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四课时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蹬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 他没言语。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拿毯子!”马裤先生喊。“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茶房刚走开两步。“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
2、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茶房看马裤先生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茶房始终没回头。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
3、了车?“你呢?”我问。“二等。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茶房!拿手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车开了,他爬上了上铺,在我的头上脱靴子,并且击打靴底上的土。枕着个手提箱,车还没到永定门,他睡着了。我心中安坦了许多。到了丰台,车还没停住,上面出了声,“茶房!”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
4、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过了丰台,大概还没到廊坊,上面又打了雷,“茶房!”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干吗?先生”“拿茶!”“好吧!”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不要茶,要一壶开水!”“好啦!”马裤先生又入了梦乡,呼声只比“茶房”小一点。有时呼声低一点,用咬牙来补上。有趣!到了天津。又上来些旅客。马裤先生出去,呆呆地立在走廊中间,专为阻碍来往的旅客与脚夫。忽然用力挖了鼻孔一下,走了。下了车,看看梨,没买;看看报,没买。又上来了,向我招呼了声,“天津,唉?”我没言语。他向自己说:“问问茶房,”紧跟着一个雷,“茶房!”我后悔了,赶紧地说:“是天津,没错儿。”“总得问问茶房。茶房!”我笑
5、了,没法再忍住。车好容易又从天津开走。刚一开车,茶房给马裤先生拿来头一份毯子枕头和手巾把。马裤先生用手巾把耳孔鼻孔全钻得到家,这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最后用手巾擦了擦手提箱上的土。我给他数着,从老站到总站的十来分钟之间,他又喊了四五十声茶房。茶房只来了一次,他的问题是火车向哪面走呢?茶房的回答是不知道;于是又引起他的建议,车上总该有人知道,茶房应当负责去问。茶房说,连驶车的也不晓得东西南北。于是他几乎变了颜色,万一车走迷了路?!茶房没再回答,可是又掉了几根眉毛。他又睡了,这次是在头上摔了摔袜子,可是一口痰并没往下唾,而是照顾了车顶。我的目的地是德州,天将亮就到了。谢天谢地!我雇好车,进了城
6、,还清清楚楚地听见:“茶房!”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描写了马裤先生在火车上的经历,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B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茶房对马裤先生的不满,就是通过茶房眉毛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C马裤先生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一把手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是因为马裤先生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比较讲究卫生。D“一个多礼拜了,我还惦记着茶房的眉毛呢。”这样结尾既表达了“我”对茶房的同情,也为小说画上了一个幽默的句号。E强烈、鲜明的对比是这
7、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马裤先生看起来不合常理的言行,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2)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3)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11答案 (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2)勾画一个衣着言行与众不同、令人发笑的人物形象;为后文即将发生的幽默、可笑的故事作铺垫: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4)观点一
8、:同意,“我”也有人性弱点。“我”对马裤先生的不当言行不加制止,听之任之:“我”对马裤先生的讽刺过于夸张,且语言近于刻薄:“我”对自己缺乏反思精神。观点二:不同意,“我”没有人性弱点。“我”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不是性格人物;“我”在事件中言行很少,性格特征不明显;“我”在小说中主要起连缀情节的作用。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文学类文本的能力。A项中“情节曲折”不准确;C项“一上火车就向茶房要手巾把”“比较讲究卫生”错误;E项“就是通过我的言行反衬出来的”错误。(2)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文章第一段是对马裤先生的外貌描写,给读者展示了一个言谈举止古怪的人物形象,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9、趣。他的这一衣着打扮极其符合下文的故事情节,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3)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马裤先生的形象很鲜明,他一上火车便不停大声叫喊“茶房”,支使其做这做那,表明马裤先生对茶房的不尊重,傲慢无礼,缺乏公德意识;得知“我”没带行李后的话,以及挂衣服等,可以看出他自私自利,爱占便宜;大庭广众之下大喊大叫,胡乱挖鼻屎,朝车顶吐痰,看出他以自我为中心,生活邋遢,不讲卫生。(4)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人物形象内涵的能力。“我”在小说中言语很少,是目睹马裤先生的见证人。如认为有弱点,就从明明不满马裤先生的行为,却听之任之;“我”对马裤先生的批评很犀利等方面分析。这些都暴露出“我”性格
10、方面的弱点。如认为“我”没有人性弱点,主要从“我”在文中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形象不是很鲜明,没有暴露出什么弱点等角度分析。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最后的黄豆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斗蛐蛐。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
11、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后来,那家大染坊被爷爷挤垮了。没过半月,爷爷快乐地嚼着黄豆把那几口锅搬进了大染坊。于是,镇子里又有了大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迎亲那天,爷爷喝了好多酒,醉了,进洞房时还绊了一
12、脚,兜里的黄豆全撒在地上,他捡了好一阵子。奶奶什么反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后来跟我讲这事时,爷爷还叹气,这一绊,不是什么好兆头,要不,后半辈子也不会活得这样磕磕绊绊。说这事时,爷爷喘着粗气,我帮着捶了半天背,他还是喘得满脸猪肝紫。其实,爷爷在生父亲的气。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
13、,唉声叹气,一脸乌云。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炒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
14、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有人曾问我,金
15、子最终找到了吗?当然没有。爷爷的坟头早被我平了。当时还有人说,我跟我那疯了死掉的父亲一样,也是忤逆不孝。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我那个儿子和老婆都不跟我说话了。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改自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我”平掉爷爷的坟头,是既不想让任何人打扰爷爷死后的安宁,又表明了不依赖祖辈财富、自己创业的决绝。B文中说“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一是形容他处于青少年时期,身体长得快;二是形容他备受溺爱,放
16、纵无拘。C本文语言平实,情感饱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各具特点,叙事手法新颖,主题有教益。D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时,爷爷蹲在一旁看人染布,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深厚寓意。(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多次写到爷爷嚼黄豆,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4)小说以“最后的黄豆”为标题,寓意何在?这对现实人生有许多启示,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8分)11答案 (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
17、B给1分,答C、D不给分。(2)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之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分析:“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3)生动揭示“爷爷”心理,反映“爷爷”专注、执著和顽强的性格特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将“爷爷”创业、守成过程中的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情节发展做铺垫,使故事情节更丰富、更合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4)寓意:一是“爷爷”通过一生奋斗留给“我”的物质遗产,是现实世界中的财富;二是“爷爷”留给“我”的人生教训,启发“我”对
18、物质有清醒认识,是精神财富。启示一:就人生追求而言,单纯的物质追求并不会让人幸福,相反可能带来生活中的不幸。启示二:就亲缘情感而言,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要帮助下一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示三:就传承而言,精神财富的传承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精神的力量才能真正改变人生。(答出寓意每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论述启示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启示或其他启示进行论述,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给2分)解析 (1)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理解文学类文本的能力。B项,那句话主要说明“父亲”的恶习肆意形成背离了“爷爷”的愿望;C项,“情节跌宕起伏”错误,本文情节
19、发展自然,水到渠成;D项,“这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对财富的羡慕”错误,主要是“爷爷”要偷学染布手艺。(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心理的能力。“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时的动作没嚼黄豆,而是撒了一路,反映出“爷爷”异常气愤和痛苦的心理,辛辛苦苦的家业让儿子挥霍殆尽,“爷爷”内心自然是不好受的;其行为也暗示了儿子的败业,对儿子的行为感到生气。(3)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小说的题目是“最后的黄豆”,“爷爷”在生活中总喜欢嚼黄豆,这是小说发展的行文线索,从开始创业到死去,都没有离开嚼黄豆;始终如一的动作也反映了“爷爷”专注和执著的性格特征;这一连串的嚼黄豆动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0、。(4)本题考查探究小说中题目内涵的能力。“最后的黄豆”是一个隐喻性的标题,“爷爷”“最后的黄豆”就是一袋金豆子,是留给“我”的,这是一种物质财富;那是“爷爷”奋斗一生的财富,“爷爷”的执著精神是带给“我”精神上的力量。这个主题对我们人生启示颇多:人生要有追求创造财富的精神,正确看待财富,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重要,教育孩子问题等。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1题。掐辫子刘心武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跳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做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
21、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的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
22、。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还有粮食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
23、,掐辫子。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
24、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介于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
25、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
26、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呼唤:“爸爸!”16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2分)16答案 (2分)制造悬念,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表达技巧。注意从内容、结构两方面
27、作答。17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3分)17答案 (3分)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有生命的东西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解题步骤是:审题干,明确指向,锁定信息源;对信息源进行筛选与整合。18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3分)18答案 (3分)比喻句。“他”的讲述使“她”对农村的了解由模糊到清晰,带给“她”温暖。“陆续”“一缕一缕”说明这种了解是一点点逐渐加深的。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理解文句的含意遵循“以文解文”的原则,即在原文该句的上下文甚至全文中寻求答案。19赏析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画线
28、的语句。(5分)19答案 (5分)内容:写了家人对奶奶的尊重与爱,同时也写出了奶奶把劳动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丰富了“她”对乡村淳朴亲情的体验,深深触动了“她”的心灵。艺术: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蕴含深挚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她”的情感变化更加合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语言的鉴赏能力。鉴赏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内容、艺术手法。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什么情感;艺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什么修辞、什么技巧等等。20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4分)20答案 (4分)示例一:感恩与责任“他”家境贫寒,是一家人的辛勤劳作,供养“他”完成学业的 。在“他”对“她
29、”娓娓讲述“掐辫子”的言语中,流露出的是对家人的感恩之情。文中的一家人相亲相爱,都在通过自己积极的劳动创造着生活。他们担当起“生”的责任,虽不轰轰烈烈,但那份淳朴和实在,足以感天动地。 示例二:沟通与融合“她”与“他”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他们通过沟通,彼此了解。特别是“她”,通过沟通,不仅了解了“他”,了解了“他”的家人,而且了解了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我们看到,通过沟通,本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开始相互了解,相互融合。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理解、概括文中信息。答题时,注意题干要求“两个词语”“分别加以简要说明”。2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他”介绍麦秸辫的收购
30、价,并说“他”上大学的生活费全是家人“掐辫子”换来的,蕴含着“他”对亲人的感恩之情。B“她”在“他”家体验到了自己在职场生涯中未曾体验到的东西,不由得产生了对职场生活的厌倦。C文中说“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表现出作者对城市和农村相反的情感态度。D“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一句,用拟人手法描写母鸡被抓时的热闹场面,烘托了大妈的喜悦心情。E以“掐辫子”为题,点明了全文线索,凸显了浓郁的乡土气息。21BC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的综合鉴赏能力。B项错在文中没有表现“她”对职场生活的厌倦。C项错在作者对农村和城市没有表现出相反的情感态度。- 9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