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0 ,大小:11.36MB ,
资源ID:497825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78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1 文言文.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 模拟新题分类汇编:11 文言文.doc

1、K文言文三、2012全国卷(9分,每小题3分)K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胁,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

2、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

3、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已: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8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冒”应为“冲击”的意思。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考课内”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因此考生拿到考题时要运用联想,联想已学过的课文、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和成语。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4、()浩手斩二骑,以首还流矢中左胁,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BC D 9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对照原文,第事件发生在“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的情况下,而句主语为“饥民”,均与题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去。信息筛选题,关键要把握住对象及事件性质,可以采用排除法。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召他询问抗金

5、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10C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对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与吴璘联手破敌,及至金平才与吴玠有隔阂。文言文阅读中的理解考查,实质是准确翻译前提下的内容理解,综合性较强,被称作压轴题。此题信息量大,得分率低。解读此类题除了加强训练,还要对其他几个

6、错误项的设置方法谙熟,以达到“知己知彼”,增强做题准确度。所举例子一般只列错项,望文生义、曲解文意、选项说法扭曲原文意思,形成错项。参考译文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郭浩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西夏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冲击敌阵前方,被流箭射中左胁,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累功劳升任中州刺史。 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

7、。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出任原州知府。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只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璘前去救

8、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邠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饥民在米仓山聚集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人以步兵骑兵十余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金平展开厮杀,郭浩与吴玠大败金军。吴玠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与敌人勾结,而与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玠与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做金州知府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没有几户人家,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匮乏急需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用积余的十万缗钱来资助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

9、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11答案 (1)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译出大意给2分;“虑”、“盗边”、“设备”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 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译出大意给3分;“招辑”、“规置”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在任”:在职位上,在任职地;“乘间盗边”:乘机侵犯边境,“盗”意为抢劫,引申为进

10、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愿”:翻译为希望。(2)“招辑”:召集;“流亡”:漂泊无依和逃亡的人;“营田”:官田的一种,募人耕种,量收租利;“规置”:规范处置的方式;“诸路”:各个地区,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级行政单位,如扬州路。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2分)(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2分)(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4分)13(8分)答案 (1)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3)而唯独一瓢

11、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虽,即使;异词,不同的说法。(2)以,介词,用;传,为动用法,为作传。(3)活,使动用法,使活;所以,表原因;折,折服;以为,“以之为”的省略。12K2012北京卷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医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投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12、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12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该文段故事完整,文字浅易,先通读全段,了解文意,再借助某些特殊标志,如 “曰”。参考译文 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让他为武王医治。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

13、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像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二、K2012北京卷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固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

14、。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以归,面发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及二子至,疑同发棺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半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

15、景淳,逾月,始辞去,不取其报。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书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注 执业:指捧书求教,犹言受业。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君义甚高,愿假榻假:借用B景淳竟死 竟:居然C反赆以货,遣归 赆:赠送D人用是多疑名 多:称赞6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B项中“竟”应该是表示结果的副词“最终”“终究”

16、,而并不表示出乎意料,因此不可能是“居然”。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B.C. D.7D解析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理解,以及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A项两个“舍”都是动词“安排住宿(收留)”的意思。B项两个“然”都是表转折的连词,译为 “然而”“但是”。C项两个“为”都表被动。D项前一个“以”介词,该句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以何为报”,“以”可译为“用,拿”;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杖踵疑门,告曰拄杖走到李疑门前,对他说B不少见颜面没有稍微露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C志其数而封识之记录了(钱财)的数量,

17、并封起来作了标记D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8D解析 本题是对考试说明中“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的最好体现,考查学生文言基本知识(重点字词理解)的积累和推理判断能力,关键在联系上下文解读句子。“寄其里人家”译为“寄送给景淳家”有误。从下文可知,李疑是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取包裹的,因此之前肯定没有寄送包裹的事情。此处的“寄”是“寄存”的意思,“其里人家”指的是李疑的邻居家。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并不取回报。B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C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

18、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D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9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的能力,能大致读懂文意,明白文中的重要事件始末即可答对。文中说“不取其报”是说李疑不要这个妇人报答,不是“此人不知感恩”。参考译文李疑这个人住在通济门外,在民间为百姓子弟传道授业,所得酬金能够自给。本来很清贫,但是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肯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的门口,对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肯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打扫出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

19、,让他在里面休息;又找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早晚都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我的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该当如此,还要什么回报!”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并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

20、南聚宝山。将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范景淳的两个儿子来。等他们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账册归还给他们。他们把其中一半馈赠给他,李疑推辞不接受,还送给他们财物,让他们回去了。平阳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着押解到了京城;此时,他的妻子怀孕即将生产,亲友却都关上大门不肯收容;他的妻子倒在草中大声哭泣。李疑见到了这一幕,问清楚了原委后,回到家中对妻子说:“谁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呢?没有人能随身带着自家的房子四处行走;况且人命关天,如果在生育的时候受到了风寒,就很容易造成一尸两命了。我宁可冒着连坐的风险收留他们,也不忍心眼看着她们母子死去!”于是,李疑让妻子将耿子廉的老婆带回家

21、中,结果顺利地产下一个男婴。李疑让妻子照顾耿子廉的妻子就像自己照顾景淳一样;过了一个多月,耿子廉的妻子才拜别回家;他不要耿子廉妻子的任何报酬。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凡是认识李疑的人都说:“好人,好人!”李疑读书写文章也是不错的,曾经凭借很好的儒学造诣被推举却推辞不去做官;他风雅的才情和高尚的品行为人们所称道。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他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社会风气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劝勉世人。三、(12分)K2012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与

22、薛寿鱼书清袁枚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夭札,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今执途之人而问

23、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24、,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岂不悖哉!岂不惜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 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若:和,同。不禄:死的委婉说法。夭札:因病而早死。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技艺。周、程、张、朱: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刀圭: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执: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

25、失 袭: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 寿:使长寿9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意,为“意料”“料想”之意。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0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表目的的连词,来/介词,用;B项,结构助词,的;C项,语气副词,表疑问/代词,它;D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11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

26、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11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此句强调的是薛寿鱼将他的祖父一瓢先生依附到陈文恭的讲论理学的做法不妥,没有涉及反对重理学轻技艺的思想。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12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瓢先生“高年不禄”,实为高寿去世。参考译文天生是一位不朽的人物,可是他的儿子或是孙子却一定要把他推到必然朽灭的地方,这就是我忧愤悲伤的

27、原因啊。所谓不朽的人与事物,并不一定光是只有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后羿的射技、弈秋的棋艺、俞跗的医术,都是可以不朽的。假使一定要等到出了周公、孔子这样的人物然后才可以不朽的话,那么古往今来的人间哪能有如此众多的周公、孔子这样的人呢!您的祖父一瓢先生,是一位不朽的医生,在活到高寿的时候不幸去世了。我正想着要收集记述他的概要事迹用来使他永传不朽,可没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涉及医学,反而把他依附到了陈文恭先生讲论理学一类的事情当中。唉!从此一瓢先生就要不被传扬了!他的名声要被淹没了!任何学问都贵在身体力行,而不在于口头讲论。神圣的学问没有哪一种比得上仁学的了,先生能够凭着他

28、的医术施爱于大众,使他们没有因病而早死的不幸,这就是孔子的“老人,要使他们晚年安心;年轻人,要使他们归向仁学”的学问啊!有仁学之德,而未居仁学高位,且努力实践它,有什么比这更为高尚的呢?那么何必舍弃这个去追求别的东西呢?文恭是高官,您的祖父是平民。高官要是借助平民来抬高自己,名声就会很好;可是平民要是倚仗高官来使自己也显得地位尊贵,就太浅薄了。如果拉住路上的人然后问他说:“一瓢先生不是名医吗?”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又问他说:“一瓢先生大概是位理学家吧?”即使是您的亲人,也有不同的意见。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作传,却用人们都怀疑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由于“技艺上的成

29、就位次在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于仁道?表面上符合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被丢弃。医术作为一门技艺,尤其不能轻易谈论,神农氏开创了它,黄帝光大了它,周公让冢宰兼管着它,其中的道理一直通向神圣的境地。如今天下的名医绝迹了,只有讲论理学这一类的人仍然没有绝迹,为什么呢?医疗的效果会立即表现出来,所以名医在一百个医生中也没有一个;理学讲论之时没有依据,所以浅薄的儒生到处都是。你不把先人尊奉到百无一人的人物当中,却反而使他被贬低到了到处都是的人们当中,真是大错特错啊!我从前曾经患了病,病得很重,生命已处于危险之中,那时即使

30、有十位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和朱熹这样的理学家又有什么益处呢?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心里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啊!料想此外他一定有可以用来救助世人并使世人长寿的奇特医案和高明良方,要是记述下来并使之流传下去,定会高出程朱“语录”中的陈腐言论很多。可是你竟然忌讳而不愿宣扬,甘心舍弃你祖父神奇的医学成就而把他依附到臭腐的理学之中。这样,在理学界未必能够增加一个虚假的席位,但医学界却反而失去了一位真才实学的医家。难道不荒谬吗!难道不令人感到痛惜吗!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K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31、)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

32、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

33、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注 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门而贽贽:拿着礼物求见。B而又辱之 辱:辜负。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D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16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做题时要求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有关实词的含义。此题B项中的“辱”属谦辞,用于客套,意思是由于自己使对方受屈辱,可译为“承蒙”、“屈尊”、“劳驾”等,选项解释明显错误。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

34、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17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做题时要求能够根据具体的文言语境正确理解有关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此题A项中的两个“以”都是“因为”,都为介词;B项中前面的“而”表承接,后面的“而”表转折,都为连词;C项中前面的“其”译为“自己的”,代词,后面的“其”表示祈使语气,同时带有商量的语气,可以翻译成“还是”,语气词;D项中前面的“所”与“为”字结合,表被动,后面的“所”与紧跟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

35、时”而为。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18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与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等内容。做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辨别分析,寻找与文章不相符合的说法。从文中可以看到,乐生多次来信,但作者都没有回复,只是这次才写回信,所以C项中所说的“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缺少依据。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

36、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19答案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确断句的能力。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3分)(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20答案 (1)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

37、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2)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检测考生的文言翻译能力。翻译要以全面理解句子的含义为基础,要注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做题时要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同时,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第(1)句重点词为“穷贱”、“尔”,重点句式为反问句“安能邪?”第(2)句重点词为“比”、“为”、“工”、“窃”、“故”,重点句式为判断句“也”。参考译文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前些时候,我乘船从江上往来,多次承蒙您来

38、看望我,又劳你送自己所作的诗文一篇,并先以书信通报,作为登门访我的见面礼。田秀才从西边来,承蒙你带信问候。后来,我家仆人从府回到县里,又带来你的信。我是个有罪的人,大家都鄙弃我,而你却如此以礼相待,我怎么担当得起!你来了信,我没有来得及回复,本应因此断绝往来,可是又劳你再次给我写信;再次来信又没有答复,更加应该绝交了,可你还是来信。这是何等的殷勤啊!像我欧阳修这样的,不过是天下不得志且卑微的人而已,哪里值得让您恳切到如此地步呢?我想这是由于你勤学好问、急于为自己谋求进取吧。然而,承蒙你索取我所作的诗文,这恐怕是你误听了有关我的言过其实的传闻了。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

39、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多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的很多,所以常常(有人)能说起我的名字,而且又因为跟我交往的人偏爱我的私心,有的人便过分称赞我的文字。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我年幼时,父亲死了,家里贫困,贪图利禄以供养亲人,没有时间跟随老师透彻地学习经书,学习圣人留传下来的学业。只是泛泛地浏览些经书史籍,姑且随世俗作些所谓的时文的原因,都是钻研经书传文,移此种说法相并到另一种说法,(自己)认为(所写的文章)轻薄不朴实,只担心不受时人的欢迎,并不能像古人那样,有卓越自成一家的言论。然而官府误加采纳,多次列名在众人的前面。

40、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就是明显的后效!时文虽说轻浮纤巧,但要写得好,也是不容易的。我天性不喜欢时文而勉强去写这种东西,因此与同时代人所写的相比,更加不工巧,但已足以获得俸禄官位并谋取名誉,是顺应时俗的缘故。你现在正值少年之时,志气远大,正想在社会上博取荣誉,那么还不如顺应时俗为好。天圣年间,天子下了诏书,告诫学者要去掉浮华的文风,从那以后风气大变。现在士大夫中所写的文章,

41、已文质彬彬,有两汉文章的风采了。你去向他们学习,不仅足以顺应时俗、取得荣誉,如果达到最高境界,还能与两汉名家比肩呢。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既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太谨慎不能学,所以我迟疑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就是这个原因。在易经的困篇中有这样的话:“有的话不诚实。”这就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不被人们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了,怎么能够被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是那样的恳切,不敢不予答复。恳请先生体察(我的心意)。K2012重庆卷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 题。战马记明罗洪先王公桢,济阳公孙也。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至其战马事,有足

42、为世戒者。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牒捕贼,性柔怯而险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遁。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且激公曰:“公诚为国家出气力,肯慨然复行乎?”公即声应。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贼欲降之,公大奋骂。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

43、道,宿木商家。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商密与家人负簀往寻乱尸,见衣白纱半臂者,公也。载簀上,令不深没。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守者纳之,血淋漓,毛鬣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王疑秣者绐己,自起视枥。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翌日,呕血数升死。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

44、诛。呜呼!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呜呼!可不畏哉!可不戒哉!(有删节)注 莝(cu):铡碎的草。绐(di):欺骗。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部: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 党:勾结 C商稔公,知贼不敌 稔:熟悉 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 为:因为8A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要将其放在具体语境中去分析。A项的“部”不是“部署”。句中“勒”为动词,是率领的意思。“部”本为动词,是管辖的意思,因前面加了结

45、构助词“所”变为名词,即“所管辖的”。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夜且半,马哀鸣特异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BC D 9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答此类题目,宜用排除法。是作者的评论;是说王某不花分文得到了马,表现了他的不义;是说自古流传下来的义马,都有临危救主的美德。102012重庆卷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

46、以忠义之家著称。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带兵击贼,壮烈牺牲。C王桢遇难后,朋友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回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10A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解答本题要带选项回归原文,仔细比照信息区间,将选项与区间内的信息逐一对比,找出不准确之处。A项中“承担过很多重任

47、”在文中无据。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公忿忿面数之曰:“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3分)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为王公耶?果尔,当三啸止。”如其言。(4分)(2)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11答案 (1)王公生气地当面斥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这天将要回家,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叫,木商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

48、,就长叫三声后停下来。”(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2)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本题是对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固定结构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根据语境推知句子的含义并翻译等能力的综合考查,要求翻译准确、通顺、有文采,属主观题型。参考译文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济阳公在平乱中战,王桢在剿匪中战死,被朝廷追封,留下一个儿子,名叫广。吉水称得上忠义的人家,没有比得上王家的。至于他家战马的故事,更足以作为世人的警示。 先前,王桢以太学生的身份担任夔州府通判;五月,恰

49、逢荆襄之地的盗匪进入夔州劫掠,(他们)烧毁了巫山县衙。这时,苏州同知王某接到抓捕盗匪的文书,(他)性情软弱胆小而且阴险奸猾,因此借口有病不敢派出一兵一卒。王桢十分愤怒地当面指责他说:“你吃着朝廷的俸禄,管的什么事,忍心将百姓丢弃到饿虎的口中吗?”于是替他带领治下的民兵昼夜连续行军。到了之后,巫山已被攻破,盗贼们正在山中集结;王桢搜索并攻打他们,杀死那些善战的盗贼三十三人,余下的全部逃走。过了三天,盗贼又劫掠了治下的大昌邑,王桢催促王某,王某又不带兵出发,而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二人,一向和王某勾结在一起来躲避灾祸,多次使用诡辩的话语袒护他(王某)。而且故意激王桢说:“你真为国家出力的话,愿意再次

50、慷慨地出征吗?”王桢立即出声答应。当日点阅民兵,带着曹、柴二人赶赴那里(大昌),和盗贼隔水摆开战阵。很快(王桢)指挥民兵全部过河进入战斗,曹、柴二人看到贼人就逃跑了;王桢陷入包围之中,误入充满淤泥的稻田里不能脱身。盗贼想使他投降,王公大声地用力责骂他们。贼兵很生气地用刀砍断了他的喉咙和右胳膊,把他丢到烂泥中,他的战马(则得以)逃离。 先前,王桢赴任大昌道(官名),住在一个贩卖木头的商人家中。商人很熟悉王桢(的才能),知道贼兵打不过王桢,不敢(多)说话。这天,商人将要离开,听见有异物在山中长啸,商人惊骇地祷告说:“替王公叫的吗?果真如此,就长啸三声(再)停下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商人秘密地

51、和家人背着竹席到乱尸中寻找,看到有个穿着白纱,只有半只胳膊的,正是王桢。商人把他放到竹席上,让他不至于沉没。从(王桢)死的地方到他家中三百多里路,马跑回家中,大门关着,马长声嘶鸣踢门,好像要说急事的样子。守门人让它进来,(发现马身上)血水不停地流下,鬃毛全部变成红的,众人才震惊地知道王桢已经战死,而贼人还不放过(它)。王桢去世后的第二十五天,他的儿子广才跟着贩卖木头的商人去收殓尸骨,(王桢)脸像活人,没有因为天热而腐烂。然而王广很穷,没有能力回去,就把行李和马全部卖了作为盘缠。而王某心思在马上,不按它的价值出钱,最终白白地得到它。收殓之后第二十五天,快到半夜的时候,马发出很不一样的哀鸣。王某命

52、令喂马者添加铡碎的草和豆子,马没有因此停止哀叫。王某怀疑喂马的人欺骗自己,起床去马厩查看。马突然跑到前面啃住他的脖子,不松口,过了很久王某才脱离马口。马又抬起头撞他的胸膛,把他弄倒在地上,他(已经)不省人事了。第二天,王某吐血好几升,去世了。贼寇平定之后,有司判定功劳和过错,曹、柴二人也被诛杀。 哎!以前流传下来的义马的故事不止一二,都说面对危难的时候,马能救人。人们常说最有灵性的是人,牲畜中应该没有像狗和马一样低贱的了。(马)戴着辔头被管制,被鞭子所驱赶,本身竟有文人武士比不上的地方。啊!能不敬畏(它)吗!能不敬服(它)吗!K2012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清刘

53、大櫆许君讳曾裕,字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莆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得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其名曰鸟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

54、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己之稇载有限,而取万民之骨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 ,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松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有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

55、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徒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注】 稇(k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值母病笃笃:严重。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4D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度”在文中意思是“估计、猜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56、组是(3分)()A. B.C. D.5A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A项,都是连词,表修饰;B项,连词,“那么、就”,表顺承/连词,“却”,表转折;C项,介词,“向”/介词,“在”;D项,“被”,表被动/动词,“替、给”。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

57、德。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6B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B项说“公船私用”不合文意,文中只是说“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这是船只走私货物,且数字宠大,而非“公船私用”。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译文:_(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译文:_7答案 (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2)即使这样,把许曾裕

58、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理解)。第(1)句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呼舞”“所未有”“因”“漘”“纪”;第(2)句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施设”“有为者”“较”“歉”。【参考译文】许君名叫曾裕,字高,一字南湖,是桐城人。许君年少时就有突出而远大的志向,年龄刚六岁,恰逢母亲病重,就知道长跪在祖庙前,祷告祈求十多天不知倦怠。渐渐长大后,跟从私塾老师学习,天资聪慧超出他的同辈人,对于书籍他没有不读的。然而他的父亲因为正直诚信被同族人怨恨,产生官司诉讼,十多年冤屈都得不到洗雪,于是(许父)生气

59、愤激而死。许君在身染疾病的情况下,又向有司告状,又过了十多年,法理才得到公正。可是许君的精神气力、雄心壮志已经消失超过一半了。不得已,才纳钱财取得官爵功名补一个官职,出任通判松江水利船政。松江地理位置靠近大海,过去设立造海的船,它的名称叫乌船。从前,通判监视、督促,上下级多数侵占从中渔利。那船遭遇大风就毁坏。许君唯独亲自验收验证,因而它的弊端才消除。从前,远方商人担货贩卖到松江,松江奸猾的人收取他们的货物,可是欠他们的钱不归还。许君到了,惩处了其中尤其狡猾、诡诈的几个人,担货贩卖的都感戴恩德地流泪。松江的河道细长狭窄,很容易填塞淤泥。填塞淤泥导致舟船不能通行,并且农民田地也没有用来灌溉的水源。

60、所以冬天河水干涸时征用清除淤塞、开通河道的民工,那些费用都出自民间,累积达到很大的数目。有司粗略地计算了此项工程的(造价),费用竟向上浮动了半数之多。许君唯独认为不能为一己牟利多,而收取百姓过多的血汗钱,从心里觉得不忍做下去。就亲自测量计算深度宽度,使那些工程没有很小数量的差异。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没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滨海失业的百姓多数串通海洋(上的船只)来追逐利益,禁止他们却禁止不了。许君尊奉委派巡视察看,可走私船只在在册之外的达到一百多艘。许君想到穷苦贫民没有重大的违法作乱的罪行,仅仅因为没有知识不明事理贪求私利从而导致自己违犯法纪被诛杀。必定加以详细报

61、告,那么自己虽然有贼的名誉,可是死亡的人不可能再生还。于是秘密地向布政辰公请求,恳请他宽赦、宽恕。辰公观察许君爱护百姓出自于真诚的心,深深地被感动,赞赏不已。将先前的决议变迁变换,可是许君因为这年得了疾病,于六月十八日死在松江的官舍里,年龄五十八岁。起初许君年轻时,怀有担负奇异特别(的志向),想要在天下有所建立的(抱负)。士大夫与许君相互熟悉的人,都估计揣度许君应当被朝廷重用。可是遭遇家庭许多缘故,不能遂愿他所想做的事情。等到他出仕做官,领取俸禄平时清闲,只是奔走在群众的中间忧愤烦闷抑郁成疾。已经被布政使所知晓,不久将有所作为展现他足够的能力,可是就死了。难道这真是天命吗?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

62、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少吗?唉,真是悲伤啊!K2012福建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

63、,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

64、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注 章:大材。褰裳:撩起衣裳。沆瀁:水深广的样子。心平气易:心情和悦。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65、分)()A杳无穷极杳:深远B修篁干霄 干:冲C延坐后堂 延:延请D履苍莽中 履:鞋子2D解析 履,在文中应活用为动词,意为“踏着”。3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3分)()春霁既久,风日暄丽峭壁对立,状若华表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其北有“甘露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A BC D3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题干包含两个重要的筛选条件,一是“直接”,另一个是“龙鸣山景色”。“直接”是逻辑条件,意即句子本身与“龙鸣山景色”无关的不能选。“龙鸣山景色”是内容条件,又可分解为“龙鸣山”和“景色”两个更小的筛选条件。在题干所给的六个句子中,写天气情

66、况,与“景色”无关;写人在“暖气”面前的模样,也与“景色”无关。至此,运用排除法即可选出正确答案。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4B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存在两个方

67、面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从文本中并不能看出“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是“重点景点”的原因;二是“重点景点”的说法与原文不符,从上下文看,“巨石”位于“西绝顶”,要到达那里,必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同游者当中已有不少人没有力气爬上去,可见,其作为“重要景点”的说法不合理。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3分)(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3分)5答案 (1)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第(1)句中的得分点为 “下”“引”“庖

68、”和省略句式。“下”名词作状语,意为“向下”;“引”作动词,意为“接水”;“庖”指“厨房”。另外,本题中第二分句缺主语,翻译时应补出,否则会与第一分句的主语混淆。第(2)句的得分点为“斯”“适”“得”“信”。“斯”作代词,意为“这次”;“适”和“得”都作为动词,结合其后所带的宾语,可译为“符合”和“找到”,整句表达时,可结合上下文运用一点意译;“信”为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意为“确实”。重要提示:由于福建高考对文言虚词和句式没有单独命题考查,因此,所考查的翻译句,往往会有意识地选择含有虚词和句式考点的句子,考生判断句子的得分点时,应注意将这两个考点内容考虑在内。参考译文一次美好的游览,能恰逢适宜的

69、天气是值得高兴的,能找到适合的地点尤其值得高兴,要是一起游玩的人都是一些好友良朋,那么就可以用这样的一次游玩来抒发喜悦、排解郁闷、放松心情,并且可以据此抒写诗文,(这样的游玩)应当是快乐而不违背纯正之乐的要义。至元丙子二月甲午,严厚斋先生准备了酒菜,招呼我一起去游览龙鸣山,龙鸣山就是无想山。当时春雨已经停歇了很久,天气晴暧,风和日丽,老老少少的英才聚在一起,大家遵照年龄,依次而行,队列前还有吹鼓手作为前导。从蓝溪向东南方向行走五六里,就可以看见两座山相向而立,如两座宫殿,它们之间距离有数百步,各自绵延不断,趋向于东。两座山当中夹着一片石田,田的右边有条小路,随两山的山势,曲曲折折,通向深邃的山

70、中。再行三四里,山的间距变得狭窄,不适合作为田地,仅仅开辟出一条路。又走了几里路,山更加奇丽陡峭,轻暖的山间雾气,悄悄地沾湿了我们的衣襟和帽子。山外,高高的山峰重重叠叠,深远得没有边际。再走一会儿,就看见两座峭壁相对而立,形状像宫殿前的华表,数万株松树杉木,绕着山路向北延伸。这里的山洞大多以石为底,山间白云缭绕,树木茂密,各种各样的花卉覆盖着岩石,鸟儿的叫声十分清脆,让人有远离世间的感觉。山上的寺庙雄伟壮丽,山门匾额上写着“禅寂”两字。门外独立的松树古老而青翠,树干大到要几个人连手才可环抱。长长的竹子直冲云霄,密密麻麻地排列在门内。寺里长老出来迎接我们这些客人,请我们到后堂就座,后堂的门匾写着

71、“白云深处”。它的西面有“听松杆”,再往西就是韩熙载读书堂的遗址,韩熙载当年亲手所种的桧木如今还在。它的北面有“甘露室”。再往北,上面是“招云亭”,看上去一片空旷,高高的山峰玉立在上,对比以前所游览过的山,觉得其他山都要在它面前俯首称臣了。我们于是踏着石阶蹬上潮音岩,岩上怪石林立,姿态各异。一起游玩的人都对攀登感到十分疲劳,于是就停在那里。我认为没有登上绝顶是一种遗憾,便与两三个好友决意直上山顶。再往上的地势十分陡峭,大家撩起衣裳,抓住藤萝助力,一步步踏着深草前行。到了山上,看到山上有一个很深广的天池,天池里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就是接这些水来供给厨房的。山上西面的最高处,有一块巨石雄伟又

72、平坦,可容纳数十人就座。站在巨石上向四处眺望,顿时觉得豁然开朗。山上东面的最高峰,对比西面的山峰还更高,但大家都疲倦了,不打算再攀登,于是返回到“白云深处”饮酒。当时,暖风吹拂席间,人群中有的人汗水淋漓,如身处夏天,有的人觉得寒冷,如同身处秋天,有的人瑟瑟发抖,如身处隆冬,大家尽兴吃喝,喝下的酒不计其数,谈笑也很欢乐,即使是随从、乐工也都各自尽兴。酒喝完后,长老还带着客人看花,大家慢慢地行走,一起登上了环翠阁。不久之后,我们与长老告别,走出寺门。走了将近一里路,大家觉得不够尽兴,便席地而坐,分别按不同的韵律写诗,过了很久,诗写成了才回去。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

73、但溧州作为一个州郡,并不是通向大都市的交通要道,加上这座龙鸣山隐藏在深邃的群山之中,所以山上没有先贤的题咏以及当代的名作来描绘它的幽美,因此我特别想要描绘表现它。唉,快乐而不违背纯正之乐的游玩,应当像孔子与弟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的情形吧。以前王羲之在兰亭聚会,大概只是抒发感慨悲戚之情。今天我们这些同游的人心情和悦,说出来的心里话都写成诗,这些诗都有可观之处,这大概也属于一种纯正之乐吧!我于是写了文章来记录这次美好的游览,想让无想山能够著名于世。K2012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陶澍 ,字云汀,湖南安化人 。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

74、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

75、然以身任 ,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

76、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 漕:水道运粮。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轸:痛。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澍就擢巡抚 擢:升迁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 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 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5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举:兴起,发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C.D.6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动词,担任;动词,成为。B项,助词,的;代

77、词,代指沙洲阻水。C项,名词,处所;所字结构,不译。D项,均是介词。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3分)()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BC D7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表现陶澍政治操守;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可用排除法逐项排除,最后得出准确答案。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财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B陶澍在

78、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替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8C解析 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从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以看出这一点。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

79、痹,未竟其施。(3分)9答案 (1)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3)(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风痹症,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解析 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1)赈:救济。(1分)乐岁:丰年。(1分)略:大体上。(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2)旌表:表彰。(1分)以:表示目的,可翻译为“来”。(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3)病:患病。(1分)竟:完成。(1分)全句大意翻译正确。(1分)【参考译文】陶澍,字云汀,是湖南

80、安化人。嘉庆七年中进士,被选任庶吉士(官名),传授编纂修书知识,后升任御史、给事中。陶澍弹劾治河的工人不合格而被滥予任用,以及外省吏治的诸多积久相沿的弊病。视察南漕时,革除不好的惯例,招工疏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任川东的道台(官名)。总督蒋攸铦推荐陶澍的治理能力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被提拔为巡抚。安徽公库款项,经过五次清查,都没有头绪。陶澍从任藩司开始,就核实档案,分别对他们弹劾的弹劾,赔偿的赔偿,豁免的豁免,于是三十多年的纠缠不清的事情,一下子就被厘清了。临江的地区发生水灾,陶澍买了十万石的粮食赈灾,仔细核对赈灾的细目,受灾民众因此而受益。又因为怀远初次出现涨水,水流被沙洲堵塞,陶澍一

81、并将它们凿开,并引导水流入淮河。淮河流经的地方,陶澍告诫民众修筑堤坝贮存河水,用来保障农业用水。每个县都在乡村设立储备粮仓,命令民众秋收后量力捐出公粮,捐粮不经过官吏之手,粮食不能出售,不能与别的商品交换,也不能借贷给别人,年成不好的话就把准备好的粮食用于救济,丰年再捐献,大体上如同社仓法,却又避免了社仓法的弊端。(陶澍)最先编修了安徽通志,表彰忠孝节烈来激励民风(改良风俗)。道光五年,陶澍被调任到江苏任职。一开始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协办大学士英和上书提出海运策略,但是朝廷内外纷纷议论并阻挠他。陶澍毅然承担了这个重任,亲自去上海筹措雇佣商船,他能体恤商家的艰难,所以得到了商人的热烈支持。海运

82、开通之后,被皇帝重赏赐予花翎。由于太湖水流不畅通,江苏多次遭遇水灾。陶澍上书说:“太湖下游在吴淞江和刘河、白茆河,其中吴淞江是最重要的。治理吴淞江又是以通海口为最重要。”于是把海运节省下来的二十余万的银两用于治理吴淞江,选择贤能之人来负责事务,到了道光八年竣工。陶澍当初巡视南漕时,就条分缕析陈述利害上奏皇帝,到这里就先疏通徒阳河,要依次发起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这些工程。后来在总督任上,和巡抚林则徐戮力同心疏浚诸河,吴中人称他们做了利在数十年的好事,此语在则徐传中有详细记载。(陶澍)晚年准备把淮北的方法推广到淮南,但已经患上了风痹病,来不及完成这项工作。后来咸丰年间才最终施行。道光十九年,逝世

83、。临终奏表,皇帝下诏痛惜陶澍,称他“实心任事,不避嫌怨”。陶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让他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在江南治理河水、漕运、管理盐铁贩卖上成就斐然,也依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这些人的帮助。和左宗棠、胡林翼在未做官时就认识了,他们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后来全都成为一代名臣。K 2012湖北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家有名士注王浑之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浑之子济每来拜墓,略不过叔,叔亦不候。济脱时过,止寒温而已。后聊试问近事,答对甚有音辞,出济意外,济极惋愕。仍与语,转造精微。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济虽俊爽,自视缺然,乃喟然

84、叹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济去,叔送至门。济从骑有一马,绝难乘,少能骑者。济聊问叔:“好骑乘不?”曰:“亦好尔。”济又使骑难乘马,叔姿形既妙,回策如萦,名骑无以过之。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邓粲晋纪曰:“王湛字处冲,太原人。隐德,人莫之知,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见床头有周易,谓湛曰:叔父用此何为?颇曾看不?湛笑曰:体中不佳时,脱复看耳。今日当与汝言。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济性好马,而所乘马骏驶,意甚爱之。湛曰:此虽小驶,然力薄不堪苦。近见督邮马,当胜此,但养不至耳。济取督邮马,谷食十数日,与湛试之。湛未尝乘马,卒然便驰骋,步骤不

85、异于济,而马不相胜。湛曰:今直行车路,何以别马胜不?唯当就蚁封耳。于是就蚁封盘马,果倒踣,其俊识天才乃尔。”】既还,浑问济:“何以暂行累日?”济曰:“始得一叔。”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浑曰:“何如我?”济曰:“济以上人。”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曰:“卿家痴叔死未?”济常无以答。既而得叔,后武帝又问如前,济曰:“臣叔不痴。”称其实美。帝曰:“谁比?”济曰:“山涛以下,魏舒以上。”【晋阳秋曰:“济有人伦鉴识,见湛,叹服其德宇。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馀。”】注 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6、A不觉懔然,心形俱肃肃:恭敬B绝难乘,少能骑者 绝:非常C唯当就蚁封耳 就:留下D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 谓:评价9C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文言词语的考查比较简单,考查的内容都是要求掌握的实词,不像往年有比较生僻的字词,所给的词语的注释也是字典上的释义。就:到去。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3分)()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浑曰:“何如我?”卿家痴叔死未ABC D10A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本题设题简单,难度偏易。信息的筛选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说的是家人的了解,说的也是家人的了解,说的是晋武帝的不了解。11下列对正文及注解

87、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11A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A项“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从不”有误,“略不”是“大都不”的意思,通过后面注释“昶丧,居墓次,兄子济往省湛”中的“省”也可看出

88、。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3分)(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3分)(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3分)12答案 (1)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2)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3)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1)句注意“剖析”“测”等用法。(2)句注意“故”“具”“如此”。参考译文(汝南内史)王湛穿上丧服之后,就住在了(父亲的)墓地旁。王湛

89、哥哥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拜祭(祖父),大都不去看望叔叔。王湛也不等他来看望。王济倘若有时看望叔叔,也只是寒暄一下罢了。后来闲谈的时候,王济拿身边的一些事情询问王湛,王湛的回答非常有辞令,出乎王济的意料之外,王济非常吃惊。于是和王湛交谈,(王湛)词句清雅精妙。作为子侄,王济先前毫无对叔叔的尊敬,听到王湛说的话后,不觉懔然,从表情到内心都非常恭敬,于是留下来和王湛整日整夜地交谈。王济虽然雄健敏捷,(但和王湛比较)自己总感到欠缺,于是感慨地说:“自家有名士,(过了)三十年却不了解。”王济离开,叔叔送他到门口。跟随王济的人有一匹马,(马)非常难骑,很少有人能骑它。王济闲聊时就问叔叔:“喜欢骑马吗?” 王湛

90、回答“也喜欢这样。”王济又让他骑难骑的马,叔叔骑马的姿势非常优美,收鞭回旋灵活自如,有名的骑士也不能超过他。王济更加感到(叔叔)难以揣测,不仅仅是因这一件事情。【邓粲在晋纪中记载:“王湛字处冲,太原人,王湛隐藏自己的品德,没有人了解他,即使是兄弟和同族的人,也都认为他是一个呆子,只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是个奇才。王昶死了之后,王湛住在父亲的墓地旁。哥哥的儿子王济前去看望他,看到他的床头有本周易,就问王湛:叔叔用周易干什么?可曾看过吗? 王湛笑着说:我身体不好时,会随意地看看。今天当和你说说。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王济生性爱马,所乘坐

91、的马跑得很快,王济内心非常喜爱它。王湛说:此马虽然跑了一小段路,但是力量缺乏不能忍受劳累。前不久看到督邮的马,应该超过这匹,只是喂养得不够周到。于是王济牵来督邮的马,用谷子喂养了十多天,与王湛比试。王湛不曾骑过马,仓促之间就上马驰骋,骑马的动作步骤与王济没有不同,但是王湛的马没有胜出。王湛说:(马)现在走的是车路(直行),用什么来辨别胜出的马?只有到蚁封去。于是到蚁封弯道赛马,王济的马真的跌倒了。王湛的天生才能就是这样。”】回家后,王浑问王济:“为什么一下子走了好几天?”王济说:“才得到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这样说的原因。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王浑说:“和我相比怎么样?”

92、王济说:“叔叔是在我之上的人。”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就拿王湛调侃王济,说:“你家的呆子叔叔死了没有?”王济经常不知道怎样回答。(王济)发现了叔叔的才能之后,晋武帝又像以前那样问王济,王济说:“我的叔叔不是呆子。”就称赞王湛的美德。晋武帝说:“谁能够和他相比?”王济说:“(我叔叔的才能)在山涛之下,在魏舒之上。”【晋阳秋中说:“王济拥有对人的鉴别才能,看到王湛,叹服他的德行气量。当时人们称王湛:向上与山涛相比,略显不足。向下与魏舒相比,略显盈余。”】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

93、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13答案 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2012年高考湖北试卷选文新颖,以刘孝标注的世说新语为文本,语言浅近,故事与故事相互映衬,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文言文的考查侧重学生的基本能力,设题科学合理,不卖弄玄虚,对指导新课程文言的学习和今后的高考,有着里程碑式的作用。参考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屑于平常人所做的琐事,年少的时候擅长射箭,进入山林湖泽,每次打猎都有很大的收获,担任后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与他的副将比赛射箭

94、,魏舒经常坐着替他们用筹码计算(射箭的成绩)。碰上朋友少的时候,(钟毓)让魏舒充人数,于是射箭没有射不中的,加上(魏舒)举止娴静优雅,差不多展示完了(射箭)的高超技艺。二、K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一) 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自戒郑思肖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95、,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敢一毫越理犯分分:本

96、分B谲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C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 劫:劫持D期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5C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劫”有三种解释:强迫,威逼;如荆轲刺秦王中有“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胁迫,挟持;六国论中有“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成语中有“万劫不复”。此处根据语境用代入法即可推出,是“胁迫,挟持”之意。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6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A项两个“为”均表被动;B项两个“之”均用在主谓

97、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两个“以”均作介词,解释为“用、拿”;D项第一个“其”是表反问的语气词,第二个“其”是代词,可译为“他们”。解答本题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语言环境帮助理解虚词,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7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B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C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D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98、。7D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C。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自戒”的文章,故不存在“劝谏他人”。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的细心,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比对选项与原文信息的异同,难度不大。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3分)(2)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4分)(3)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3分)8答案 (1)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2)即使贫困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3)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

99、好处。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层级为C。需要考生注意得分点。(1)行:一词多义,此处指品行;森然:严明的样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2)虽:即使;无故:古今异义,无缘无故;与:给予;妄:胡乱,引申为行为不正。(3)若人:这样的人;益:对有好处;两个“也”字判断句。特别需要理解的是实词意思,考生务必把语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的正确率,还需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参考译文有品行之人,最贫贱也可以接触他;无品行之人,最富贵也不可亲近他。为什么呢?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不敢丝毫越过理数和本分,放纵自己的行为,即使贫穷也不认为不富足,无缘无故

100、给他东西尚且不接受,何况是用不正当手段去谋取呢!忠孝仁义,在家里和睦,在乡里和蔼,不把祸害给他人,断然没有后患。没有品行的人,狡诈奸佞,残害人嫉妒人的心思,充满心间,心里想到的眼里看到的,都触犯了理数,贪婪的涎水满嘴巴都是,一切都想包揽的心思像火焰般燃烧,假使他们得到时机就会凭借他们的威势毒害人们,即使死了还流毒无穷,余孽还要毒害他人,一定难以靠福气走到最后。有品行的平常人,保住自身、保住家庭、保住子孙,遗留下来的美德被街坊流传;没有品行的高级官吏,使自己灭亡、使家庭灭亡、使国家灭亡、使天下灭亡,留下恶行被后人耻笑。我敢于下结论说:没有品行的官吏,不如有品行的平常人。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

101、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然而或许有一个人在这里,他将要拒绝我,我怎样才能得到他与他交往呢?我害怕别人拒绝我,不如用拒绝别人的方法反过来拒绝我自己,大概可以了吧。胡乱地用语言议论他人,就跟小人差不多;能自我检查自己,就不失为君子了。终身难道能践行这样的话吗?我年少时候愚昧,只有按照我父亲走过的道路去走,小心翼翼地,有时担心违背了父亲的意志,让父母受到玷污;(现在)我希望一定走在正道,期望达到君子的境界,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来自我戒勉。(二)文言文断句。(3分)9. 2012湖南卷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

102、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9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B。四个选项均出自课后练习题。出题导向很好,引导师生回归教材。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恰逢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B项出自必修

103、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又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

104、只)有一个(办法):深挖护城河,筑牢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K2012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 题。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未几,移凤州司法。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以太夫人忧去官。起为开封士曹。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及公往,遂直其冤。

105、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通判阆州。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选知祥符。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

106、,逐之,一府皆震。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公至逾年,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一道震恐,遂以无事。公没二十七年,不危状公遗事,以授辙曰:“先君既没,惟小子仅存,不时记录,久益散灭,则不孝大矣。”辙幼侍伯父,闻其言曰:“予少而读书,少长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出游于途,行中规矩。入居室,无惰容。故当是时,不闻有过行。尔曹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辙惧子弟之日怠也,故记其所闻以警焉。(选自苏辙集,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正败,士以此多公多:称赞B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益:有利C公复以循吏许之 许:期

107、望D杖矫命者,逐之 矫:假传5B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益”通“溢”,应解释为“扩充、增加”。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涣为官公正的一组是(3分)()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劾城固县令一人妄杀人者A BC D6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写苏涣交游的对象,写苏涣对王蒙正为人的正确态度,写苏涣对鲜于侁的扶持。这三项都与苏涣为官公正无关。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涣担任凤州司法时,知州王蒙正很赏识他,曾经把他推荐给朝廷,又给要官写信,认为他可以

108、担当大任。B雍丘县有百姓死在狱中,县官报告说是因病而死。开封府多次派人处理而没能查明真相,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C祥符县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因畏惧苏涣,称病辞职,让儿子来接替自己。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D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遗事,交给苏辙;苏辙又补充了他所听到的伯父言谈,写成这篇墓表。7C解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苏涣认为他儿子不合书手的要求,加以杖责”不合原文,原文是“宗素事权贵,诉于府。府为符县,公杖之”。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2)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3)尔曹

109、才不逮人,姑亦师吾之寡过焉可也。8答案 (1)(王蒙正)了解苏涣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2)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3)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1)应注意关键词“屈”、“礼”、“委”;(2)应注意关键词“以”,状语后置“于言事官远”;(3)应注意关键词“尔曹”、“姑”、“师”、“之”。三句翻译包含文言知识点较多,而且大部分的关键点都在必修和选修文言文教材中学过,对语文教学回归教材起到了正面引导作用。参考译文伯父叫苏涣,最初取字公群,后来又取字文父。年少时很聪明,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

110、的上了岁数的有德行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年中举,被任命为凤翔府宝鸡县主簿。不久,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与章献太后是亲家,就仗势欺人,骄傲蛮横。(王蒙正)了解伯父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伯父虽然因为职务关系侍奉他,但是鄙视他的为人。王蒙正曾经向朝廷举荐他,又给权要大官写信,说伯父可以被任用。伯父告诉郡中驻京办事机构的官吏,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的私人信件藏起来。不久,王蒙正失势落马,当时的士人因此称赞伯父。(伯父)因为给太夫人服丧而离任。后来被起用为开封士曹。雍丘有个百姓死在了监狱里,县里的官吏害怕承担责任,说那人是得病死的。州府派人

111、审理这个案子,经过好几个人审理也没能查出真相。等到伯父一去,就给他伸了冤。西夏人进犯边境,府中赎买市民的马匹来扩充骑兵;府尹把此事交给伯父,需要的马匹全部征得并且没有扰乱百姓。(后来又)出任阆州通判。虽然处理政务非常宽松,但是用法十分恰当,吏民敬畏而又安于他的治理。阆州人鲜于侁,年少时喜欢学习,行为纯正踏实,伯父对他非常关照,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他因此得以进入仕途。他刚做官的时候,伯父又期望他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吏,后来鲜于侁做到谏议大夫,号称名臣。(伯父)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里从事抄写工作的吏员张宗长久以来作奸犯科以权谋私,害怕伯父,借口有病,过了一百天就辞职了,又引荐他的儿子代替他。苏公

112、说:“按照法律,抄写人员应该任用三等人,你是第二等,不行。”张宗平常巴结了不少权贵,此时就向州府申诉。州府发函给祥符县,伯父对张宗处以杖刑。不久有地位比较高的宦官来到州府,传达皇帝的旨意,让张宗担任书手,伯父根据法律不接受诏命。又有一个宦官来到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要给予他这个职位。” 伯父对府尹李绚说:“一个平民百姓却能如此扰乱法律,府中也不能办成什么事了,你为什么不用县里不同意的原因来争辩呢?”李绚听了伯父的话很惭愧,第二天入朝上奏此事。皇上说很好,派内侍查究此事。因为张宗贿赂了温成等人求情,就不再深究这件事,打了假传诏命的宦官一顿棍子,将之贬斥,整个府中都很震动。孝肃公包拯见到伯父,赞

113、叹道:“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样,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升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伯父到任一年多,弹劾了一个擅自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动害怕,因此而太平无事。伯父死后二十七年,不危叙述记录了伯父过去的事情,并交给我说:“先君已经去世了,只有我们小辈人了,不及时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更加散佚湮灭,那我们就太不孝了。”我小时候在伯父跟前,听他说:“我小时候读书,稍大些后写文章,每天有一定的限量,不完成不罢休。到外面去的路上,言行都符合规矩。回到卧室,也没有怠惰的神情。所以在那个时候,没听说犯过什么错误。你们才能赶不上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担心子侄辈每天懈怠,所以记录了我听到的这些

114、来警示他们。K2012江西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四年,桑哥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

115、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

116、栅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九年,以疾薨,年四十七。薨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注】 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他栅:其他营寨。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给:供给,施与。B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 劳:烦劳。C民不胜其苦胜:能够承受,禁得起。D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籍:登记,没收。10B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B项“劳”为慰劳、犒劳之意。“劳”为烦劳,是现代汉语之意,用在此不正确。“劳”为动词,“慰劳、犒劳”之意,如记王

117、忠肃公翱事:“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给”为“供应、供给”之意。如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而“胜” 为“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之意,“籍”为登记之意,都在鸿门宴中出现过,分别是“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和“籍吏民,封府库”。这说明高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学生并不陌生,多加联想是一种好方法。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11C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A.第一个“以”,来,表目的的连词;第二个“以” 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118、。B.第一个“且”,况且,连词,表递进。第二个“且”,将要,副词。C.两者都是结构助词,“的”。D.两个都是加强语气的副词,但第一个加强的是期望语气,相当于“希望”;第二个加强的是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文言虚词的考查,依惯例,每一选项的两个句子,一取自选文,一取自教材,形成对照。因此,考试时的“脑库”容量的大小,是能否正确答题的关键。1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彻里“爱护百姓”和“廉洁无私”的一组是()A.B.C.D.12D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理解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第一句,说的是元世祖的行为,和彻里无关;第二句则说的是彻里敢言直谏的原因,全然不符。B项,第二句

119、说的是彻里敢言直谏,不畏权贵,和“廉洁无私”无涉。C项,第一句虽是彻里陈述自己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的原因,但客观上也是有“爱护百姓”的目的;第二句可以说是无私,但就此说“廉洁”,太过牵强。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4分)(2)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4分)(3)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4分)13答案 (1)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育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2)(世祖)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3)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

120、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关键词:所以、安、鬻,判断句式。所以,用来的方法;安,表疑问,怎么;鬻,卖。(2)关键词:毁诋、左右、其。诋毁,诽谤;左右,皇帝身边的侍从;其,指代彻里,他。(3)关键词:岂、良、所致。岂,表反问语气,难道;良,副词,的确、确实,如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所致,“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短语,所的;致,招致,此处为导致,造成。翻译句子,把握关键词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关键词中包含实词和虚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等。翻译之初,先字字落实,再找出省略的成分,最后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必

121、要的调整,力求做到“信”“达”“雅”。参考译文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封给他徐、邳二州,所以家住徐州。彻里幼年丧父,由母亲蒲察氏教他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了他,对答安详文雅,世祖喜欢他。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后返回,因而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而死,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而生存下来的人很多。二十三年,他奉命出使江南。这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彻里说:“学田(收益)是用来供给祭祀仪式、培养人才的,怎么可以卖掉呢?”立即制止了这

122、种做法。(彻里)回到朝廷上报此事,皇帝很高兴地听取了他的意见。(至元)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推荐任用他的党羽,探究查核全国的赋税。百姓经受不住这种痛苦,自杀和死在狱中的人可用百来计算,朝廷和地方都人心浮动。朝臣们有所顾忌,都不敢讲话。于是彻里在皇帝面前,详细陈述了桑哥奸诈贪婪误国害民的情况,言语十分激烈。皇帝很生气,说他诽谤诋毁大臣,丧失了礼节规矩,命令侍从打他的脸颊。彻里争辩得更加激烈,并且说:“臣和桑哥没有仇恨,之所以尽力列举他的罪状而不顾全自身,正是为国家打算啊。如果怕惹圣上生气就不敢再讲实话,那么奸臣怎么能够除掉,百姓受到的伤害从何停止!并且使陛下蒙受拒绝劝谏的名声,臣私下里怕的就是这

123、个。”这时皇帝完全明白了,便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不久被诛杀,彻里又遵照圣旨前往江南,抄没桑哥的亲家、同党江浙行省大臣乌马儿、湖广行省大臣要束木等人的家产,将他们全都在闹市处以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天下人心大快。彻里在执行这项命令的来回过程中,共四次路过徐州,全是过家门而不入。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遇到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犒劳他们并且劝慰释放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

124、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安居在你们的田园里,不要害怕。”其他营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投降了。没过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随从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大德)九年,(彻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他去世的时候,家产还不到二百缗钱,人们都叹服他清廉。K2012课标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

125、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

126、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 主文:主持考试。镪:成串的钱。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属:托付。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127、 阙:失职。4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阙”应译为“空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BC D5C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句表现出萧燧的正直,句表现出萧燧的勤俭持政,句表现的是萧燧心系百姓的一面。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

128、熺,遭到萧的拒绝。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C萧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D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6A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错在“与其亲党密告萧”,原文中没有“与”字,只是亲党做的事情。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

129、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7答案 (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 “浇浮”(社会风气浮薄)、“裕”(丰裕)、“治”(安定太平),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与”(给)、“忍”(忍心)、“坐视”(不管不问),每处1分,句子大意2

130、分。参考译文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萧燧生下来便聪颖而不同常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写文章。绍兴十八年,参加科举选拔考试中进士。授予他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执掌国家政权,他的党羽偷偷告诉萧燧,秋试之时,一定要主持考试选拔漕台,萧燧询问其中的原因,党羽便说:“丞相的儿子要参加这次考试,想要把他托付给你。”萧燧生气地说:“我第一次当官选拔官员,怎么敢欺骗自己的内心呢!”秦桧衔恨他,他不久后就收到檄文到秀州,但是到秀州之后,那儿的人员已经满额;秦桧又更换了另一个官员前往漕试考场,主持录用漕台的考试,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位居前列。孝宗初年,授予萧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的官职。轮到他上奏时,他说“官职,应当选择

131、适当的人,而不应当为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很高兴,制定了用人论赐给大臣。淳熙二年,升为起居郎。先前,监察御史一职空缺,朝廷上的议论大都认为应该交给萧燧;因为他没有经历过县令官职,于是拜他为左司谏。当时的宦官甘昪的门客胡与可、都丞旨王抃的族叔王秬全都在外拿着符节,有所依靠,不做善事,萧燧全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再次商议选拔官员,皇上问萧燧,他回答说:“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依靠现有的好生活,萌生骄奢之心,就不是我所明白的了。”皇上说:“你的话是忠言呀。”萧燧趁机劝皇上匡正朝廷纲纪,采纳正直的谏言,亲近君子,远离小人;亲信

132、有功的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皇上都很赞赏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外调做严州的知州。严州一带土地狭小财物匮乏,他刚到那里的时候,所得的官银不到三千,萧燧勤俭节约足够使用。两年之内,他用盈余的来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了宽松。当时皇上正吝惜官名,没有功劳的不给,却下诏萧燧治理有功,授予他敷文阁待制,调任做婺州知州。父老乡亲们都挡住道路,几乎不能行走,送他走出边境的有一千多个人。婺州与严州相邻,人们都非常熟悉条文规矩,不用辛劳便治理好了。那年大旱,浙西的常平司请求运粮到严州,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他们向朝廷请奏,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孝宗八年,萧燧被

133、召回朝廷,说:“江、浙一带连续两年发生水灾和旱灾,希望皇帝下诏,让诸司协助解决郡县的财物和赋税,不能只是监督和逼迫。”孝宗十年,又上奏广西百姓身受丁钱之害。所谏之事大多被采纳施行。求雨庆典,丁钱减半,从萧燧这儿开始。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一)K2012辽宁卷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字伯仁,少有重名,神彩秀彻。司徒掾贲嵩有清操,见,叹曰:“汝颍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复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弱冠,袭父爵武城侯。中兴建,位至吏部尚书。顷之,以醉酒,复坐门生斫伤人,免官。太兴初,更拜太子少傅

134、,尚书如故。上疏让曰:“臣退自循省,学不通一经,智不效一官,止足良难,未能守分,遂忝显任,名位过量。”固辞不受。帝诏不许。庾亮尝谓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对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帝宴群公,酒酣,从容曰:“今日名臣共集,何如尧舜时邪?”因醉厉声曰:“今虽同人主,何得复比圣世!”帝大怒,手诏付廷尉,将加戮,累日方赦之。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宽裕友爱。弟嵩尝醉谓曰:“君才不及弟,何乃横得重名!”以燃烛投之。神色无忤,徐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王导甚重之。尝于导坐傲然啸咏,导云:“卿欲希嵇、阮邪?”曰:“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及王敦构逆,温峤谓曰:“大将军

135、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曰:“君少未更事。人主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岂可举兵胁主!共相推戴,未能数年,一旦如此,岂云非乱乎!彼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既而王师败绩,奉诏诣敦,敦曰:“卿负我!”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率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敦惮其辞正,不知所答。帝召,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故副所望邪?”曰:“二宫自如明诏,于臣等故未可知。”或劝其避敦,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俄而被收,经太庙,大言詈贼不绝,祈速杀敦。语未终,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颜色不变,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遂遇害,时年五十四。(摘编自晋书

136、列传第三十九)注 :y,多用于人名。乐广:晋贤士,晋书云其“名重于时”。42012辽宁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顷雅道陵迟陵迟:衰落。B复坐门生斫伤人 坐:因犯罪。C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方:比拟。D何乃横得重名 横:强行。4D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横”应译为“意外”。5. 2012辽宁卷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周性格同一侧面的一组是(3分)()A.B.C.D.5B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前一句表明周谦虚,后一句表明他诚实;B项都表明周谦虚;C项前一句表明周宽容,后一句表明周善直言;D项前一句表明周狂放,后一句表

137、明他不畏险境心系国家。62012辽宁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在当时以雅望获海内盛名。文中贲嵩和庾亮的话都表现了这一点。其中,贲嵩认为周能够使国家风气清正。 B文中周在不同场合中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反映了周虽身处官场但敢于直言的性格。C周奉诏去见王敦时,王敦认为周辜负了自己,这主要是因为王敦举兵犯上时,周曾亲自率军与他对抗。D王敦构逆,周审时度势,深知自己身处险境。周被捕后,在经过太庙时,痛骂奸逆,触怒王敦,招来杀身之祸。6B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错在“两次以尧舜比况皇帝,对皇帝进行批评”,第一次是批评皇帝,第二次没有

138、此意。 72012辽宁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从弟穆亦有美誉,欲陵折,陶然弗与之校,于是人士益宗附之。(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7答案 (1)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折服周,周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译出大意给2分;“折”、“校”、“宗”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后来周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译出大意给2分;“纠”、“亮”、“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文中句子注意标准(信、达、雅)和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139、(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 “折”(折服)、“校”(计较)、“宗”(尊奉、尊敬),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纠”(纠察检举)、“亮”(通“谅”,谅解)、“黜”(罢黜、贬斥),每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周字伯仁,从小就有很高的名望,神采飞扬。司徒掾贲嵩有高尚的节操,见到周,感叹说:“颖地本来就有很多奇特的士人!自从近来儒雅的风尚逐渐衰落,今天又见到周伯仁,他即将振奋起以前的风尚,使我邦国宗族的风尚清雅高洁。”堂弟周穆也有美好的声誉,想压倒折服周,周态度和悦,不与他计较,于是人们更加尊崇依附周。到了二十岁,继承父亲武城侯的爵位。中兴初,官位至吏部尚书。不久,因为喝醉酒,又因

140、为他的学生砍伤人而犯罪,被免除了官职。太兴初年,又被授予太子少傅,还和以前一样担任尚书一职。周上书推辞说:“我隐退后自我反省审察,我的才学不能通晓一部经书,智力不能效命一个官职,一个人凡事知止知足是很困难的,不能够安分做事,竟忝列显要的职位,官职地位太高了。”坚持推辞不接受,皇帝下诏不允许他的请求。庾亮曾对周说:“大家都把你和乐广相比。”周说:“怎么能精细地描摹丑女无盐,冒犯美女西施呢?”皇帝设宴招待群臣,酒喝最痛快的时候,不慌不忙地问:“今天名臣聚集一堂,和尧舜之时相比怎么样呢?”周因为喝醉了酒,严厉而大声地说:“尽管现在同样是人主,但又怎么能和尧舜的圣明之治相提并论呢!”皇帝大怒,亲手下诏

141、把他交付给廷尉,打算将他杀掉,过了很长时间才赦免了他。后来周因为醉酒的过失被官吏检举,皇帝谅解他的情况,也没有对他贬斥责罚。周宽容友爱。他的弟弟周嵩曾喝醉后对他说:“你的才能尚不如我,你怎么竟能够意外得到天下美名呢!”用燃烧的蜡烛投掷周。周神情一如平时,语气平缓地说:“你用火攻,本是出自下策罢了!”王导很是器重他周。周曾坐在王导的座位上傲然啸歌,王导说:“你是在学嵇康、阮籍吗?”周说:“怎么敢舍弃眼前的明公,而远学嵇康、阮籍呢。”等到王敦发动叛乱,温峤对周说:“大将军此举好像有目的,应不会过度吧?”周说:“你年少没有经历过事情。皇上不是尧舜,怎能没有过失,臣子怎么能举兵威胁皇上呢!我们一起推戴

142、皇上,还没有几年,突然又这样,难道不是作乱么!王敦刚愎自用,跋扈得眼里没有君上,他的欲望难道会有限度吗!”不久王敦的军队大败,周奉诏到王敦那里去,王敦说:“你背弃了我!”周说:“您在安定中发动战争,我亲率六军,没有助你成事,而使得你军队败绩,由此而背弃了你。”王敦敬惮他言辞严正,不知怎么回答。皇帝召见周,对他说:“最近发生了大事情,朕与太子没有受害,君臣平安,大将军原本希望什么样呢?”周说:“皇上与太子的状况正如您所言,这是我等本不知道的事情。”有人劝他避开王敦,周说:“我作为大臣,关乎朝廷的兴衰,怎么能在乡野间苟活,向外投靠胡越呢!”不久周被收押,经过太庙的时候,大骂贼人不绝,请求赶快杀了王

143、敦。话没说完,左右差役用刀戟刺伤他的嘴,血流到脚跟,而他脸色不变,神情举止自若,看到的人都为他流下眼泪。最终被杀害了,享年五十四岁。K 2012山东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阴兴,字君陵,光武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忠平。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

144、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夫外戚家苦不知谦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皇太子。二十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事及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

145、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嵩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幸。明帝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强侯。”庆卒,子琴嗣。琴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注 贵人:即光武皇后,明帝生母。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履途泥,率先期门躬:弯腰B犹称所长而达之

146、称:称赞C.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 固:坚决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9A解析 躬:亲自,亲身。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10B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意义。A.表并列关系,译为“而且”/表承接关系,可以不翻译;B.都是介词“替,给”的意思;C.介词“用”/连词“因为”;D.介词,相当于“于”/介词,译为“比”。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是()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是以世称其忠平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A BC D

147、11A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用排除法进行筛选。题干中强调“直接体现”,而是世人的称赞,间接表现;为明帝所言,是对阴兴的褒赞。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B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谢绝了皇帝的封赏。C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羽林军十多年。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为侯数世。12C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分析综合

148、能力。C项,对照原文,发现原文“遂擢广为光禄勋”后面是一个“;”,这就足以说明提拔的是席广,而阴嵩并没有被提拔,只是得到了明帝的宠幸。参考译文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他率领武骑,随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为主上)遮挡风雨,手和鞋子经常会粘上污泥,在期门做表率。凡光武帝亲临之处,他总是事先进入清理宫室,很受亲近信任。他和同郡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其有用,同样称其所长而推荐其任官;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给推荐:因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

149、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实在是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里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至死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并辅导皇太子。次年夏季,光武帝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

150、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武帝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帝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坚决辞让说:“我不敢顾惜自身,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听从了他。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阴兴死后,光武帝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监领羽林军十多年,以谨慎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

151、后改任执金吾。明帝永平元年诏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比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巷之中。他曾亲自辅导过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早年去世,朕十分伤心。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现在决定:以汝南郡的鲷阳封给阴兴之子阴庆为鲷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四、(24分)13K 2012山东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4分)(

152、2)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3分)(3)至诚发中,感动左右,帝遂听之。(3分)13答案 (1)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理(或“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2)光武帝称许阴兴谦让,没有改变他的心愿。(3)最真挚的语言发自肺腑(或“内心”),使左右的人都感动了(或“感动了身边的人”),光武帝就答应(或“听从”)了他。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古文句子的能力。(1)句中关键词“幸”,是指皇帝到某处去;“辄”的意思是“总是”;“清”,是“清理”之意。另外,最后一句是被动句,翻译时必须体现句式特点。(2)句关键词“嘉”“让”“夺”“志”有一些根据上下文推断,有一些高中课本就学过,意思分别

153、为“称许”“谦让”“改变”“愿望,志向”。(3)句“至诚”可译为“最大的诚心”,第二句为使动用法,都要翻译准确。三、(9分,每小题3分)K2012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早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

154、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嗓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

155、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B自劾

156、求退 劾:检举揭发。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8A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实词的理解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进行推断。A.鄙:谦鄙,谦辞。根据下一句“为学止于是耶”和后面贺钦学习近思录及别人前来求学被他婉辞可知。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B玺书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9C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虚词可先区别其用法,再区分其具体意义。

157、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虚词,更多地采用一句选文、一句课内,课内句子作为对照句。此类试题作答时可将对照句中该字的用法和意义,代入选文。此题四个选项中的对照句分别出自课文祭十二郎文赤壁赋陈情表六国论。A.其:他,代词/大概,恐怕,语气助词。B.而: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C.以:连词,因为。D.为:作为,动词/被,介词。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

158、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10D解析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文言文阅读中的此类试题往往在某个关键字词的解释上出错,也可能在人名、地名、官衔名或时间、事件等方面张冠李戴。D.“学医”错。原文最后一段说他“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这里的“医闾”就是“医无闾山”的简称。参考译文贺钦,字克恭。世代居住在定海县,父亲贺孟员,凭借军籍的身份隶属于辽宁义州卫。贺钦年少时聪颖敏捷,学习科举(科目)时就谦卑地说:“做学问做在这里止步吗?”(于是,他)取来近思录阅读,有省悟。成化二年,(他)以进士的身份被授予户部给事中之职。因为(他)高傲,早先呈上奏章极力进谏

159、,又因为言官的身份失职遭致灾祸,(于是)检举揭发自己请求退职。恰好陈献章被征召前来京师,贺钦听他谈论经学,感叹说:“率性而为的本性不能显露,真理仍被埋没,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当即上疏解职而去,用弟子礼侍奉陈献章。(两人)分别后,(贺钦)画了陈献章的像来侍奉他(的像)。他在学习方面专心阅读五经四书和小学,希望能亲身实践,在于内心敬仰(它们)来收放内心。有来求学的人,(他)就推辞说:“我尚未从事研究,拿什么来管理别人?” 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像这样,十来年,(他)虽然足不出户,而达官贵人闻风仰慕(他)的德行的人,没有不亲自拜倒在他的脚下的

160、。弘治皇帝改换年号,(贺钦)被阁臣推荐,被起用为陕西右参议。诏书到时母亲恰好病死,于是上疏恳请辞官。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扩张辽东的田地,辽东人震恐,想要变乱。义州因为守臣贪婪、残暴,变乱先发生,(那里的人)聚众劫掠,却相互告诫说:“不要惊扰了贺黄门。”贺钦听说后,前往晓谕(他们)说:“你等是我的乡邻,现在不幸走到这一步。然而我私下替你们担忧,镇守城邑的军队不用多久就到,(那时)怎么办呢?”大家开始气势汹汹,到现在才知道后悔了。大家纷纷拜谢并且哭着说:“(您就是)我等的父亲,希望(您)教导我们。”贺钦说:“唯有不杀人,灾祸才可以避免。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

161、分守法的百姓。良民有什么怕的呢?”不久,有人传言说镇守城池的军队果然到了,大家又说道:“贺黄门没有轻侮的言辞。”(大家)环列着跪在贺钦的里门。贺钦说:“我本来知道有这样的事。城中混乱到这个地步,镇守城镇的军队怎么能不发兵?军队虽然到了,你等不曾杀人,必定宽恕你等,大家不要恐慌。”大家散去了,纷乱就平定了。这时,又有边地将领用欺诈的手段诱杀(自己人)作为阵前捕获的人,上级官员查验不能得到实情。(那个将领)一见到贺钦就惭愧地拜伏在地,说:“别人可以欺骗,我怎么敢欺瞒贺先生呢?”他的至诚之心就是这样感动人的。贺钦管理家庭笃信恩谊,符合伦理要求,厚待姻亲和亲戚,与宗族和睦相处。穿戴、婚丧、祭祀一一遵从

162、古代礼法,没有根据的言论一丝一毫都不进入自己的耳朵,儿孙必定用孝敬父母敬仰兄长的礼仪来熏陶。一天天、一月月的改变、教化,整个乡里的人都在善行方面兴盛起来了。乡里风俗沉溺于异端邪说,丧葬都办佛事,吃酒肉,肆意妄为、奢侈逾礼,不合法度,贺钦以身示范。晚年更加喜好易,研究心象等,书本不离手。大臣相继荐引,终究不被起用。(贺钦)年少时曾经隐居在医无闾山上,因此用医闾作为自己的别号,人们就称他为医闾先生。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3分

163、)(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4分)11答案 (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为世间所用呢?(3分)(2)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3分)(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4分)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翻译时,需坚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采用“留、增、删、换、移、补”的翻译方法。评卷时,阅卷者也往往采点给分,这个“点”就是得分点,也就是翻译中的重点字词,包括重要实词、通假字、活用、特殊句式等。此题两个小题的得

164、分点分别为:(1)奚以为:拿什么,用什么。(2)从游者:跟随学习的人;磨砻淬厉:磨炼激励;器业:才能学识。(3)守臣:地方官员;激变:激起变乱。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

165、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

166、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 【注】 胼胝(pin zh):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慊(qi):满意。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荷畚锸荷:挑B而幽敞各极其致 致:尽头C险者夷之 夷:使平坦D都堪泛月迎风 堪:

167、可以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有感触焉者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其下平田十余亩 其可怪也欤C乃可以称园矣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园以内花木之繁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虚者实之,实者虚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A BC D1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

168、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建成。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译文:_(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译文:_(3

169、)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分)译文:_2. 2012宝鸡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2分,每道选择题3分)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

170、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

171、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奇:奇妙B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弛:延缓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D. 以章献起于寒微 起:出身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B发兵捕之,久不得周怀政之诛,帝怒甚C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D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

172、内藏库以佐国用10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迪深厚有器局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B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12把下

173、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1)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5分)译文:_(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174、,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5分)译文:_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每道选择题3分)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少隶朔方军,以才武称。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契丹犯边,真宗幸澶州,御敌城北门,美慷慨自陈,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天圣初,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属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

175、来,其众数万薄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美率众使人持一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敌复寇金明,美引兵由虞家堡并北山而下,敌即引退。迁文思使,徙知保安军。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会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训练14新课标语文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平族帐二百,焚二十一,招种落内附者十一

176、族,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有余,悉飨劳之。及死,家无余资。【注】 族帐:我国少数民族聚族而居所设的帐幕,也指部族。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间走归京师间:中间B德明部落寇平凉方渠 寇:占领C其众数万薄金明 薄:以为薄,轻视D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 引:退却7下面的句子中全都表现周美“用兵谋略”的一组是()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益张旗帜,四面大噪遂募兵筑万安城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A BC D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美在赵保吉反叛时,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经常让他在宫中护卫自

177、己。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C元昊进攻大宋,周美为种世衡出主意,种世衡不听,结果周美打了胜仗,种世衡却劳师而无功。D周美对部下很好,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假数骑缚契丹将至阙下,帝壮之,常令宿卫。 (5分)译文:_(2)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5分)译文:_4. 2012吉林市毕业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每道选择题9分)李庭芝生时,有芝产屋栋,乡人聚观,以为生男祥也,遂以名之。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

178、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王昱守随,庭芝年十八,告其诸父曰:“王公贪而不恤下,下多怨之,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诸父勉强从之,未浃旬,昱果为部曲挟之以叛,随民死者甚众。淳祜初,举进士,中第。辟荆帅孟珙幕中,主管机宜文字。珙卒,遗表举贾似道自代,而荐庭芝于似道,庭芝感珙知己,扶其柩葬之兴国,即弃官归,为珙行三年丧。似道镇京湖,起为制置司参议,移镇两淮,与似道议栅清河五河口,增淮南烽百二十。开庆元年,似道宣抚京湖,留庭芝权扬州。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

179、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与士行习射礼。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德佑二年,宋亡。三月,大元将阿术使者持诏来招降,庭芝开壁纳使者,斩之,焚诏陴上。七月,阿术请赦庭芝焚诏之罪,使之降,有诏从之。庭芝亦不纳。是月,益王遣使以少保、左丞相召庭芝。庭芝以朱焕守扬,与姜才将兵七千人东入海,至泰州,阿术将兵追围之。朱焕既以城降,驱庭芝将士妻子至泰州城下,裨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降。庭芝闻变,赴莲池,水浅不得死。被执至扬州,朱焕请曰:“扬自用兵以来,积骸满野,皆庭芝与才所为,不杀之何俟?”于是斩之。死之日,扬

180、之民皆泣下。(节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八十)【注】 浃旬:十天。亭户:盐户。贷民负逋:宽免百姓拖欠的赋税。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陴:城上女墙。|训练17新课标语文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留庭芝权扬州权:代理 B兼浚他运河 浚:疏通C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 放:免除,解除D不杀之何俟 俟:通“矣”,语气词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庭芝善于安民的一组是()随必乱,请徙家德安以避扶其柩葬之兴国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庆场,以省车运逃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又大修学,为诗书、俎豆死之日,扬之民皆泣下ABC D.

18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庭芝聪颖过人。他出生时,他家的房梁上长出了灵芝,乡人认为这是大吉之兆,于是就起名庭芝。他少年时就非常聪明,每天能背诵数千字的内容,智慧和见识也常常超过长辈。B李庭芝知恩守丧。他在孟珙帐下听用,孟珙去世前遗表推举贾似道接替自己,又把李庭芝推荐给贾似道。李庭芝为报答孟珙的知遇之恩,弃官回家,为孟珙守丧三年。C李庭芝拒不降元。南宋灭亡后,大元将领阿术派使者劝降李庭芝,结果使者被杀,诏书也被焚毁。后再次劝降,又被李庭芝拒绝。D李庭芝拒元至死。朱焕利用李庭芝将士和妻子、孩子诱迫把守泰州城的副将孙贵、胡惟孝等开门投降,并最终请求将李庭芝处死在泰州。1

182、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5分)译文:_(2)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5分)译文:_5. 2012宝鸡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每道选择题3分)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中,巽守雍,命随所取浮图像入见。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

183、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诏汰三陵奉先卒,汰者群噪府下,长卿矫制使还,而具言不可汰之故,朝廷为止。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提点益州路刑狱,历开封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漕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

184、,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训练19新课标语文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长卿无文学,而长于政事,为能臣。性洁廉,不以一毫取诸人。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既没,诏中使护其丧归葬。(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85、不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听:治理B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 知:了解C长卿矫制使还 矫:假托(命令)D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 征:赋税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长卿“长于政事”的一组是()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诏汰三陵奉先卒,汰者群噪府下岁漕米至八百万城郭仓庾皆颓,长卿尽力缮补定州当得园利八十万,悉归之公A 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长卿早年聪慧,受到仁宗喜爱。天禧年间,他随同所运取的佛像进京见皇帝,宋仁宗见他对答敏捷,便想让他留下来辅助自己,他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B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C孙长卿考虑周详,反对劳民伤财的行为。有人提议开通盱眙河,他表示反对,因为这里难以施工,后来都水官虽然调动数百万民工,却没能开挖成功。D孙长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庆州知州任上,他关注民生,开凿上百眼水井,并寻访故道,将它开辟为一条连接两地的平坦通途,方便了百姓生活。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5分)译文:_(2)“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5分)译文:_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