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三十六)(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根本区别是()A.有无保护内容物的外壳B.有无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C.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有无细胞结构2.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D.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3.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维生素是某
2、些微生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生长因子B.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体内具有DNA或RNA,并且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C.只有附着在豆科植物根部的微生物才能进行生物固氮D.细菌的生存都离不开水、适宜的温度、pH等,在生态系统中都充当分解者4.有关培养基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至少要含有一种有机物B.用于生产的培养基应具有成分含量准确、可多次反复实验的特点C.培养基营养物质的浓度要适当,浓度过高会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D.要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调整pH,并且要先灭菌再调pH5.已知下列单细胞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壁,但没有核膜和核仁,在研究它们生活所需条件的实验中,得出下面的结果(
3、“”表示需要)。这三种生物依次是()生物必需的生活条件水氧CO2葡萄糖氨光ABCA.衣藻、乳酸菌、变形虫B.衣藻、酵母菌、变形虫C.固氮蓝藻、酵母菌、硝化细菌D.固氮蓝藻、乳酸菌、硝化细菌6.酵母菌培养液常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足B.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酵母菌的生殖D.葡萄糖不是酵母菌的原料7.生产实践中配制微生物发酵所需要的培养基时,一般遵循“经济节约”的原则,如“以野(野生植物)代家(栽培植物)”“以纤(秸秆)代糖(淀粉)”“以氮(非蛋白氮)代朊(蛋白氮)”“以烃代粮”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野代家”培养
4、微生物时,需要加入更多的生长因子B.“以纤代糖”能为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和能源C.“以氮代朊”是因为铵盐、硝酸盐等是微生物常用的氮源D.“以烃代粮”培养的微生物可以用于净化被石油污染的海域8.(2013桂林模拟)伊红美蓝培养基常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其原理是()A.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形成特定的菌落B.大肠杆菌能使培养基改变颜色C.菌体的代谢产物能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D.大肠杆菌能在该培养基中很好地生活,其余微生物不能很好地生活9.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和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衣藻能源氧化NH3分解乳酸固定N2利用光能碳源C
5、O2糖类糖类CO2氮源NH3N2N2N代谢类型自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异养需氧型自养需氧型A.硝化细菌,乳酸菌B.乳酸菌,酵母菌C.酵母菌,衣藻D.硝化细菌,衣藻10.(能力挑战题)现有两种固体培养基,已知其配制时所加的成分如下表,用这两种培养基分别去分离土壤中的两种微生物,你认为它们适于分离()成分KH2PO4MgSO47H2ONaClCaSO42H2OCaCO3葡萄糖纯淀粉甲培养基含量0.02%0.02%0.02%0.01%0.5%0.5%2%乙培养基含量0.02%0.02%0.02%0.01%0.5%-A.甲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B.甲培养基适于分离
6、酵母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真菌C.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自生固氮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自养型自生固氮菌D.甲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细菌;乙培养基适于分离异养型共生固氮菌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25分)(能力挑战题)下面A图表示酵母菌、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B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请据图作答:(1)A中1、2、3号试管中分别培养的是_、_和_。(2)B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_号试管、_号试管和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O2浓度中的增殖速度。(3)如果培养基中混杂了这三类微生物,请设计实验,利用改变培养基成分等培养条件,将酵母菌和硝化
7、细菌分离出来。(要求写出主要步骤和结果)主要步骤:a.分别配制_的培养基和_的培养基,分别灭菌。b._。c._。结果:_。12.(25分)1943年,曾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鲁里亚和德尔布吕克,为了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的时间,设计了如下实验。请阅读下列有关资料并回答问题。实验的方法步骤如下图所示:培养皿中培养基的基本配方:配方蛋白胨乳糖K2HPO4水琼脂20%伊红水溶液0.325%美蓝水溶液pH含量10 g10 g2 g1 000 mL25 g20 mL20 mL7.27.4实验分析:(1)在培养基中加噬菌体的作用是_;加伊红和美蓝的目的是_。(2)由于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
8、类型是_,因此,在培养基中还加入了一些相应的物质,其中_可作为大肠杆菌生长的碳源,_可作为氮源。(3)此培养基能否用于工业化培养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为什么?_。(4)该实验有两个假设:假设一: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假设二: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后。你认为图中的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哪个假设?_,如果另一个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该是_。(5)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断_,从而证明了假设的成立。请你分析出现A4和A5实验结果的原因:_。答案解析1.【解析】选D。噬菌体为病毒,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有
9、无细胞结构。2.【解析】选D。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进行生长增殖,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的病原体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解析】选A。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体内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自生固氮菌不需要依赖豆科植物固氮;有些细菌可以是消费者或生产者,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4.【解析】选C。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有机物;要根据培养的微生物种类调整pH,并且要先调pH再灭菌。5.【解析】选D。依据代谢所需条件判断。例如:A(光)固氮蓝藻;B(无O2)乳酸菌;C(NH3)硝化细菌。6.【解析】选B。酵母菌是单细胞且具有细胞壁
10、、液泡的真核生物,当其所生活的环境溶液的浓度过高时,细胞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从而导致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抑制酵母菌的生长。7.【解析】选A。天然培养基中含有生长因子,不需另加;纤维素可以为能分解它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烃可为某些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铵盐、硝酸盐是常用的氮源。【易错提醒】同一物质可作为培养基中的一种或几种成分,含有C、H、O、N的物质,既可作为碳源,也可作为氮源。8.【解析】选C。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可以和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因此可以用伊红美蓝鉴别大肠杆菌。9.【解析】选D。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利用NH3氧化提供的化学能,将CO2和H2
11、O合成有机物,属自养需氧型生物。乳酸菌利用糖类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利用铵盐或硝酸盐作为氮源,属于异养厌氧菌。酵母菌不能利用N2,而是利用铵盐、硝酸盐或有机氮源作为氮源,进行异养兼性厌氧代谢。衣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利用N作为氮源,属于自养需氧型。10.【解析】选C。根据所提供的甲、乙两种培养基的成分分析,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是:甲培养基有葡萄糖和淀粉作为有机碳源和能源,也有少量的无机碳源(CaCO3);乙培养基无有机碳源和能源。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都不含氮源,说明这两种培养基只能培养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11.【解题指南】本题主要涉及微生物的培养,解答该题的关键是:(1)理顺几种微生物的代谢类型。(2)根
12、据微生物的特点选择使用相应的培养基。【解析】由于这三种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不同,氧气充足时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存,氧气缺乏时有利于乳酸菌的生存。由A图中菌体的分布状况可知,1号试管中的菌体集中分布在培养液的表层,说明是好氧生物(硝化细菌);3号试管中的菌体集中分布在培养液的底层,说明是厌氧生物(乳酸菌);2号试管中的菌体在培养液中均匀分布,说明是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青霉素可以杀死硝化细菌和乳酸菌,因此在加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可分离得到酵母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属于异养生物,需要现成的有机物为其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在不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可以获得硝化细菌。答案:(1)硝化细菌酵母菌乳酸菌(2)321(
13、3)a.不含有机碳源加青霉素b.分别接种混合液,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c.观察结果在不含有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存的是硝化细菌,在加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的是酵母菌12.【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本题考查细菌培养的相关知识。(2)解题关键:知道大肠杆菌是噬菌体寄生的场所、大肠杆菌的特点;知道选择培养基的作用及特点。【解析】(1)由于噬菌体是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要研究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的时间,则应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噬菌体进行选择、观察;而加伊红和美蓝的目的是便于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2)从同化作用类型上看,大肠杆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因此在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应加入一些含碳的有机物
14、,如乳糖、蛋白胨等。其中乳糖为大肠杆菌提供了碳源,而蛋白胨为其提供碳源和氮源。(3)从物理性质上看,该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不能用于工业化培养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因为工业化生产需液体培养基。(4)从A、B两组菌落情况来看,二者有显著差异,故应支持假设一,即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与噬菌体接触之前。(5)在这个实验设计中,研究者是根据培养皿中菌落数的差异来推测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时刻的差异;从分析A4和A5的实验结果上看,可能是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答案:(1)选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便于识别(鉴别)大肠杆菌的菌落(2)异养型乳糖、蛋白胨蛋白胨(3)不能。工业生产常用液体培养基(4)支持假设一A、B两组所有的培养皿中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5)大肠杆菌的抗噬菌体突变发生时刻的差异A5比A4发生突变的时间早,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4多,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多(或A4比A5发生突变的时间晚,具有抗噬菌体突变的大肠杆菌数比A5少,培养皿中出现的菌落数就少)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