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亲疏之法也。”而王国维先生指出:“殷以前无嫡庶之制”,“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B. 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C. 宗法制只存在于贵族阶层中D. 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答案】D【解析】【分析】【详
2、解】根据材料“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丁山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制度;根据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可知王国维认为宗法制起源嫡长子继承制,综上分析可知关于宗法制的起源考证存在着争议,D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在西周以前己经产生的结论与材料“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相冲突,A选项排除。嫡长子继承制是判断宗法制的依据的说法与材料“宗法兴起宗庙制度”相矛盾,B选项排除。宗法制只存在贵族阶层中说法错误,宗法制对整个社会都产生较大的影响,C选项排除。2. 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由此可知A. 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影响B. 民间传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C. 统治者态度决定
3、文学发展走向D. 民本思想借助传说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周礼由盛而衰,乐舞得到发展;汉代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三纲五常影响广泛;唐代大兴土木,对外扩张,征用民力,孟姜女与暴君秦始皇挂.上钩了,表达对统治者不满。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对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体现了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故A项正确;从材料看民间传说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变化,不能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中春秋时期国君没有反映统治者态度,其他时期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3. (清)赵翼说:“(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
4、功名。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此法之最善者也。”由此可知当时A.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 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D. 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
5、室子弟的工具,故C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的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央集权4. 叶适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他反对把仁义和功利对立的观点,认为谋利而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这便是仁义。叶适还赞扬“通商惠工”,要求“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叶适的上述思想A.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B. 丰富了程朱理学的内涵C. 抛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D. 导致理学日渐陈腐僵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叶适提出功利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适应了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故选A项;叶适的主张对程朱理学进行了批判,不是丰富了其内涵,排除B项;“抛弃”的说
6、法太绝对,排除C项;这一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与理学的陈腐僵化无关,排除D项。5. 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C. 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D. 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代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杨家将、继母大贤等通俗文学小说受到民众的欢迎,官府并不禁止这些小说的流传,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小说表达了忠君爱国、忠孝节义的思想,具有一定
7、的社会教化功能,所以官府并不禁止甚至“推波助澜”,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通俗文学形式小说的流行,不是学术水平的提升;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通俗市民文学的流行,这并非是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C选项错误,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和创造性,不是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 下面是同治时期(18621874年)财政征收趋势图。这说明当时中国同治时期田赋、关税、厘金(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的变动趋势图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 卷入世界经济市场D. 财政的近代化转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19世纪中期清政府的财
8、政征收中,关税、厘金等与贸易相关的税收远远高于传统的田赋,反映出当时中国财政向近代化转型的趋势,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不是1860年代,A项错误;清政府的财政征收状况不能说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B项错误;国家财政征收情况不能说明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加强,与卷入了“世界经济市场”无关,C项错误。7. 清末民初的自编历史教科书中都突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重要性,认为是“新世界”的开端。但1929年后的民国教科书中,两次鸦片战争被纳入“不平等条约缔结”的叙事体例,而作为起点的鸦片战争之重要性得以凸显。这一变化反映了A. 历史叙事以唯物史观为指导B. 民族主义思潮影
9、响历史认识C. 政府日益重视国民历史教育D. 中共反帝主张得到广泛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鸦片战争均是中华民族同外来侵略者之间的战争,1929年民国教科书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肯定,说明了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了历史的认知,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共反帝的主张,D排除。故选B。8. 为下表加一个相符的主题,方框内应该填写A. 中国坚持长期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B. 中国在抗战中参加各国际组织的活动C. 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D. 中国赢得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
10、升,由此可知相符的主题应该是中国的长期抗战提高了国际地位,故选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中国参加各国际组织的内容,排除B项;抗日战争并没有是中国取得彻底的胜利,排除C;D项只反映了题意的部分内容,不能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故选A。9. 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
11、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10. 契约是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也是权利与义务的约定。罗马法中涉及的契约类型及相关内容,如下表所示,表格内容反映了罗马A.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B. 公平正义得到法律的保障C. 商品经济比较发达D. 经济发展的环境自由开放【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表格中所涉及的契约类型大多与经济生活相关,反映了罗
12、马商品经济的发达,C正确;社会契约是一种信用凭证,其广泛存在,说明当时社会较为稳定,A正确;题干未体现法律和契约的关系,而且契约本身与公平正义无关,排除B;通过契约类型无法判断当时经济发展的环境是否是自由开放,排除D。11. 下图是法国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杜米埃1872年创作的新1872年。漫画中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该漫画表达了作者新年A. 对之前民主探索努力的否定B. 对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刻反思C. 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D. 对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深切怀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漫画显示,象征法兰西民族的人物正将1871年所有的破败和
13、苦难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这说明作者对法国恢复稳定和秩序的期盼,C正确;A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对普法战争的反思,B排除;材料未涉及第二帝国的相关信息,D排除。故选C。12. 卞悟在公社之谜一一农村集体化再认识中谈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苏联农民“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实质上说明农业集体化A. 无法适应苏联工业化的需要B. 是对农民利益最好的保护C. 有利于加强农民的集体意识D. 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答案】D【解
14、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准确认识,材料中“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强调了在苏联传统村社对农业集体化的反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实行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政策,是以损害农民的利益,发展苏联的工业,因此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即农业集体化与农民的利益诉求相悖,故选D选项。A选项说法不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这需要从实际考虑;C选项与此无关。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13. 下图所示是二战中场重要战役,这场战役A. 宣告了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破产B. 为二战反法西斯盟军反攻保存
15、了实力C. 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D.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柄登陆战【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的是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柄登陆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宣告了德国法西斯“闪电战”的破产是莫斯科保卫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为二战反法西斯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是敦刻尔克大撤退,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是莫斯科保卫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A. 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B. 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C. 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D. 社会阶层出现新
16、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第三产业的人数显著上升,第一二产业人数有所下降,这主要和当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发展有关,D正确;材料未涉及科技发展和就业率直接的关系,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未发生彻底变革,C排除。故选D。15. 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上的颠倒、错位、扭曲和脱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材料意在说明现代派文学A. 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蕴B. 注重迫求新颖奇特的艺术形式C. 强调集中表现自我D. 以非理性主义为思想基础【答案】A【
17、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现代派文学集中笔墨反映西方现代社会四种基本关系上的扭曲与变异”“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腐蚀作用而造成”可知,现代派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往往带有深刻的现实批判的味道,故选A。材料在强调现代派文学创作的现实根源,并未强调其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排除BC;从材料可以明显看出,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并非强调其非理性的一面,排除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
18、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民族交融特点。【答案】(1)状况:北方战乱;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民族交融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2)特点:规模扩大,表现为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融;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影响更深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解析】【分析】【详解】(1)“状况”,依据材料一信息“西晋
19、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北方战乱、民族交融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等角度说明。(2)“特点”,根据材料二信息“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规模、程度、影响等角度对比材料一分析得出。如规模扩大,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融;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影响更深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注入新活力。17. 探寻“下落不明”的一群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剑桥中国史中认为:“在中国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商
20、人阶级没有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吴晓波在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前言中把“中国近代企业家”称为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并认为这显然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依据材料中近代企业家的足迹,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原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答案】先进生产方式的缔造者,采用大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涵盖工矿业、交通运输业、电讯业、银行业和农业等各个主要经济部门,所体现的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发起抵制外货、收回利权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积极
21、探索近代企业的经营之道和制度改革与创新,给我们留下了一套非常值得重视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如注重市场信息,尊重知识和人才,狠抓产品质量,重视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讲究推销艺术等。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发起立宪运动,推动共和革命,辛亥革命后积极参政,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发起实业救国运动,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民族企业家积极投身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些企业家热心公益、慈善和教育事业,推动近代慈善、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企业家精神和家国情怀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习西方、追赶先进的精神,实业救国精神,产业报国精神是近代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特征的基本内容,是他们留
22、给后世的宝贵财富。【解析】【详解】本题为史料分析题,通过阅读史料认识中国近代企业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根据材料中陈启沅、张謇、卢作孚等人的经历可从生产方式的引进和缔造、近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制度改革、参与政治活动、推动共和革命、企业家精神和家国情怀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18. 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到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
23、打工农民越来越多。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摘编自百度文库(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物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图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
24、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从中选取事件组成主题,进行阐述。)对话内容: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2)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对劳动力的需求,“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
25、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解析】【详解】(1)根据“ 到1980年代,潘海工业快速发展”“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可从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浦东的开发、“安居工程”、铁路的建设、通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根据主题。论述时结合改革开放时期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的学可从从打工人员的变化与国内外经济发展联系的角度进行概括。主要是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等方面。19
26、. 如图是美国123年扣除通胀后的房价历史(18902010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摘编自易居海外房产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的美国房价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示例:一、划分:房价维持高位(18901914年)依据: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稳定,房价也居高不下二、划分:房价在低位徘徊(19141938年)依据: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人们购房欲望低,美国房价低迷。三、划分:回暖冲高时期(19381954年)依据: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产生经济效果、二战带来的工业和消费需求、二战后初期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
27、位的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美国社会秩序稳定,都推动了房价的高涨。四、划分:房价高位徘徊(19541994年)依据:美国经济受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影响,以及美苏争霸对美国经济的消极作用、1970年经济滞涨的泥潭,这些都使房价受阻。总体来看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强国,所以虽有起伏,但房价不低。五、划分:房价飙升并突然回落(19952010年)依据:1995年开始受信息产业大发展的带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房地产出现严重泡沫,并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房价一落千丈。【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表美国123年来房价发展趋势的信息,可以18901914年为第一阶段,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分析房价维持高位的现象;以19141938年为第二阶段,结合一战及战后经济危机的影响进行阐述房价低迷原因;以19381954年为第三阶段,结合罗斯福新政影响、二战推动、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确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作用、美国社会秩序影响进行分析阐述此时段美国房价高涨局面;以19541994年为第四阶段,结合美苏争霸及局部战争影响、经济滞涨危机影响阐述这段时期美国房价起伏但走势增高的现象;以19952010年为第五阶段,结合信息产业及经济全球化冲击分析此时段房价下跌的原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