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客观题,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30共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499年7月10日,当达伽马船队返抵里斯本时,大批胡椒从海上到达的消息到处风传。里斯本的胡椒价格当天下午即跌落一半,经营胡椒贸易的商人纷纷宣告破产,产生了所谓“对胡椒的诅咒”。据此可知A.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 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C. 寻找胡椒是新航路开辟经济根源D. 丝绸之路畅通使中国产品远销西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
2、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使胡椒等传统商品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导致胡椒价格下跌,商人破产,这说明海外贸易发展与民众生活关联增强,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此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丝绸之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大地主通常把上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C.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
3、势力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价格革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大量的金银,引发“价格革命”,表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大地主的土地收入是货币地租,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打击,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提及的是“商业革命”,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D项错误,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才开展的,排除。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及其影响3.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
4、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A. 葡萄牙、英国、美国B. 英国、意大利、德意志C.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D. 意大利、法国、荷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将掠夺来的巨额财富用于大量购买统治者需要的奢侈品,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故为“黄金的漏斗”。新航路开辟后,荷兰1621年在美洲成立西印度公司,垄断了世界航运业,因此荷兰被称为“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
5、和尼德兰所代替,因此意大利被称为“新航路的受害者”,故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4.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
6、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5.“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A. 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 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C.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D. 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
7、中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描述的世界近代以来金融中心的转移历程,可以发现金融中心的转移与大国兴衰历程具有一致性,即金融中心的转移折射出大国兴衰的历程,大国兴衰是世界金融中心转移的重要原因和动力,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C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均排除。6.在菲律宾的马克塔岛,有一块关于航海家麦哲伦的双面碑。碑文正面记载着“当地人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碑文背面记载着“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据此可知,麦哲伦船队的行为A. 开启亚太殖民主义罪恶先例B. 将菲律宾最终沦为殖民地C. 具有破坏与进步的双重影响D.
8、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当地人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麦哲伦”说明麦哲伦被杀是因为菲律宾人认为麦哲伦是殖民入侵者;从材料“麦哲伦的船队于1522年返抵西班牙,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说明麦哲伦的行动促成世界的进步,因此麦哲伦船队的行为具有破坏性和进步的双重影响,答案为C。A表述不全面,排除。菲律宾最终沦为殖民地是在麦哲伦船队之后的16世纪60、70年代,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D表述不全面,排除。7.下图反映了16世纪初期到18世纪中期三角航程,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 机器工业品大量倾销到美洲B.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加速C. 非洲为工业革命
9、提供劳动力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三角航程有着非常高的利润,充满了血腥和掠夺,加速了欧洲原始积累的进程,故B项正确;从图示上看,欧洲的工业品在三角航程的开端,其目的地在非洲,且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刚刚开始,故A项错误;通过三角航程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洲的劳动力并没有运往欧洲,而是直接运到了美洲,无法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而三角航程主要盛行于工业革命前,故D项错误。8.17世纪英国商船上水手都带着武器,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也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而荷兰人第一个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
10、船,荷兰船几乎不装备武器。这样做A. 使荷兰最终无法组建大型商业公司B. 是因为荷兰国际关系处理得好,无海盗威胁,同时也降低了造船的成本C. 使荷兰每一次远航的风险增加,但造船成本和运费也降低,利润大D. 是因为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打击了荷兰的海上优势【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荷兰人第一个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如此进行技术设计,可以减少造船的成本,增加运量,减少运费,从而在远洋运输贸易中独占鳌头,但是无武器保护,也增加了遭遇海盗时无力反抗的风险,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02年荷兰组建了著名的东印度公司;B选项错误,荷兰一直都面
11、临着海盗威胁,尤其是英国海盗的打击;D选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9.下列有关1718世纪英荷殖民扩张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大多成立垄断性质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掠夺B. 以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打开各国大门C. 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特征D. 以垄断商路、掠夺金银、贩卖人口为主要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殖民扩张的特点点评:1618世纪英法荷殖民扩张的特点特点16世纪海盗式抢劫、贩卖黑奴、一般性海上贸易1718世纪大规模殖民扩张、成立殖民贸易公司【详解】试题分析:A项说法正确,如东印度公司;B项殖民扩张的特点应是第一次工业革
12、命后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特点,B项叙述不正确;CD项说法正确,如贩卖黑奴。故正确选项为B项。10.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一项航海条例,其矛头直指荷兰。该法案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各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其船员又只能是该船所属地的臣民;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配备本国船员。此规定体现了A. 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诉求B. 贸易保护主义阻碍英国发展C. 自由主义影响国际经济秩序D. 英国殖民霸主地位不断强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政府为打击贸易对手,保护本土航海贸易垄断而颁布的一项限制性法案,加速了英国完成资本
13、原始积累的进程,故选A。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而这推动了这一时期英国的发展,排除B;自由主义确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的时间限定,排除C;1651年英国还未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排除D。11.下表反映了1786年至1830年海外各地输入英国的棉花的数量(单位:磅)据表可知王璨1700183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贸易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 美国工业化程度落后于其他地区C. 拉美地区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D. 技术革新扩大了英国对原料的需求【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海外各地输入英国的棉花,无关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排除A;美国工业化程度并不落后所有其他地区
14、,排除B;C材料体现不出,排除;由时间可知,当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需要充足的原材料,故选D。12.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谷物法”,规定在小麦价格未达到每夸特80先令时,不准进口外国粮食。1836年激进派议员成立“反谷物法同盟”。1846年议会废除这一法律,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谷物法”的废除充分说明了A. 英国粮食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增强B. 议会中工人议员增加C. 自由贸易原则最终胜利D. 满足了议会中最新贵族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反映,在19世纪初期,英国仍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19世纪中期,废除这一法律,而且外国粮食可以自由进入英国。在时间和发展过程来年,反
15、映了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的要求,得到国家的承认。故C正确。13.1840年的曼彻斯特。曲布劳顿的人口死亡率为15.8,靠近市中心的阿德维克人口死亡率为28.6,市中心的人口死亡率为35.2,其他城市如伯明翰、利物浦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破坏了城市环境B. 城市医疗技术水平的下降C. 城市化带来公共卫生危机D. 殖民扩张引发人口的外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中卫生问题显现,导致越靠近城市中心地区死亡率越高,故C项正确;A项,题干与圈地运动无关,排除;B项,题干
16、未体现城市医疗技术水平,排除;D项,英国城市问题源于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化,并非殖民扩张,排除。14.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A. 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B. 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C. 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 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答案】A【解析】【详解】工业革命使英国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冲击,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在社会
17、上扮演不同角色。英国女性改变服饰,正是为了适应工作需要,这说明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妇女的角色发生改变。故A项正确。材料仅描述了英国女性服饰的改变,未涉及争取政治权利的情况,与“女权意识增强”无关。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故C项错误。英国女性只是离开家庭步入工作岗位,“远离故乡”的说法不正确。故D项错误。15.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D. 中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
18、答案】A【解析】【详解】“火车的发明”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此时中国的清朝政府正走向衰落;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工业革命中汽船、火车交通工具的发明,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所以世界才会“逐渐缩小”;从中可以分析出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是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故A项正确;B项仅符合“大清帝国的衰落”,排除;C项仅符合“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西方文明的交融,故D项排除。16.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德经济发展迅速,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对采用先进技术的态度不同B.
19、英法占有的海外殖民地太多C.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先后不同D. 美德两国经济发展潜力大【答案】A【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两国成为发明新技术的两个中心,这两个国家也利用新技术使得经济迅速发展,后来居上。而英国则因为占有的殖民地太多,没有大规模更新技术,法国则因为高利贷获利丰厚,同样更新技术缓慢,所以这两国发展缓慢。故选A项。17.1870年以后,欧美国家重工业发展迅速。在重工业的各个部门,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这说明A. 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B. 资本主义生
20、产的不稳定性加剧C. 垄断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D. 垄断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过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1870年以后”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流程日趋复杂,一个产品需要多道工艺流程分工与技术的复杂性与19世纪前期不能同日而语。因此,垄断组织在重工业的各个领域中发展很快”可知,生产技术的复杂化导致垄断组织的出现,而垄断组织的出现也属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故A项正确。B与材料所述不一致,应排除。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垄断产生的主要动力,C项因果关系与材料相反,排除。垄断只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1、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生产技术的发展是生产组织形式变革的催化剂。本题只要学生能准确理解材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即可得出答案。18.19世纪末,欧洲的实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记者罕见一致地对美国进行谴责,认为美国“正在侵蚀欧洲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并提出“欧洲国家应该将它们的经济领土进行重组,以最大化产出优势,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领导权B. 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C. 美国崛起威胁到洲的地位D. 美欧间政治矛盾日趋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美国迅速崛起,对西欧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美国威胁论”在欧洲逐渐兴起,因此出现材
22、料中欧洲人对美国进行“谴责”的现象,故选C项;欧洲虽然感受到美国的冲击,但19世纪末欧洲依然掌握世界经济领导权,故排除A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故排除B项;19世纪末美欧政治矛盾并尚未日趋激化,故排除D项。19.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萬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显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牛耕和铁农具使用B. 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 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D.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答案】A【解析】奴隶社会实行集体耕作的井田制,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导致生产力大幅度提高,所以
23、在公田之外大量的私田被开垦,故A项正确。春秋时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但这是私田大量出现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现象预示着奴隶制度走向瓦解,故C项错误。D项不是私田大量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20.读下图,推断图中空缺方框最有可能填写的是A. 男耕女织、自然经济B. 铁犁牛耕、男耕女织C. 自然经济、铁犁牛耕D. 男耕女织、铁犁牛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工具由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是铁犁牛耕,耕作单位由集体劳作向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转变,是男耕女织,铁犁牛耕推广和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21.下图是关
24、于秦汉时期部分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表的内容,秦汉铁制农具种类丰富,农具丰富说明了耕作的繁复和精细,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图表中展现的是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与种类,首先并不能说明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其次依据史实当时冶铁主要用于锻造兵器,故A项错误;题目中和表格中都没有涉及官营手工冶铁业,并且根据铁制农具数量也不能得出其发达程度,故B项错误;图表中展现的是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与种类,不能说明铁器已得到全面推广,故D项错误。2
25、2.史记河渠书记载:“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主持修造该渠的是()A. 蜀守李冰B. 太守杜诗C. 将军蒙恬D. 水工郑国【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关中为沃野”可知,该水利工程是位于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水渠由水工郑国主持修建,故D项正确;蜀守李冰修建的是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排除A项;太守杜诗发明了冶铁鼓风装置水排,排除B项;将军蒙恬是秦朝北击匈奴的将领,排除C项。23.复活的军团解说,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在统一后已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裹亦必等。”材料反映秦朝A. 民间手工业生产规范
26、B. 军队装备世界领先C. 官营手工业的标准化D. 手工业生产水平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官营手工业已经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无关,故排除A;材料没有提及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发展状况,没有比较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官营手工业不能代表整个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不能以偏概全,排除D。24.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
27、内容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答案】C【解析】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相关知识判断,AD两项属于汉代的纺织业情况,B项属于元代,C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属于商代经济范畴。【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25.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后来官府为完成上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这种现象表明A. 制瓷业产品种类日益增多B. 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地位C. 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 手工业的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明初,瓷都景德镇有
28、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其窑身比官窑大只好借助民窑生产,因此导致三四倍,产品畅销海内外”可知,由于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而为了完成朝廷的需要,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其规模超过官窑,占据主导地位,B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官窑、民窑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制瓷业产品种类,A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现象,C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官窑、民窑的问题,没有涉及劳动分工,D 错误。【点睛】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逐渐衰落。26.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
29、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 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 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 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 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27.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
30、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包括A. 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 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D. 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和解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宋代“商业革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D选项“商帮及会馆”明显不符合宋代史实,是明清时期的,不正确,符合题意。进一步可知,ABC三项均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状况【详
31、解】28.下图为明代中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这一状况A. 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B. 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C. 促成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D. 推动了区域贸易的迅速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显示,“这一状况”主要是指明代中期形成了一些专业化城镇,这些专业化城镇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功能突出,专业分工明确,且存在区域差异,彼此的需求必然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故选D项。明朝依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故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经完成,排除B项;传统经济结构剧变发生于鸦片战争后,故排除C项。【点睛】明清在江南市镇贸易中已出现市场专业化的趋向。清乾隆嘉定县志记:“布商盛于南翔,花商盛于罗
32、店。至新泾镇凉鞋,安亭、黄渡镇蓝靛,亦为商贾所集”。特别是随着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部分手工业专业户脱离农业,出现了手工业专业市镇。29.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古代对商业税收措施的变化而对农业的政策却很少变化,表明古代封建王朝在商业政策方面较为灵活,故D项符合题
33、意;中国古代自战国商鞅便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国家对商业的优恤措施,没有反映没有出商人阶层的地位的提高,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意为对比商业政策与农业政策的区别,并未体现商业税收超过农业,故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0.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A. 思想解放的程度B. 中央集权的强弱C. 经济结构的差异D. 海军实力的高低【答案】C【解析】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反映了清朝政府抑商政策和英国政府重商政策,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是资
34、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正确;思想方面的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错误;中央集权的程度与抑商、重商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海军实力显然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禁海令航海条例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第二卷(主观题,满分40分)31.旅游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汉时期巡省、宦游、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兴起“旅游
35、热”。浙江的“绍兴、金华二郡,人多壮游在外”。妇女也发展成为一支重要的旅游队伍。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旅店、饭馆大量出现,“驴马槽房、戏子寓所、密户曲房”无不从中受益。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摘编自任唤麟、何小芊旅游概念界定与中国古代旅游发展论略等材料二 1 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
36、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明代旅游活动的变化,并说明明代“旅游热”兴起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现代旅游业在英国诞生的背景。【答案】(1)变化:由功利型向审美娱乐型转变;由社会中上层群体向中下层群体扩展。作用:拓展了人们的旅游意识,促进了旅游的大众化;推动了饮食、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冲击了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为后世留下文化遗产。(2)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污染,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英国旅游资源丰富;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信息“秦汉时期巡省、宦游、
37、游学等功利型旅游成为主流,以最高统治者为首的王公贵族、富商大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明朝中期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概括得出:由功利型向审美娱乐型转变、由社会中上层群体向中下层群体扩展。“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一信息“审美娱乐型旅游成为主流并趋于大众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促进了旅游的大众化;依据材料一信息“旅店、饭馆大量出现”得出:推动了饮食、娱乐等行业的发展;由“文人们纷纷走出书斋,走进大自然,涌现出徐霞客等旅行家,创作出富有导游手册之称的徐霞客游记等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冲击了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为后世留下文化遗产。(2)“背景”,根据材料二信息“1 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
38、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存款总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优良的天然港湾、沙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分别得出: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城市环境污染导致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英国旅游资源丰富;依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促进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角度补充。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航路开辟大事年表时间时间史实1493年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将玉米等作物带回欧州1507年英国国王委托意大利学者维古尔撰写英国史,这是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
39、史学著作16世纪初英国在采矿、冶金、制盐、造纸、啤酒、铜器等行业中都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1522年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16世纪20年代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成为世界贸中心和商品集散地1541年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1566年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爆发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从以上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表格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清楚,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主题: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之路论述: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
40、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1541年,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多人,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评分说明:“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因史实可从不同角度解释,其他答案若符合作答要求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主题,据材料“哥伦布远航将欧洲的葡萄、柠檬等带入美洲麦哲伦船队成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西班牙殖民地上的印第安人骤减了一千五百万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格中提炼一个主题,例如:新航路开辟是殖民扩张之路
41、。阐述,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方式手段、殖民扩张的的影响等方面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史论结合即可。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时对疫病发生虽
42、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
43、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答案】(1)措施: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财赈济民;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
44、措施避免疫情扩散;斋戒祈祷趋避疫病;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2)背景:宗教观念的影响;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封建王权的发展。意义:促进城市化发展;提高公民卫生意识;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解析】【详解】(1)措施:由材料“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可归纳为政府减免税收和发放钱财赈济民;由材料“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可归纳为针对疫病施医送药,并且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由材料“
45、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方法驱避疫气”斋可归纳为戒祈祷趋避疫病;由材料“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可归纳为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作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疫情本身的控制、社会矛盾的缓和、儒家思想影响的扩大等方面入手分析。(2)背景:由材料“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可归纳为宗教观念的影响;由材料“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可归纳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由材料“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可归纳为封建王权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4至17世纪中期,欧洲出现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意义:由材料“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可知,卫生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由材料“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可知,卫生革命提高公民卫生意识;由材料“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可知,卫生革命推动了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