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以及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从唯物史观认识影响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通过学习认识到交通、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树立关心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铁路与公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
2、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2)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2航空(1)19
3、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现代通讯(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3
4、)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易错提醒】1淞沪铁路是最早在中国建成的一条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不久就被拆除了。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该铁路于1881年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是中国真正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2西方先进的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4交通运输的
5、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5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深度点拨】1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
6、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2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3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轻巧识记】1“一、二、三、四”归纳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
7、空。2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六大特征3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网络小结术语精要1.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影响深远,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因素史料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
8、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提示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资金和技术的缺乏。2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的投资状况史料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到1911年中国铁路的修筑简况:图片数据表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投资修筑的铁路长度大大超过了中国人自建铁路长度,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点。史料反映了1911年前中国铁路怎样
9、的投资状况?这种投资状况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状况:以帝国主义直接投资和清政府贷款投资为主,中国人自筹自建铁路仅占很小比例。问题: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强,中国铁路修筑权大量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特点、原因(1)特点从时间上看,开端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从发展水平上看,受到本国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帝国主义的排挤,近代交通发展缓慢。从地域上看,近代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的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从作用上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2)原因外因a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到中国。b列强为了扩大在华
10、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内因a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b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业的发展。c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1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兴起的因素史料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
11、署的电线,随后命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的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表明列强侵略引起思想的变化。体现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史料,分析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发生变化的原因。提示 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电信技术的特点及作用史料1919年5月4日的北京学生运动能立即席卷全国与电报快捷传递消息和社会动员的功能密不可分。电报,其重要性在于,在交通系统远不足以把全国连为一体时电报系统至少可把全国连为一个时间共同体,这是后来全国同步的社会和思想运动的技术基础程巍清
12、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快捷”体现了速度快。“社会动员”体现了电报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功能。“全国”体现了范围广。“技术基础”体现了电报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依据史料分析归纳近代通讯技术的特点及影响。提示 特点: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影响: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和积极影响(1)兴起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政治的需要。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积极影响加快信息传递,有利于航运、防汛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建设,保证了军情的及时性与军队的机
13、动性。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一、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积极方面:交通便利、快捷、运输量大,有利于经济交流,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2消极方面:近代史上主要是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现代史上主要是加剧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交通事故频繁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等。【对点演练】1(2019龙岩高一期末)近代以来,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乡人”“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由此可见()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逐渐消失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C
14、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传统落后观念D西方文明遭遇到国人的强烈抵制解析:选C。依据“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轮船、火车替代,乡人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打破”,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的落后观念,故选C项。二、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变迁历程中国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发展变迁经历了由外国在中国建立电报机房到中国自己架设有线电报线,由用于军事目的的有线电报到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通讯网形成的历程;此后,电话成为日常通讯工具,寻呼机、传真机及无线电话相继出现,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成为时尚。【对点演练】2. (2019宁波高一期末)清代某一谕旨中有以下内容:“又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
15、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如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上述谕旨中的“电”应是指()A电车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解析:选B。19世纪70年代,中国在台湾架设了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而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的情况,故选B。A是交通工具,明显与题意不符;C是有声通讯工具,与题意不符;D项中国无线电报出现在20世纪初,时间上与题意不符。1(2018广东学考)下列交通工具中,在中国最晚出现的是()A火车B轮船C汽车 D马车解析:选C。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故选C。火车、轮船在鸦片战争后不久就在中国出现,A、B两项错误;马车是中国的传统
16、运输工具,D项错误。2(2018江苏学考)申报在20世纪30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A交通工具趋同化 B交通迈向近代化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解析:选B。材料中“汽车出租”“驾驶执照”等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交通迈向近代化,故选B项。3(2019郑州高一期末)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17、解析:选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故A项正确。4(2019南京学考模拟)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首飞成功,中国“大飞机梦”终于得以实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发展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其中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是()A冯如制成中国首架飞机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C北京至天津航线的开通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解析:选A。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5(2019徐州学考模拟)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
18、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A电话 B电报C火车 D轮船解析:选B。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暗码”,由此判断是电报。6(2018浙江学考)“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解析:选D。题干
19、中现象反映了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学思之窗(教材P69)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 在火车机车不断改进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百姓生活。二、本课测评(教材P7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提示 (1)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交通工具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舟楫、马车。随着现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2)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通讯实行驿站制度,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架设成功,
20、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开始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此后各地陆续开设。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机开始使用,近年来,互联网得到发展。三、学习延伸(教材P71)上述两种意见,你赞成哪一种?理由是什么?提示 (1)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要想富,先修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2)同意第
21、二种观点。理由:高速公路成本大,在中国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公路的修建必然会牵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的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成很大的浪费。(建议用时:3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济南高一期中)下图是吴淞铁路公司于1876年发行的“铁路火轮车”招贴画。据记载,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图文材料说明()A近代交通工具首现中国B国人观念发生彻底改变C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 D广告公司广揽旅游业务解析:选C。根据材料信息“当火轮车通过时,人们纷纷涌来,争相乘坐”可知,铁路火车影响人们生活,故选C项。2(2019天津高一联考)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22、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解析:选B。“津唐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解决洋务企业运输困难的问题,尤其对于解决开平煤矿煤的运输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B。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航运垄断局面,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A项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时间上与题干不符,C项错误;修筑铁路与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没有必然联系,D项错误。3(2019保定高一检测)1898年,袁世凯为慈
23、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A慈禧生活俭朴 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选D。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问题被弃,这说明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D项符合题意。4(2019临沂高一检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选C。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居民乘
24、坐的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汽车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初,排除A项;铁路在19世纪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排除B项;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D项。5(2019张家界高一月考)历史教授何辉庆说:“民国成立,中国面临了人类由陆路、海路活动,走向天空的关口,列强挟带着科技优势,已抢先一步研发,中国人在后辛苦的追赶,希望不会落后太远。”下列的科技成就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19世纪80年代,中国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B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C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
25、国民航拉开了序幕解析:选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意味着中国飞机制造、航行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故选D。“19世纪80年代,中国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不符合材料“民国成立”“走向天空的关口”,B项错误;“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证明中国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但是在民国成立之前,C项错误。6. (2019稽阳联谊学校联考)张之洞上书曰:“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A19世纪70年代台湾 B
26、19世纪80年代台湾C19世纪80年代上海 D19世纪60年代天津解析:选A。从“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可知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是架设有线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设立电报局,并建立了自旗后(即今高雄)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线长95华里的电报线,这是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故A项正确。7(2019淮安高一期末)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A电报 B火车 C电影 D电灯解析:选A。由诗的内容推测该文明成果是通讯工具有线电报,故选A。火车是交通工具,
27、B项错误;电影是大众传媒,C项错误;电灯是照明电器,D项错误。8(2019河池高一期末)下面是盛泽镇通讯发展与丝绸成交额关系表。由此表可知()时间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万两)1909年设邮政分局4081918年设电报局5111923年设拥有100门电话机的电话公司9771936年全镇拥有电话的人家已有222户1 021A.盛泽镇通讯业走在全国前列 B丝绸成交额与近代通讯密不可分C盛泽镇实现了通讯近代化 D通讯发展对丝绸成交有一定帮助解析:选D。从表中可知,伴随着通讯发展,丝绸成交额从“408万两”到“1 021万两”,不断上升,符合交通通讯有助于商业发展的规律,故选D。二、非选择题9(2019深
28、圳高一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光绪年间上海黄浦江畔的街景: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选取任意角度,指出上海社会生活的变化,分析说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解析:第一小问变化,材料中变化非常多,只要提取其中一点即可 ,如出现西式建筑、西餐西装流行等;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此题实际上强调的是上海出现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上海的地理位置、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政府政策及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角度分析。答案:变化:近代商业、邮电事业发展。(或出现西式建筑。或外来宗教的传播。或西餐、西式服装成为时尚)原因:上海地理位置优越,处于沿海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口岸,较早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近代生产方式的产生;近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近代科学技术的传入;政府政策影响;上海人生活水平较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