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建议用时:40分钟)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B.苏联模式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粮食短缺,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故B项正确。2赫鲁晓夫执政后期,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的建议,并开始试点,可惜他没来得及做就下台了。这表明苏联政府曾试图()A.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B.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C
2、.放弃中央对企业的控制D.加强对企业的行政干预B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模式,没有废除对企业指令性计划,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同意用奖金、利润等手段刺激工业生产”说明他开始考虑用经济方法来管理生产,以调动工人、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B项正确;C项“放弃”的说法绝对化,故错误;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端就是政府对企业干预太多,故D项错误。3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B根据材料“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
3、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占20%”可知,其改革仍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4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从本质上揭示了()A.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B.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C.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D.戈尔巴乔夫改革力图突破苏联模式C材料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党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背
4、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D项并不是从本质上说明问题,故排除。5南斯拉夫是最早进行改革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A.全盘否定斯大林B.推行“新经济体制”C.实行“多元化”D.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D南斯拉夫改革中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故选D项;A项是赫鲁晓夫的主张;B项是勃列日涅夫的举措;C项是戈尔巴乔夫的举措。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出现了“更名潮”。“更名潮”的出现说明这些国家()A.社会制度的变化B政治体制的变革C.对外政策的调整 D共产党失去政权A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国家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故选A
5、项;B、C、D三项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对东欧剧变的论述,因而是错误的,故排除。7有一证件的文字是:兹有顾福初君依章于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此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根据材料“1955年9月6日报名入社,共投股田7亩2分3厘3毫,折合6股7分,特发给此股单为证”可知是通过土地入股等手段,开展农业合作化,故B项正确。81993年,作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第二货币”粮票,在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后“光荣退休”。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6、,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计划经济时代D.市场经济时代D粮票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的“光荣退休”说明我国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后,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起来,因此这个“新时代”是指市场经济时代,故D项正确。9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漫画的视角对一段历史的政治观念、社会问题、人文现象等做哲理的思考,从中可以悟到一个社会变迁的脉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幅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军转民材料二一幅反映苏联解体的漫画(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该漫画揭示苏联经济发展的问题是什么?产生该问题的制度原
7、因何在?(2)材料二中的结局与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有无关系?造成该结局的因素有哪些?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漫画名称军转民可得出,这是讽刺苏联当时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调,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计划经济模式,导致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才出现了上述问题。第(2)问,材料二中的结局是指苏联解体,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问题是轻重工业发展严重失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漫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苏联解体这一结局的原因之一是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克服制度带来的弊端;苏联解体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作答。答案(1)问题:轻重工业发展严重
8、失调,国民经济不能健康发展。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计划经济模式。(2)两幅漫画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苏联解体这一结局的原因之一是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克服制度带来的弊端。因素:国内因素: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与美国争霸消耗了自身的实力等。国际因素: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和平演变政策。10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9、)A.形成了一套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B.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苏联的军事力量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虽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苏联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故B项符合题意。11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鼓励私营企业发展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根据材料时间“
10、1971年”可知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根据所学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12为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D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苏联历次经济改革的共同点。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可知D项正确;A、C两项均不符合史实,B项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故排除。13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而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中
11、华民族发展以崭新的前景。中苏改革的不同结果,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B.要时刻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C.改革应坚持共同富裕的发展策略D.改革步伐要尽快适应国际形势发展A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考虑苏联实际,经济改革没有解决人民生活问题,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中国改革开放则充分考虑中国的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正确。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受重大挫折。材料二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都照搬苏联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苏联迫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与它保持一致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
12、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和民族矛盾。材料三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扰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1)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否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2)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什么战略?(3)结合上述材料看,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不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所反映的内容被称作“和平演变”。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方面解答。答案(1)不是。原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虽然受到影响,但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必将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2)“和平演变”。(3)建设社会主义切忌照搬一种模式,而应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抵制外来不利因素,坚持改革,坚持社会主义,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