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396KB ,
资源ID:499153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915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第4单元 第12讲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到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1 第4单元 第12讲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到国共十年对峙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2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到国共十年对峙一、五四爱国运动1背景(1)民族危机1915年1月,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直接原因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导火线。巴黎和会与中国山东问题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却被操纵会议的英、法、美转让给日本,促使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22年,美、英不愿看到日本在中国势力的扩大,转而支持中国与日本在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协定,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并赎回胶济铁路。2经过(1)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打倒卖国

2、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2)概况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上海的“三罢”斗争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3初步胜利(1)北京政府于1919年6月10日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订的和约。4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牺牲精神。(2)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3)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它是中国从旧民主

3、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国共十年对峙(一)中国共产党成立1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的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3)组织基础: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2中共“一大”(1)时间和地点: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后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2)内容: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陈独秀、张国焘、

4、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3)意义: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3中共“二大”在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上,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共一大只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发展成熟。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领导机构: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2)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告结束。(3)影响:使中国共产

5、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背景共产党方面: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国民党方面: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2)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3)意义:在国共两党推动下,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党内合作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不是两党合并,属于党内合作,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要保持

6、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2国民革命(1)成果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很快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所部,张作霖被迫退守东北。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2)失败: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2)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3)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

7、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了。(三)土地革命1工农武装割据(1)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召开: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4)创建井冈山道路创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意义:

8、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土地革命又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人民为反抗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工农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革命战争。革命期间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2红军长征(1)原因客观: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集中力量“围剿”红军。主观:

9、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和右倾错误(1)“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2)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错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2)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

10、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集中解决军事问题、组织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既从军事、组织上纠正了“左”倾错误,又避免了党内分裂,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所以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3西安事变(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国民党政府内部发生了分化。(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

11、城扣留了蒋介石及多名国民党军政要员,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开始:俄国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上海。(3)概况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2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2、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2)统一全国背景: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制造了“济南惨案”并在皇姑屯将张作霖炸死。标志:1928年底,张学良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1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决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思维激活史料反映出五四运动中民族意识觉醒,作者认识到这一点难能可贵。2

13、国民革命的新特点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思维激活国民革命的特点是群众基础广泛,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代表着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两个阶段。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两文所要解决的主要

14、是“工农武装割据”问题,同时也有解决“农村包围城市”的趋势,但并未真正解决,它们代表了革命道路形成第一阶段成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作为整体战略,此后在全党正式确立。鲁振祥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思维激活“工农武装割据”与“农村包围城市”并非一回事,前者解决的是战术问题,后者解决的是战略问题。探究1国民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史料一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

15、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史料二1924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革命浪潮席卷全国,这一切,都始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它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第一次握手(1)史料一说明国民革命的性质、直接斗争目标、表现及意义。(2)史料二中“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划破了浓重的黑暗”说明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国民革命在反帝反封建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根据史料一,说明“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结

16、合史料一,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的作用。提示(1)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2)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根基。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历史意义(1)特点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军队组建正规的新式革命军队,并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北伐战

17、争(2)意义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国民革命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探究2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史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

18、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1)解读史料一时要注意“只有才”这一关联词的意思。(2)史料二中“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1)史料一反映出当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探索问题上的哪些特点?(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提示(1)深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理论僵化,坚持认为

19、农民战争要服从城市革命;农民游击战争已经出现,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尚未在全党形成共识。(2)主要斗争形式:武装斗争。中心内容:土地革命。不足之处:取消资本家、富农等阶层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1)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武装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了人民军队,拉开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2)1927年,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3)1927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

20、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4)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应该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5)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引下,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燎原之势,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逐步壮大。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受五四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冰心创作的小说斯人独憔悴发表于1919年10月,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

21、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收到了校长的来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请他们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受到惩戒。面对父亲的质疑,颖石说:“就是因为近来青岛的问题,很是紧急,国民却仍然沉睡不醒。我们很觉得悲痛,便出去给他们演讲,并劝人购买国货,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两天以后,颖铭也回来了,臂上的绷带裹得很厚,也隐隐地现出血迹,戴着一顶小帽,更显得面色惨白。为使儿子束手就范,他把他们软禁在家中,不得与外界接触。不仅如此,还禁锢他们的思想,扼杀他们的精神。他亲自动手搜查他们的书籍,并撕毁各种杂志和印刷品。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

22、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须准确)解析解读材料可以得出若干情节,如学生上街演讲劝人购买国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然后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概述和评价。答案示例:情节:学生上街演讲劝人购买国货。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五四运动期间青年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精神。概述和评价:五四运动爆发后,抵制日货立即成为爱国学生的自然行动,也成为广大群众的爱国运动。这沉重打击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中国无产阶

23、级的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弘扬五四精神,彰显家国情怀(1)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五四精神蕴含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体现了追求真理而勇于解放的精神;五四精神具有强烈的民族感和时代感,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先进的思想意识相结合的精神。(2)五四精神的弘扬近百年来,五四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不朽的符号象征。五四精神生生不息,激励无数进步青年投身于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国家兴盛、民族富强而奋发有为、艰苦奋斗,就在于其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3)彰显家国情怀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凝聚力、号召力,在当前更有必要透过弘扬

24、五四精神来强化爱国主义,彰显家国情怀。让五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2020全国卷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知情境:本题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的生活情境,要求分析判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明立意:

25、以“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为切入点,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是解题的突破口。理思路:解答本题可以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历史事件:共产党党员被国民党赶出来了,现在甚至连生存都成了问题,难道还要坐以待毙吗?肯定不能!那中国共产党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什么呢?面对国民党的压迫,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想办法反抗!这也是人之常情。这一历史事件应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然后再看看四个选项,哪一个与“反抗”关系最直接,答案就是它(B项)。【真题体验】1五四运动爱国主义精神(2019全国卷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

26、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全国各界联合会宣言描述的核心是“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合群自救”,这反映了爱国救亡的信念,由此可知,当时各界团体爱国觉悟有所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社会改造道路的认识,且“趋于一致”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C项错误;1919年马克思主义正在中国传播,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各界团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态

27、度,D项错误。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2018全国卷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C题干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通过这些争论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了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新民

28、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发生在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与欧美的社会制度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3土地革命时期的根据地建设(2016全国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A1930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使无地

29、、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粮食大丰收,故选A项。1(2020大同一模)据统计,从1919年5月到1920年12月,前后有20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总数达到1 900人次左右。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B.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C.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D.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C1919年的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和爱国思潮,促使大批青年学生赴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

30、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与新文化运动无关,更不能体现出全民族的觉醒,排除B项;D项中“社会的共识”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2(2020佛山一模)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代表会议上通过以下纲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这次会议后()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开始走向实践B.中国走上特色革命道路C.中国的民主革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D.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发展A把“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确立为奋斗目标的是中共“一大”纲领,它宣告了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故选A项;“

31、特色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C项说法与实际不符,排除;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它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变革,这显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20怀化高三检测)1927年初,武汉进入“无工不组会,无会不罢工”的时代。有工会提出工人每年要有两周休假,每年红利分配,结婚发结婚补助等要求。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已”。由此可知()A.武汉成为全国工人运动中心B.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C.工人运动出现“左”的倾向D.工会斗争取得重大成果C由材料“不如意则罢工、游行示威,工人每月工作之日,不过十四五日而

32、已”可知,此时工人运动有不合理之处,带有“左”的倾向,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武汉工人运动与全国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工人运动遭到政府镇压,排除B项;题干提及的是工人不合理的要求及不利于生产的情况,排除D项。4(2020河南名师联盟一模)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湘赣边秋收起义()A.提出了土地革命策略方针B.首创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C.打破了苏联革命道路束缚D.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湘赣边秋收起义遭到严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

33、向农村进军,开始了把革命力量引向农村的伟大实践,从而打破了苏联“城市中心论”,C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A项错误;首创新型人民军队的是古田会议,B项错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秋收起义后建立起来的,D项错误。5(2020河北高三联考)1934年,川陕省工农银行铜元票三串文券,正面印有“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口号。背面印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坚决保卫赤区”口号和列宁像。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以践行B.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正走向高潮C.“农村包围城市”成为全党共识D.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得到广泛认可A材料“土地归农民”“政权归苏维埃”

34、“坚决保卫赤区”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川陕地区得到实践,故选A项;1934年国民党集中兵力对红军进行“围剿”,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低潮阶段,排除B项;1934年党内对于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有分歧,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不认同农民的政治主体地位,排除D项。6(2020龙岩二模)1935年3月,红军到达四川剑阁并驻扎了1个多月。在此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留下了城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条文等。这些活动()A.为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B.可佐证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C.表明持久抗战方针日益深入人心D.推动了土地革命在全国的顺利发展B材料时间为1935年,是长征途中,长征途中“建立了各级苏维埃政府,还组织群众大力宣传和讲解革命真理”说明长征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火种,故选B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时间、地点均不相符,排除A项,1935年还没有提出持久抗战的方针,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是否开展土地革命,因而无法判断土地革命在全国的开展有没有作用,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