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惠来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增加古诗文背诵不是负担是捷径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14篇增加到了72篇。有声音说,这为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如果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从现代语文教育本身看,背诵篇目增加的幅度很大,但若与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及民国时期的私塾教育相比,则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也能够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
2、人甚至背诵的更多,如顾炎武、戴震都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他们也都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谈到,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而王国维则当即背诵了西京赋。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至少包括如下几点:多感官参加背诵活动过程。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即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还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早就指出:“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象就会越牢固地在
3、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因此,如果一个教师想使学生牢牢记住什么东西,那么他就应该注意尽可能让儿童更多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肌肉运动的感觉来参加识记。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而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情景时也
4、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重视最初的记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背诵的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已经滚瓜烂熟的记忆内容,在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巩固基础。心理学家对此也早有研究,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
5、象之间有联系的话。”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有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靠。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将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就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是为了长远的“轻松”打基础。(作者:唐晓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增加了不少古诗文的背诵篇目,作者认为加大古诗文背诵的力度不是负担而是捷径。B此次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古诗文背诵篇目,但与我国自有教育以来就要求考生必须把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相比,
6、还是很少的。C教师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朗读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背诵效率。D“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重视最初的记忆”,这些都是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文章举顾炎武、戴震、梁启超、王国维的事例意在说明我国传统教育对背诵很重视,学生背诵水平高。B文章第四自然段引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强调教师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背诵活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背诵效率。C朱光潜、赵元任的学习经历都有力说明儿童时期的“听觉”记忆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D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最初的记忆与
7、后来的形象有关联,最初的东西记得越牢固,以后的形象就会越容易记住。3下列对原文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中课程标准增加的古诗文背诵篇目越多,学生长远的学习就越轻松。B参与背诵活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背诵的效率就越高。C儿童时期听觉记忆的作用发挥得越大,儿童的背诵潜能就发掘得越深。D最初的记忆越牢靠,往后记忆的基础就越牢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取证吴大人送门生王巡抚赶赴楚州上任,临上轿,吴大人拎须良久,语气凝重地对王巡抚说:“此行别无它物相送,只送一句话,楚州不清啊!”王巡抚深鞠一躬,拱手道:“谢恩师抬爱、明示,小人铭记在心。”素有包公二
8、世的王巡抚转身上轿,直奔楚州,一路闭目沉思,成败在此一行。吴大人屹立在料峭的春风里,默默地目送,眼里不无担忧。果然,到任的第一天,状书雪花般落在案头,堆压如山,基本都是状告太平府张县令贪污腐败、鱼肉百姓、胆大妄为,草菅人命,欺行霸市,无恶不作的。看样子这太平府是暗流涌动,太不平。一打听,得知,原来这张县令下有万贯家财,可谓家大业大,上又有朝廷高官靠山,目中无人,是个不学无术的官油子,而且心狠手辣,他这县令帽子也是花大价钱买来的。这天,春光明媚,巡抚与一名手下来到太平府,邀张县令一道微服私访。张县令只好硬着头皮带着一名手下随行,他们先是走到附近的田野,看见庄稼葱绿一片,长势喜人,巡抚禁不住夸奖几
9、句,县令喜形于色,说今年风调雨顺。可走进乡村,一派萧条破败,进进出出的村民脸色菜青,目光呆滞,衣衫褴褛。再走进街道市场,虽呈现出一片买卖繁荣景象,但不见一张笑脸。巡抚心中明白,心情异常沉重。中午,四人走进一家酒楼,巡抚点了酒菜。很快,小二端上酒菜,请四人品尝,酒是酒楼自酿水酒,倒入杯中,清澈飘香,喝一口,醇厚淡雅,巡抚点头叫绝。菜虽不是山珍海味,可色香味俱全,吃起来更是酸甜苦辣、酥脆绵软,巡抚大为称赞,请大家开怀畅饮,尽兴品尝,大饱口福。趁着酒性,巡抚对小二高声说:“看来你家生意不错啊。”小二点头默认,可不说话,无精打采的样子。“日进斗金毫不夸张,好啊!”巡抚接着说。“哪里,都快要关门散伙了!
10、”小二气愤地说。“赚的钱再多也不够孝敬县老爷们,这日子眼看是没法过了”县令脸挂不住,可碍于巡抚不便发怒,借着酒劲不耐烦地呵斥:“去!再拿壶酒来,上份本店招牌菜!要不然”县令被巡抚示意制止住。付账时,县令一摸口袋,空空,见小二要收巡抚的银子,吹胡子瞪眼睛,巡抚已大醉,根本没看见,摇摇晃晃、口口声声叫好下楼,不顾县令挽留,坚持回府。分手后,县令愤愤地离去。当晚,一行县衙役冲进酒楼,不问青红皂白,捆绑起白天说话的小二,推搡着带人就走,任店家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一位住宿的客人出面阻拦论理,一群衙役二话不说,一拥而上,拳打脚踢,一道捆绑,强行带走,投进大狱。县令得到禀报后,悄悄走进牢房,远远地确认,一看
11、,大惊失色,没想到是巡抚,明白,巡抚不但没醉,而且有意返回酒楼留宿,看样子是一场预谋,县令感到大事不妙,大祸临头。县令追回密室,思忖良久,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向几位跟来等候发话的心腹做了一个动作,心腹们心知肚明,要像每次那样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夜深,几人用黑布裹住两人,抬着正准备投井填坑。突然,一队官兵如从天降,州府大人带着官兵出现在张县令眼前。张县令强作镇静,说夜间巡逻抓到两名歹徒,正要进行提审。州府大人和张县令等人带着歹徒上堂,解开黑布,众人大吃一惊。巡抚当场揭开事情的原委,揭发张县令的胡作非为,张县令等人被当场拿下。原来巡抚白天把一切看在眼里,故意装着醉酒,麻痹张县令,没有打草惊蛇,晚上想到
12、张县令定会杀人灭口,于是将计就计,派随从赶回州府禀告,自己回酒楼,冒死拿到证据。巡抚一一核实状书,件件属实,而且证据确凿,一时义愤填膺,上报朝廷吴大人。很快,由张县令这条线索,朝廷铲除掉了一帮腐败势力。吴大人成吴丞相后,一纸招书马不停蹄地传到已是风清气正的楚州,王巡抚接旨回朝,路上对店小二说,此次要当面向吴丞相为他请功。“都是巡抚大人的锦囊妙计!”随从们快活地说。巡抚不说话,看着一路的青山绿水。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小说开头写吴大人送王巡抚上任时的话“楚州不清啊”,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小说的情节由此展开。B. 王巡抚邀张县令一同微服私访,看
13、到庄稼葱绿一片,长势喜人,禁不住夸奖几句,这说明张县令给王巡抚的最初印象还是很好的。C. 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善用神态和细节描写,表现了王巡抚的机智和张县令的飞扬跋扈,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动。D. 小说描述了古代一位清官机智巧妙地铲除地方黑恶势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无论古今都有其现实意义。5. 小说以“取证”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6. 小说以“巡抚不说话,看着一路的青山绿水”独立成段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三)课内文言文阅读(38分)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2分)A. 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去矣方滞淫 (久留 ) B.
14、 及尔偕老(等到) 衾枕昧节候(昏暗 )C. 府吏见丁宁 (看见) 渐车帷裳(浸湿) D. 体无咎言(身体) 洵美且异(诚然,确实)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偭规矩而改错 吾独穷困乎此时 怨灵修之浩荡兮伏清白以死直兮 佩缤纷其繁饰兮 自前世而固然 A B C D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自可断来信 贵贱何情薄 处分适兄意五里一徘徊 多谢后世人 叶叶相交通AB C D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2分)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D越陌度阡,枉用相存。11.下面对课文内容的
15、鉴赏不正确一项是(_)(2分)A归园田居中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B饮马长城窟行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C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D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n”,意思是“给.喝”。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持操岂独古,无闷
16、征在今 。(3分)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3分)3、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3分)4、越陌度阡,枉用相存。(3分)13.名篇名句默写(16分)(1)女子对爱情没有什么差错,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 。(2)离骚中用大鸟和小鸟不合群来比喻说明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句子: , 。(3)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描写天边的晚霞铺展开来像一匹彩缎,澄净的江水如同一条白绸子的句子是“ , ”。(4)写出织女勤劳的姿态美的句子是:“ , ”。(5)短歌行中描写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情谊的句子是:“ , ”。(6)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
17、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7)饮马长城窟行中描写丈夫远在他乡辗转不能相见的句子是“ , ”。(8)登池上楼中描写了水池的堤岸上生长着春草,藏在园柳中的群鸟也变换了鸣叫声的诗句是“ ,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
18、等,贼遂翦灭。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
19、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选自后汉书杜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B.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
20、敢苟冒虚请/C.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D. 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曰/臣诗蒙恩尤深/义不敢苟冒虚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更始,指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创于秦始皇。B. 棨戟,有缯衣的戟,古时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C. 玺书,古代长途递送的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用泥封加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D. 虎符,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劈为两半,将帅持其中一半不能调遣军队。12.下列有关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1、项是(2分)A. 杜诗年轻有才,办事公平。担任侍御史时,因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民间暴虐横行且不听杜诗的劝说,杜诗杀掉萧广并向朝廷汇报,得到皇帝的召见。B. 杜诗实干为民,清廉为官。担任汝南都尉时帮助百姓整顿农事;担任南阳太守时,使得南阳郡内家家殷实富足,被人们称为“召父杜母”。C. 杜诗思虑周密,善于谋划。进谏时用魏公子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的例子来说明建立虎符制度的重要性。皇帝认为有道理,采纳了他的建议。D. 杜诗一生清贫,家无余财。他生前没有田宅土地,致使遗体无处安葬。皇帝命令在郡守官邸里治丧,并赐绢匹作为治丧费用。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诚不胜至愿,愿退大都,
22、受小职。帝惜其能,遂不许之。(2) 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9-20题。(8分)野望 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
23、”“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的隐忧。D.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19.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六)语言运用题(本题共2题,共4分)2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改革开放初期,受利益驱使,市场乱象丛生,不少商人拿仿冒品来鱼目混珠,欺骗不知情的顾客。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
24、,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这种行为实际上近于南辕北辙。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A. B. C. D. 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自从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以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突破。B.受台风“海马”影响,
25、粤、闽、赣3省部分地区受灾。据统计,广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8万公顷,大约有170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56间,直接经济损失35.11亿元。C.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体验式的展览,让更多人感受冰雪运动的乐趣,从而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七)作文。(66分)说明:作文内容为60分,6分为书写分。(书写较差,不够规范,涂改较多给1-2分,书写虽然不够美观,但比较工整,涂改较少给3-4分,书写工整美观,只有1、2处甚至没有涂改给5-6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
26、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6月17日及其前夜,翻开报纸,打开微信群、微信朋友圈等各种社交媒体,满目可见关于父亲、父爱的赞美、感激、纪念、祝福的文章、语句、表情符号。 然而也有这样一则文字说:大家所过的父亲节其实是美国的父亲节。它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目的是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1972年,美国总统正式签署文件,将每年6月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全美的父亲节。中国人过这样一个洋节并不合适。 请你写一封信给喜欢过父亲节的人,或给认为过父亲节不合适的人,谈谈你的赞同或反对过父亲节的理由,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7、(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B【“我国自有教育以来”表述有误,原文“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必须将论语孟子书经仪礼左传等40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划定的时间是“唐宋以来”。)】2(3分)*C【答案:C项。“儿童只有通过听,才能背诵优美古诗文”的表述过于绝对,文中第五自然段其实讲到了“念”和“听”互为补充。】3(3分)*A【没有顾及可行性。要求也不等于践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4B(“张县令给王巡抚的最初印象还是很好的”分析有误。从小说的内容来看,王巡抚邀请张县令微服私访本就是要寻找他为害乡里的证据。)5“取证”是小说的核心情节,以此为题,使小说内容集中鲜明;
28、“取证”是王巡抚冒着生命危险与张县令周旋的集中体现,表现了王巡抚的智勇;“取证”是惩治贪官张县令成功的关键因素,强化了小说反贪的主题。(每点2分)(解答此题,可以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取证”,“取证”过程丰富了王巡抚的形象,“取证”强化了反贪的主题。)6王巡抚设计铲除贪官恶吏,此时的“不说话”,表现了王巡抚的踌躇满志;“青山绿水”与开头说太平府的不太平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写出了风清气正之后楚州的太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每点2分)(小说的结尾没有枝枝蔓蔓于交代事件的结果,这样一句话结尾可以在情节、人物等方面起到作用,还可以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7、【答
29、案】 A B及:连词,与,和;爽,差错。C见:我。D体:卦象 8.【解析】 “规矩”古今义都用来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缤纷”古今义都指繁多而凌乱。“清白”古今义都指纯洁,没有污点。“穷困”,古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浩荡”,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或形容广阔或壮大。“固然”,古义:就是这样;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答案】 C 9.答案:D(解析:来信 古:来做媒的人;今:寄来的书信。 处分 古:处置;今:对犯罪或犯错的人按情节轻重进行处罚。 多谢 古:多多告诉;今:感谢。 交通:交互连通;今: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0、) 10.答案:C(主谓倒装,其他均为宾语前置) 11、 A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但诗中透露的是对农村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热爱。12.课内翻译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加高我的帽子,使它高高耸起啊,增长我玉佩的带子,使它修长飘逸。或者:加高我的高高的帽子,使它高高耸起啊,增长我修长的玉佩的带子,使它修长飘逸。(重点:高、长(1分)、陆离(1分) 2、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翻译:你既然如此记得我,(我)不久就盼望你到来。(见:我 录:记得,惦记 望:盼望)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3分)他们越过那田间小道,屈尊问候我【得分点:陌,东西向田间
31、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本句意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关键词“陌,阡”要译出:小路或田间小路。(1分)枉:枉驾,屈就(1分),存,拜访,问候,探访(1分)】 4.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3分)保持节操岂止古人才能做到,没有烦闷在今日得到证明。持操:保持节操;征:证明。【得分点:持操,保持节操(1分),岂:难道,哪里,岂止(1分)征:证明(1分)】13、名篇名句默写(6分)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2、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3、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5、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8、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1
32、4.C15.A(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6.B(杜诗担任汝南都尉时,文中没有提及整顿农事。是担任南阳太守时才有相关举措。)17.(1)(我)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惜、许,各1分,“退大郡”补全省略1分,大意1分)(2)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印章的书信,有时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间者,1分,或,1分,诈伪,1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杜诗,字君公,河内汲县人。年轻时有才能,在郡里任功曹,有公正平和的美称。更始年间,被征召做了大司马府的官员。建武元年,在一年中
33、升迁三次至侍御史,负责安定洛阳。当时将军萧广放纵士兵在百姓中横行霸道,百姓惶恐不安。杜诗告诫晓谕萧广,可他仍不改悔,于是击杀了萧广,回京后把这一情况向光武帝奏报。光武帝召见他,赐给他一套棨戟。又派他巡视河东,去讨伐、降服反叛的贼人杨异等。杜诗抵达大阳,听说贼人谋划北渡黄河,于是与长史迅速焚毁他们的船只,部署郡中士兵,率领骑兵追逐袭击贼兵,杀死杨异等人,贼兵终于被消灭。再次升迁为沛郡都尉,转任汝南都尉,所治理的地方政绩显扬。 建武七年,杜诗升任南阳太守。他生性节俭,施政清廉公平,因为惩罚强暴树立起了威信,他还擅长计划谋略,顾恤和爱惜服劳役的百姓。又设计制作水排,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使(百姓)用力
34、少,收效多,百姓感到很便利。还修建池塘,广泛开垦土地,郡中家家户户都丰足富实。当时人们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阳人为这些事迹赞颂他道:“先前有召父,后来有杜母。” 杜诗自认为没有功劳,为长期任大郡长官而感到不安,请求降职,让出职位给功臣,于是上书给皇帝说:我受到的恩惠特别丰厚,按照义理,我不敢随便地假意请乞,又实在无法抑制迫切的愿望,希望从南阳太守的职位上退下来,接受低级的职务。光武帝爱惜他的才能,没有同意这个请求。 当初,兵禁制度崇尚简约,只是用带有皇帝印章的书信发兵,没有虎符这样的信物。杜诗上书说:“臣听说军队是国家的能够杀伤人的工具,圣人也很谨慎小心对待。原来的制度派遣军队,都用虎符,其他
35、征调只用拿着信件的使者罢了。兵符假如能够合在一起,才能取得对方完全的信任,以此来表明彰显国家的命令,保持国家的威严与重要地位。近来派遣军队,只用带有皇上之印的书信,有时还用皇上的诏命。如有奸邪的人欺诈作伪,就无法发觉。我认为军事正在兴起,叛乱的人没有灭绝。从下面的郡国中征兵,应该慎重,可以确立虎符制度,来杜绝奸诈事件的产生。昔日魏国的公子无忌,威风令邻国倾倒,尚且借助虎符调兵来解邯郸之围,如果没有如姬的仇事,那么他的功绩也就不会显露。事情中有些虽然烦琐但不能省却,虽然浪费但不能不如此,大概说的就是发兵制度这类的事情吧。”谏书递给皇上,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杜诗虽然在外做官,但是对朝廷竭尽忠心,
36、正直的言论和有益的谋略,随着报告某事献给皇上。在任七年,政绩教化十分显著。十四年,因派门客为弟弟报仇,被朝廷征召,正巧他因病去世。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说,杜诗贫困没有土地、住宅等产业,死了以后没有埋葬的地方。皇上下令在郡邸办丧事,并赏赐一千匹绢作为治丧费用。 18.(1)B(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未有”丝毫贡献,未能报答“圣朝”的惭愧。)19. 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每点2分)20.【答案】C
37、【解析】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使用正确。引而不发: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又比喻善于控制自己。使用错误。登高自卑:自,从;卑,低。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不能误以为看见高山而觉得自己很渺小。使用正确。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可改为“买椟还珠”。使用错误。目不窥园:形容埋头读书。使用正确。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后泛指结交了不正派的人。使用错误。21.【答案】B A项主宾不搭配,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国家”C.搭配不当,“提升”
38、与“普及”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推动普及”D.“看了十天的报纸”表意不明 22、作文【题目解析】一、对材料的解读(1)“今年6月17日及其前夜”、“满目可见关于父亲、父爱的赞美、感激、纪念、祝福的文章、语句、表情符号”;(2)“然而也有这样一则文字说:大家所过的父亲节其实是美国的父亲节”、“中国人过这样一个洋节并不合适”;二、写作任务及要求(1)任务:谈谈你的见解。(2)要求:请你写一封信给喜欢过父亲节的人,或给认为过父亲节不合适的人。(3)根据要求可知:文章要用书信体来写,标题可以为“给的一封信”,也可以自拟写作对象范围有两个喜欢过父亲节的人、认为过父亲节不合适的人。学生可以选择其一来写。用
39、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来写,不宜用第三人称来写。文体与人称:没以书信体格式写扣5分;没以第一二人称写扣5分。如果文体特征不明,或写作对象不明确,但文章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建议在36分-40分区间给分。三、审题(一)符合和基本符合题意1.写赞成过父亲节,完全符合题意。2.写反对过父亲节,完全符合题意。(注意:根据“然而也有这样一则文字说”中的“然而”,可以推知其实材料是侧重于反对过父亲节的,所以写反对过父亲节的是最符合题意的,是最保险的,讲评作文时要跟学生阐明这一点)3、写可以过父亲节,也可以不过父亲节的基本符合题意,但文章要有侧重点,或侧重赞成,或侧重反对,赞成反对篇幅各半的40分以下评分,其他方面优秀者也不超过45分。(二)不符合题意离开了是否过父亲节这一评论对象去写其他,如写“我愿意过母亲节”、“我愿意过端午节”等是不符合题意的;也许会有虽是写过父亲节,但不发表相关的合适评论,如说我对父亲节没有看法之类的是不符合题意的。如果在阐述观点的时候文章不提及时间节点,只谈父亲的辛劳等,属于偏离题旨。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样卷可以小组内讨论在适当判分。补充说明:错别字扣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不封顶,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