更为弯曲;最后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型谷。第2题,河谷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答案:1.C2.A(2019江苏阜宁中学月考)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据此回答34题。3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B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C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4沿L1L2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下图剖面
19、相一致的是()解析:第3题,读图,图示地区河道弯曲,根据凹岸、凸岸理论,河水在凹岸不断侵蚀,在凸岸不断堆积,C错。结合图中河岸线的变化,可判断出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虚线所示河岸是后来继续堆积或侵蚀形成,形成时间较晚,A对。河岸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B错。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中下游,以侧蚀为主,D错。第4题,L1位于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床坡度陡,河道水流深。L2位于河流的凸岸 ,以堆积作用为主,河床坡度平缓,河道水流浅。与剖面图中的B一致。其他选项不符合。答案:3.A4.B 对点练二河流堆积地貌(2019淮南期末)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
20、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回答57题。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
21、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解析:第5题,根据资料信息可以得出“潟湖由沙坝与海水隔离,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可以看出b处是由潮汐形成,而其位于沙坝的潟湖一侧,向潟湖内侧辐散开,应该主要是涨潮时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可以直接排除A、B;而a处则是自陆地经沼泽向潟湖处辐散开,应该是由河流堆积而成,沼泽处多水,土壤湿重,则不可能为风力堆积而导致,C错。故本题选D。第6题,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图中,可以看到沼泽沉积和潟湖沉积已经深入到外海底部,代表以前那里是沼泽或潟湖,由于海平面相对于陆地的上升而致使这些区域被海水淹没,沙坝向陆地方向推进,形成新的潟湖。而各沉积序列层次明显,没有交错,故
22、其相对状态应该是海平面上升,而没有呈反复或稳定状态。故本题选A。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图中”已形成的沙坝位置还会在当地不动,并不会随着海水的后退而移动,因为该沙坝已经在当地沉积稳定了;由于海平面的下降,海水会远离沙坝处,潮汐通道不再会有海水进入,潟湖应会成为封闭的湖泊,不会受侵蚀水深增大;而由于海水与潟湖的远离,海水不再入湖,潟湖的盐度应该会逐渐降低。故本题选B。答案:5.D6.A7.B 对点练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19襄阳五中质检)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9题。8既近水又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A BC D9下列地点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 BC D解析:第8题
23、,图中四个居民点均沿河分布,靠近水源,其中居民点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的影响。居民点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第9题,地位于河流交汇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丰富,交通便利,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答案:8.A9.C 基础巩固下面地形剖面图中,处表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处表示山前洪积扇,处表示三角洲平原。据此回答12题。1图中河流处所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沉积作用、搬运作用、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C搬运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堆积作用、沉积作用2图中处的剖面图最可能是()解析:第1题,图中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处为山
24、前洪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处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落差大,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易形成V型河谷,D符合题意。答案:1.D2.D(2019襄阳四中联考)下图为某三角洲上河流部分河段示意图,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在7月和1月的平均宽度。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该河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有(双选)()A水循环1月比7月活跃B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C1月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D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4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河流堆积作用最显著的是()A甲B乙C丙 D丁解析:第3题,根据图示,该河流位于36S附近,且7月的河流面积较
25、宽,1月的河道较窄,表示该河流的汛期在冬季,而夏季流量较小,故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1月为枯水期,输送的泥沙少于7月;地中海气候区植被以常绿硬叶林为主。第4题,根据河道的宽度,可以判断该河大致由甲乙流向丙丁,结合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河道凹岸受侵蚀严重,而凸岸泥沙堆积,因此泥沙堆积最严重的是丁。答案:3.CD4.D(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图。据此回答58题。5该峡谷的气候特征是()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D
26、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6形成最晚的是()A石灰岩 B页岩C石英砂岩 D堆积砂砾石层7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AV型峡谷、U型宽谷、盘状宽谷BU型宽谷、V型峡谷、盘状宽谷C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谷D盘状宽谷、V型峡谷、U形宽谷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有(双选)()A石柱地貌形成晚于孤峰B目前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C峡谷处在断裂带上D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解析:第5题,根据所学可知,太行山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故B项正确。第6题,四项均为沉积岩。根据图中岩层分布可知,石英砂岩位于最底层,是形成最早的岩层;堆积砂砾石层是流水侵蚀搬运堆积而成的,形成最晚
27、,D项正确。第7题,由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即内力抬升后遭受流水下切侵蚀,是自上而下逐渐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位于最上方的盘状宽谷是最先形成的,位于最下方的V型峡谷是最后形成的,太行山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依次为盘状宽谷、U型宽谷、V型峡谷,故C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石柱所在岩层形成早于孤峰所在岩层,但石柱与孤峰哪个先形成不能判断;读材料可知,“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故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峡谷以流水下蚀为主;由板块构造学说可知,太行山峡谷并不在火山、地震带上;断裂带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发育成峡谷,故
28、B、D正确。答案:5.B6.D7.C8.BD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通常,河流受地球自转偏向力、水流惯性力的影响,两侧的河岸不断侵蚀和沉积。图1为世界某河流局部平面示意图,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广泛发育。图2为沿图1中AB线所作的地质剖面图。该河流注入内海,河口地区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河床底部沙层消失,淤泥层出露,淤泥中巨大的沉积木被拖出。(1)分析河流AB处南北两岸地貌特点及其成因。(2)说明C、D两处沙洲形成的作用力。(3)分析图2中河流北岸没有沉积岩分布的原因。(4)推测该河流河底淤泥中沉积木的主要来源。解析:(1)根据图示材料,该河流AB处北岸河岸平
29、缓,沉积平原面积大、沙多,说明北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南岸河岸陡峭,沉积平原面积小、沙少,说明南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2)通常,曲折的河岸受水流惯性力影响大,平直的河岸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大。图中C处河道曲折,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水流惯性力下沉积而成;而D处河道平直,说明该处河道沙洲主要是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左侧沉积而成。(3)读图可知,该河流南岸的基岩上部有沉积岩分布,说明地质时期的北岸也曾有沉积岩存在。另外,地质历史时期这里曾经河流发育广泛,可推知早期因南部山区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流水长期侵蚀、搬运造成原位于河底及北岸地带的沉积岩消失。(4)根据材料可知,沉积木埋藏于河道中部的淤泥中,
30、上部有沙层覆盖,说明淤泥沉积时间早。由此推测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答案:(1)特点:南岸以侵蚀地貌为主,河岸比较陡峭;北岸以堆积地貌为主,河岸比较平缓。成因: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北岸为凸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2)C处受流水惯性力影响,凸岸沉积;D处受地球自转偏向力影响,左岸沉积。(3)地质时期北岸地区地势较低,利于河流发育;北岸地区曾已形成的沉积岩被流水侵蚀和搬运到下游地带。(4)河底的沉积木来源主要有三种可能,一是河流上游的树木经流水搬运至此沉积;二是两侧山坡的
31、树木被山洪搬运沉积;三是古河道两岸树木被泥沙埋没。能力提升(2019江苏南师附中期末)读图,回答13题。1荆江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曲流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图甲中()AM为凹岸侵蚀,N为凸岸堆积BM为凸岸堆积,N为凹岸侵蚀CM为凸岸侵蚀,N为凹岸堆积DM为凹岸堆积,N为凸岸侵蚀2结合图乙,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Ma侵蚀作用开采砂金矿BMc堆积作用兴建仓库CNa堆积作用种植农作物DNc侵蚀作用修筑防护堤3如果一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所走的航线可能是()Aa航线 Bb航线Cc航线 Da航线或c航线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为凹岸,受河
32、流的侵蚀作用较强;N为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堆积成河漫滩。第2题,N处位于河流的凸岸,受河流的堆积作用强,堆积形成河漫滩平原,可以种植农作物。第3题,小船从河流的下游到上游,逆水行船,宜走水流速度较小的a航线。答案:1.A2.C3.A(2019合肥质检)海南省东部玉带滩是由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 ,南北长8.5 km,其北部为狭长的沙嘴。在河流与海洋的共同作用下,玉带滩及其周边海陆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和2009年玉带滩周边海陆分布。据此回答46题。4与2001年相比,2009年九曲江河口发生明显变化的地貌类型是()A洪积扇 B冲积扇 C河漫滩 D三角洲52009年玉带滩表
33、层沉积物平均粒径()A东岸大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 B西岸大于东岸,南部大于北部 C西岸大于东岸,北部大于南部 D东岸大于西岸,南部大于北部6为避免玉带滩沙嘴消失,应该在()A万泉河中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万泉河中上游兴建水库,防止洪水侵蚀 C沙嘴建护岸工程,减少海水的侵蚀 D沙美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水流速度解析:第4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2009年在九曲江河口附近多了一些沉积物堆积体,河口附近由于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减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等而形成的堆积地貌为河口三角洲,D正确。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玉带滩是砂质颗粒物组成的沙滩半岛,是在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再结合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
34、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内海一侧曲折,可以推断玉带滩的形成应该是由河流携带来泥沙再受海浪的顶托作用在此堆积而成。玉带滩形成后,西侧泥沙堆积会更多,而东侧由于没有泥沙的堆积反而受海水的侵蚀作用加强,细小的砂粒会在海水退潮后携带更远,再加上此处还会受到偏东方向台风的影响,留下的或再堆积的一些较小的砂粒会被风吹至内海一侧,另外还有河口处泥沙堆积增多,内海至玉带滩处的泥沙颗粒也会随之变小,所以玉带滩表层沉积物东部砂粒应较大,而西侧较小;从图上还可以看出2009年沙嘴处变得更小,可以推测出是因为某些原因上游泥沙来量减少,海水侵蚀更强而形成,所以北部的砂粒应大于南部,故2009年玉带滩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径东岸大
35、于西岸,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第6题,玉带滩及沙嘴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受海水顶托作用堆积而成,而上游植树造林或兴建水库,都会导致下游泥沙减少,受海浪侵蚀影响,玉带滩沙嘴反而消失加快,A、B不对;在沙嘴建护岸工程可以减少海水的侵蚀,从而避免沙嘴的消失,这个措施可行,C对;内海西岸网箱养殖,减缓流速,并不能减少沙嘴消失的速度,反而还会造成内海水质恶化,D不对。答案:4.D5.A6.C(2019江苏阜宁中学月考)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回答78题。7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A河源 B凸岸C凹岸 D入海口8下列地貌形态,其形成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A冲积扇 B移动沙
36、丘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第7题,图示砾石景观属于沉积景观,常见于大河的凸岸,凸岸是沉积岸,可能有砾石沉积形成,B对。河源一般位于高山区,以风化、侵蚀作用为主,A错。凹岸是侵蚀岸,没有沉积物堆积,C错。入海口多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洲景观,没有砾石沉积,D错。第8题,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是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A错。移动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风蚀蘑菇是外力作用,风力侵蚀形成,C对。花岗岩风化球是外力作用的风化作用形成,D错。答案:7.B8.C9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2)据图分析CD截面
37、所在的地区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EF截面所在河段的航道靠近_(填E或F)岸,说明判断依据。解析:(1)AB河段位于河流上游,由AB截面图可看出,河谷深邃,呈V型,可知该处受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且由图中沉积岩层可判断,河谷位于背斜顶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顶部裂隙发育成谷地。(2)图中CD截面所在的地区河道弯曲,地势平坦,河流流速较缓,泥沙易积沉,河床抬升;且为防御洪涝灾害,人为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3)EF截面位于河流的下游,河道宽阔,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右偏冲刷右岸,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F岸泥沙堆积;航道应靠近水深的一岸。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2)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流速较缓,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E判断依据: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水向右偏,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