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853.50KB ,
资源ID:50220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22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10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统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 第10章 第6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6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江苏省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细化课标探究线索素养要求1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识记其动力。2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掌握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推进中的合理措施。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2)范围:包括A广州、B深圳、C珠

2、海、佛山、江门、D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香港、F澳门。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的城乡一体化地带。(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城市群体系。3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阶段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进程特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发展迅速多种形式引进外资和技术,工业发展步伐加快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工业结构优化,技术水平提高,保持较高的增长速

3、度结果为工业起步提供必要的资金积累形成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特色,建立起轻型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乡村工业化;面临发展空间不足和工业资源有限等问题(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4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分类问题解决措施工业化问题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建立山水城市生态模式;寻求最佳状态的城市规模扩张模式;建立高效合理的产业结构模式城市化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珠江水质恶化;城市酸雨现象严重;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规律方法 工业化的推进往往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发生的,其过程大致可概括为两个阶段。(1)优势资源开发利用阶

4、段:此时的主导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2)产业升级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增长空间不大,经济发展需要新的增长点以及区域分工和合作。此时的主导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江苏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1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位置: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社会经济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5、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019全国卷)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

6、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弥补劳动力不足缓解建设用地紧张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B CD(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在

7、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第二步:调用知识一般而言,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反过来又会影响工业化,“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城镇化的一种表现。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知,村村有企业,企业分散在各个村中,说明企业空间布局分散。第(2)题,由信息可知,县、镇统筹,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可缓解建设用地紧张、壮大经济实力。第(3)题,该模式由乡村各自发展到县、镇统筹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创新。尝试解答(1)B(2)D(3)A(2020北京新高考)某国1998年和2018年社会经济主要数据如表所示,

8、与1998年相比,2018年该国()年份就业人口 (百万人)城镇化率(%)国内生产总值(千亿美元)产值比重(%)就业人口比重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98287965385712286020183181142386052570第一产业产值上升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大量人口从城市向农村迁移AB CD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表格中显示的是1998年和2018年该国的社会经济主要数据的变化对比。第二步:调用知识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往往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三步:综合判断读表可知,根据国内生产总值与产值比重可知,与1998年相比

9、,2018年该国第一产业产值下降(从0.3降到0.28),错;根据就业人口数据与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信息可知,与1998年相比,2018年在第二产业中就业人口数量下降,表明劳动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正确;同理可知,与1998年相比,2018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增加(根据表格数据可计算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量:用1998年和2018年的就业人口分别乘以1998年与2018年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即为各自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数量),正确;自19982018年,该国城镇化率提高,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错。尝试解答C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的分析方法分析一个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一般可从国家政策、资源条

10、件、交通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2区域工业化的分析思路(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的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

11、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知识拓展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时期产业结构变化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早期农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一、三、二或一、二、三中期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二、一、三或二、三、一后期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

12、过第二产业三、二、一考向一结合城市化发展研究,考查区域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020山东新高考)同城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城市紧密联系、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现象。公路客流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安徽省2011年8月行政区划调整前的中心城市间公路客流状况。滁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南京,次位客运流向为合肥,两个方向的客流量相差很小。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的是()A安庆池州 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 D芜湖铜陵2合肥虽为滁州的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A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

13、州与南京距离更近C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D合肥与南京均为省会城市1B2C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公路客流量能够反映城市间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公路客流量大,反映城市间联系紧密,有利于推进同城化。选项中城市组合相比而言,合肥与巢湖之间空间位置相对较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两城互为首位客运流向,城市联系最为紧密,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池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安庆,但安庆的首位客运流向为合肥,次位客运流向为池州;亳州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阜阳,但阜阳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淮南;芜湖的首位客运流向为铜陵,但铜陵的首位客运流向为池州。第2题,滁州位于安徽省,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合肥,因此,滁

14、州距离合肥虽然远于南京,但滁州与合肥行政联系密切,所以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滁州距离南京距离更近,更有利于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不能解释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客流量相差小这一现象;同理,合肥和南京均为省会城市,也不能解释为何滁州发往合肥的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的客流量相差很小。考向二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2020湖北省4月线上调研)江苏省昆山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昆山开发区附近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

15、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使乡村居民骤变为完全从事非农产业、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人口,实现了人口的城市化。下图示意群益社区就业圈重组。据此完成35题。320世纪80年代,群益社区的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 B国家政策的倾斜C土地被全部征收 D第二产业的发展4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可能是()A房屋出租 B餐饮服务C经营便利店 D安保绿化52000年之后,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相比,其二代居民职业的选择更自主的原因是()享受的物质基础好产业结构多样化受教育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ABCD3B4A5C第3题,江苏省昆山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苏州市下辖

16、县级市,昆山地处上海与苏州之间,该地区一直都是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居民仍然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所以地理位置优越不是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根据材料可知,群益社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说明劳动力部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则第二产业在发展,这是表现出来的现象,而非根本原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居民产业活动转变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改革开放,所以国家政策的倾斜是该地区乡村居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渐进式亦工亦农的根本原因。由材料可知,2000年昆山开发区征收全部农用地。第4题,材

17、料中提到2000年时,昆山开发区征收了全部农用地,并给失地农民土地补偿金和住房安置,居民有钱、有住房安置,该地经济的发展使外来迁入的人口较多,房屋出租收入高,所以2000年以来,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可能是房屋出租。第5题,读图可知,到2000后倾覆式职业兴替,就业分异,自由择业。2000年之后,群益社区一代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是房屋出租,为二代居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二代居民受教育的程度比一代居民高,他们掌握的知识水平高,所以职业选择面更广更自主,正确。产业结构多样化,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但是如果二代居民文化水平低他们的就业面也会很狭窄,错误

18、。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2019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 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材料二图a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b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图a图b(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

19、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城市化率较高。呼包鄂榆城市群所在区域矿产资源、能源丰富。图a中显示呼包鄂榆城市群面积广大,主要工业部门众多,以重工业为主。图b中显示出该城市群随时间推移,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交通线路密度增大。第二步:调用知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快速推进,同时带动工业化发展,反过来工业化发展又推动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看出,

20、该地区城市数量增多,用地规模扩大,交通线路密度增大;结合信息可知,该地区城市化率较高,由此可总结其城市化表现。第(2)题,由信息可知,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依据这些资源分析可发展的优势产业即可。第(3)题,由信息可知,该地区存在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结合信息可推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带来环境污染。第(4)题,由信息中可以看出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由此可分析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尝试解答(1)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间联系加强。(2)能源;重化工;冶金;纺织;农畜产品加工。(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4)合理布局城市群;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中西部

21、地区发展;促进西部大开发;促进边境贸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1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能源资源丰富区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教育发达地区高新科技工业劳动力密集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金属冶炼天然气丰富区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区际协作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分析(1)工业化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工业化、城市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资源短缺、能源短缺、环境污染

22、严重、交通拥挤等。因此,各区域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积极发展科技、努力改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美化环境等方面入手,促使该区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做法如下: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能耗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2)举例:下面是珠江三角洲与江苏省城市化问题与对策的对比:珠江三角洲江苏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对城市化的内

23、涵认识不够全面,出现了环境问题,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徐州、南京、苏锡常),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考向一聚焦城市发展问题,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的问题及影响(2020长沙市雅礼中学模拟)城市收缩是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遇到问题,失去增长动能的综合表现。世界范围内,在一些城市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城市面临城市收缩问题。影响城市收缩的常见因素有资源状况、产业活动、地理位置等。我国“长三角”、京津冀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收缩。据此完成13题

24、。1导致“长三角”地区上海周围城市发生收缩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自然资源短缺B承接产业转移C地理位置偏远 D产业结构不当2城市收缩易导致的结果是()人口减少环境退化空间收缩交通拥堵经济衰退AB CD3对城市收缩可起到较好抵御作用的是()A高校、大型交通枢纽 B商场、汽车修配厂C大型影院、批发市场 D三甲医院、小学校1D2B3A第1题,上海附近城市发生城市收缩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有着和上海相似的产业结构,但发展产业的各种区位条件均不如上海优越,所以产业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导致发生收缩现象。第2题,城市收缩会使一部分产业、人口外迁,所以会使人口减少、经济衰退、空间收缩,正确;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状况会得

25、到缓解。第3题,城市功能单元在城市中的合理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城市衰退的发生,此类城市功能单元常见的有高校、交通枢纽、政府办公、三甲医院等,它们均具有较强对外辐射能力,大型影院、小学校等主要服务于城市内人口,对于吸引区外人口大量进入作用不明显。考向二关注区域发展特点,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浙江小商品生产曾经是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增大等困扰着小商品生产的发展。2014年浙江启动“特色小镇”建设,推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下图是杭州特色小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从杭州特色小镇发展中可以看到,这里产业发展的

26、方向是()A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 B新兴工业与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比重增加 D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5该地产业升级的有利条件有()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科技发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AB CD4B5B第4题,由图可知,特色小镇发展方向主要为高新技术、现代制造、旅游等行业,B正确;对资源、劳动力依赖少,A、D错误;主要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C错误。第5题,杭州地区经济发达,因此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错误;杭州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利于产业升级,正确;杭州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人才众多且交通便捷,正确;杭州地区资源相对较贫乏,错误。长江经济带上的中游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以长江中游为

27、广阔发展腹地,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千米,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33%、88%、88%。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长江中游城市群具有发展成为跨区域特大型城市群的深厚基础。该城市群临江达海,经济腹地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优势明显,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

28、制造、航空、冶金、石油化工、家电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城镇化基础良好。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较大,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5%。2015年4月5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圈、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称为“中三角”。该区域前期产业相似度超过了70%,同类相争,残酷激烈。根据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今后长江中游城市群应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协作

29、,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共同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提升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打造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有:联手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壮大现代农业基地;推进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建立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探究线索一有什么?1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提示:沿江、沿湖、沿铁路线分布。2说出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条件。提示:交通便捷,水运连接东西,陆运贯通南北;水、矿产、生物等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以长江流域为经济腹地;国家政策支持等。探究线索二现如何?3湖南是著名的“有

30、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中,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功不可没。试分析湖南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其大规模发展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提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能源充足;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政策优惠。带来的环境问题有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和生态破坏(或水土流失等)。4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后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提示:促进区域间紧密协作,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避免区域内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探究线索三怎么办?5分析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对强力推动长江中游城市化水平的意义。提示:大力发展

31、现代工业可大幅度提高区域工业化水平,能加速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加速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6简述“中三角”承接“珠三角”和“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提示:劳动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有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基础设施好;水陆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等。长江经济带战略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其中加快促进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十分重要。城市群的发展离不开区域工业化的支撑,各城市的产业协调发展、优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区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分析时应抓住区域的环境特征,从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出发,看区域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合理的解决措施。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