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30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2年高三历史最新高考试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18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R单元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R1维新变法思想16R12012北京卷 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A BC D16B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说明政治制度是西方的“体”,科学技术是西方的“用”,对洋务派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进行了抨击。在此基础上不难判断选B项。15R12012海南卷 某学者曾提及

2、: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15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林则徐、魏源等人只学习西方器物,没有形成“新学派”,排除A项;孙中山等主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学说,故与题干“所汲西学极为有限”不符,排除C项;陈独秀等人对中学全盘否定,排除D项;康、梁等人把西方的进化论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在中国进行变法,故答案选B项。21R12012四川卷 1898年,

3、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21B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主张通过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可知康有为论证革命的残酷性,意在建议光绪帝坚定变法的决心。3R12012天津卷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

4、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3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准确阐释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提供的醒世歌的歌谣内容看,只是强调中国并非世界的中心,借此批判长期以来阻碍中国进步的“天朝上国”观念,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A、B、C三项的结论,故选D项。22R12012江苏卷 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十多年前草写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我所看见康氏的著作不过是现在所看见中的一小半。他的思想,我既不能有全面的认识,也不曾作深入的

5、剖析。因此我的论断不免有舛误的地方。例如我说:“康氏以立宪为保皇之手段,故其所号召者为假民权。托孔子以为变法之口实,故其所号召者为假维新。”多看他的著作,细研他的思想之后,我发现这个论断几乎与真相恰相反背。现在我认为这两句话可以改为“康氏以保皇为立宪之手段,其所号召者为渐进之真民主。谓孔子为改制之圣人,其所企求者实为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我现在的看法可以说是遵行“过则勿惮改”的古训。萧公权问学谏往录材料二萧公权于1940年写作中国政治思想史时,亦不免认为康有为反对革命。直到后来看到大批有关康氏的原始材料,才摆脱(某种)史观的阴影,对康氏有新的认识,所谓“假民权”“假维新”,原来都是真的。汪荣

6、祖康有为论材料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件事也许有某种意义: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22答案 (1)内涵:抨击专制皇权;提倡君主立宪制度;宣传近代西方学说;政治制度变革和思想启蒙的双重目的。(2)略。解析 解答第(1)问,把维新思想与国家政治建设关系把握清楚即可。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

7、,首先要提出明确的观点,然后提供相关史实论证,要求做到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并且还有字数限制,250字以内。28C1、J1、R12012山东卷 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表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时间主要活动1867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在“建威”“扬武”舰实习1877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

8、,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严复原强(1895年)(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28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

9、治,重在治本。(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解析 本题以严复的经历和思想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状况。本题的突破点在于充满浓厚的价值观教育理念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第(1)问,要能够透过材料信息分析出隐含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民族危机、思想文化上的西学东渐及经济上的洋务运动等。第(2)问,要先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知识归纳两者的具体不同,然后总结出严复主张的进步之处。第(3)问,关键是能够结合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不要在某一个方面过多阐述,要做到“

10、面全点精”。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7C3、R22012福建卷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17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但在考查视角上实现了突破,避开传统的政治角度,从新文化运动的视角进行了考查。五四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继续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偶像即反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及其维护的专制制度,解放思想即进行思想启蒙,故选D项。A项是洋务派的主张,B项是维新

11、派的主张,C项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提出的政治主张。39R22012广东卷 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

12、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塞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3)结合材

13、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语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9答案 (1)科举制度;“究天理”。(2)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3)代议制度建立;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如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4)考生言之有理皆可。解析 本题从纵横两个角度考查“民主”和“科学”两词语的演变。第

14、(1)问中的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中宋明清三代可知是科举制,第二小问目的应从探究天理的角度回答。第(2)问“赛因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现在意义上的科学;原因根据变化的不同结果分别回答。第(3)问应从代议制民主的建立、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和具体实践来回答。第(4)问难度较大,要求有较广博的历史知识。R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7R32012海南卷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17C

15、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三大政策及国民革命路线均确立于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排除A、D两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主张在中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非走俄国人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B项。答案选C项。R4毛泽东思想16R42012广东卷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6D解

16、析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再盲目听从共产国际的意见,而是有了自己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独立见解,故选D项。A项错误,早在五四运动时工人阶级就已登上政治舞台;B项错误,共产国际并不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项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外交政策。R5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2012中山期末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17、1B解析 从材料信息“最初觉醒”和“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说明近代先进中国人认识到民族危机,开始向西方学习,故答案为B。22012聊城五校联考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2D解析 从题干材料“粤匪”“湘乡曾姓”“洋务清火汤”看,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打击了腐朽的清王朝。面对内忧,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主张“师夷长技以自

18、强”,掀起了洋务运动,但是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这个“药方”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答案为D。32012南京一模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3B解析 从题干材料看,陈独秀认为西方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两件事,一是人权,二是生物进化论,表明陈独秀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42012南昌调研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

19、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4C解析 从材料看,“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说明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这与辛亥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相符合,故答案为C项。52012北京西城区期末 孙中山认为:“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这种思想体现在他的什么主张中()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 D三大政策5A解析 从

20、题干看,孙中山认为古代井田制是呆板、不实用的,其本质用意是改变土地政策,这属于民生方面的主张,故答案为A。62012乌鲁木齐一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的是()A革命摇篮井冈山 B遵义会议旧址C革命圣地延安 D西柏坡6C解析 据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故选C项。72012福州期末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媒体跟踪报道。下列四组文章中发表于这一年的是()A东方风来满眼春要搞快一点要敢闯B标准只有一个实践标准与科学预见C必须坚持多快

21、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D评“左”比右好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7A解析 据所学知识,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发表了一系列谈话,其主题就是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速度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故A项符合题意。82012德阳一模 思想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敌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董仲舒传(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及目的

22、。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既然志在“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而新文化派在文化和政治之间频繁穿梭时也从未感到有一道界线。对他们来说,文化与政治是一体的。陈独秀1917年写道:“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道德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他显然将新文化运动看作他所理解的“共和政治”工程的文化方面。另一方面,五四运动也绝非一个纯粹的政治运动,它也有自己的文化诉求,只是它的文化诉求对立于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诉求。摘自中华读书报(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从思想文化角度指出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材料三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

23、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理论成果实践成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8答案 (1)主要措施: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4、目的:通过提高民众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思想上的大一统。(2)性质: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又是一场民主革命运动。关系: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动员作用;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3)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结合理论成果实践成果第一次民主革命纲领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第二次毛泽东思想(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第三次邓小平理论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腾飞,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解析 第(1)问主要措施应依据材料一概括,从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的教育系统两个方面分析;目的可以从教化民众达到巩固统治的角度分析。第(2)问结合材料中“以文化解决政治问题”得出其既是思想解放运动,又是政治运动;从思想文化角度来说,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第(3)问依据材料“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可以得出是中共二大上制定的最低革命纲领;依据材料“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可以判断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实践成果结合三大理论的意义得出。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