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520.50KB ,
资源ID:498996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899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检测试题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 史记夏本纪记载:“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据此有人否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人的敬业精神,而推测大禹是因“罪人之子”的身份不敢人家门,这一结论A. 已得到出土文物印证B. 反映了历史的真实C. 与司马迁的观点一致D. 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有人根据史记夏本纪中关于禹活动的记载就否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而且推测大禹是因“罪人之子”的身份不敢入家门,这一结论是有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出的判断,没有实际的史料说明,因此具有很大的主观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禹活动的出

2、土文物,故A项错误;有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得出的判断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真相,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结论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与司马迁的观点不一致,故C项错误。故选D。2. 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如表是当时秦国重用的客卿及其事迹简表。 时期客卿主要事迹秦孝公时期卫国人商鞅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秦惠文王时期魏国人张仪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秦昭王时期魏国人范睢献“远交近攻”之策秦王嬴政时期楚国人李斯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该表反映岀当时的秦国A. 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B. 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C. 通过笼络人才削

3、弱其他国家D. 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秦国所重用的客卿多为秦国筹划改革图强及兼并统一策略,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不仅仅涉及改革内容,还有谋划统一的策略,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秦国挖掘他国人才,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秦国通过吸纳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排除D项。故选B。3. 汉初,汉高祖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也规定商人子弟不能为官。但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却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的局面。该局面的岀现是由于A. 重农抑商政策推行不力B. 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C. 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 商业发展改变了原有的阶级关系【答案】C【解析

4、】【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虽然汉代统治者实行抑商政策,但由于文景时期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使商人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故C项正确,A项排除;商人经济实力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并非汉初无为而治的主观目的,排除B项;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未因经济实力的改变而变化,排除D项。故选C。4. 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 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 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 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 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僧侣倡导一日不

5、作,一日不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倡孝道,道教注重养生,题干信息反映唐代出现三教合一局面,儒、释、道思想互相融合,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唐代宗教政策,排除A项;“开始”说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唐代儒学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排除C项。故选D。5. 西汉名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名臣黄霸少学律令,后“从夏侯胜受尚书,力行教化而后诛罚”,终以循吏闻名。两人的经历反映了汉代A. 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B. 呈现儒法思想的结合C. 儒学助推官吏能力提升D. 法家思想不符合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丙吉起自狱法小吏,后来学习儒家经典礼诗,黄霸少学律令

6、,后来师从夏侯胜,学习儒家经典尚书,前者上宽大,好礼让,后者以循吏闻名,由此说明汉代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B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儒学的地位,排除A;题干只反映了两人的思想经历,其行政能力是否提升,以及提升是否由学习儒学所得都难以得出,排除C;根据“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可知,法家思想在当时是符合时代需要的,排除D。6.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的形势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A. 丝绸之路的开通B. 曲辕犁的推广C. 古代戏曲的成熟D. 丞相制的废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长安”“益州郡”“西域都护府”,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都成在长安,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

7、置的管辖机构,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故形势图反映的是西汉,西汉时期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故选A;唐朝出现曲辕犁,但唐朝在新疆地区设立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排除B;元杂剧标志古代戏曲成熟,但元朝都城在大都(北京),排除C;明太祖废除丞相,但明朝都城在北京,排除D。7. 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说明宋代( )A.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 世俗化的倾向加强C. 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D. 民间行为影响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宋朝时期,帝王的称谓不再强调功业和神权

8、,而用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说明宋代世俗化的倾向加强,B项正确;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与材料内容不符,A项错误;君权神授的天子观淡化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皇帝称谓的变化不能说明民间行为影响了“皇权”,D项错误。8.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

9、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由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B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9. 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如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类型具体作法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

10、,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失土地。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A. 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B. 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 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D. 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有“活卖”“找贴”“绝卖”等,这说明土地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故选D;租佃关系是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这与材料的土地买卖不同,故其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材料显示土地是可以自由买卖的,但是否就集中到了一部分人手里,材料并未作出进一步的描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土地买卖类型的多样,而不是所有权变更的多样,封建

11、社会的土地不管土地如何买卖,所有权依然归私人所有,排除C。10. 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该学者A. 掩饰了列强侵略的本质B. 认为战争爆发有偶然性C. 旨在批评清政府顽固D. 揭示了战争爆发的根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源是获得原料产地和消费市场,以“贸易扩张”掩盖列强的侵略本质,A正确;战争爆发都是有预谋的,即使有偶然的,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必然性,B错误;材料说法掩盖了侵略本质不是批评清政府的顽固,C错误;爆发战争的根源是获得原料产地和消

12、费市场,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11. 1931年9月,英国政府放弃金本位,宣布英镑贬值,将英镑和美元的比价从4.86降到3.8,然后又降到3.4。截至9月底,12个国家跟随英国放开了货币兑换,另有11个国家在保留金本位的同时降低了本国汇率。英国的做法A. 旨在针对来自美国的竞争B. 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经济灾难C. 无益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D. 促使德国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经济危机期间,英国主动放弃金本位,宣布英镑贬值,以缓解本国经济压力,此举促使国际汇率走向不稳定,其他国家相继降低本国汇率,引发国际金融混乱,加剧了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故B项正确;英

13、国做法旨在缓解自身经济危机,并非与美国竞争,排除A项;英国做法一定程度有利于缓解本国经济危机,排除C项;题干不能直接体现经济危机期间国际汇率变动对德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12. 如表观点理由经济因素说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文化的发展必然要冲破教会的桎梏。政治因素说有些统治者出于统治的需要,人文主义者被各地的政府机构任用,对推动文艺复兴起了积极作用。文化因素说意大利在吸收古希腊文化方面独占鳌头,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文明居于领等地位。上表是史学界关于文艺复兴起源的几种观点。这说明A 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B. 角度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C. 历史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特点D. 历史认识取决于时代变

14、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史学家对文艺复兴的起源有“经济因素说”、“政治因素说”和“文化因素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艺复兴起源的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出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去认识历史的,即角度和立场影响历史认识。B项正确;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要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即有什么用问题,二者是可以统一的。A项错误;历史评价是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做出蕴含褒贬的态度,不能说存在多样性。C项错误;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研究视野的扩展,历史认识越来越客观,而不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D项错误。13. 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200年至1851年中国人口数

15、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A. 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B. 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C. 1700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D. 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到,160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两亿,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B正确;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技术,A错误;1700年后人口直线上升是因为高产农作物引进,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同时也与赋税制度改革有关,但不是根源,C错误;220年以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国家分裂但人口是上升的,D错误。14. 如表是18701998年

16、一些西方国家CDP增长率(%)。其中,甲国是年份国家甲乙丙丁187019132.831.93942.44191319501.31.192.842.21195019735682.933.939.29197319981.7622.992.97A. 德国B. 美国C. 英国D. 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在1870年1913年期间甲国的GDP增长率位居第二位,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德发展最快,但美国略优于德国,所以甲应该是德国,丙是美国,故选A,排除C;乙、丁的GDP增长率都落后于甲,所以应该是英国和日本,排除CD。故选A。15. 如图中,日本首相伊藤博

17、文恭敬地在俾斯麦的画像前行礼,俾斯麦画像的位置在日本一般用于摆放祖先牌位。下列改革措施,最符合此画寓意的是A. 宣布废藩置县,中央派官员直接管理B. 实行四民平等,平民享有更多的自由C. 允许土地买卖,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D. 颁布明治宪法,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伊藤博文对俾斯麦的推崇说明其认可德国二元君主立宪制,D正确;AB是明治维新政治上的措施,排除;C是明治维新在经济上的措施,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16. 宋初皇帝易位之谜材料一 宋史:“葵丑夕,(太祖)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遂(太宗)即皇帝位。”材料二 司马光涑水纪闻:“太祖(宋

18、太祖)初婴驾(帝王死亡),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召秦王德芳(宋太祖之子)。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赵光义)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材料三 文莹续湘山野录: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天气陡变,雪雹骤降,宋太祖召其弟赵光义“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截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赵光义)受遗诏于框前即位。”(1)据上文所引史料,你能够确认的史实有哪些?(2)指出上文所引三则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

19、价值。后人使用不同史料研究历史时,需要注意什么?【答案】(1)史实: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2)价值:宋史是宋代官修史书,涑水纪闻、续湘山野录是文献史料。宋史更具权威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涑水纪闻、续湘山野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弥补了官修史书的不足,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宋初皇帝即位的千古疑案。宋史对宋太祖的死因记载简略,没有指明其死因。从涑水纪闻记载看出,赵光义不在现场。续湘山野录最早记载太祖易位的斧声烛影事件,是宋史上纯粹因皇位之争而被禁的第一部书。反映了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后人需甄别谨慎使用【解析】【分析】【详解】(1)本小问的史实,依据材料宋史、涑水纪闻、续

20、湘山野录的记载内容可以看出史实是宋太祖赵匡胤去世,其弟赵光义继位,即宋太宗。(2)第一小问的类型,依据材料宋史、涑水纪闻、续湘山野录的记载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的价值,结合官修史书和文献史料的作用分析即可,结合所学可知,宋史是宋代官修史书,更具权威性,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涑水纪闻、续湘山野录是文献史料,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弥补了官修史书的不足,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宋初皇帝即位的千古疑案。第三小问的注意,依据材料一宋史的内容可以看出对宋太祖的死因记载简略,没有指明其死因。依据材料中涑水纪闻记载看出,赵光义不在现场。依据材料中续湘山野录的记载可以看出最早记载太祖易位的斧声烛影事件,是宋史上纯粹因皇

21、位之争而被禁的第一部书。因此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有不同的史料;即使相同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也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这三则史料相互印证,符合历史孤证不立的一般原则,因此使用时需甄别谨慎。17. 历史上的奢俭观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是一以贯之的信条,也是社会各阶层共同推崇的道德风尚和消费观念,被视为国之大脉、家之根基。明代中期以前,豪富之家不乏骄奢之实例,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此风“犹江河之走下,而不可返也”。材料二 19世纪末20

22、世纪初,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的消费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晚清,上海报刊讨论俭与奢的问题繁华之事皆裒(减少)多益寡(富者多消费可增加穷人收入),以有济无之道也。行之何害?禁之何为?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哉?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假设一邦之富人食必糙米,服必布衣,用必粗恶之具,则营业工匠自食其力之人,又何以自鬻其技能?安能各臻于富乎?民不能自富,国又何由富乎?抵制奢侈观念和社会风气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强调“救贫之本,诚非导民以俭不为功”,“吾国民穷国弱至于斯极。夷考其故,皆一奢字为害也今者俭德会出现,不特挽回薄俗,且于中国前途大有裨益。”“兴实业以救奢靡”的观点“时处今日

23、,万国交通,民智大启,而欲阻之遏之,使返于上古淳朴之风,为政者势不能家喻户晓,又不能以武力强制俭者一二,而奢靡者千万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所以,中国必须大力发展实业,自制各种生活用品,否则“虽节俭而难自振”。摘编自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中国近代“奢俭观”。【答案】(1)变化:由传统的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变为追求奢侈享乐。原因:晚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财富的追求成为了社会时尚,富裕阶层和统治阶级的奢华也影响了社会风气。(2)晚清时期,上海报刊杂志中就有人著文

24、公开反对节俭,主张只有追求繁华奢侈才能带来民众的工作就业及经济发展。评价言之成理即可。民国初期,看到了奢靡之风盛行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有人主张抵制奢靡提倡节俭的道德观念,成立俭德会等组织弘扬节俭传统。评价言之成理即可。也有人看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及近代经济对人们思想观念的深远影响,进而主张不要过分强调奢靡或节俭,只有发展近代工业才能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评价言之成理即可。总分析1:中国历史进入近代,民族危机深重,受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欧风美雨的冲击等,中国人的奢俭观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的形态。总分析2: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多种“奢俭观”,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是近代社会转型阶段在思想文化上

25、的体现,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解析】【分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中“明代中期以前但就整个社会而言,还未形成挥财斗侈的风气,社会仍以淳朴为本色。晚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信息可概括得出明晚明时期社会风气的变化。原因:依据材料一中“明社会奢靡之风大起,从名公巨卿到富商大贾皆穷奢极欲,以财自豪,乃至整个社会都竞相仿效,崇尚侈丽”信息结合所学从商品经济的发展、富裕阶层和统治阶层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晚明时期社会风气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中“繁华之事皆裒(减少)多益寡(富者多消费可增加穷人收入)禁之何为?”、“民国初期的上海有人发起成立俭德会”、“吾国民穷国弱至于斯极。夷考其故,皆一奢

26、字为害也”、“兴实业以救奢靡”、“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今世之奢靡”、“虽节俭而难自振”等信息可从近代中国奢俭观呈现多元化、体现了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和社会转型,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的观点等方面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18. 牛顿的科学成就材料一 1687年牛顿发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经典力学三大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在此之前及发表之际,英国主要大事年表如下: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616年莎士比亚去世1626年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去世164

27、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完成利维坦1660年“促进物理一数学实验知识”发展的英国皇家学会成立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领到皇家特许证。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而又从未中断过的科学学会1665年英国开始出版科学报告会文献1679年议会制定人身保护法,并迫使英王签署1688年“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希望他们能像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一样,找到统治人类社会的然法则。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致力于找到政治学的自然法则。苏格兰思想家亚当斯密将他的注意力放在了经济领域,提出了市场的供求原则。法国的孟德

28、斯鸠试图找到能在一个繁荣、稳定的国家中蕴育政治自由的原则。【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围绕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对牛顿经典力学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牛顿经典力学是在17世纪欧洲以及英国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经济上,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位于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在都铎王朝时期国力迅速强大起来,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成为海上强国。政治上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思想文化上早期启蒙思想的出现,如中世纪大学制度的形成,对科学文化的尊重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总之时代的发展为其学术发展铺平了道路。牛顿系统地总

29、结了前人的成果,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飞跃。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经济上,促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政治上促进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建立;思想上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是科学形态上的重要变革,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并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如海王星的发现;对外方面促使英国在技术上领先世界,为其世界霸权的确立奠定基础。因此科学发展建立在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又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解析】【分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材料,结合从

30、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牛顿经典力学产生的背景;结合牛顿经典力学的内容和对世界和英国在政治、经济、思想、科学以及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最后得出科学发展建立在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又对世界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的结论。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周期特征与增长特征(16个国家的算术平均数)阶段时间GDP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出口量第一阶段187019132.51.42.93.9第二阶段191319501.91.21.71.0第三阶段195019734.93.85.58.6第四阶段197319792.52.04.44.8材料二 正如天体一经

31、投入一定的运动就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一样,社会生产一经进入交替发生膨胀和收缩的运动,也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而结果又会成为原因,于是不断地再生产出自身条件的整个过程的阶段变换就采取周期性的形式。摘编自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年作为第二、三阶段分界点的理由,并简析第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理由:1950年资本主义经济基本恢复,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原因: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以缓

32、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与日本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2)水平三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周期性爆发。论证: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指标呈现下滑趋势。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20世纪5070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经济指标呈上升发展。1973年开始的滞涨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受到重创,经济停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资本主

33、义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水平二:能结合材料信息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证。观点较为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准确,相关论证基本合理。 水平一:能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论证。阐述相关史实基本准确,论证较为合理。 示例:观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论证: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二战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指标呈现下滑趋势。二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20世纪5070代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期,经济指标呈上升发展。1973年开始的滞涨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受到重创,经济停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导

34、致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解析】【详解】(1)理由: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知,1950年后,人均GDP、非住宅固定资本存量和出口量都有了明显的大幅增长,所以将1950年作为第二、三阶段分界点的理由是1950年资本主义经济基本恢复,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以缓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与日本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社会生产一经进入交替发生膨胀和收缩的运动,也会不断地重复这种运动”可知材料二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回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结合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繁荣、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危机等内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