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19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20衡水名师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四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6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1-4) 考点17 俄国十月革命 (5-6)考点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7-10)考点19 “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1-15)考点20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6-17)考点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20) 考点2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21-23) 考点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24) 第卷(选择题

2、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其依据是( )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B.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D.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2、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述。1871年6月,马克思在其出版的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

3、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机关,也包括将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交给社会的公仆。这说明( )A.共产党宣言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指南B.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C.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巴黎公社的失败根源于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3、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勤务员:“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公社“公开地、朴实地做它的工作它光明正大地进行工作,不刚愎自用,不埋头在文牍主义的办公室里,不以承认错误为耻而勇于改正。”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巴黎公社的权力监督与民主作风B.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

4、“社会公仆”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4、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写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条件来保证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5、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不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能立刻就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说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的分歧主要围绕(

5、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6、历史上,对于十月革命的认识,众说纷纭,有人说它仅仅是一场政变,而不是一次革命;还有人说它是一次革命,但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各项能够作为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主要论据是( )A.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B.采取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手段C.目标是打倒地主、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D.由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7、1949年8月,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时,有人评论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 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6、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 )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D.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8、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9、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

7、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10、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11、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

8、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截至2018年已通过四次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 200多件现行有效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7500多件现行有效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 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出我国( )A.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C.依法治国取得辉煌成就D.人大是最高的立法机关13、关于下图漫画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表明了直接选举优于间接选举B.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C.该漫画体现了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该漫画说明了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14、发展社

9、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自“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了新的发展,突出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15、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

10、督”的方针16、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表明(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17、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

11、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18、中苏签订的协定中说:“缔约国双方同意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其主要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确立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19、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选项中,对和

12、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B.最初是为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定的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相违背20、西方曾有报刊称:“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印度支那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是基于他( )A.代表新中国首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B.分别与印度和缅甸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C.推动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D.推动朝鲜半岛结束战事21、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

13、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22、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0%)2(2%)51(14%)消极报道323(95%)81(87%)88(24%)中性报道16(5%)10(11%)224(62%)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D.国策调

14、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23、1972年,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他改变以往对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推行“自主多边外交”,根据日本自身利益和判断同中国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交往。这反映了日本( )A.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束缚B.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 D.开始向中国靠拢24、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一特点(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

15、.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12年,徐蓝主编的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全书以近代平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论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

16、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序言考点16 根据材料中书籍的编写思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

17、族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满,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

18、左”的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现象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1993年通过的修正案将这一表述修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特征。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考点18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制宪历程的特

19、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制宪实践。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情况统计表版本封面内页印刷防伪程度备注1949版无手工填写几乎为零中俄文对照1953版棕色漆布硬皮繁体、竖排、手工填写很低从1956年8月13日起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1971版棕色人造革软皮同上有一定防伪措施中法英文对照,印章由“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75版同上简体、姓名及地名用汉语拼音同上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1980版同上同上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199

20、2版枣红色PVC涂塑软皮资料页内容为机器打印采用较多的防伪技术措施1997版玫瑰红色、由植物纤维、乳胶及硝化纤维合成相片等个人资料全部机器打印、反转膜加印采用大量防伪技术措施制作防伪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前沿2005版同上同上同上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考点21、22 从材料中提取我国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中所折射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严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马克思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找不到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办法,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不到无产阶级自身的革命性,不懂得社会主

21、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解决了这些问题,故选D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之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并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排除A项;材料中马克思对打碎旧国家机器的探讨逐渐深入、具体,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际工人运动中逐步完善,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的首要任务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非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排除C项;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程度,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只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之一,排除D项。 3答案及解

22、析:答案:A解析:由“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不埋头在文牍主义的办公室里,不以承认错误为耻而勇于改正”可知,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受到公众监督,具有民主作风,故A项正确;C项“已变为“社会公仆”表述不准确;B、D项与材料不符。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材料解释了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一个是经济上的根本原因,另一个是政治上的主要原因。材料强调了革命成功的条件,故选C项;A项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否定条件成熟前的革命斗争,排除B项;1871年是巴黎公社政权建立的时间,对革命条件成熟与否,无分水岭含义,排除D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

23、四月提纲。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根据题干中的“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内容可知,当时的分歧是围绕四月提纲中的主张而展开的,故应选A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性质,由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暴力革命手段,消灭剥削阶级,打倒地主,消灭私有制,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最终目标的革命,故A项最准确,其他选项说法不全面。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民主政治建设,根据材料可知此次代表会议”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身份、地位的平等,故 A项正确;广大工农阶级力量的主体地位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

24、误;无产阶级领导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完全仿效了苏联苏维埃体制的说法错误,故D项排除。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说明它具有国家宪法的作用,制定国家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故A项正确。B项体现在参政议政方面;C项“彻底完成”说法错误;D项是在1956年。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1953年”是主要限制词。题中的“当选”“选举权”是重要的信息提示。由限制词及提示词可知,新中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得到了落实,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标志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B项错误;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问题,故D项

25、不符合题意。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两部宪法分别适应了“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需要,D项正确,1951年宪法,与承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A项错误;1951年宪法与B项无关;1982年宪法与C项无关。 1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革”的教训。“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釗遭到严重破坏,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故A项正确。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虽然截至2018年我国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但我国的法律体系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并未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故排除A项;题中无法体现依法治国的内容,故排除C项;

26、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人大并非包括全国人大,地方人大也在其内,敁排除D项;根据题意可知,我国不断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故选B项。 1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基层选举制度。材料中“村官直选”表明了是直接选举,但没有表明其优于间接选举,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与材料中“村官直选”相符,故B项正确;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材料中“村官直选”不符,故C项错误;“各级官员均由民选产生”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D项。 1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村民自治制度。“文革”结束以来是

27、指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新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基层民主建设,充分体现最广泛的人民主权,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已经确立,故排除。 1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1982年修订新时期宪法,该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9年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是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故B项正确;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是在1980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

28、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回归。根据材料可知.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才能享有各种权利,意在强调一个中国原则,反映了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D项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于1990年通过,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尚未建立, “一国两制”构想尚未付诸实践,A、B两项不符合题意“港人治港” 原则是从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之后才开始贯彻执行的,C项不符合题意。 1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港澳回扫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从题干中的

29、台胞发起返乡运动可以看出答案选B项。 1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确立。由材料时间为不迟于1952年末”,内容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其背景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苏联承认新中国.故选D项;A项开始于1,961年;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正式提出时间为1954年。 19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中国在处理与邻国关系时提出的.后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0、方针的具体体现.故选择B项, 2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曰内瓦会议。依据材料“印度支那会议”可判断该会议为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推动了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决议的达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 2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突出了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据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美国遏制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而非“冷战”政策彻底破产,A项错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错误;C项说法欠妥,大多数联合

31、国会员国支持中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不能得出“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的结论,也不符合材料主旨。 2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材料中“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不符,故A项错误;文字风格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设立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中美关系对立,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以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与材料中积极和中性报道越来越多,而消极报道越来越少相符,故D项正确。 23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 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故

32、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大国的地位重新得到恢复,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试图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而力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故B项正确;“致力于推动世界和平”不符合材料,故C项错误;日本只是开始同中国等世界其他战略力量开始交往而非靠拢,故D项错误。 2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积极参加地区性的多边外交,材料并未体现出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現B项内容,排除;中国外交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重大调整.改善了和美国与日本等国的关系.故D项“开始了”表述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成果体现了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故答案选C项 25答案及解

33、析:答案:示例论题: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阐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社会主义理论应运而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此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世界多国,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多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解析:论题,根据材料“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

34、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即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例如: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等方面予以阐述。 26答案及解析:答案:1.特点: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是不同阶级、集团斗争的结果;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制宪过程艰难曲折。因素:封建势力的阻碍;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军阀混战,政局动荡;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传统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评价:中国共产党在制宪实践中,注意借鉴和学习别国经验,以实现国家富强为

35、目标,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并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宪政形式;有利于依法治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保障。但教训也是深刻的,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错误使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人权意识淡薄,宪政建设还需要不断完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

36、族危机的加深、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等方面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由于左的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现象”“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27答案及解析:答案:政治:1971版护照有革命委员会的字样,且因私护照几乎为零,体现文革时代特征,政治色彩浓厚。经济:从1980版护照开始,不再注明使用范闱,反映了中国已经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外交:1949版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体现“一边倒的外

37、交政策; 1971版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国逐渐与更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80版护照的使用范围为“前往世界各地杳效说明我闰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生活:由使用繁体字到简体字,体现了中国文化教疗事业的发展;2005版护照中因私护照占到80%,反映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科技:封面材质、内贞印剧、防伪技术上的变化,都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任答两点即可)解析:本题以护照信息切入,全面考查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从政治方面来看,可以结合革命委员会及 因私护照几乎为零的信息来解读:从外交方面来看,可结合中俄文对照中法英文对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等信息,从中国建交范围方面来解读:从经济方面来看,能够归纳为两个角度,一个是使用范围所折射出的对外开放信息,另一个是材质、印刷、防伪手段等所折射出的经济水平信息:从文化生活方面来看,由繁体字到简体字,体现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私护照所占比重的提高则反映了人们生活水乎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从科技方面来看,材质、印刷、防伪技术等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