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马说 同步练习作业导航1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2注意“食”“策”“之”“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说”这种文体。基础积累1下列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祇(zh)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n)死于槽枥之间C食(sh)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A“说”是古
2、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课内阅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3、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_”的命运。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9由本文内容引申开去,简要谈谈你对“人尽其才”的看法。 10对下列句子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句是()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C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拓展阅
4、读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蝂,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卬n:高举着头。踬zh仆:跌倒。病:疲惫。艾y:停止,悔改。1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辄持取( ) 人或怜之( )苟能行( )又持取如故( ) 又不艾( ) 亦以病矣(
5、 )12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13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1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语言运用15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A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B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参考答案1C(s)2(1)sh吃/s通“饲”,喂(2)马鞭子/用鞭子打(3)表反问/表感叹3D4B5D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
6、里称”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9示例1:很难做到人尽其才。因为人在成长进步,而岗位可能没有变化。在目前我国这种经济体制下,人才的流动受到较大限制,客观上导致不能人尽其才。示例2: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都是拼杀了千千万万对手来到了人间。只是要人尽其用,才能人尽其才。一个人也许在这个方面不行,但是到了另一个方面另一个领域就是天才。陈景润、华罗庚等人如果让他们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强手,可能嘛?一个色彩专家对于数学方面也许就是一个“文盲”了把。其实这不太可能的。比如我在商场工作,我是一个比较木呐的人,我比较细心,如果把我放在一线营业员的岗位我可能就不能很有效的做好工作,但是如果换一个岗位比如收银的话,我就会做的很好。这就是人尽其才了。10B11就,总是有的人如果先前,从前停止,悔改疲惫12B13B14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15A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