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69KB ,
资源ID:498908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890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二) WORD版含解析.DOC

1、专题八文言文阅读(二)一、(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

2、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

3、不用公叔座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C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D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年虽少”与“

4、有奇才”是公叔座推荐商鞅的话,“有”的宾语是“奇才”,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愿王举国而听之”语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D项;“王即不听用鞅”为假设分句,语意相对完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错

5、在“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此处的“武”指的是周武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商鞅投奔秦国,受到孝公赏识。他本是卫国公子,恰遇秦孝公招揽贤才,于是通过景监见到孝公,说之以强国之术,孝公与他交谈,数日不觉厌烦。B商鞅旁征博引,说服孝公变法。他初步站稳脚跟后,又借历史兴亡来证明改革的必要,劝说孝公变法,最终孝公赐予他官职,又下达了变法的命令。C商鞅厉行法治,秦国太平富强。他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国人受此震慑,全都遵守法令,治安状况改善,民众家给人足。D魏国被迫迁都,惠王深表懊悔。魏国战事失利,无奈割让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以求和,并迁都至大梁,惠王感

6、慨说,遗憾的是没有听从公叔座的劝告。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无论何人犯法均施以刑罚”表述错误,由原文“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可知,并不是任何人犯法都能施加刑罚,太子违法,以处罚他的老师来代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译文: (2)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译文: 答案(1)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2)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

7、能力。涉及词类活用、状语后置、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点。关键词句:(1)苟,如果。“强”和“利”为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强盛”“使获利”。法,名词活用为动词,效法。循,遵守。(2)“行于民”是状语后置句式,即“于民行”。期年,满一年。第一个“之”,到。言,诉说。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公室的庶出公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公孙鞅年轻时喜欢刑名之学,侍奉魏国相国公叔座。公叔座了解他的才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公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若不能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

8、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国中寻求有才能的人,想要重建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被占领的土地,于是向西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秦孝公和他谈话,谈了几天仍不知疲倦。景监说:“您用什么打动了我们国君?我们国君非常高兴。”公孙鞅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向他进言,他非常高兴。”孝公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法,(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办事犹豫不决就没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卫鞅说:)“治理国家的方法不止一种,有利于国家的事情就不必一味效仿古法。所以商汤、周武王不沿袭旧的

9、法度而统一天下,夏桀、商纣不更改旧的礼制而导致亡国。反对旧的法度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称赞。”孝公说:“好。”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下达了变法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触犯法令。”将依法惩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就处罚了他的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遵守新法执行了。新法实行十年,秦人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捡得他人遗失的东西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有盗贼,家家富裕,人人饱暖。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私下斗殴,乡村城镇都秩序安定。于是任命卫鞅为大良造。

10、过了五年,秦国富裕、强大。孝公派卫鞅带领军队攻打魏国。卫鞅埋伏武士突然袭击俘虏魏公子卬,趁势攻打他的军队,将魏国军队彻底打败后回到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国、秦国打败,国内空虚,势力一天天衰弱,(魏惠王)恐慌起来,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土地献给秦国,以求得和解。而魏国撤离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后悔没有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国军队回来后,秦孝公把於、商等十五邑封给他,封号是商君。二、(2019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高祖晔,初居咸口里。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至元十三年,民初附,盗贼所在蜂起

11、,乐安郑松招澄居布水谷,乃著孝经章句,校定易书诗春秋仪礼及大、小戴记。元贞初,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迎至郡学,日听讲论,录其问答,凡数千言。左丞董士选延之于家,亲执馈食,曰:“吴先生,天下士也。”既入朝,荐澄有道,擢应奉翰林文字。至大元年,召为国子监丞。澄至,旦燃烛堂上,诸生以次受业,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澄各因其材质,反覆训诱之,每至夜分,虽寒暑不易也。英宗即位,有旨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藏经。帝在上都,使左丞速速,诏澄为序,澄曰:“撰为文辞,不可以示后世,请俟驾还奏之。”会帝崩而止。泰定元年,初开经筵,首命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至治末,诏作太庙,议者习

12、见同堂异室之制,乃作十三室。未及迁奉,而国有大故,有司疑于昭穆之次,命集议之。澄议曰:“世祖混一天下,悉考古制而行之。古者,天子七庙,庙各为宫,太祖居中,左三庙为昭,右三庙为穆,昭穆神主,各以次递迁,其庙之宫,颇如今之中书六部。夫省部之设,亦仿金、宋,岂以宗庙叙次,而不考古乎!”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条归纪叙,精明简洁,卓然成一家言。初,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澄卒,年八十五。(节选自元史吴澄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急/

13、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B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C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D有司急于行事/竟如旧次云/时澄已有去志/即出城登舟去/少暇/即著书/至将终/犹不置也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行事”是“做事”的意思,“有司急于行事”是说“主管官员急于办成此事”,句意完整,而“竟”意为“最终”,常放在句首作状语,故“行事”后应断开,排除A、C两项;“如旧次”意为“按照原来的次序”,“云”在此处为句末语气词,而“时澄已有去

14、志”是说“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句意完整,故“云”后应断开,排除B项。选D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经是儒家的重要代表作品及儒家祖述的古代典籍,传是解释这些经文的著作。B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C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供奉皇帝的先祖,夏称“世室”,殷商称“重屋”,周称“明堂”,秦汉时起称“太庙”。D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负责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元中书省还有地方派出机构,称行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

15、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中书,即中书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错,门下省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中书省是封建政权执政的中枢部门。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澄博学有才。吴澄幼年参加乡校考试,常常名列前茅;他通晓经传,著书见解精到,文笔简洁,终成一家。B吴澄受人推崇。按察司经历郝文曾邀他到郡学讲经论史,并向朝廷举荐他;左丞董士选把他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C吴澄恪尽职守。吴澄任国子监丞时,能根据学生个人的天赋反复教导启发,常常为此工作到半夜,无论寒冬盛夏都不曾改变。D吴澄敢于直言。朝廷修建太庙,未及迁牌位供奉,皇帝驾崩,朝廷命大臣共同评议昭穆次序一事,吴澄进言应依据

16、古制而施行,但最终未被采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向朝廷举荐吴澄的是董士选,而非郝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昃,退燕居之室,执经问难者,接踵而至。译文: (2)于易春秋礼记,各有纂言,尽破传注穿凿,以发其蕴。译文: 答案(1)太阳偏西时,退到日常起居的房间,拿着经书来请教疑难问题的人,接连不断地到来。(2)他对易经春秋礼记,各有撰述,(而且)都能打破传注中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点:“日昃”,太阳偏西时;“退”,回;“接踵”,接连不断。(2)关键点:“纂言”,撰述;“穿凿”,牵强附会的

17、解释;“发”,阐发。参考译文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人。他的高祖吴晔,当初居住在咸口里。(吴澄)九岁时,跟随众多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常常名列前茅。长大以后,对于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都通晓。至元十三年,百姓刚刚归附,盗贼四处涌起。乐安人郑松邀请吴澄在布水谷(一带)隐居,于是(吴澄在那里)写孝经章句,并修订了易经尚书诗经春秋仪礼以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元贞初年,吴澄出游龙兴,按察司经历郝文将他迎到郡学,每日听他讲经论史,记录他的提问与回答,总共几千字。左丞董士选把吴澄请到家中,亲自(为他)操持饮食,说:“吴先生,是天下的名士。”(董士选)入朝为官后,举荐吴澄有学识,朝廷提拔吴澄为应奉翰林文字。至大元

18、年,朝廷征召他为国子监丞。吴澄到任后,天亮时在堂上点上蜡烛,学生按次序从师学习,太阳偏西时,退到日常起居的房间,拿着经书来请教疑难问题的人,接连不断地到来。吴澄根据各个学生的资质,反复教导启发,常常持续到半夜,即使严冬盛夏也不改变。英宗即位,下令召集擅长书法的人,将黄金粉碎做成墨泥状,书写藏经。皇帝在上都时,就派遣左丞速速,诏令吴澄作序,吴澄说:“撰写文章,不可以给后世的人看,请等皇帝回来后上奏此事。”适逢皇帝驾崩而作罢。泰定元年,刚刚开设御前讲席,首先任命吴澄与平章政事张珪、国子祭酒邓文原为讲官。在至治末年,诏命修建太庙,设计者常见到同堂不同室的做法,于是修建了十三间祭室。还没来得及迁牌位供

19、奉,国家出现了大变故(皇帝驾崩),主管官员对昭穆次序有疑问,朝廷命令共同评议此事。吴澄建议说:“世祖统一天下,全都考据古制而施行。古时候,天子有七个庙,每一个庙都建宫殿,太祖居中,左边三庙为昭,右边三庙为穆,昭穆神位,各自按次序迁移,这些庙的宫殿,很像现在的中书六部。设立省部,也是仿照金、宋的制度,怎么能因为给宗庙排序,而不考据古制呢!”主管官员急于办成此事,最终还是按照原来的次序。当时吴澄已经有了辞职的想法,就出城乘船离开。吴澄稍有空闲,就著书立说,直到生命将尽,仍不放弃。他对易经春秋礼记,各有撰述,(而且)都能打破传注中牵强附会的解释,来阐发书中的深刻道理,逐条归纳记叙,见解精到文笔简洁,

20、学识卓越,成一家之言。起初,吴澄所居住的地方有数间草房,程钜夫题名为“草庐”,因此求学的人称吴澄为“草庐先生”。天历四年六月,吴澄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三、(2019山西省实验中学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朱伺,字仲文,安陆人。有武勇,而讷口,不知书,为郡将督,见乡里士大夫,揖称名而已。及为将,遂以谦恭称。张昌之逆,太守弓钦走滠口,伺与同辈合众讨之,不克,乃与钦奔武昌。后更率部党攻灭之。转骑部曲督。伺部曲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唱义讨逆,逆顺有嫌,求别立县。其后陈敏作乱,陶侃时镇江夏,以伺能水战,晓作舟舰,乃遣作大舰,署为左甄,据江口。摧破敏前锋。敏弟恢称荆州刺史,在武昌,侃率伺及诸军

21、进讨,破之。时西阳夷贼抄掠江夏,太守杨珉每请督将议距贼之计,伺独不言。珉曰:“朱将军何以不言?”伺答曰:“诸人以舌击贼,伺惟以力耳。”珉又问:“将军前后击贼,何以每得胜邪?”伺曰:“两敌共对,惟当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胜耳。”珉大笑。永嘉中,石勒破江夏,伺与杨珉走夏口。及陶侃来戍夏口,伺依之,随侃讨杜弢,有殊功。夏口之战,伺用铁面自卫,以弩的射贼大帅数人,皆杀之。贼挽船上岸,于水边作阵。伺逐水上下以邀之,箭中其胫,气色不变。诸军寻至,贼溃,追击之,皆弃船投水,死者太半。贼夜还长沙,伺追蒲圻,不及而反。加威远将军。建兴中,陈声率诸无赖二千余家断江抄掠,侃遣伺为督护讨声。声众虽少,伺容之不击

22、,求遣弟诣侃降,伺外许之。及声去,伺乃遣劲勇要声弟斩之,潜军袭声。声正旦并出祭祀饮食,伺军入其门,方觉。声将阎晋、郑进皆死战,伺军人多伤,乃还营。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阎晋,声妇弟也,乃斩声首出降。(节选自晋书朱伺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B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C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

23、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D声东走/保董城/伺又率诸军围守之/遂重柴绕城/作高橹/以劲弩下射之/又断其水/道城中无水/杀牛饮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中,“又断其水道”为句意完整的分句,排除B、D;“伺又率诸军围守之”句意完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郡,古代行政区域,最早设置于战国时期,秦朝之前比“县”小,从秦朝起比“县”大。B士大夫,指有一定职位的官员,身份地位高并且备受尊崇。他们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又是社会上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C刺史,职官名,“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最初设置时是为了监察郡县的

24、官员,后用为一州长官的称谓。D祭祀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指置备供品对神佛或者祖先行礼,表示崇敬之情并祈求保佑。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项,“士大夫,指有一定职位的官员,身份地位高并且备受尊崇”表述有误,“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上的官吏和士人的统称,既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朱伺转变性格,为人谦恭。朱伺不善言辞,不识字,之前遇见人打招呼,只是作个揖报个姓名,担任将军之后,就变得十分谦恭。B朱伺能造战船,善于水战。陈敏作乱时,朱伺接受当时镇守江夏的陶侃的命令制造大战船,担任左翼,据守江

25、口,击败了陈敏的先锋部队。C朱伺果断杀敌,勇猛无畏。夏口之战中,朱伺戴着铁面具,用弓弩射杀敌将,后来敌军在岸边布阵,朱伺继续击敌,被敌人的箭射中小腿也不退缩。D朱伺忍耐力强,善抓时机。在与敌作战时,朱伺会耐心地等待有利的机会,比如在讨伐陈声时,他不急于攻打,而是等待时机亲自斩杀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而是等待时机亲自斩杀他”张冠李戴,原文是“阎晋,声妇弟也,乃斩声首出降”,陈声是阎晋杀死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伺部曲以诸县附昌,惟本部唱义讨逆,逆顺有嫌,求别立县。译文: (2)声众虽少,伺容之不击,求遣弟诣侃降,伺外许之。译文: 答案(1)

26、朱伺军队中有部下率领各县归附张昌,只有本部倡导大义讨伐逆贼,主张抗击的人和主张归附的人之间有了嫌隙,请求另外设立县。(2)陈声人马虽然少,朱伺却忍着不攻打,陈声请求派遣他的弟弟前往陶侃处请求投降(向他投降),朱伺表面上答应了陈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如:(1)“以”,动词,率领;“唱”,通“倡”,倡导;“嫌”,名词,嫌隙;“别”,副词,另外。(2)“容”,动词,忍耐;“诣”,动词,前往,去到;“外”,名词作状语,表面上;“许”,动词,答应。参考译文朱伺,字仲文,是安陆(隶属湖北省)人。朱伺威武勇猛,但不善言辞,不认识字,担任郡将督时,见到乡里的士大夫,只是作揖报个姓名罢了。等到做了将

27、军,便以谦逊恭敬而著称。张昌作乱,太守弓钦逃到滠口,朱伺和同辈聚集部众讨伐张昌,没有取胜,便随同弓钦奔向武昌。后来又率部众进攻消灭了张昌。转任骑部曲督。朱伺军队中有部下率领各县归附张昌,只有本部倡导大义讨伐逆贼,主张抗击的人和主张归附的人之间有了嫌隙,请求另外设立县。后来陈敏作乱,陶侃当时镇守江夏,因朱伺善于水战,会制造战舰,便派朱伺制造大战舰,(并)委任朱伺为左翼,占据江口。(朱伺)打败陈敏的前锋。陈敏的弟弟陈恢自称荆州刺史,占据武昌,陶侃率朱伺及各部军马进军讨伐陈恢,消灭了他。当时西阳夷贼劫掠江夏,江夏太守杨珉常常请军将们商议抵御贼寇的计策,只有朱伺不发一言。杨珉说:“朱将军为何不说话?”

28、朱伺回答说:“众人用口舌攻击贼寇,我只凭武力胜敌罢了。”杨珉又问:“将军多次击贼,为什么能常常取胜?”朱伺说:“两军相对,只能忍耐。敌人不能忍耐,而我能忍耐,因此取胜。”杨珉大笑。永嘉年间,石勒攻破江夏,朱伺与杨珉逃往夏口。等到陶侃来戍守夏口时,朱伺投奔他,随同陶侃讨伐杜弢,有突出的功劳。在夏口那场战役中,朱伺用铁面具防卫,用弓弩射中数名贼军主将,都杀死了。贼军泊船上岸,在水边布阵。朱伺在水中上下追逐阻截贼军,被箭射中他的小腿,面色没有改变。各路官军不久赶到,贼军大败,追击他们,贼军都弃船跳水,死者有一大半。贼军乘夜逃回长沙,朱伺追到蒲圻,没有追上才撤兵。(他)被授予威远将军。建兴年间,陈声率

29、两千多家无赖之徒拦截长江掳掠,陶侃派朱伺为督护讨伐陈声。陈声人马虽然少,朱伺却忍着不攻打,陈声请求派遣他的弟弟前往陶侃处请求投降(向他投降),朱伺表面上答应了陈声。等陈声一离开,朱伺便派精壮的勇士半路拦截陈声的弟弟并杀了他,暗中派军袭击陈声。陈声部众正月初一一起出来祭祀饮食,朱伺的军队攻入大门,陈声才发觉。陈声部将阎晋、郑进都拼死而战,朱伺的士卒伤亡很多,便撤回军营。陈声往东逃去,守住董城。朱伺又率众包围董城监守,就在城四周围起层层篱栅,架起高高的望楼,用强弓向下射,又阻断城中水道。城中没有水,杀牛喝血。阎晋,是陈声的妻弟,就斩下陈声的头出城投降。四、(2019兰州市高三诊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

30、言文,完成14题。王益柔字胜之。为人伉直尚气,喜论天下事。用荫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备边选将之策。杜衍、丁度宣抚河东,益柔寓书言:“河外兵饷无法,非易帅臣、转运使不可。”因条其可任者。衍、度使还。庆历更用执政,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敕,益柔上书论辨,言尤切直。尹洙与刘沪争城水洛事,自泾原贬庆州。益柔讼之曰:“水洛一障耳,不足以拒贼。沪裨将,洙为将军,以天子命呼之不至,戮之不为过;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未见其有罪也。”不听。预苏舜钦奏邸会,醉作傲歌。时诸人欲遂倾正党,参政贾昌朝阴主之,张方平、宋祁、王拱辰攻排不遗力,至列状言益柔罪当诛。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

31、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出为两浙转运使。上言:“今考课法区别长吏能否,必明有显状,显状必取其更置兴作大利。夫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取其大而遗其细,将竞利图功,恐事之不举者日多,而虚名无实之风日起。愿参以唐四善,兼取行实,列为三等。”不行。旧制,选人当改京官,满十人乃引见。由是士多困滞,且遇举者有故,辄不用。益柔请才二人即引见,众论翕然称之。直舍人院、知制诰兼直学士院。董毡遇明堂恩,中书熟状加光禄大夫,而旧阶已特进,益柔以闻。帝谓中书曰:“非翰林,几何不为羌夷所笑。”宰相怒其不申堂,用他事罢其兼直。益柔少力学,通群书,为

32、文日数千言。尹洙见之曰:“语淳而厉,气壮而长,未可量也。”时方以诗赋取士,益柔去不为。范仲淹荐试馆职,以其不善词赋,乞试以策论,特听之。(节选自宋史王益柔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B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C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

33、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D韩琦为帝言益柔/狂语何足深计/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事何限/一不为陛下论列/而同状攻一王益柔/此其意可见矣/帝感悟/但黜监复州酒/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韩琦为帝言”即韩琦对皇帝说,“言”后为韩琦说的话,而根据上文王益柔“醉作傲歌”可知,“狂语”为“益柔”发出,故“益柔”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大事何限”意为国家大事何等多,句意、结构均完整,而“一不为陛下论列”的主语为“方平等”,意为他们都不为陛下讨论计谋,句意完整,故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C项。选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

34、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文中指王益柔受恩荫官至殿中丞。B宣抚,指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C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时所用的朝堂。木兰诗“天子坐明堂”中的“明堂”即为此意。D翰林,指文章辞采荟萃之地,犹文苑,后来专指翰林院和翰林院官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专指翰林院和翰林院官员”错,“翰林”还可指“文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益柔腹有谋略,喜论天下之事。他在元昊叛乱时,上奏防边选将之策,又推荐了边防将领人选;他多次上书谈论时事,颇有个人见解。B王益柔为人狂放刚直,以致仕途不顺。他醉作傲歌,遭人抨击

35、,被列举罪状要置他于死地;他未申报直接上言董毡之事,招致宰相怨怒,被宰相用他事免其兼职。C王益柔除弊革新,得到众人拥护。他提出的考核官吏的办法,被众人认为有利于矫正虚名无实的风气;后又提出满两人便可引见的京官推选办法,深得大家称赞。D王益柔少有才学,受到时人赏识。他年少时所写文章博得尹洙的夸奖;范仲淹举荐他应试馆职,因他不擅长诗赋,就请求朝廷考查策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原文“今考课法列为三等。不行”可知,选项中“被众人认为有利于矫正虚名无实的风气”错。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异意者指为朋党,仁宗下诏戒敕,益柔上书论辨,言尤切直。译文: (

36、2)顾不敢专执之以听命,是洙不伸将军之职而上尊朝廷,未见其有罪也。译文: 答案(1)(与执政大臣)意见不合的人被指控勾结为党派,仁宗下诏告诫,王益柔上书议论辩驳,言辞尤其恳切直率。(2)但(尹洙)不敢擅自捉拿刘沪而听从(朝廷的)命令,这是尹洙不滥用将军的职权而尊重朝廷,没有看出他有罪过。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点:“异意者”,意见不合的人;“切直”,恳切直率;“戒敕”,告诫。(2)关键点:“顾”,但,不过;“专执”,擅自捉拿;“伸”,同“申”,滥用。参考译文王益柔字胜之。为人刚直崇尚气节,喜欢谈论天下大事。(王益柔)凭借恩荫官至殿中丞。元昊叛乱时,上奏防备边疆选拔将领

37、的策略。杜衍、丁度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河东时,王益柔寄信给他们说:“河外兵饷无法筹措,非要换帅臣、转运使不可。”于是分条上奏推荐可胜任的人。杜衍、丁度完成使命回朝。庆历时更换执政大臣,(与执政大臣)意见不合的人被指控勾结为党派,仁宗下诏告诫,王益柔上书议论辩驳,言辞尤其恳切直率。尹洙因与刘沪在是否在水洛筑城一事上发生争执,被从泾原贬到庆州。王益柔为他辩护说:“水洛只不过是一道屏障罢了,不足以抗拒敌人。刘沪只是副将,而尹洙是将军,他以天子的命令召唤刘沪,(刘泸)却不前来,就是杀了刘沪也不算过分;但(尹洙)不敢擅自捉拿刘沪而听从(朝廷的)命令,这是尹洙不滥用将军的职权而尊重朝廷,没有看出他有罪过。”

38、朝廷没有听取他的意见。(王益柔)参加苏舜钦在进奏院举行的宴会,醉酒后作傲歌。当时众人正想推翻正党,参政贾昌朝暗中主谋,张方平、宋祁、王拱辰不遗余力地抨击排挤,甚至列举王益柔的罪状,说他应该判处死刑。韩琦对皇帝说:“王益柔的狂妄语言哪里值得深深计较。张方平等人都是陛下亲近的大臣,现在西方边陲发生战争,国家大事何等多,他们都不为陛下讨论计谋,却一同来列举罪状攻击一个王益柔,其意图由此可见。”皇帝觉悟,只将王益柔降职做复州监酒。(王益柔)出京任两浙转运使。(王益柔)上书说:“现在用考课法区别官吏能干与否,必定要明确他是否有显著的政绩,显著的政绩必定依据他革旧更新而兴起的有大效益的措施。小政小善,积累

39、不停,然后才能成为大的政绩。如果只选取其大的政绩而忽略小的政绩,将导致竞争利益贪图功劳,恐怕不做实事的人日渐增多,而只图虚名不务实的风气日渐兴起。希望参照唐时的四善制,同时依据官吏的实际事迹,列为三个等级。”此建议没有得到施行。旧制规定,候选官员应改任京官时,满十个人才引见给皇帝。因此士子多困顿不能(得到)晋升,且遇到举荐人出了事,便不被任用。王益柔请求有二人便引见给皇帝,众人议论一致称赞此举。(王益柔)在舍人院、知制诰兼学士院当值。董毡受到明堂恩典,中书省拟状奏请加封他为光禄大夫,而董毡原来的官阶已是特予晋升,王益柔将此事报告皇帝。皇帝对中书省说:“不是翰林(提醒),怎么会不被羌夷讥笑呢?”

40、宰相怨愤王益柔没事先申报,借用其他事将他兼任的官职罢免。王益柔少时努力好学,博通群书,一日能写数千言的文章。尹洙见到后说:“语言质朴而使人振奋,气势壮阔而又深长,才学不可估量呀。”当时正以诗赋择取士子,王益柔却不参加。范仲淹推荐他考馆职,因为他不善于词赋,请求改用策论来考试,朝廷特别允许他(这样做)。五、(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于义,字喻旃,江苏武进人。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三年,迁庶子,上谕以留心民事。岁饥,无积贮,奏请岁以耗羡四万于太原、平阳、潞安、大同买米贮仓,春粜秋补,上命巡抚伊都立酌

41、量举行。四年,一岁四迁,擢仓场侍郎。仓吏积习,鬻正米以购筛飏耗米抵额。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七年,命察核西宁军需。八年,迁吏部侍郎。命与侍郎牧可登如山东察赈,并按按察史唐绥祖劾济南知府金允彝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论如律。九年,授直隶河道总督。奏天津截留漕粮,省津贴诸费,但给地方官耗米百之一。又奏青龙湾诸地,侍郎何国宗议建鸡心闸十四阻水,当停。并请展坝面,使无碍水道。均如议行。擢刑部尚书,仍理河务。寻署直隶总督。直隶盗犯,依律不分首从皆斩。大名劫盗十余案,每案数十人。于义以凶器只田具,赃物仅米谷,乃饥民借粮争夺,非盗,奏请得末减。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十年,署陕西总督。十一年,

42、授吏部尚书,仍署总督。累疏言甘、凉为军需总汇,粮草价昂,兵饷不敷养赡。请酌借耔粮农器,于瓜州诸地开垦屯种,耕犁以马代牛,并募耕夫二百,教回民农事。又疏请甘、凉设马厂,牧长、牧副,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均如所请行。乾隆十三年二月,奏事养心殿,跪久致仆,遽卒。赐祭葬,谥文恪。(节选自清史稿)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B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

43、侍讲/督山西学政/C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D康熙五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凡有撰拟/辄称旨雍正/元年/命直南书房/迁中允再迁/侍讲/督山西学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中的“改、授、命、迁、再迁、督”等授予官职的词语以及“雍正”年号,都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断错,应断为“授编修/在翰林文誉甚著”。“辄称旨雍正/元年”断错,“雍正元年”不能断开,独立成句,作时间状语。“迁中允再迁/侍讲”断错,应断为“迁中允/再迁侍讲”,“迁”“再迁”表先后

44、两次升职,“中允”“侍讲”是官职名称。故选B项。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是指漕运,是我国古代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的一种重要方式。B我国古代,“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与户、礼、兵、刑、工部统称“六部”。C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称为“疏”,比如谏太宗十思疏十三经注疏。D文中的“乾隆”加“某某年”是帝王年号纪年法,此外我国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十三经注疏中的“疏”是指比古书的“注”更详细的注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于义为官清正,能够清除宿弊。他担任

45、仓场侍郎的时候,发现仓场官吏以次充好的恶习后,严肃整顿,加以改正。B刘于义宅心仁厚,能为饥民着想。他为直隶地区盗抢粮食的饥民请求,使得减轻处罚,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C刘于义依据实际,提出有效建议。比如对于甘、凉地区,提出开垦屯种、教回民学会农业生产、设立马厂等建议。D刘于义为官勤敬,得到朝廷认可。无论在朝廷,还是外出为官,无论在康熙、雍正还是乾隆朝,他都有良好的声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错。文中“直隶盗案视各省分首从自此始”,是说直隶地区开始参照其他省份分首犯与从犯的做法,而不是“其他省份也开始借鉴他的做法”。4把文中画

46、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义严出入,稽余米定数,宿弊一清。译文: (2)视太仆寺条例,岁十一月,察马匹孳生多寡,为弁兵升降赏罚。译文: 答案(1)刘于义严格规定卖出和买入的粮食,查清仓库里余下的米的规定数量,原有的弊端一下子就被清除了。(2)对照太仆寺的条例,每年十一月,考察马匹繁育的多少,作为那些养马官兵升职降职行赏处罚的依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出入”(是动词作名词,指卖出和买入的粮食)、“稽”(核查)、“宿弊一清”(为被动句,多年的弊端一下子就被清除了)。(2)关键词:“察”(考察)、“孳生”(繁殖)、“升降赏罚”(指升职降职行赏处罚的依据)。参

47、考译文刘于义,字喻旃,是江苏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康熙五十一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在翰林院很有文名,凡是有所编撰拟定,都合乎皇上的旨意。雍正元年,被任命在南书房当值,又升任太子中允。再升任侍讲,山西提督学政。雍正三年,调为庶子,皇上吩咐他要留心民间事情。碰上饥荒,官仓没有积存的粮食,上奏请求每年将加征的钱粮款四万两白银拨给太原、平阳、潞安、大同,用来买米贮存在官仓中,春天卖出去,秋天补回来,皇上命令山西巡抚伊都立酌情实施。雍正四年,一年之间四次迁升,被提拔为户部仓场侍郎。仓场官吏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惯,卖掉好的米而购买筛子筛选、风中扬过的差米来抵充数额。刘于义严格规定

48、卖出和买入的粮食,查清仓库里余下的米的规定数量,原有的弊端一下子就被清除了。雍正七年,朝廷命令他去审查西宁的军需物资。雍正八年,升任吏部侍郎。命令刘于义和侍郎牧可登到山东审查赈灾情况,还命令他们一并督办按察史唐绥祖弹劾济南知府金允彝偏袒邹平知县袁舜裔亏空的案件,并依法处理。雍正九年,被授予直隶河道总督。上奏谈论天津地区截留漕运粮食的事情,认为这样可以省去一部分津贴费用,但要允许地方官百分之一的粮食损耗量。又上奏说青龙湾等地方,侍郎何国宗建议修建的鸡心闸等十四道水闸阻挡了水流,应当停止。并请求拓宽坝面,使之不能阻碍河道。朝廷都按照刘于义的建议施行。擢升为刑部尚书,仍然管理河道事务。不久代理直隶总

49、督。直隶地区有人犯了偷窃、抢劫等罪,依照律法不分为首还是从犯都要斩首。直隶地区的大名县发生了十多起抢劫偷盗的案件,每桩案件都有数十人涉案。刘于义认为凶器只是农具,赃物只是一些米面谷物,这是饥民因为借粮食发生的争斗,并不是盗抢,上奏请示让这些人得以减轻处罚。直隶地区的盗抢案件考察借鉴其他各省份地区首犯和从犯的做法从此开始。雍正十年,代理陕西总督。雍正十一年,朝廷授任他吏部尚书,仍让他代理陕西总督。刘于义屡次上书说甘州、凉州地区是军需品的汇总地区,粮食草料等价格昂贵,军人的薪俸和给养还不够养活自己。请求酌情借给他们种子农具,在瓜州等各个地方开辟荒地屯垦,用马代替牛来耕地,并且招募两百名农夫,教当地的回族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又上疏请求在甘州、凉州设马厂,设置牧长、牧副,对照太仆寺的条例,每年十一月,考察马匹繁育的多少,作为那些养马官兵升职降职行赏处罚的依据。这些都按照刘于义所请示的施行了。乾隆十三年二月,在养心殿上奏言事,跪得太久了以致仆倒,突然去世。朝廷对安葬仪式给予恩赐,赠谥号为“文恪”。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