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50111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据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B. 执政权力实现高度集中C. 国家统治区域得到扩展D.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皆有等衰”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将二者结合,维护王权和贵族的

2、利益,维持严格等级统治秩序,达到稳定秩序和巩固统治的目的,A项正确;执政权力实现高度集中是在秦朝时期,B项错误;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但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分封制对扩大统治区域方面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分封制度下形成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的森严等级制,没有体现彻底解决王国的问题,D项错误。2.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如石林燕语载:“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对上述两汉用人政策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以德取人的录用原则B. 德才兼备的取仕倾向C. 考试人仕的选才标准D. 唯才录用的用人理念【

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汉代选官标准是“孝廉”和才学,故B正确;选项A、D表述片面,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出现才出现考试入仕的选才标准,故C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两汉的察举与考试相辅而行,察举贤良方正时,便有对策之试”的解读,即汉代的选拔方式既考察德行,又考查才学。3.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州大疫,中央政府要求:“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旨在切断传染源。这项措施被后世沿用。据此可知当时A. 疫病防治依赖于中医药学创新B. 医疗隔离救治理论成熟C.

4、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D. 政府防治疫病方法有效【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当时政府采取了隔离措施以切断传染源,故选D;A项“依赖于”说法有误,B项“理论成熟”有误,均排除;材料表明政府组织并实施疫病治疗,并没有说明社会力量的情况,排除C。故选D。4.在出土的汉简牍资料中,记载了明乐奴所卖土地的面积35亩和地价900钱,立契约是需要有人在旁边作证的。若“丈田即不足,计亩数还钱”。地节二年(前68年),巴州杨罿买山刻石,“直钱千百,作业冢,子孙永葆其毋替”。由此可以推知,西汉中期A. 国有土地出现私有趋势B. 国家法律体系完备C. 土地的商品化特征明显D.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答案】

5、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记载了明乐奴所卖土地的面积35亩和地价900钱”“巴州杨罿买山刻石”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了这时期土地买卖的现象,说明土地的商品化特征明显,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土地相关信息,并且汉朝时期主要以土地私有为主,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土地买卖的现象,没有强调国家法律体系,B项错误;材料内容无法得出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5.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

6、)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A.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 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 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从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结合所学可知,增设地方行政层级有利于分化地方事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地方行政层级设置过多不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加重了中央的负担;B选项错误,材料体

7、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统治方式;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州郡等地方行政区权力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复增郡县,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武德五年,立崖、儋、振三州,先后置三都督府、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到德宗贞元五年(789年),达五州二十二县,开发地域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这表明当时A. 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B.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C. 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D. 地方有一定的行政自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隋炀帝计建制三郡十县”“唐高祖七州和二十六县以上,由中央政府直接委派官吏”“德宗贞元

8、五年从环岛沿海逐渐扩大到五指山腹地”等信息可知,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开发区域不断扩大,体现了这时期经略海疆的主权意识有所提升,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没有涉及到北方,无法得出结束南北近400年的分裂局面,A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隋朝至唐朝对海南岛地区加强管理,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在秦朝时期已经形成,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中央地方的管理,没有体现地方自主权,D项错误。7.宋代对绝大多数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并将盐茶等专卖法收入位列末代法典首位的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 重视国计民生产业的保护B. 实行国家

9、干预经济的政策C. 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D. 工商业经济发展十分活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将专卖法收入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等信息来看,说明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是维护社稷的重要措施,从而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专卖制度不是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专卖制度对于维护宋朝统治的重要性,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点睛】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的推行,标志着专卖制度基本定型。专卖制度是封建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表现,也是国家与商人争利的结果

10、,是国家充当大商人的结果。虽然专卖制度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8. 史载,明朝后期“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注:管理之意)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 农业人口的增加D. 政府管理商业的加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明朝后期贫富差距严重,追逐利益,不顾骨肉相残。这主要是因为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所以答案选A。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影响还是比较小的,排除B;材料没

11、有涉及农业人口的问题,排除C;中国古代政府对商业进行了严格的管理,但是没有体现出,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朝9.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时期A. 君主专制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B. 权力分割细化限制了行政效率C. 侧重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 防止了中央机构的权力专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中央权力分配体现了分化事权的特点,通过分化事权,进一步削弱相权,防止了中央机构的权力专擅,D项正确;材料内容只体现了宋朝中央权力分配,没有体现前朝君主专制体制的发展,无法得出宋朝时期君主专制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A项错误;权力分割细化一定程度上影响行政效率,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

12、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内容只是体现了宋朝中央权力分配状况,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强化问题,C项错误。10.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 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 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 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 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选A项;从稷下学宫吸纳的学者来看,均为战国时期人物,因此稷下学宫繁

13、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排除B项;根据材料“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荀子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而且无法从材料中看出稷下学宫是荀子思想的发源地,排除D项。11.如下图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A. 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B. 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C. 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D. 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答案】C【解析】【详解】在中国古代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中,家庭手工业作为农业的副业,地位稳固,私营手工业在明朝中期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项符合图示,故选C;儒家自汉代以后就一直占据主流思想地位,中

14、国也形成了外儒内法辅之以道的相对稳定的治国模式,故排除AB;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与异化,故D错误。12.宋代张载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设立“义仓”,“义学”,“义冢”等。这一风气逐步盛行的原因是:A. 重建上古宗法制度B. 社会矛盾日趋激化C. 强化对户籍的管控D. 儒学深入社会生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张载是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材料“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 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 “义仓”“义学”“义冢”等,可知儒学已深入社会生活,故D项正确;BC两项材料没有涉及;张载等倡导

15、“宗法”“敬宗收族”是为了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和谐,并不是要重建宗法制度,故A项错误。所以应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张载的思想13. 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A.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B.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从材料中朱熹对“存灭理,灭人欲”的解释,饮食 和山珍海味的关系,夫

16、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则对“存 灭理,灭人欲”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的辩证性的否定,故选A。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14.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A.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 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 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 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答案】D【解析】在君主专制的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并不是君民共治,而是指君主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由于宋代重文轻武,才会有“终宋之世,文臣无

17、欧刀之辟(无死刑)”这种现象,据此可以排除BC,而选择D。A不符合宋代的史实,故排除。15.在论及儿童教育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冈”,主张“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在此,王阳明A. 肯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 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C. 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D. 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达到“自然日长日化”等字眼体现的是王阳明的致良知的思想,即在此王阳明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王阳明并未摆脱儒家伦理对教育的束缚,选项C不合史实

18、,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到“知行合一”,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6.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A 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B. 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C. 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D. 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答案】B【解析】【详解】国家“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说明昆腔艺术深受社会欢迎,符合社会需求,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昆剧发展是否走上专业化道路,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是戏剧等市民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C表述错误,排除

19、;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排除D。17.“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A. 智者学派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伏尔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反映了智者学派擅长辩论术,同时也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故A正确;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不符合“流于诡辩”,故B排除;柏拉图主张理想国,也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符合材料,故D排除。18.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

20、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A. 提倡民本B. 强调理性C. 呼唤仁爱D. 倡导美德【答案】B【解析】【详解】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民本思想,排除A;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仁爱和美德思想,排除CD;“当仁不让与师”体现了反对盲从权威,而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即强调正确的思考,都体现了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19.“以前的地位显赫的国家官员现在变成了轮流坐庄的贵族,因而就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了。另外,国家公务由这么多公民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是一段十分有益的人生经历。因此,同其他古代国家相比,雅典拥有更多有智慧的公民。”这意

21、在说明雅典A. 国家官员不再履行管理职责B. 民主政治提高了公民素质C. 国家事务应由贵族最终决定D. 公民教育有利于处理公务【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承担国家公务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B选项符合题意。国家官员不履行管理职责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梭伦改革时期通过财产等级制度就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国家事务最终由公民大会决定,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公民教育与处理公务之间的关系,D选项排除。20.公元前2世纪,罗马出现了一种新的诉讼形式程式诉讼。诉讼当事人都可以自由地向行政长官陈述各自的要求,不必像以前那样陈述一定的语言,履行一定的法定动作,也不必担心违背严格的形式主义而招

22、致败诉的后果。此举()A. 适应了当时罗马社会发展需要B. 体现了罗马公民法的典型特征C. 克服了原有诉讼制度诸多弊端D. 标志着古罗马法学体系的成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当时是罗马共和国晚期,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对外征服规模扩大,罗马法传统的诉讼形式不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出现了题干所述的程式诉讼,适应了当时罗马社会发展的需要,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诉讼形式的变化,不是罗马公民法的典型特征,B排除;采用新的诉讼形式的主要目的不是克服原有的弊端,而是适应新的形式,C排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标志着古罗马法学体系的成熟,D排除。故选A。21.古代奥林匹克赛会

23、始于公元前776年,每四年举办一次,共举办了上千年。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都派出他们最好的运动员到奥林匹亚城,进行速度、力量和技巧等方面的比赛。据此可知,奥林匹克赛会A. 使希腊成为统一的政治实体B. 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C. 加剧了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D. 加强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答案】B【解析】【详解】古希腊由若干城邦国家组成,并非统一的政治实体,排除A;奥林匹克赛会可以增进希腊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缓解希腊各城邦间的矛盾,强化了希腊人的集体认同感,排除C,选B;因为参与奥林匹克赛会的主要是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各城邦,参与范围狭小,不能说加强了古希腊与世界的联系,排除D。22.“民主”一

24、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一书中。希腊语“民主”的本意是人民执掌权力并负责管理国家。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中最能体现“民主”本意的是A 建立陪审法庭制度B. 实施了陶片放逐法C. 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 给生活困难公民发放参政津贴【答案】C【解析】【详解】建立陪审法庭制度,体现不出人民执掌权力并负责管理国家的特点,A错误。陶片放逐法主要是防止专制权力的出现,B错误;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掌握国家权力并管理国家的特征,C正确;雅典民主没有给困难公民发津贴的规定,只有给参政的公民发津贴的规定,D错误。23.有学者指出:“其时(罗马的)法律已失去狭隘和形式主义的特征,

25、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得灵活、合理。”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A. 罗马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B. 文艺复兴的深远影响C. 罗马统治范围的不断扩大D. 民主政治的相对完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随着罗马帝国对外扩张,新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法律体系不适应形势,故选C。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法万民法24.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A.

26、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B. 承认和信奉仁义之道C.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孟子和董仲舒三人都强调仁义,认为应该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故C正确;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无法体现“治国之道”,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排除D。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其中25题21分,26题12分,27题19分)25.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

27、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

28、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民权。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古希腊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29、?【答案】(1)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解析】【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的相似点主要从谁掌握立法权即谁垄断立法、立法的形式、立法的目的多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一定要从字里行间分清材料的层次找到不同的角度。(2)中国的法律是封建社会的法律,罗马的法律是奴隶社会的法律,所以中国的法律保护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

30、,而罗马法律的保护对象是奴隶主或者公民。中国封建社会是等级社会,所以中国法律的立法理念是注重等级,而罗马法的立法理念是理性、平等,这是教材基本知识点,必须记住这个要点。中国古代经济是重农抑商的经济主张,中国的法律的经济主张当然也是重农抑商的主张,罗马恰恰相反,是重视商业的。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果我们接受“民主是个好东西”论,那么与希腊文明同时演进的中国文明就将以其集权性质而成为坏东西。但这显然是高度贫智的结论。邓公已经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按照这个标准来评判,维持了中国五千年高速发展的集权制度肯定是好东西,而由

31、于内部分裂而瓦解,最终在时髦的基督教手中进入中世纪的西方文明肯定是坏东西。看得出来,那位断定“民主是个好东西”的学者采取了多数中国“精英”的思维方式,轻率而幼稚地决定忘记掉马克思的所有观点,而宁愿以一种感性的视野来分析理论问题。不过,当他如愿以偿地忘记了已经不太时髦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时,他也就无法看到真正的历史规律乃是: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像考CET4(英语四级考试)一样,在区区几个固定的选项中选择某种合意的政治组织形式;相反,一切政治组织形式都是历史地形成的,首先取决于经济组织形式,而经济组织形式则是由该社会所处的特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组织形式也

32、必然是多样化的。整理自联合早报网结合史实,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要求:提炼作者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论证:古希腊靠海多山的自然条件和小国寡民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直接的、原始的民主政治。中国地处内陆,大河流域孕育了小农经济,其分散性的特征使其需要强大政权的保护,集权政治应运而生。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当时的国情,推动了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也创造出高度发达的文学艺术,成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因此民主政治对古希腊来说是一个“好东西”。集权政治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保护和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因此

33、集权政治对古代中国来说是一个“好东西”。【解析】【详解】观点,据材料“任何制度的好坏优劣,都必须以是否有利于发展为标准来作出判断”并结合史实即可得出观点,例如:政治制度具有多样性,评价其优劣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论证,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符合希腊国情、推动古希腊繁荣、集权政治适应中国国情、促进传统经济等方面论证材料中作者观点的合理性。史论结合即可。27.【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贷”,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

34、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俸,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俸禄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俸禄改革的内容及影响【答案】(1)官员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缺乏

35、稳定收入来源;官员肆意搜刮、谋取暴利,严重损害百姓利益,官逼民反危及政府统治。(2)内容:依据官品高低分等确定俸禄;中央与地方官员的俸禄差别对待;以发放布帛为主,兼以实物和公田;按季度发放俸禄。影响:确立了相对固定的俸禄制度,稳定了官员收入,有利于澄清吏治;一定程度减少官员压榨百姓;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中“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得出:官员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缺乏稳定收入来源;依据材料中“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贷,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得出:官员肆意搜刮、谋取暴利,严重损害百姓利益,官逼民反危及政府统治。(2)第一小问“内容”,依据材料中“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得出:依据官品高低分等确定俸禄;依据材料中“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俸的待遇”得出:中央与地方官员的俸禄差别对待;以发放布帛为主,兼以实物和公田;依据材料中“按季发放”得出:按季度发放俸禄。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中“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并结合第(1)问的背景得出:确立了相对固定的俸禄制度,稳定了官员收入,有利于澄清吏治;一定程度减少官员压榨百姓;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