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58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 专题十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点23 论述类文章阅读 (一篇六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秦汉鸟虫篆印章艺术刍议韩天衡鸟虫篆文字大致产生和流行于春秋、战国及秦、汉两朝。它是基于彼时社会用字周之金文、秦之小篆、汉之缪篆的花写和美术化。郭沫若曾经说过,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并称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人们爱美求美追索新奇的心理,使一种原本规定在狭小范围内的艺术化文字,在之外的范围得到发挥。探索其“之外的范围”,

2、秦汉时期印章是使命神圣奇特,且又寻常得供人们普遍使用的凭信之物。作为官印,规范森严,由不得自己去操心构画;而作为私印,印章的主人理所当然地要注意它明确的实用性,也理所当然地要重视这象征自己地位身份的“与己同贵”的印章的高妙艺术性。诸如对己用私印从钮制、形制、材质、制作手段,乃至于包括文字书体和艺术情趣诸方面严加选择,从而自由地体现出印主人及制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鸟虫篆文字何以能较多地出现于印章明确地讲是出现于私印之中了。鸟虫篆是对富有装饰图案美的篆字的美化。如果说,人们习惯于把篆字说成是每一个字即一幅画的“象形文字”的话,那么鸟虫篆则是极尽了表达象形艺术之能事,它不单是

3、普通意义上的一字“象”一物,而是连字的每一个偏旁、部位,乃至于一点一画都是由夔形鸟迹等物象概括且夸张的千姿百态连缀组合的。可见,鸟虫篆是一种追求华美奇妙情调的,经过浓妆艳饰的“精加工”的篆字。鸟虫篆印章总体来说是采用浓妆艳饰经过“精加工”的篆法,然而却是法无定法而妙于审字度势因印生法的。它很少有粗丑累赘的重复和令人厌倦的迂回,即使是同类文字的印章也是同字不同法的(如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逆、缓急;制作的或铸或凿或琢),即使偶有同法,也是不同趣的(如风格的缜密秀致或粗犷豪放)。此外,鸟虫篆印章的“精加工”,也仅仅是基于约定俗成的文字“精加工”而已。入印的鸟虫篆是基于彼时社会通用的金文、小篆、

4、繆篆形体而花写的,它是演化为鸟虫篆的“谱”。鸟虫篆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但又不能离谱自行其是。换句话说,鸟虫篆仍然是“字”,是美化和艺术化了的字,鸟、虫、夔、鱼之类的爲入,在于强化丰富点画之美、形体之美、意境之美,而不能改变它固有的 “字”的属性,倘使字的属性彻头彻尾地被“画”所“消化”和“呑食”,就有恃于追求高华闲雅的文字艺术化的初旨,反会使鸟虫篆印章变成由种种生物图案简单拼凑的、工艺性占据主导地位的艺术品。鸟虫篆玺印,始兴于春秋而隆兴于两汉,后人对它的认识和进行严肃的尝试借鉴则是在明代后叶。当时的篆刻家何震曾刻有“登之小雅” 稍有鸟虫篆意味的印章,却被道技俱佳的朱简斥之为“缪印”,可见当时对

5、鸟虫篆印章的认识和理解是何等肤浅。自何震始,明末印人如甘旸、 汪关等数十家,都有鸟虫篆印章的镌刻,但也仅是印人的聊备一格和偶而为之。而对鸟虫篆印章的热衷当以今世为最,追摹且发挥者比比皆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盛况。(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汉时期的私印要比规范森严的官印更能自由地体现出印主人及制作者对美的追求和表达。B.鸟虫篆极尽表达象形艺术之能事,将夔形鸟迹等物象概括且夸张的千姿百态融人文字的一画之中。C.鸟虫篆印章里的文字不论同不同类,都妙于审字度势,很少出现累赘重复或情趣相同的情况。D.不改变汉字固有属性的鸟虫篆追求的最高境界就

6、是点画之美、形体之美、意境之美。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概述了鸟虫篆文字的产生、盛行、演变过程及文字的艺术化性质等。B.文章第二段着重论述了秦汉时期的鸟虫篆文字较多出现于私印的原因。C.文章三、四两段论述了鸟虫篆印章虽为“精加工”的篆法,但法无定法且有“谱”可循的特点。D.文章末段所举明人事例,是为了说明当时人们对鸟虫篆艺术虽有尝试借鉴,但认识并不充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认为,中国文字从东周开始就有了以文字为艺术品的习尚,这与鸟虫篆的出现有若直接的关系。B.不论是钮制、形制、材质还是制作手段,秦汉的私印都有

7、独到之处,这也能折射出人们爱美求美追索新奇的心理。C.鸟虫篆作品中同字不同法的艺术效果往往要依靠篆法的繁简、方圆,节奏的顺逆、缓急以及不同的制作方法来实现。D.鸟虫篆玺印虽然兴起较早,但在明代也颇受争议,而真正对鸟虫篆印章热衷的当以今世为最。(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

8、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

9、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

10、。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

11、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12、.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B.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C.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D.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三)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德尔斐神庙铭刻着古希腊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警语。正是因为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现代人或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种种冲突,造成一个又一个悲剧。克服人类各种危机,需从这个根源入手。这方面文学大有可为,因其追问和塑造的恰恰是人的灵魂。 首先,文学要

13、有自审意识。真正伟大的作家本质上都是思想家。卡夫卡在文学上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用荒诞、悖谬等非同寻常的手法,有效地揭去长期掩饰在人们身上的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让人们进一步认清自己生存的真实境况。难怪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卢卡契承认卡夫卡“属于更高层次的现实主义家族”。建立自审意识要以对人性的认识为基础。现代社会一方面脱离了基本的食物链式生存方式;一方面仍然带有食物链的标记,随时准备弱肉强食。伟大诗人歌德的浮士德,在主人公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始终有一个名叫梅菲斯特费勒斯的魔鬼伴随,诱使浮士德犯错甚至犯罪。这个故事隐喻着人类的进步,也隐喻着个人的成长。如何让“人”对自己的内心有所审视?剧作家

14、迪伦马特在老妇还乡中采用了“精神围攻法”;他让年轻时犯有过失的主人公陷入猝不及防的精神围攻之中。绝望中他开始反省自己,决心用生命赎罪。于是这个人物形象不再猥琐,甚至涅槃出一种“庄严的气派”。 其次,文学要有危机意识和大生态意识,要以地球为背景建立一种大生命系统,关爱任何一种生命的现状与未来。优秀的作家不仅是思想家,还是预言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作家德柏林就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山岳、海洋与巨人,预言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掠夺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极为深远。与此同时,文学需有大爱意识,应该具有人类良知。原子弹问世后,迪伦马特写出了物理学家一剧,追问科学家:你是不顾一切地发明呢,还是以维护人类

15、命运为前提呢?此剧让人不得不深刻反思。还有一种大爱体现于别样的人性关怀:一个在历史学家或法学家笔下的罪人,在文学家笔下,却很可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文学家有义务写出人的思想情感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路有多长,人类认识自我的路就有多长。这一论断的确立当使经常鼓噪或担心“文学死了”的人们安稳入睡了。(摘编自叶廷芳文学当助人识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要从认识人本身入手避免危机出现,而追问塑造人灵魂的文学大有可为。B.真正伟大的作家思想深远,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C.老妇还乡中采用“精神围攻法”足为了让“人”对自己的内

16、心有所审视。D.人的思想情感矛盾和复杂,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助人和识己两方面,阐述了为克服人类危机,文学家应承担的任务。B.文章第二段以例证和引证,证明文学要以认识人性为基础,培养自审意识。C.文章面向未来,从深、广两个维度,阐述文学应关爱生命,关怀深层人性。D.文章结尾用隽永的语言指出:人类永远在认识自我,而文学永远不会消亡。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真正追问和塑造人的灵魂,人类才能避免蹈入盲区或导致与外部世界的冲突。B.魔鬼始终伴随浮士德主人公,隐喻消极的一面伴随人类进步与个人成长。C.

17、迪伦马特物理学家中的追问,启发观众反思人性关怀与人类发展的关系。D.卡夫卡的现实主义属于更高层次,是因其揭开表象让人看清生存境况的真实。(四)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18、。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

19、守位,为人倚重;风火家人,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

20、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

21、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亲互爱的关系。这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选自“国际儒学网”,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自然界中,因大气层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地球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风随草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

22、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由此可见,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D.诗经中的“风”,在秦朝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亲友不认同这件事,人们就不会去做,或者偷偷摸摸去做。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

23、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B.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24、。C.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睦与世界和平。D.风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即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古代好的风俗习惯,也可以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五)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每小题6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

25、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

26、,“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

27、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28、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B.“以天为一家”的价值观把“他者”融入“自我”,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B.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的言论

29、,旨在强调家庭是中国关系性伦理文化的逻辑起点。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狭隘的自信,无益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0分,1、2小题3分,3小题4分)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白鹿原是一部亦因亦革、继往开来的现实

30、主义巨著。它以多方面的成功,证明了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自我更新的活力,而且还拥有无限广阔的前景。就创作态度和创作方法来看,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被甚嚣尘上的文学“新风潮”所迷惑和裹挟,也从来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创作这样一部小说,既需要成熟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经验,也需要不为时风所移的冷静和清醒。陈忠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能“转益多师”,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他始终珍惜并学习柳青的文学经验,先后买过许多本创业史,无数次研读这部艺术性很高的杰作。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身历目见是小说家必须跨过去的铁门槛;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更注重对生活和人物的深入而细致的观察

31、,而不是关起门来凭着才气任意挥洒,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观察需要付出切实的努力,来不得半点马马虎虎的偷懒,所以,柳青才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陈忠实像柳青一样,按照最老实的方式来写小说。如果说,路遥从柳青那里学来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那么,陈忠实则掌握了柳青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像柳青一样,陈忠实笔下的人物,也是使用錾子在生活的石头上一下一下凿出来的,几乎个个都给人一种雕塑般的坚实感。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和哈代的长篇小说中、从契诃夫和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从静静的顿河愤怒的葡萄碧血黄沙百年孤独和假如明天来临等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吸纳了新鲜的叙事技巧,领

32、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从而使白鹿原成为一部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伟大作品。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然而,历史感的丧失,却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是封闭而苍白的,是没有背景的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他们笔下的人物与故事,皆如飘忽的影子,忽焉而来,忽焉而去,仿佛无本之木,只有枝叶,没有根系,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然而,陈忠实认识到了历史与小说的密切关联。没有历史的生活是不完整的,没有历史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小说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这是更真实的历史,是小说家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的历史。陈忠实通过阅读、调查和思考,深刻地理解了他所

33、叙写的历史生活,理解了处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人。在他的理解中,历史不再是僵硬的公式化表述,人也不再是历史干巴巴的填充物,而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他写出了真实的历史,也塑造出了真实的人物形象。他们有爱恨与情仇,有冲突与和解。白鹿原中的历史,就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冲突,是丰富的人性以及复杂的关系引发的冲突,而不再是某种观念抽象的冲突。白鹿原在人性的意义上,超越了非人性叙事的狭隘性;在真实性的意义上,克服了教条的历史意识的虚假性。我们从他的叙事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的人。 (选自李建军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陈忠

34、实创作出现实主义巨著白鹿原,跟他以路遥为榜样,没有盲目地追逐文学潮流,坚持走现实主义文学道路有很大关系。B.陈忠实在文学创作中践行柳青说的文学是愚人的事业的观点,重视对生活和人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而绝不去运用想象。C.陈忠实阅读了创业史静静的顿河百年孤独等大量的中外小说作品,虔诚而虚心地学习多种模式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经验,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D.陈忠实因为很好地吸纳了外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技巧 ,所以能写出既传统又现代、既庄严又亲切、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的白鹿原。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运用对比论证、事实论证等方法论证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

35、因。B.文章第段论述了白鹿原中的历史是真正属于人的历史,其中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复杂生命体。C.文章最后一段从人性的意义和真实性的意义两个方面概括了小说白鹿原的现实意义。D.文章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在论述了陈忠实创作白鹿原取得成功的原因后,进一步阐述了白鹿原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旨趣。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鹿原是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革新,它的成功昭示着现实主义文学不仅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B.小说是人类生活别样形态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民族的秘史。小说家则需要深入理解和叙述历史。C.陈忠实从柳青那里学到了细致、准确、传神的描写技巧,而路遥则从柳青那里学到

36、了抒情化的叙述方式。D.历史感的丧失是当代小说叙事的一大危机,一些小说家的叙事没有现实背景和历史背景,看不出写的是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A3.A解析:1.本题考査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无中生有点画之美、形体之美、意境之美”是指在“鸟、虫、夔、鱼之类”“羼人”后所要达到的艺术效果。2.本题考丧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第一段并没有提到鸟虫篆文字的演变过程。3.本题考査归纳内容要点,槪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第一段“郭沫若曾经说过,东周而后,书史之性质变而为文饰,并称中国以文字为艺术品之习尚当自此始”,并没有涉及鸟虫篆出现的问题。 2答案及

37、解析:答案:1.D; 2.A; 3.B解析:1. D项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2. 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3.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 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项

38、“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项“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3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 3.C解析:1.A项,偷换说法,“避免危机出现”的说法不妥,应是“克服”危机; B项,扩大范围,“能用各种非凡手段让人们认清生存的真实境况”是就卡夫卡而言的,不是就所有“真正伟大的作家”而言的;D项,说法绝对,文中说“在文学家笔下”,文学家“很可能”同情罪人,不能说任

39、何情况下“文学家对罪人的看法与历史学家或法学家”都“不同”。故本题选C项。2.A项,错解关系,“助人”“识己”不是并列关系,从文章内容看,文章标题的含义应为“文学应当帮助人认识自己”。故本题选A项。3.C项,偷梁换柱,不是反思“人类发展与人性关怀”的关系,而是反思“科学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故本题选C项。 4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3.B解析:1.B“风随草动”错; C周文王所用的“风”的概念,是借鉴了诗经中的“风”在文中没有依据;D“在秦朝时期”错,“这种行为规范甚至超过了法律”无依据。2.“符合所有人”错,应是“大部分人”。3.两方面的结合并不一定能使人们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

40、事,有公然抗法者,也会有偷偷摸摸去做的人。 5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3.C解析:1.B项文中“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强调的是一种关系,并不是“旨在达到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C项,文中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人格与精神气质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说明“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D项文中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

41、。“中庸”不仅仅是“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界,“中庸之道”可以解决并不能消除文化冲突。故选A项。2.文中“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为核心”,以“天下”为理念的是“天下主义”,不能由此判断“文章以天下理念为核心”,概念混淆,故选B项。3.文中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与“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可知“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不准确

42、的,故选C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 3.D解析:1.A项,原文信息是“陈忠实像路遥一样没有丧失对现实主义文学的信心”,不能理解为以路遥为榜样。B项,“而绝不去运用想象”的说法过于绝对,从原文信息“对柳青来讲,观察先于想象”和他所反对的是“凭着天马行空的想象随意杜撰”来看,文学创作是需要想象的。D项,以偏概全,原文信息是“陈忠实还从巴尔扎克”,这里的“还”就说明了白鹿原的成功,是前面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陈忠实从多种样态的外国现实主义小说作品中不仅仅是学习到叙事技巧,还理解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领悟到了解决可读性的方法,这些共同成就了白鹿原的伟大。2.文章第三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3.“看不出写的哪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相关信息可知,“既没有现实背景,也没有历史背景”是指他的故事和人物“缺乏清晰的来路和内在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