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评估检测(十)第十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的宣传画。下列选项与宣传主题相符的是()A.加入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五年计划”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经济特区【解析】选B。经济互助委员会是1949年成立,中国没有加入,故A错误;从图片“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可以看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材料内容,故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是在改革开放后,走的是中国特色的道路,不是学习苏联经验,故C、D错误。2.(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
2、以下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1949195019521953195419551959国家加工、订货、包销、收购的产品价值(亿元)8.1120.9843.2158.9881.0781.2159.35指数(%)1002595337271 0001 001732国家加工订货等产品价值占私营工业总产值比重(%)12294356627982A.私营工业被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再次迎来发展的春天C.加工和订货是国家对私营工业的主要政策D.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逐步确立起来【解析】选A。据表格数据可知,国家对私营工业的赎买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加工订货的产品价值所占比重逐步提高,这说明
3、私营工业越来越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私营工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所占份额越来越小,故A项正确。【加固训练】(2014肇庆模拟)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选A。结合题干时间1956年以及材料中“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说明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A正确;“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故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是1958年,故C错误;中苏建立外交关系是1949年,故D错误。【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成分
4、(1)组成: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2)地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3.(2014临沂模拟)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1953-19571958-
5、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A.国家经济政策B.经济发展规律C.产业结构现状D.国际关系格局【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时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资金所占比重较高,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重工业资金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农业资金所占比重有所增加,1963-1965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重工业资金比重有所下降,农业资金比重明显上升,故A正确,B、C、D错误。4.(2015山东名校调研)20
6、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解析】选D。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一五”计划时期工业方面发展措施,材料中现象属于人民公社时期,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移,故B项错误;“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属于“大跃进”时期在工业方面的体现,与材料农村情形无关,故C项错误;从“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可见当时实行人民公社体制,从“一碗稀饭是自己的”,可见
7、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改善,故D项正确。5.(2015湖州模拟)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B.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已经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路线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解析】选B。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要吸
8、取苏联模式的教训,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要开始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B正确。A、C指的是邓小平理论,故排除;当时的中国实行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并未完全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故D错误。6.“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B.工农联盟的政权性质调动了农
9、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D.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农村投入【解析】选A。从题干中“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和“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 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的信息可得出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故A正确;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B错误;“大跃进”运动发生在19581960年间,与题干信息“1980年以前”不符,故C错误;1980年以前中国经济建设更注重工业的投入,D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7.(2014烟台模拟)下图是两
10、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A.B.C.D.【解析】选D。图一反映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出现了“一大二公”,并没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故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当时“左”倾错误造成的,故正确;图二反映的土地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土地的使用权发生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错误,正确。【拓展延伸】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比较所有权经营权分配权人
11、民公社制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统一经营一块干活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资料公有制性质没变独立经营农户单干有自主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8.(2014遵义联考)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这里“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分别指()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解析】选A。据材料中“家庭经营”“社会主义”可知其所指为
1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个体经营,它来自传统,而又属于集体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原则,故A正确;平均主义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B错误;协作经营不属于传统农业的精华,故C错误;共同劳动不属于社会主义原则,故D错误。9.收藏家余超伦说:“票证是历史长河中一朵灿烂之花,每一枚票证都是洞见历史的窗口。”右侧这张证明直接反映了()中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文化大革命”政治影响依然存在“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经济建设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A.B.C.D.【解析】选A。1978年以后,中国才实行改革开放,因此1977年中国经济仍属于计划经济
13、,故正确;图片中的印章上有“人民公社”字样,证明落款是“运村革委”说明当时行政建制仍然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故正确;从题中看不出“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建设的破坏,故错误;1978年以后农村才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错误。10.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析】选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于1978年,是属于经济体制
14、的改革,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是“1984年”,故A错误;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济特区是1979年,故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邓小平的这段讲话主要是引进外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符合题意,故C正确;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属于对内改革,不属于引进外资,故D错误。【拓展延伸】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企业制度。十四届三中全会把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十六个字。11.(2015晋冀豫三省联考)1978年,重庆炼钢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
15、其中,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竟然还在使用。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机器的质量上乘B.长期封闭政策的恶果C.盲目自大意识的束缚D.勤俭节约风气的流行【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改革开放前,我国相对封闭的环境下,经济发展滞后,侧面反映了对外开放的重要性。12.(2015广州模拟)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从而打破了我国自1969年以来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全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D.“左”的经济思想得到纠正【解析】选D。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
16、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纠正了“左”的思想干扰,故D正确。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与题干时间1979年不符,故A错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社会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并非恶化,故C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52分)13.(2015盐城模拟)(34分)1956年、1978年、1992年,是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个关键时间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是实行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指令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相结合、计划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体制。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
17、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紧运行(注:大意是指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加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为了与这种经济紧运行和逐步单一的公有制相适应,在管理体制方面,也逐渐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消亡,产品市场也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简史材料二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确实包含许多因素: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但能使各要素有机、合理地发生作用,还是取决于制度安排。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1978年)前后三
18、十年的基本国情和自然禀赋并无质的差异,但发展程度却有天壤之别。宋鲁郑从西方丑闻看中国崛起材料三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主要表现,说明其变化的原因。(10分)
19、(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进1978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制度安排”的具体表现。(7分)(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务实主义的探索”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体制的影响。(10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7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由以市场为基础的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转向计划经济”概括回答即可;第二问从材料一“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国民经济紧运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总结概括即可。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从1978年起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领域所进行的改变即可。第(3)题第一问,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同志的观点
20、即可;第二问总结该观点对经济体制的影响即可。第(4)题总结三则材料内容,找出之间的联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加以概括即可。答案:(1)表现:由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转变为完全的计划经济。(5分)原因:苏联模式的影响;国民经济建设的加速;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5分)(2)表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科技教育体制的调整。(7分)(3)表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5分)影响: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分)(4)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立足国情,顺应潮流,及时改革与调整;正确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7分)14.(2015
21、晋冀豫三省联考)(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最初的改革思路比较简单,就是放权让利,调动积极性,搞活经济。充其量是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以增加计划经济的活力。放权让利是以往经验的延续,实质上是重拾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前后的一些想法,不同的是放权的范围扩大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之路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集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
22、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放权让利”在改革初期的工业生产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2)材料二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6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改革的认识。(6分)【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成果。第(1)题考虑所有制形式、经营方式等的变化;第(2)题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市场主体地位;谈认识要言之有理。答案:(1)体现:实行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政策;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6分)(2)核心问题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2分)特点: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不断深入。(4分)认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改革应以维护和提高民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应不断解放思想、克服各种阻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