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596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6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乌兰察布调研)某学者指出: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仍认为只要能够实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并不难回到“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的盛世。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A传统观念依然有影响力B向西方学习成为历史潮流C民族危机已经空前严重D华夷观念遭到彻底颠覆A材料所述说明魏源对于世界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士大夫阶层仍然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反映传统观念依然有影响力,故选A项;材料没有述及全社会的互动,不能体现向西方学习成为历史潮流,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

2、严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D项与事实不符,排除。2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A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关注西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士大夫的思想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可看出,当时社会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A项;“传统的精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范畴,排除B项;“大多数的”说明也有一部分士大夫具有新思想,排除C项;题干

3、信息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3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D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BA项表述不恰当,错误;“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有利于减少西学传播的阻力,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C项错误。4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

4、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者也”。这一思想()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B材料指外来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内地旧物种往往被淘汰,冲击了传统的中国优于世界各国的排外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宣传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排除C项;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说法错误,排除D项。5(2020黄山一模)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道:“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

5、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意在表明()A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B由材料“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虽久不变”可知,王韬认为器物是“富强之末”,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才是“富强之本”,故选B项;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材料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王韬的主张,而不是其主张的作用,排除C项;D项也是其主张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康有为曾说

6、,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A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排除C项;材料中“付权于民”不等于倡导分权政治体制,排除D项。7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

7、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C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C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排除A项;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康有为是拥护孔孟思想的,强调“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排除

8、D项。8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D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D项;梁启超通过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反思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不足,排除A项;B项是梁启超变法通议的内容,而非

9、梁启超说这段话的目的,排除B项;梁启超没有表明对德相认识的态度,排除C项。9(2020晋城一模)1896年至1898年,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核榔屿等多地来信,请求帮助办理各类事项近60项,涉及拟开办学堂请代聘各科老师,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据此可知,当时()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的共识B维新派抓住了变法成功的关键C维新变法与中国实际结合D维新变法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由材料“上海时务报馆实际上成为各种维新事业的联络站,共有40人自浙江、四川、江苏、湖北、核榔屿等多地来信”“请代为销售、推广报刊,请帮助设学堂、办公司等

10、”可知,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士对上海时务报馆的工作给予支持,说明维新思想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不能代表整个社会向西方的学习,排除A项;维新变法并未取得成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思想的社会基础而非变法内容与社会现实的关联,排除C项。10(2020佛山二模)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人普遍重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把古典歌谚、神话传说、民间风俗这些一向为士大夫所鄙夷的“俗文化”请上学术殿堂。他们旨在()A确立民俗文化的主流地位B提倡新道德以反对旧道德C为传播西学披上传统外衣D借民俗文化排挤传统儒学D新文化运动期间的“俗文化”地位上升,其目的在于通过俗文化排挤传

11、统儒学,D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旨在全盘西化,“俗文化”只是工具,始终未确立主流地位,排除A项;“俗文化”与道德无关,排除B项;C项是维新变法时期的做法,新文化运动直接传播西学,批判传统文化,排除。11(2020惠州调研)1917年4月,李大钊发文认为要解放国民,如果还要死守西方18世纪的遗物,那真“乃无异于自绝”。1919年12月,陈独秀发文也认为不仅中国古代的旧道德要革新,就是西洋近代的道德也要革新。两人的思想()A否认了新文化运动的成就B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动摇了儒家旧道德的地位D批判了西方代议制的弊端B根据所学知识及题干信息可知,李大钊、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二者主张

12、与时俱进,学习西方的新思想即马克思主义,因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故选B项;二者并未否认新文化运动的成就,排除A项;二人强调的是西方近代思想道德的更新,这有利于向西方学习的深化,但并不能动摇儒家旧道德的地位,排除C项;两人的主张不包含对西方代议制的批判,排除D项。12(2020惠州三模)1917年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C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新青年中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增多,故选

13、C项;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已经爆发,而题干中的“变化”发生于1919年以后,排除A项;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与“1919年以后”的时间相差太远,排除B项;19171919年中国的国内主要矛盾仍然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以及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

14、者不留丝毫余地。清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材料二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

15、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10分)(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

16、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冲破第一重束缚:康梁等思想家冲破中国几千年来对君权的迷信,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冲破第二重束缚:孙中山等人冲破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迷信,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10分)(2)真实含义:康有为固守君主立宪主张,反对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由主张君主立宪转向推翻清朝统治,其思想能做到因时而变。原因:康有为富于自信心,固执己见;

17、梁启超对欧洲的历史政治认识逐渐深入。(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

18、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材料给出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三个相似之处的特征,可以围绕这三个角度确定论题,然后从内容、影响等角度入手阐述。答案:示例: 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 (2分)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