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06MB ,
资源ID:5001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5001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7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专题7 第21讲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1、线索一: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

2、入困境。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第21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原因:列强利用获得的特权,扩大对华商品输出等。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19世纪60年代起,解体速度加快。(2)农业: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

3、发展。(3)手工业: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4)商业和金融业: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3.影响(1)经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等等。(2)阶级:农民和手工业者大批破产,买办出现。列强经济侵略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关系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并不是完全解体。一是从地域上看,中国内地自然经济受外国资本主义冲击有限;二是从经济结构上看,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1兴起(1)概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的上

4、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2)途径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部分官僚、中小地主、商人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如陈启源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虹口发昌机器厂。(3)表现:新设50余家工矿企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初步发展(1)时间:中日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条件帝国主义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为缓解统治危机。人们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3)代表企业:张謇的大生

5、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伴随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此时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起步。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发展的春天(1)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发展最快的工业是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3)特征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

6、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4)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2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表现: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3)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巧取豪夺,限制了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3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2)原

7、因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破坏。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迫和繁重的捐税负担。四、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1在夹缝中求生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与剥削。2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性: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2)妥协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中外反动势力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斗争具有妥协性。这注

8、定了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根据材料说明洋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示: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过度依赖西方技术,管理体制落后。洋务运动兴起与失败必然性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

9、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向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社会。半殖民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受控于列强。西方国家对被侵略国家进行经济掠夺、资源霸占,将资本主义经济渗透到被侵略国家的经济结构中,使得那里的旧有经济遭到瓦解。半殖民化使得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了较资本主义萌芽更多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对于中国来说,殖民主义带来了资本主义文明,迫使中国走出“中世纪”,迈向

10、了现代。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思维激活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中增加了资本主义色彩,迫使中国被动地走向“近现代化”。2法币改革的影响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

11、战。”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思维激活法币改革,在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恢复、为抗战奠定基础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探究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史料一中国农村棉纺织机布取代土布的过程项目单位1840年1860年1894年1913年1920年1936年全国棉布应有产量千匹600 059.04624 594.57686 245.67778 594.91842 946.50910 421.54进口机织布千匹2 731.6519 884.2191 696.90253 612.72203 993.55107 771.13国内机织布千匹5 390.9817 560.8336 635.92409

12、670.34改良土布估计产量千匹10 000.0050 000.0040 000.00全国农村土布应有产量千匹597 327.39604 710.36589 157.79497 421.36552 317.03352 980.07进口机织布所占比重%0.463.1813.3632.5724.2011.84国内机织布所占比重%0.792.264.3545.00改良土布所占比重%1.285.934.39农村土布所占比重%99.5496.8285.8563.8965.5238.77资料来源江南土布史附录表史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

13、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 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 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 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 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1)史料一展示了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中机布取代土布的过程。表格信息繁杂,但主题非常集中,即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传统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注意最后一栏“农村土布所占比重”的变化。(2)史料二表明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并日趋商品化。史料二中“洋布大行”“松、太布市,消减大半”等信息说

14、明西方商品输出破坏了中国的传统纺织业,中国开始成为外国的商品市场。根据丝、茶出口数量的增加可知,中国成为外国的原料产地。(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经济出现的新局面及其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出口数量猛增的实质。(3)综合上述史料,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提示(1)新局面: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经济意识不断增强。(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3)逐步迈向近代化(现代化)。多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生产模式商品经济

15、的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经济结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中国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对外交流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实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评价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探究二洋务运动史料一(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史料二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

16、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趟列车。历史教学2005年第二期史料三“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1)史料一中“旧轨”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

17、的趋向”指对封建制度的冲击。这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背离。(2)史料二中关键信息“开动了现代化(注: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趟列车”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3)史料三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说明企业所有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提示(1)主观动机: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18、。影响: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企业所有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

19、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探究三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史料一实业救国论者大都十分重视对西方经济理论的介绍、探讨和运用,并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取舍。民国初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包括工商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政治改良与实业发展的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这也是实业救国思潮获得发展的具体反映。振兴实业逐渐成为全社会各阶级各派别的人们共同的愿望,上自政府,下至庶民,都对发展实业十分关注,实业团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

20、广泛开展各项实业活动。摘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史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史料三著名的实业家宋棐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于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

21、了。百年巨商(1)史料一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出现及特点。(2)史料二说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实业投资热的表现及特点。(3)史料三反映了民族工业“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曲折发展的历程,它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解读史料三时注意随着时间的变迁,“东亚”企业的境况也随之变化。(1)根据史料一,归纳民国初期实业救国思潮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指出“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企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1)将振兴实业和政治改革相结

22、合;结合中国国情,学习运用西方理论;具有更广泛的民众基础。(2)特点:出现实业投资热潮;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民营为主(民族资本家);以中小企业为主;工业增长快。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初年政府采取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因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业救国;技术设备先进。原因:长期的战乱与政局的动荡。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3、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4、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关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曹雪芹(17151763)作品红楼梦,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小说情节摘编如下:第十六回,凤姐和赵嬷嬷谈话时说:“那时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第八十八回,贾芸求情凤姐时说:“听见老爷总办陵工,侄儿有几个朋友办过好些工程,极妥当的。”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第九十三回,叙述衙门差役

25、打击客商的情景:“更可怜的是那买卖车,客商的东西全不顾,掀下来,赶着就走。那些赶车的但说句话,打得头破血出的。”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情节,如由材料“贾府建造偌大一座省亲别院只花了一年工夫,主要就是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来完成的”可得出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其次,根据情节并结合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可得出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再次,结合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

26、的发展史实进行评价,一方面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侵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中国“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后,多角度全面阐述分析,要求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从史出。答案示例:情节:贾府依靠专业工匠和“人丁”短期内就完成了“省亲别院”。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概述和评价:中国18世纪上半期,在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下,市民阶层依然受到打压,但新的市民阶层在反对封建势力中开始发展壮大,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受到挑战;工场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分工的扩大和大批雇佣劳动力的

27、出现,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侵入,对中国有所影响,促进了这一发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进行官府控制下的朝贡贸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末日曙光”明清社会转型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已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反思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对我们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28、【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近代实业救国(2020全国卷)1876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自然常识基础科学奇异和其他问题42.5%22.8% 17.5%17.2%据此可知,当时()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知情境:本题创设格致汇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的学习情境,分析判断“各类问题所占比例”这一学习情境反映的社会现象。明立意:本题以“(18

29、76年)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栏目各类问题所占比例”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876年”以及应用科学、各种技术所占的比例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理思路:1876年,正是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发生了变化。从题干的信息来看,应用科学、各种技术在“互相问答”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方面,这体现了当时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最为密切。想到这里就可以把以思想文化为主体的选项排除掉,故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1)经济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

30、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2)政治领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3)思想领域: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社会生活领域: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真题体验】练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1(2020全国卷)18941914年

31、,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下图所示。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据上图可知,当时()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A由材料“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以及运输业所占比例变化可得出,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在华权益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1914年国际资本垄断日益加剧,故C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看出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故D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视角变化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

32、然经济开始解体,耕与织、纺与织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近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放宽限制、再到鼓励商业的变化练点:洋务运动2(2020全国卷)面对外商轮

33、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根据材料“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华商自立公司”等信息可知,为了应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的扩展,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D项符合题意;商战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A项;B项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排除;材料中洋务派实施的就是求富以自强的方针,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练点: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经济3(202

34、0全国卷)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C国民政府为了应对战时经济困难,实行统制政策以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抗战初期这一政策对工矿业生产尚有一些刺激作用,随着通货膨胀超过了社会经济的承受力,物价与生产成本飞速攀升,使企业资产不断贬值,出现“虚盈实亏”的现象。资本家不愿意投资生产,而投资买卖原料却利润很高,因此“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C项符合题意。练点:影

35、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4(2017全国卷)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19世纪90年代趋向衰落,故排

36、除B项;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故排除C项。练点: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5(2016全国卷)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D解题关键一是时间信息“抗战胜利后”,二是材料信息“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在抗战

37、后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这反映了其主导地位加强,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故排除;C项错在“开始”二字上,故排除。练点:近代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6(2016全国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C题干反映了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因此出现“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38、”的现象,故选C项;A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中国市场主动开放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故D项错误。客观认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是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张而不断加深的,但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整体处在比较缓慢的进程中,因而未能推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本主义发展是近代最为进步的经济因素,为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与社会生活近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实质是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其过程是痛苦的,但其客观作用是进步的。练点:20世纪30年代中国民族

39、工业的发展7.(2016全国卷)右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上有“十九路军”字样,主图左右两侧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故D项符合题意;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A、B两项;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故排除C项。1(2020南

40、充三模)下面是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年代 植茶面积(万亩)产量(万担)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1837 521 260.5 200 60.51861 625 312.5 202.5 1101871 819 409.5 202.5 207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A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大量倾销商品B中国对外贸易中始终居于主导地位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D中国已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根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可知,18371886年中国植茶面积和产量都上升,但内销变化不大,外销数量猛增,说明中国销

41、往海外的茶叶越来越多,故选D项;材料说的是中国茶叶产销情况,不属于外国倾销商品,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中国茶叶的产销情况,无法说明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近代中国市场长期处于被动开放,排除C项。218451846年 ,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35%40% ,有些制造业者已经放弃了对华贸易。 中国不需要英国的工业产品,英国却需要中国的茶并靠它获利。 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A茶叶逆转了外贸逆差B拥有完全关税自主权C经济形态具有排外性 D自然经济尚未受冲击C根据材料“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产品,与中国运往英国的茶相比,损失高达35%40%”“中国不需要英

42、国的工业产品”可知在中英对外贸易中,英国处于明显的劣势,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对英国工业品具有天然的排外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茶叶在对外贸易中比较受欢迎,并未反映扭转了外贸逆差,且此时中国的对外贸易还处于贸易顺差阶段,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使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且材料未涉及关税的信息,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材料中中国茶叶的大量出口,农产品商品化加速,也表明自然经济受到冲击,排除D项。3 洋务民办企业筹资活动表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等向所办企业投入巨资,同时动员家族成员大量购股各官督商办企业普遍实行

43、“官利”制度,即无论企业盈利与否,每年必须支付给股东一定的股息,利率一般在7%10%许多企业规定股银可以分期交付,也可以几个人合买一股 由表中信息可知,上述做法()A改变了洋务企业资金短缺的局面B迫使投资者调整投资观念C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动方向D使企业商办色彩大大减弱C通过该表可以看出,洋务民办企业通过自身示范入股、保护入股者利益、股份可以合买等手段刺激社会资金投资积极性,故选C项;该表体现的是洋务企业用不同手段刺激投资者积极性,不能反映改变洋务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排除A项;表中的措施在于刺激民间资金投资民办工业,但是并没有“迫使”投资者改变观念,排除B项;表中刺激民间资本更多参与的措施,会

44、强化商办色彩,排除D项。4(2020沈阳一模)19世纪末,华商各商会成立后基本上都把“兴商学”列入组织章程,通过创办商业学堂、商业报刊和宣讲所、阅报所等多种形式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这体现了()A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 B商会是传统行会的延续C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 D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D“兴商学”发展近代商业教育,是重商主义思想的表现,体现了晚清时期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会的做法,并未提及国民的情况,排除A项;商会提出“兴商学”的主张及措施,这是传统行会没有提及过的,因此其并非传统行会的延续,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商会的主张及措施,并未提及政府,排除C项。5(2020洛阳二模

45、)有资料显示,19世纪70年代中叶,我国出口商品的种类只有80余种,1894年增至200余种,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其中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反映了()A实业救国带动民族工业发展B清末新政扭转了贸易逆差C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D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剧C根据材料“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可知,传统手工业下降,而初级农产品增多,这说明中国日益成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侵略加深的表现,故选C项;“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些均不

46、是工业品,无法判断近代企业的情况,排除A项;根据材料“到1910年出口达100万海关两的商品就有33种”无法判断进出口贸易的对比情况,排除B项;“生丝、茶叶等传统商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豆类、棉花等农副产品逐渐增多”,这是陷入世界市场的表现,无法判断清政府的政策状况,排除D项。6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这些数据从侧面可以反映出()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经济结构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C国民经济轻重工业比例失衡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顺利完成B从材料中“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从1935年的237亿元,增加到1936年的258亿元,增长8.86%。其中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可以看出工商业增长的比重大,但实际增长的值并不大,由此可见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农业所占的比重大,故选B项;“工商业产值增加21.3%”不仅包括民族工业,也含有商业贸易,因此无法判断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由材料“农业产值增加6.1%,工商业产值增加21.3%”无法确定轻重工业比例失衡,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从1935年提出,1936正式开始,不可能一年就完成,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