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644.50KB ,
资源ID:50227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2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含解析).doc

1、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中(11月)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 细胞的生长过程中都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表达C. 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和叶绿体,其DNA只位于拟核中D. 通过观察沙眼衣原体的细胞结构可断定其是原核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2、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原核细胞DNA位

2、于拟核和质粒中。【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正确;B、细胞的生长过程中都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表达,B正确;C、原核细胞无线粒体和叶绿体,DNA位于拟核和质粒中,C错误;D、沙眼衣原体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可断定其是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2. 屠呦呦从黄花蒿(中医药方中称为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荣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是脂类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其抗疟疾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蒿素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

3、等物质进行提取B. 青蒿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其合成受青蒿素基因直接控制C. 青蒿素可使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基本支架及染色质遭到破坏D. 青蒿素以胞吞形式进入疟原虫细胞,需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1、青蒿素是脂类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物质进行提取。2、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3、生物膜系统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详解】A、青蒿素是脂类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几乎不溶于水,根据其性质,可以用无水乙醇、丙酮等物质进行提取,A正确;B、青蒿素是脂类性物质,在内质网上合成,基因通过控制合成的酶控制青蒿素的合成,B错误;C、青蒿

4、素活化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与疟原蛋白结合,从而对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造成破坏,生物膜系统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青蒿素不会破坏疟原虫生物膜系统的基本支架,C错误;D、青蒿素是脂类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ATP,D错误。故选A。3. 阿胶是一种用驴皮制成的药材,药用及保健价值非常高,补血止血、补气效果都非常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补血圣药。郦道元水经注云:东阿有井大如轮,深六七丈,岁常煮胶以贡天府者,故此得名。另有史书记载:其井官禁,真胶极难得,货者多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制作阿胶需专用东阿井水,可能是因东阿井水含有Zn、Fe、K等微量元素B. 阿胶被称之为

5、补血圣药,可能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氨基酸C. 新鲜驴皮熬制后呈胶质状态,说明蛋白质是驴皮细胞的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 驴皮中脂肪含量较低,其储能物质主要是葡萄糖【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细胞内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的比例,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为大量元素,如C、H、O、N、P、S、K、Ca、Mg等;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为微量元素,如Fe、Mn、B、Zn、Mo、Cu等。2、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3、葡萄糖是重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详解】A、K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B、阿胶被称之为补血圣药,可

6、能含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氨基酸,B正确;C、细胞的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C错误;D、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B。4. 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很高与其含有孔蛋白有关,分子量小于5000Da的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分子和离子通过都需要借助膜上的特异性转运蛋白。丙酮酸(分子量为8808Da)通过线粒体内膜利用H+(质子)梯度协同运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与细胞质基质相比,线粒体膜间隙的环境与线粒体基质更为相似B. 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C. 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可来自于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丙酮酸和水D. 线粒体内膜蛋

7、白质/脂质的比值小于线粒体外膜【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考查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和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根据线粒体内外膜通透性特点和物质运输的方向可判断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方式。【详解】A、线粒体外膜的通透性很高,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线粒体膜间隙的环境与细胞质基质更为相似,A错误;B、丙酮酸分子量为8808Da,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外膜,通过线粒体内、外膜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错误;C、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C正确;D、线粒体内膜功能复杂,含

8、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脂质的比值大于线粒体外膜,D错误。故选C。【点睛】5. 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存在如下过程:造血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母细胞转移到不同器官可分别分化为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分化过程未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适宜条件下各细胞均能体现全能性B. 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某种基因可能都处于活跃状态C. 浆细胞开始凋亡时,细胞中所有的基因都不能表达D.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属于细胞坏死【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9、达,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未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不能培养成新的个体,A错误;B、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某种基因可能都处于活跃状态,如ATP合成酶基因,B正确;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浆细胞开始凋亡时,细胞中的凋亡基因在表达,C错误;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作用下死亡属于细胞凋亡,D错误。故选B。6. 图为细胞核结构示意图,其中核孔

10、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是双功能(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双向性的核质物质交换通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产生核糖体、mRNA和rRNA场所B.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C. DNA聚合酶、核糖体蛋白、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都需要消耗能量D. 进出细胞核消耗的ATP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形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染色质,是核仁,是核膜,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出细胞核,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mRNA不是在核仁合成的,A错误;B、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核膜、核仁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B正确;C、DN

11、A不能出细胞核,C错误;D、进出细胞核消耗的ATP主要是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形成的,D错误。故选B。7.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形成的产物中,有些是组成某些酶的基本单位B. 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供能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 细胞代谢耗能越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D. ATP是细胞中连接C3还原等放能反应和蛋白质合成等吸能反应的纽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供能机制和光合作用过程,考查对ATP结构、功能和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和识记。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通过ATP与ADP相互

12、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ATP分子的高能磷酸键全部断裂后形成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化学本质为RNA的酶的基本单位,A正确;B、所有细胞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正确;C、细胞内ATP储存不多,细胞代谢耗能越多,ATP与ADP的转化速率越快,C正确;D、C3还原等属于吸能反应,D错误。故选D。【点睛】8. 香豌豆的花冠有紫色和红色,花粉的形状有长形和圆形,这两对性状各由一对基因控制。实验小组利用纯合紫花圆形花粉豌豆和纯合红花长形花粉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后自交得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根据F1的表现型可判断性状的显隐性B.

13、F1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C. F2的表现型不一定是四种D. 据F2的表现型之比可判断控制两性状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到F2有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F1的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到F2有2种表现型比例为3:1。【详解】A、具有相对形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B、无论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14、F1的基因型都是双杂合一种,B错误;C、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的表现型是两种,C正确;D、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有4种表现型,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有2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B9. 野生型小鼠毛皮颜色为杂色。某兴趣小组用一只黄色雄鼠与一只野生型雌鼠杂交,获得F1黄色小鼠和杂色小鼠若干只,再让F1黄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F2中黄色个体与杂色个体比值约为2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毛皮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 小鼠皮毛颜色杂色为隐性性状C. F1、F2中黄色个体一定是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 F1中黄色与杂色小鼠的数量不一

15、定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F1黄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F2中出现黄色个体与杂色个体,说明黄色对杂色为显性性状,且后代出现了21的比例,用Aa表示该性状,亲代黄色雄鼠基因型Aa,野生型是aa,子一代黄色鼠Aa,随机交配子代出现AA:Aa:aa=121,但AA致死,所以出现了Aa:aa=21的比例。【详解】A、根据分析,控制皮毛颜色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致死,A正确;B、F1黄色小鼠雌雄相互交配,F2中出现黄色个体与杂色个体,所以杂色为隐性性状,B正确;C、根据分析,A基因纯合致死,所以黄色鼠基因型只能是Aa,没有纯合子,C错误;D、理论上F1黄色和杂色的比例为11,但如果子代数目少,

16、则不一定相等,D正确。故选C。10. 下图甲表示某动物体内一个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是该细胞分裂过程的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乙中基因1和基因2形成于图甲中区段B. 图乙中基因2和基因3应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C. 图甲中区段不可能形成基因1和基因8的重新组合D. 图乙中基因7和基因8移向细胞两极通常发生于图甲中区段【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考查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的理解。图甲中区段是由于DNA复制导致的,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的。【详解】A、图乙中基因1和基

17、因2位于姐妹染色体上,经DNA复制而来,形成于图甲中区段,A正确;B、图乙中基因2和基因3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应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B正确;C、基因1和基因8可在图甲中区段通过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重新组合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图乙中基因7和基因8移向细胞两极通常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区段,D正确。故选C。【点睛】11. 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基因B、D同时存在时,花色为红色;只有基因B存在,花色为粉色;只有基因D存在,花色为白色。已知基因D、d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开

18、白花和开粉花的植株杂交,F1的雌、雄株都开红花,F1杂交所产生的F2中红花:粉花:白花=9:3:4。下列相关推论正确的是( )A. 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和bbXDY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和数量均相同C. F2中红花雌性个体中纯合子占1/6D. 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共有2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B_XD_为红色,B_Xd_为粉色,bb_ _为白色。开白花和开粉花的植株杂交,F1的雌、雄株都开红花,F1杂交所产生的F2中红花:粉花:白花=9:3:4,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BBXdXd和bbXDY或BBXdY和bbXDXD。【详解】A、根据分析,两亲本的基

19、因型可能是BBXdXd和bbXDY或BBXdY和bbXDXD,A错误;B、F1基因型为BbXDXd和BbXDY,雌雄配子都为4种,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余雌配子数量,B错误;C、F2中红花雌性个体中纯合子BBXDXD占1/31/2=1/6,C正确;D、F2中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有bbXDXD、bbXDXd、bbXDY、bbXdY,共4种,D错误。故选C。12. 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B. 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C. 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

20、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2、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3、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详解】A、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是基因,B正确;C、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错误;D、基因和染色体在杂交过

21、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正确。故选C。13. PK基因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它控制合成的丙酮酸激酶能促进丙酮酸和ATP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PK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B. 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只会影响到细胞的无氧呼吸C. RNA聚合酶读取到突变PK基因上的终止密码时停止转录D. 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某些离子的跨膜运输【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考查对细胞呼吸方式、过程和基因突变对性状影响的理解和识记。丙酮酸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据此可分析PK基因突变对细胞呼吸的影响。【详解】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P

22、K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丙酮酸激酶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A错误;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均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激酶的活性高低会影响到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B错误;C、终止密码位于信使RNA上,而不是基因上,C错误;D、细胞内PK基因的异常表达影响ATP的生成,会影响某些离子的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D。【点睛】14. 假基因是指基因组中与正常基因序列相似,但丧失正常功能的DNA序列。人体细胞内的假基因形成有两种途径:途径是复制过程中基因发生序列变化而失去原有功能;途径是正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并失去原有功能。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23、)A. 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B. 途径形成的假基因由于丧失原有功能而不会遗传给下一代C. 途径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D.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与原来正常基因相比,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一般不会改变,A正确;B、假基因也能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细胞或个体,B错误;C、途径是正常基因转录

24、形成的mRNA经过反转录形成DNA片段,再插入基因组替换正常基因,获得的假基因序列与原来的正常基因有差异,C正确;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假基因的存在有可能使生物更适应环境,D正确。故选B。15. 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培育成了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流程如下图所示)。普通小麦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2n=14,记为14E。根据流程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二倍体B. 丙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与乙形成配子时7E随机分配有关C. 丁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含有2E的植株戊约占1/4D. 该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

25、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培育新物种的过程,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进行联会,才能使得最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可能在遗传中随机分配,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分析育种过程是本题的突破点。【详解】A、普通小麦共有六个染色体组,长穗偃麦草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F1中共含有4个染色体组,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导致纺锤体无法合成,从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甲中含有8个染色体组,因此是获得纯种的异源八倍体,A错误;B、丙是由普通小麦和乙杂交而来,普通小麦所产生的配子,含有21W三个染色体组,而乙在产生配子时

26、,42W可以正常联会并减半,但7E会联会紊乱,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随机分配,B正确;C、丁产生的配子有两种,分别是21W+1E或21W,因此自交后会产生42W、42W+1E、42W+1E、42W+2E,其中含有2E的占1/4,C正确;D、过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余为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16. 乙酰六胜肽为人体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链状六肽,由于能够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信息传导,避免肌肉过度收缩,减少了动态纹的发生,还能有效重组胶原蛋白,增加弹力蛋白活性,多用于化妆品内作为抗皱成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酰六胜肽可与甲、乙液等量配制双缩脲试剂呈

27、紫色反应B. 乙酰六胜肽进入细胞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C.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就决定了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D. 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相连【答案】BD【解析】【分析】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氨基酸彼此之间可以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由几个氨基酸脱水就形成几肽。蛋白

28、质的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详解】A、乙酰六胜肽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但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的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检测蛋白质是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B液,A错误;B、由题知,乙酰六胜肽是一种具有穿透细胞膜能力的小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B正确;C、除了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决定该小分子多肽的功能,还有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也决定该多肽的功能,C错误;D、由题知,该多肽是链状六肽,因此该多肽由6个氨基酸通过5个肽键(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相连,D正确。故选BD。1

29、7. 某兴趣小组利用小鼠的小肠上皮细胞设计了如图实验:广口瓶内盛有某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细胞,溶液中含细胞生活必需的物质(浓度影响忽略不计)。实验初期,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内O2含量变化是引起红色液滴移动的直接原因B. 随实验时间的延长,红色液滴可能相继出现不再移动和向右移动的情况C. 若换用等质量的小鼠成熟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实验现象是相同的D. 增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答案】AD【解析】【分析】1、KOH能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

30、氧化碳被KOH吸收,瓶内气压减小,引起红色液滴左移。当氧气耗尽之后,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物只有乳酸,瓶内气压不变,红色液滴不再移动。2、小鼠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KOH能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是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A正确;B、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KOH吸收,引起红色液滴左移。当氧气耗尽之后,小肠上皮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物只有乳酸,瓶内气压不变,红色液滴不再移动,B错误;C、小鼠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液滴不移动,C错误;D、增

31、设添加呼吸抑制剂的实验组,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否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AD。18. 人们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到最终认定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中的探索过程非常耐人寻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格里菲斯的实验建立在艾弗里实验基础之上,证实了转化因子的存在B. 艾弗里的实验创造性的引入了DNA酶,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C. 赫尔希和蔡斯根据病毒的组成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D. 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遗传物质内涵的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答案】A【解

32、析】【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艾弗里实验建立在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之上,A错误;B、在艾弗里实验中,用DNA酶

33、处理从S型活细菌的DNA并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该实验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证明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进而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样使得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加严谨,说明开阔的思路与严谨的思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B正确;C、赫尔希和蔡斯根据T2噬菌体病毒的组成(只有DNA和蛋白质)及独特的增殖方式完成了实验证明,充分体现了实验选材的重要性,C正确;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是对此前多数生物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补充,体现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D正确。故选A。19. 抗氧化成为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

34、,很多广告宣传告诉人们:体内的活性氧浓度越低越好,长期大量服用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衰老。在多数人的想象中,活性氧既然对身体有害,对机体正常的肌肉工作效率只有负面影响。为了探究真伪,科研人员利用大鼠的横膈肌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材料处理横膈肌收缩力度1大鼠的横膈肌一定量X溶液b2大鼠的横膈肌等量H2O2酶处理后的X溶液b3大鼠的横膈肌等量添加抗氧化剂的X溶剂b4大鼠的横膈肌(若干小组)在每组X溶液中分别添加一定剂量的0110mol/L的过氧化氢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加,先增大后降低记录现象后在高H2O2浓度的溶液中再加入抗氧化剂增加注:X溶液为横膈肌细胞所处内环境的模拟培养液。A

35、. 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其对照形式仅为空白对照B.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过氧化氢(活性氧)对大鼠横膈肌收缩力度的影响C. 实验需要控制好大鼠的横膈肌的生理状态、X溶液浓度等无关变量D. 实验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活性氧对肌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促进作用,证明广告中对抗氧化宣传是不够科学的【答案】BCD【解析】【分析】H2O2酶可专一、高效的水解过氧化氢。根据对照实验设计的单因子变量原则可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实验结果论。【详解】A、本实验的设计遵循了对照原则,其对照形式包括空白对照、相互对照等,A错误;B、1组和2组对比,4组各组之间对比可得知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过氧化氢

36、(活性氧)对大鼠横膈肌收缩力度的影响,B正确;C、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过氧化氢浓度和抗氧化剂的有无,实验需要控制好大鼠的横膈肌的生理状态、X溶液浓度等无关变量,C正确;D、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组和3组肌肉收缩力度均较小,4组中随过氧化氢浓度增加,先增大后降低,在高H2O2浓度的溶液中再加入抗氧化剂,肌肉收缩力度增加,说明一定浓度的活性氧对肌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促进作用,证明广告中对抗氧化宣传是不够科学的,D正确。故选BCD。【点睛】20.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

37、E表现为非秃顶。下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 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C. 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3D. 5和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项的女孩概率为3/8【答案】ABD【解析】【分析】1、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是:隔代交叉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2、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其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女性中EE和Ee表现为非秃顶,男性中只有EE才表现为非秃顶,属于从性遗传,但不是伴性遗传。【详解】A、非秃顶和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对

38、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患者多余女性,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Ee和ee都表现为秃顶,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也是男多于女,B正确;C、4男性表现为非秃顶,基因型为EE,子代6为秃顶男性,基因型为Ee,可确定3为Ee,7表现为女性非秃顶,基因型为EE或Ee,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可能来自3,C错误;D、1秃顶基因型为ee,故5非秃顶基因型为Ee ,2男性色盲基因型为XbY,5色觉正常为XBXb,故5基因型为EeXBXb,6秃顶色觉正常男,基因型为EeXBY,5和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项的女孩概率为3/41/21=3/8,D正确。

39、故选ABD。三、非选择题21. 城市小区绿化植物容易受到建筑物遮荫的困扰。风箱果是珍贵的灌木绿化树种,为研究光照对其生活的影响,研究人员以1年生风箱果幼苗为研究对象,选取长势一致的幼苗60株,设置3种遮荫处理:CK(全光)、轻度遮荫L1(60%全光)和重度遮荫L2(20%全光)进行实验。下表为遮荫对风箱果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影响,其中AQY反映了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其值越大表明植物利用弱光能力越强。遮荫对风箱果幼苗光合一光响 应参数的影响参数光照处理CKL1L2表观量子效率AQY (umol . m-2.s1)0.0660.0460.037最大净光合速率Pm. (mol. m-2.s-122.61

40、3.211.0.呼吸速率R。(mol .m-2 .s-1)1.30.80.3光补偿点LCP (mol .m-2.s-1)25.919.08.6光饱和点LSP (mol .m-2.s-1)1066. 8.676.8640.4(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每实验组的苗木应为_株。(2)表中数据显示风箱果幼苗对遮荫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请推测遮荫条件下细胞呼吸速率降低的意义_。遮荫显著降低了风箱果的AQY,原因是_。(3)CK组与L2组相比,风箱果幼苗最大光合速率的差值为_molm-2s-1。在光照强度大于10668molm-2s-1时,影响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4)请结合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中风

41、箱果幼苗的栽植提出合理建议_。【答案】 (1). 遮荫程度 (2). 20 (3). 通过减少碳(有机物)的消耗,将更多的碳用于生长 (4). 风箱果幼苗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差 (5). 126 (6). 温度和CO2浓度 (7). 尽量将其栽植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实验组进行遮荫处理,对照组为正常自然光照(全光);根据表中数据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的呼吸速率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降低,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实验为研究遮荫对风箱果幼苗光响应参数的影响,故实验的自变量为遮荫程度;实验设计应遵循无关变量一致原则,实验共有3组,故每实验组的苗木应为

42、20株。(2)据表格信息可知:遮荫条件下细胞呼吸速率降低,该变化可通过减少碳(有机物)的消耗,将更多的碳用于生长;遮荫显著降低了风箱果的AQY(表观量子效率),因为AQY反映了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故AQY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风箱果幼苗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差。(3)据表格信息可知: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故CK组的最大光合速率为(22.61.3)=23.9mol. m-2.s-1,L2组的最大光合速率=11.00.3=11.3mol. m-2.s-1,两者的差值为23.9-11.3=126mol. m-2.s-1;据表格信息可知,植物的光饱和点为1066. 8mol .m-2.s-1,故当光照强

43、度大于10668molm-2s-1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此时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和CO2浓度。(4)据表格可知,在遮荫条件下,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故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将其栽植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考查学生利用表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22. 某种雌雄同株的农作物,高秆与矮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高秆茎节长、易倒伏,矮秆性状正好相反,且产量高于高秆。为探究纯合矮秆抗病品种的育种过程,兴趣小组得到了部分育种信息:研究人员利用高秆抗病和矮秆不抗病植株进行杂交,F1全是高秆抗病,种植F1并自

44、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整个实验过程未发现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1)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植株产量更高的原因是_(回答两点)。(2)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有些同学们认为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_。(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对上述实验的数据做怎样地处理?_;若为_,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兴趣小组分多组重复了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

45、植株的原因可能是_。若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_。【答案】 (1). 不易倒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茎节短,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少 (2). 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会出现F2的结果 (3). 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 (4). 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9:3:3:1 (5). 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6). 让该矮杆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出现不抗病植株,则证明其为杂合子【解析】【分析】通过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感病为显性,F2的表现

46、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说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相对于高秆植株,矮秆不易倒伏,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茎节短,生长消耗的营养物质少,使得矮杆植株产量更高。(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矮秆=3:1;抗病:不抗病=3:1。依据上述F2的统计结果,若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会出现F2的结果,所以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为了证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将两对性状合在一起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为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

47、:矮秆不抗病=9:3:3:1,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多组重复上述杂交实验,统计发现,只有一组F2中出现了矮杆抗病植株,其它各组F2只有高杆抗病和矮杆不抗病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出现矮杆抗病植株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要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该矮杆抗病植株是杂合子,植物一般采用自交的方式,具体的实验思路和预测结果是:让该矮杆抗病植株自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若后代出现不抗病植株,则证明其为杂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灵活运用能力。23. 细胞周期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

48、裂期(M期),根据DNA合成情况,分裂间期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研究发现,细胞能严格有序的增殖与细胞周期中存在保证核DNA复制和染色体分配质量的多个检验点有关。只有相应的过程检验合格,细胞才能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图1表示细胞周期简图及相应检验点位置,字母表示时期,已知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1)下列实验材料中可用于研究图1过程的是_(填字母)。如果让你开展有关细胞周期的实验探究,你首选的实验材料是_(填字母),理由是_。a人体造血干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c蛙的红细胞 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e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 f人的宫颈癌细胞(2)图1中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的检验点是_,

49、此检验点对有丝分裂的意义是_。(3)研究发现,细胞中存在一种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可使A时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图2表示MPF在细胞周期中的活性变化,请据图描述MPF的活性变化规律_。请推测若将A期细胞与去核的B时期细胞融合,可引起的结果是_。【答案】 (1). adf (2). d (3). 材料最容易获取 (4). 检验点5 (5). 确保染色体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6). MPF活性在B时期先增大后减小 (7). 使A时期(G2期)细胞进入B时期(M期)的时间提前【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指由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过程

50、,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 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 G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该时期主要完成RNA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即M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包括前、中、后、末四个时期。2、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

51、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3、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准备;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内;中期:形数清洗赤道齐,染色体形态 数目清晰,整齐分布在赤道板上;后期:点裂数增匀两极,着丝点分裂 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均匀分布在细胞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1为细胞周期图,根据细胞周期的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因此a人体造血干细胞、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f人的宫颈癌细胞属于连续分裂的细胞

52、,因此可以选择adf用于研究图1过程,在a人体造血干细胞、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f人的宫颈癌细胞三种细胞种,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最容易获取的实验材料,因此首选d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用于实验研究。(2)根据细胞各分裂时期的特征可知,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与纺锤体相连。结合题意可知,图1中核DNA的复制是在D时期完成的,则D时期为S期,那么A时期为G2期,则B为分裂期,图中由A时期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则B时期中检验点5属于分裂期中的时段,因此可以通过检验点5检验染色体是否都与纺锤体相连。染色体的着丝点都与纺锤体相连,可以确保染色体在纺锤体的牵引下,

53、能够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3)分析图2可知,MPF活性在B时期先增大后减小。根据题意,MPF可使A时期(G2期)细胞顺利通过检验点4进入B时期(M期),若将A期细胞与去核的B时期细胞融合,由于B时期细胞中MPF活性较高,因此可以促使A时期(G2期)细胞进入B时期(M期)的时间提前。【点睛】本题以细胞周期为背景,考查细胞周期的概念的理解和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特征,要求学生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识记常见的连续分裂的细胞及其特点,把握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图分析,结合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征解决问题。24. 酒文化一直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饮酒一直存在一个争议性的问题:饮酒后脸变

54、红的人和脸变白的人哪一种酒量更好?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1)饮酒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由此可推测这些人的基因型可以有_种,这些人饮酒后会产生一种有毒物质_。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而饮酒后脸白的人实际上没有乙醇脱氢酶,酒精不能被分解,通过呼吸等排出体外,对身体的伤害会更具欺骗性。上述情况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_(填直接或间接)控制。(2)有一种人号称“千杯不醉”,酒后脸色无明显变化。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种人的基因型为_。有人认为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依据题干信息来看你觉得有道理吗?_,理由是_。(3)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其后代出现了千杯不醉型,

55、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_,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_,该变异类型的生物学意义是_。【答案】 (1). 4 (2). 乙醛 (3). 间接 (4). AAbb或Aabb (5). 没有道理 (6).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与性别无关 (7). 基因突变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9).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根据图解可知,控制人体内乙醇代谢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与性别无关。【详解】(1)饮酒

56、后脸红的人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根据图解可知,由此可推测这些人含有A和B,对应基因型有4种,这些人饮酒后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产生乙醛,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2)号称“千杯不醉”的人,体内应同时含有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其基因型应为AAbb或Aabb,图中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其遗传与性别无关,因此男人天生比女人能饮酒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3)饮酒后脸白的人没有乙醇脱氢酶,即不存在A基因,一对饮酒后都脸白的夫妇,其后代出现了千杯不醉型,即出现了A基因,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该变异类型最有可能是基因突变,该变

57、异可以遗传给后代,发生的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图和文字信息判断饮酒后脸变红的人含有A和B,饮酒后脸白的人含有aa基因,“千杯不醉”的人含有A和bb基因。25. 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

58、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和_的结果。(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适应是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和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答案】 (1). 拉马克 (2). 获

59、得性遗传 (3). 用进废退 (4). 遗传变异 (5). 自然选择 (6).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7). DNA(核酸) (8). 蛋白质 (9). 亲缘关系的远近【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论:(1)物种是可变的,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的种都是由其他物种演变而来,而不是神创造的。(2)生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转化的。(3)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物种变化,环境变化直接导致变异的发生以适应新的环境。(4)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拉马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用进废退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发达,不使用就退化。获得性遗传是环境引起或由于废退化引起的变化是可遗传的。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

60、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1)拉马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获得性遗传和用进废退的结果。(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3)不同种兰花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亲缘关系的远近。【点睛】本题考查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理解这两个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