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2年高二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三综合检测14(新人教必修三)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l以下12题。1图中甲河为 ( ) A汉泣 B闽江 C西江 D渭河 2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流比较,南岸支流 ( ) A流程长,较稀疏 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C水质清,无结冰 D流经地区多是红壤3科学合理地进行区域资源开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历史进程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18世纪下半叶,它成为较发达的棉花、马铃薯、蔬菜产区 B18世纪末,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C1 9世纪30年代初,它成为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区域是地
2、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以下2题。4下列关于区域类型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都是按单一指标来划分的B区域划分是在地理整体性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C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客观上并不存在D由于人们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5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6受自然、经济等条件影响,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3、()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 D管道运输据报道,我国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沙漠”。据此完成以下2题。7“红色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8“红色沙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下图为黄河河口处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图,读图完成以下3题。9如图所示,径流量和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 D.10月10造成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原因是 ()A.洪水 B.风暴潮C.调水调沙 D.水土流失11图示径流量和输沙量异常增大的现象,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河床变深 B.河
4、流含沙量变小C.河口后退 D.扩大灌溉面积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读图2,完成以下2题。12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13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1 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使植被遭到
5、破坏。据此回答以下2题。14造成用纳西河流域被破坏的原因不包括 (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15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 A光化学污染 B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二、填空题16读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比例尺相同)回答: (1)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有 。 (2)从本图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我国 (温度带)的范围更大。 (3)美国西部以 业闻名于世。我国将在西部重点建设 工业。 (4)19世纪初的美国西部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与我国西部的情况基本相似。比较中美两国二战以来经济布局总空间变化的
6、特点:我国是美国是 。 (5)美国西部大开发始终以交通为先导,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正在西部修建的铁路是 。修建该铁路的主导因素是 。14读华山与黄山景观图,完成下列要求。(1)甲、乙两幅景观图中,表示黄山景观的是_,表示华山景观的是_。(2)图中两地均能吸引大量游客,其主要原因是游览价值高,它们的游览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每年“黄金周”期间,黄山的旅游收入远高于华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D5A6A【解析】俄罗斯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所以水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均不太发达。而铁路运输受自然条件影响小,连续性好,所以成为俄罗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7C8C9C10A11C12B13B14B 二、填空题15(1)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热带; (3)电子和宇航 能源; (4)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扩展 由东部向南、向西扩展; (5)青藏铁路 社会经济16答案:(1)乙甲(2)两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好,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两地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景点多;两地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好,附近没有雷同的景点。(3)黄山离经济发达地区近,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华山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游客相对较少。w.w.w.k.s.5.u.c.o.m- 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