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一、选择题1 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题干材料的主旨是列强不但要让清政府屈服于自己,而且要帮其维护在华统治秩序,总而言之,就是让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由此可知,只有D项辛丑条约的内容与材料相符,故选D。答案:D2 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
2、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可以和日本一战,这说明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项正确。答案:D3 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二人的历
3、史评价不同,主要着眼于 ()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 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效力满族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迷信,曾尊孔扬孟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从“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 看出章太炎是肯定洪秀全的反满行为的。而从“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中看出章太炎对身为汉人的曾国藩却为满清效力这一行为的否定。因此,他是从民族角度来评价两位历史人物的,B项正确。答案:B4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
4、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解析:材料肯定了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排除A项;十三省独立而非所有省份独立,排除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问题,因此,正确的选项为C项。答案:C5.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给首相柏特曼的一件呈文中称:“在英国的对华商业中心,扬子江区域内,日本是英国最尖锐的竞争者;这个矛盾可能因中国变乱更为显著。但是,只要英、日同盟要求在新中国有一个决定性的作用,共同利益将促使其他列强一致行动。”这里的“新中国”是指()A清政府 B太平天国政权C中华民国
5、D南京汪伪政权解析: 汪伪政权时期,不存在英日同盟,排除D项;英国对华商业中心在扬子江区域内,这一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不是“新中国”,排除A项。答案:C6 “从13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运动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这表明了五四运动()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C弘扬了科学与民主的精神D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科学理性、自由、人权、法治等思想都是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内涵,因此,正确的答案为C项。A、B、D三项说法都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不吻合。答案:C7 下面是19121913
6、年中国国会大选中主要政党席位示意图。该图能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学习西方政治民主化 B专制独裁统治在中国结束C国民党在国会成为执政党 D多党制的格局在中国形成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国会”“大选”“主要政党”,题目要求的是“本质问题”,这应该是代议制的体现,是在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所以答案为A项。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B项错误;C、D两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答案:A8 据下图的信息判断,当时该政府向群众发行借谷票的主要目的是()A支援北伐战争的革命军队 B争取反“围剿”斗争的胜利C渡过抗日战争的经济困难 D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民群众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从图片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可以判断
7、是十年对峙时期。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C项(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项与题干意思不符。答案:B9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毋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解析:首先要明确英美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便集中精力对付日本,A项从削弱抗战力量的角度谴责西安事变,符合英美的心态。B项是日本的反响;C项是中国共产党的反响;D项是国内亲日派的观点。答
8、案:A10 英国泰晤士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发表社论说:“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乃前所未闻者;(该)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该战役是指()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解析:从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周之英勇抵抗”“此乃前所未闻者”等信息分析出,此战役发生在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后不久,抵抗时间长达10周,此战役最早结束。答案:A11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这副对联上联嵌入三个国家名,下联则由三个城市名组成,表达新的意思。对联撰写的背景应是()A欧洲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B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途岛战
9、役的胜利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解析:“捷克”“重庆”是双关语,上联是说中国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下联说的是南京重新成为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因此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B12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中写道:“使人万分痛心的是,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革命大业正待继续向前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却在帝国主义列强和国内大资产阶级的威胁、利诱下发生了严重分裂。”郑洞国将军的这段回忆反映了 ()A立宪派、旧官僚投机革命,迫使孙中山辞职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反革命政变C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国共合作全面破裂D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 解析: 通过材料中“北伐战争”可判断所述历史事件是国民大革
10、命。A项,所指史实是辛亥革命,应排除;在国民大革命时期,革命阵营内部的严重分裂指的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C项,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发生于1947年,时间不符,也可排除;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是在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与国民大革命无关,故排除D。答案:B二、非选择题13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
11、,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
12、同胞”的典型例证。(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影响。第(1)问,结合所学史实回答即可,诸如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等,任答两点即可;第(2)问,从材料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因素、综合因素等,材料显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关键作用;第(3)问,主要理解日本两次侵华战争对于中国历史进程客观上的推动作用,这两次战争分别是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答案:(1
13、)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2)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3)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20世纪20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
14、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国民革命歌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
15、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2)根据材料二,“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20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的斗争?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第(1)问,要注意“理论”和“组织”的含义,按照题干的限制条件解答;第(2)问,国民革命取得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是工农运动高涨,北伐战争取得辉煌战果等;第(3)问,抗战胜利后中共为实现统一作出的努力可以从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两个方面解答。答案: (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我党民主革命的目标基本一致;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工农运动掀起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3)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