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10.62KB ,
资源ID:499142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914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检测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1、单元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D当时出现以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2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被周边民族所认同。这表明在春秋战国时期()A华夏民族开始形成B华夏族群成为礼仪之邦C各族同源共祖

2、的观念滋生发展D阶级关系发生变动3儒家认为:“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在国与国以及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上,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这反映了儒学()A崇尚神秘主义人生观B主张和谐世界观C有鲜明的人文主义情怀D注重伦理道德教育4有艺术评论家认为,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资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山水画蕴涵了()A民本思想B辩证思想C和平思想D法治思想5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思想家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同时期的范缜在神灭论中

3、以“浮屠害政,桑门蠹俗。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来斥佛。这些现象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A老庄学说成为主流思想B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C思想领域的冲突与融合D排斥外来文化现象突出6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冲破了社会等级观念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7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材料反映出王夫之()A主张建立民主政治B对传统政治的否定C否定传统伦理思想D深化传统民本思

4、想8新文化运动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把个人与社会割裂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材料反映了当时()A否定传统文化价值的诉求B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抨击纲常礼教的现实要求D全盘两化的文化思潮9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对该图解读最合理的是()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D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10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

5、熟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11有学者曾这样评价宋明理学家:“他们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儒学内部他们强化的是儒家的人伦道德实践,但后来自身却又流于佛教禅学的空疏。”这一现象是()A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的表现B西方文明融入中国文化的结果C儒学思想发展演变趋于活跃的产物D佛教思想深刻影响儒学发展的反映12下图为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译书分类示意图。这主要表明当时()A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B向西方学习思潮开始兴起C学习西方更注重实用技术D社会科学思想于中国无益13朝鲜高丽律的篇章内容大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的刑

6、书,也大都参用唐律。这反映了()A唐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B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C中华法系对周边国家产生影响D这些国家完全采用中华法系1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5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

7、“神示宗教”。伏尔泰此举主要是为了()A抨击否定君主政体B为新教作舆论宣传C借古讽今促进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

8、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8分)(2)

9、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深受启蒙运动影响的作家们极力寻求新思维,为革命制造舆论。随着中国的文化艺术思潮开始不断向外传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兴趣,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

10、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梁启超说:“伏尔泰以其诚恳之气,清高之思,美妙之文,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摘编自沈大力伏尔泰与中国、焦睗浅析伏尔泰的中国情结等文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伏尔泰宣传中国文化的举措。(7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学东渐中学西传耶稣会士是16世纪以来进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士有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人,除了传教以外,耶稣会士将传教与传播科学知识结合

11、起来,主要有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物理学、火器制造等,还将天主教义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成功。有明朝士大夫感叹道:“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土地肥沃,百物繁衍,又遍贾万国,五金山积,我中土之富饶不如也。”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研究中国的热潮,伏尔泰、莱布尼茨、狄德罗、卢梭、歌德等人都饶有兴趣地研究中国文化。伏尔泰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欧洲王公及商人们发现东方,追求的只是财富,而哲学家在东方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

12、质的世界”。莱布尼茨说:“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文明,即欧洲及远东海岸的中国,现在是集合在一起了。”“我们从前谁也不信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美、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给我们一大觉醒。”摘编自冯天瑜著中华开放史等材料为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有关情况简表。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概念,有许多复杂的解释,这里将其理解为在中国传统社会,即辛亥革命之前的所有社会形态中形成的文化,它们具有五个特征:一是萌芽和生长在中国的文化,即主体性

13、;二是被中国人长期坚守的文化,这是传承性;三是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文化,这是普遍性;四是符合人类文明方向的文化,这是世界性;五是可以作为建构未来的文化,这是永恒性。摘编自方铭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等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或多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清晰)(12分)单元检测卷(一)1解析:综合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既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

14、A项错误;由材料并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于夏商周时期,故C项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经过不断的斗争和融合发展,内迁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故选C项;A项“开始”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答案:C3解析:“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地,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意思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儒家提倡王道、反对霸道,追求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这反映出儒家通过和谐方式处理国与国以及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即主张

15、和谐的世界观,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神秘主义人生观,A项错误;人文主义重视人的发展,材料主旨未强调,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伦理道德教育,D项错误。答案:B4解析:B对,根据材料中古代山水画追求自然美,通过对“黑”与“白”、“有”与“无”、“虚”与“实”等原本相对应的方面进行错落有致的巧妙搭配,就可以达到无色胜有色的效果,这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答案:B5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周易是儒家经典,老子庄子是道家经典,故材料“一些思想家奉周易老子庄子为经典,称之为三玄”体现了当时思想领域的融合,而范缜斥佛则体现了思想领域的冲突,故答案为C项;儒家思想仍然是当时的主流思想,并没有丧失正统地位,故

16、A、B两项表述错误;范缜斥佛并不能代表当时排斥所有外来文化,故D项错误。答案:C6解析:材料中“人人皆可为圣人”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凸显出人的自我意识,故B项正确;心学依然属于儒学的范畴,并不是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主张彰显了人的主体意识,但并没有冲破传统社会等级观念,故C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批判君主专制的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B7解析:材料“有可易之君”就是说人民可以改变君主的统治;“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说明王夫之反对天下为私,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故D项正确;材料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但并未提倡建立民主政治,故排除A项;王夫之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的政治,故排除

17、B项;材料未涉及传统伦理的思想,故排除C项。答案:D8解析:新文化运动虽然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但它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文艺复兴运动中强调的个人的价值和情欲以及极端个人主义,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国家利益和命运为重的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这是因为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故A项错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体现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思想,与抨击纲常礼教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表明新文化运动以传统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为价值核心和精神动力,无法体现全盘西化的文化思潮,故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春秋

18、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图可以看出各种文化圈相互重合,相互融合,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他们都是中国古代先秦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故选D项;这个时期文化相互影响,并不会造成政治分裂,排除A项;材料没有进行比较,不能体现中原文化领先其他文化,排除B项;各文化圈相互之间存在重合部分,并不是完全隔绝,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传统儒家文化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外儒内法;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对宋明理学以深刻影响,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文化的空

19、前成熟、先进性、主体地位,排除A、B、C三项。答案:D11解析:材料表明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佛教都对儒学的发展、理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与儒学的融合,并没有反映儒学地位受到冲击,A项错误;佛教思想不是西方文明,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发展是否活跃,C项错误。答案:D12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刊行翻译的书籍大部分介绍西方军事、工艺制造和机械工程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翻译的书籍类型多种多样的说法比较片面,且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早在洋务运动之前林则徐、魏源等人就已经开始

20、关注西方,故B项错误;西方先进技术有利于中国技术的进步,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同样是有益的,故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C对,材料说明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A错,“世界各国”说法错误。B错,唐律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与材料主旨不符。D错,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答案:C14解析: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故A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这些发明没有直接关

21、系,故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排除D项。答案:A15解析:材料“伏尔泰把孔子的儒家学说看作他心目中的自然神论,认为这种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原则的理性宗教足以取代盛行于西方的带有迷信色彩的神示宗教”表明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体现了其对当时法国现实的不满,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撑,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伏尔泰都不反对君主制,故排除A项;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故排除B项;伏尔泰推崇中国孔子的儒家学说,客观上可能会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但这是影响,并非目的,故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1)从材料整体来看,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2、产生发展的整个历程,从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到明清,儒家核心思想贯穿始终,体现了其传承性;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从内容上涵盖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体现了多样性;在儒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吸收其他文化来发展完善自己,如汉代儒学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宋明理学又吸收了道教、佛教的理论来完善自己,体现了它的包容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发展完善自己,但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又注重和中国社会的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其本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2)第一小问“表现”,从材料二“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

23、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倡导新的资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念,由为专制服务到为民主政治服务;从材料二“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可知新文化运动主张个性解放,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向近代的转向是由中国社会现实决定的。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4、、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西方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转向提供了条件。答案:(1)特点: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重伦理,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秩序。(8分)(2)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4分)原因:民族危机的严重;北洋军阀统治下政治黑暗;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25、一步发展;西方思想的传播,冲击了国人的思想。(4分)17解析:(1)据材料“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期,法国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前夕,政治没落、社会混乱、风俗腐败,教会势力一家独大”结合所学得出法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封建专制统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据材料“他将中国的政治体系和道德伦理当成了一个理想的标杆”结合所学得出伏尔泰欲以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标杆,明确建立理想社会的准则;据材料“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结合所学得出儒家伦理道德强调的仁、义、礼、智

26、、信等内省和克制的理性精神,符合启蒙思想家的精神追求;据材料“能运用他国文明新思想,移植于本国,以造福于同胞”结合所学得出伏尔泰借助宣传中国文化,弘扬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2)据材料“从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中汲取了灵感,创作了中国孤儿并在巴黎枫丹白露宫上演,引起空前轰动”结合所学得出依据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创作了中国孤儿,借宣传中国儒家思想,力图确立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伦理文化;据材料“在启蒙运动中,他颂扬中国人性,透析中国风俗,批判当时法国文明中的虚浮现象,以中国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意念,凸显孔子及其伦理的超卓,企望法国人保有爱之美德,弃绝罪恶”结合所学

27、得出把中国文化和启蒙思想相结合,为建立理想社会探寻思想理论根源;借助中国文化内涵,试图构建法国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答案:(1)原因:法国处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封建专制统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伏尔泰欲以中国文化的内涵为标杆,明确建立理想社会的准则;儒家伦理道德强调的仁、义、礼、智、信等内省和克制的理性精神,符合启蒙思想家的精神追求;伏尔泰借助宣传中国文化,弘扬建立“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资产阶级政治理念。(8分)(2)评价:依据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创作了中国孤儿,借宣传中国儒家思想,力图确立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伦理文化;把中国文化和启蒙思想相结合,为建立理想社会探寻思想理论根源;借助中

28、国文化内涵,试图构建法国社会新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追求。(7分)18解析:“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指所用的史实必须中外关联,“材料为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的有关情况简表”,这表格中综合起来看即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由此可以以文化交流为论题进行作答,如“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然后以表格中东西文化被对方吸收赏识的史料进行证明即可答案:示例一明清时期的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是一次相互的启蒙。(2分)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开明士大夫,积极引进西学,与

29、传教士合译泰西水法等西方科技书籍,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西学东渐还为中国人打开了观察西方的窗户,冲击了某些传统观念,对中国人认识世界以及明清之际顾炎武等人的早期民主思想具有启蒙的作用。欧洲传教士同时也把中国儒学介绍到欧洲。儒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他们借儒家的理性、道德来抨击欧洲封建制度,宣传启蒙思想。如法国的百科全书派利用儒家的道德观和政治理想批判欧洲基督教的神权统治和君主专制;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中国的科举制度还影响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可见中学西传对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和制度创新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洲的近代化。(8分)总之,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30、共同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和思想解放。(2分)示例二社会环境影响明清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2分)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在传播基督教教义的同时,也将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又把中国的儒学介绍给西方。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和传统观念依然根深蒂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微弱。传教士对西方文化的传播,主要是出于传教的需要,其内容主要局限于宗教和科技。西学东渐虽然给中国带来西方文化的样本,但由于中国士大夫的自满心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性,西学东渐并没有给中华文明带来变革性影响,接受自然科学知识的只是少数官僚士绅和开明学者,范围较小,对中国社会进步

31、的实际作用有限。17、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与罗马教会和专制统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主要是出于反封建的需要。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传统文化,批判教会神学和专制统治,追求个性和自由。正是随着欧洲自身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变革了欧洲本身,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8分)由此可见,受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对东西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2分)19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并结合中国历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的特征,然后结

32、合所学从谋求人类幸福、符合人道主义原则的儒家文化、底线意识等方面进行说明。也可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特征,然后结合所学从孔子、孟子、董仲舒和宋明理学家等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普遍性。(2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核心,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谋求人类的幸福,孔子所言“忠恕之道”即是“仁道”,而“仁道”以平等为基础,一切反人道主义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一切反对公平的文化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是说君子在穷途末路也要坚守底线,小人在困苦之中,可能就胡作非为了,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意识,知止有定。这些文化符合人道主义原则,因此,具有普遍性。(10分)示例二特征: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2分)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始终贯穿着“仁政”“民本”“忧患意识”“以德教化”等基本核心思想,例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的哲学理念,孟子在其基础上,将之发展为“仁政”的政治构想,董仲舒则进一步充实并发展了“仁政”的理论。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并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发展创新。董仲舒提出天道理论、君权神授;宋明理学完成了儒学的思辨化和哲学化;等等。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突破自我、不断创新的文化。(10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