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 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水平结构B 垂直结构C 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 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 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
2、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D 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B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C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 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6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
3、长期间()A 增长率大于零B 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 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 种群密度最大7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一般需使用()A 同种限制酶B 两种限制酶C 同种连接酶D 两种连接酶8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A 将任意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B 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包括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C 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即磷酸二酯键D 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9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B 质粒是细菌细胞质
4、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C 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 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10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在进行组织培养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中A B C D 11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B 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
5、个限制酶切点C 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 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12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脱分化过程发生在b步骤,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重要作用B 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C 从植物叶片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D 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因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13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B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C 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
6、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D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14以下关于桑椹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胚胎细胞达到32个左右,形似桑椹B 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即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C 良种母牛体内此时的细胞都有可能克隆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性别一定为雌性D 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15“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7、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16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B C D 17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 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 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18下列
8、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1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 50只B 42只C 92只D 161只20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
9、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cm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B 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C 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D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21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22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
10、,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 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2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第9年,种群已经达
11、到K值C 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D 若为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25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 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 青草和猫头鹰C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 食草昆虫和青草26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不能确定27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A 1kgB 10kgC 125kgD 1000kg28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EV71型目前,科技工作者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该
12、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 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病毒EV71型的单克隆抗体C 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该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该病毒感染者29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在
13、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30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的磷元素浓度下的生长速率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 A B C D 二、解答题(共5
14、小题,满分40分)31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甲、乙、丙之间的流动是以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甲为,乙为(3)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和代表的生理过程是(4)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32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
15、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和之间(3)采用PCR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模板DNA、和33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
16、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5)已知癌基因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或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34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
17、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为一次获得多个细胞B,往往需要向供体2内注入(2)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诱导(3)通过应用2获得小牛,涉及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4)应用3中的细胞D取自囊胚的,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5)应用4中获得二分胚和,移植到受体牛中得到两只小牛,两只小牛的性别是35下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分析回答:(单位:102kJ/m2/年)PgPnRA15.92.813.1B87
18、0.7369.4501.3C1.90.81.1D79.228.950.3E94.733.061.7F211.520.1191.4(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右表所示的A、B、C、D、E、F外,还应包括(2)根据右表数量分析,同一生物的“Pg、Pn和R”之间的关系是(3)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填营养级序号)的生理活动后,进入生物界(4)如果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6)从表中可以得出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7)A和C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
19、传递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2014-2015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南侨中学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几个生态学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B 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 生态系统是由种群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D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
20、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群落是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B正确;C、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的有机统一体,C错误;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概念,掌握种群的数量特征;识记群落的概念;识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能结
21、合所学的只是准确判断各选项2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现象,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 水平结构B 垂直结构C 初生演替D 次生演替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地演替解答: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诗句原有的含义是指:小草很坚强,就算草原被火烧尽了,到春天一样生长起来通过诗句的含义可知,小草不是一种生物,并且小草的有无影响动物和微生物,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
22、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此处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确定是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并且能够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进而判断选项3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B 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C 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D 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的特征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
23、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解答:解:A、在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A正确;B、调查某森林中一种鸟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年龄组成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C正确;D、从种群特征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种群的出生率,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种群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4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
24、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A 种群密度B 适应的普遍性C 群落的垂直结构D 群落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生物群落中,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称为水平结构解答:解: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称为垂直结构;从题干可看出,树林里多数鸟类生活在树冠,啄木鸟生活在中层,环颈雉生活在底层,为动物的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结构的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群落结构的含义,能准确区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
25、理解,不正确的是()A 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B 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C 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D 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考点:群落的演替;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动物是食物和栖息空间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答:解:A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和栖息地有关,A正确;B动物在群落中的
26、分层现象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有关,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B正确;C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能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和速度,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结构及演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6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A 增长率大于零B 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 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 种群密度最大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处于环境最大容纳量,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处于平衡状态,种群增长率几乎为0,种群密度最大,种群数量波动不大,其
27、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老年个体数量不会最多解答:解:A、在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其增长率为零,A错误;B、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C、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但不会均为0,C错误;D、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种群密度最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7在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中,一般需使用()A 同种限制酶B 两种限制酶C 同种连接酶D 两种连接酶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
28、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解答:解:切割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后形成的黏性末端,只有存在互补序列才能连接形成重组DNA片段,欲获得存在互补碱基序列的黏性末端一般需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黏性末端只有互补时才能拼接,获得互补碱基序列则需要同种限制酶8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A 将任意两个DNA分子连接起来B 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
29、,包括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对之间的氢键C 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即磷酸二酯键D 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DNA重组技术至少需要三种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形成重组DNA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解答:解:在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Ecoli 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只连接具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30、即形成磷酸二酯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DNA连接酶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DNA连接酶的类型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A 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B 质粒是细菌细胞质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C 质粒只有在导入宿主细胞后才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D 细菌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进行的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2、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要具有
31、限制酶的切割位点; 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子的筛选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3、天然的质粒不能直接作为载体,基因工程中用到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解答:解:A、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一种环状DNA分子,不是细胞器,A错误;B、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B正确;C、在体外,若给予适宜的条件,复制也可能进行复制,C错误;D、有的质粒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如大肠杆菌的Ti质粒的TDNA,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运载
32、体质粒,要求学生识记常用运载体的种类,理解运载体具备的条件10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抗虫棉,下列导入目的基因的作法正确的是()将毒素蛋白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注射到棉受精卵中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质粒重组,导入细菌,用该细菌感染棉的体细胞,在进行组织培养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与细菌质粒重组,注射到棉的子房并进入受精卵中A B C D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基因工程中,在导入目的基因前,首先要获得目的基因即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然后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与细菌质粒重组完成上述两步以后才能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棉的体细胞或受精卵),目的基因
33、导入受体细胞后,可随受体细胞的繁殖而复制解答:解:将毒素蛋白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没有获得目的基因,子代细胞不会有抗虫性状,故错误;将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直接注射到棉受精卵中而没有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这样目的基因是不会被保留下来的,很容易被水解掉,故错误;基因工程中,在导入目的基因前,首先要获得目的基因即编码毒素蛋白的DNA序列,然后要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即与细菌质粒重组,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植物细胞,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故正确;形成基因表达的载体后,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精卵,而受精卵基因发育的全能性,故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目的基因导入的方法,难度不大,需要熟记目
34、的基因的导入过程11如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B 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C 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D 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基因工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其中人胰岛素基因属于目的基因,质粒为运载体,两者结合为重组质粒的过程属于基因工程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再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目的基因随着受体细胞的繁殖而扩增,进而获得目的基因产物解答:解:A、X是含有胰岛素基因的细菌细胞分裂形成的,含有胰岛素基因,因此能合成胰岛素,
35、A正确;B、质粒通常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这样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和筛选含有重组DNA的细胞,B正确;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除了需要DNA连接酶,还需要限制酶,C错误;D、基因工程能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该细菌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形成的,因此其性状已被定向改造,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基因工程操作过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意义,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和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下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流程图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脱分化过程发生在b步骤,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重要作用B 再分化发生
36、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C 从植物叶片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D 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因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解,其中a表示获取叶片组织块,b表示脱分化过程,c表示再分化过程,d表示胚状体包裹人工种皮形成人工种子的过程;e表示个体发育过程解答:解:A、图中脱分化过程发生在b步骤,在此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重要作用,A正确;B、再分化发生在c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B错误;C、从植物叶片组织块到种苗形成的过程,说明植物叶片细胞具有全能性,C正确
37、;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因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图解,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过程及条件等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3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常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突变个体B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用理化因素诱导可获得大量有益突变体C 单倍体育种中经减数分裂和组织培养两个过程能获得纯合二倍体D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
38、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3、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解答:解:A、培育转基因的外植体得到的新个体属于基因重组个体,A错误;B、理化因素可诱导产生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及多害少利性,B错误;C、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两个过程,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
39、题综合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如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如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应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如从培养的红豆杉细胞中提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14以下关于桑椹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胚胎细胞达到32个左右,形似桑椹B 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即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C 良种母牛体内此时的细胞都有可能克隆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性别一定为雌性D 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考点: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分析: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
40、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叫做桑椹胚实验证实,这一阶段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细胞,这些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解答:解:A、当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叫做桑椹胚,A正确;B、这一阶段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细胞,B正确;C、良种母牛体内桑椹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各细胞基因型相同,由它们克隆而成的小牛性别也相同,但不一定都是“母牛”或者雌性,这要视一开始此受精卵的情况而定若受精卵为XY型,则全为雄性;若受精卵为XX型,则全为雌性,C错误; D、桑椹胚 这些细胞都是由受精卵
41、经有丝分裂产生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桑椹胚的概念及特点学生重点是要记住胚胎发育过程的特点15“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A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B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C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人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人考点:生态农业工程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
4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生态农业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是循环利用,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错误;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D、该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猪一沼一茶”生态农业模式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识记生态农业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6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
43、径是()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 B C D 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带来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思考解答解答:解:由于人口的过度增长,带来了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能源危机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控制人口增长,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保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合理的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养高产
44、作物品种,如袁隆平的高产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利于解决粮食问题开荒种地、围湖造田、多用农药、化肥等措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长期发展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注意灵活答题17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B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C 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 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考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分析: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45、、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解答:解:A、提高抵抗力稳定性就会增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就会越复杂,为各类生物的生存提供多种机会和条件,A正确;B、营养结构减少,恢复力稳定性提高,各类生物的生存种机会和条件会减少,B错误;C、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是相对变化的,C错误;D、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会减少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故选:A点评:考查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意义,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1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
46、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 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C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的菌体,边线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采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土壤小
47、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所以可以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并且打开电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对于边界线上的个体,要计相邻两条边及夹角中的数目;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解答:解:A、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可知,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大,A正确;B、正常统计时,血球计数板的框格边上的菌体要计算两条相邻的两边,所以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则实验所得到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B错误;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而不能
48、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这样会使计算所得数值偏小,C错误;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会导致所得数值偏小,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探究酵母菌数量和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
49、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 50只B 42只C 92只D 161只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调查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采用的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解答:解:根据第一次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第二次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进行计算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161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20在探
50、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取样时先用花铲拨去35cm深浮土,再用取样器取样B 采集时,体型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C 观察时,有些小动物用肉眼难以识别,最好用放大镜D 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以用目测估计法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解答:解:A、取样时,将表土上的落叶拨开,再用取样器取样,A错误;B、采集时,体型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B正确;C、有些小动物肉眼难以识别,可用放大镜、实体镜进行观察,C正确;D、
51、可用目测估计法进行丰富度统计,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识记和理解调查过程是解题关键21如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A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B 图中C种群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C 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D 若D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解答:解:A、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该图含有阳光、空气、水等
52、生态因子,所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A错误;B、图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有B、C、F,所以C种群获得的能量没有A种群能量的10%20%,B错误;C、E和F处于同一环境中,不存在于地理隔离,C错误;D、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可推测D种群的数量增加,则E种群密度将增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2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B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因此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C 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D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
53、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1、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产量提升,这样光合作用强,积累的有机物多2、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3、池塘中食物有限,当鲫鱼增长到一定数量是食物不足,要想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4、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的重要指标,所以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解答:解:A、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有利于阳光等资源的充分利用,A正确;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达到K值时,由
54、于环境变化,种群数量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波动,但不会明显,如果环境出现变化,K值可能会发生改变,B错误;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的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因为生产者少,固定的有机物不足,C正确;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种群增长、种群特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A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B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 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考点:种群
55、的特征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为:死亡率和出生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特征,性别组成,种群密度解答:解: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人老龄化阶段是年龄特征,故A错误;B、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属于出生率,故B错误;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不属于种群数量特征,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故C正确;D、由于微甘菊人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死亡率和出生率,故D错误故选:C点评:学生要熟知种群数量特征,本题属于识记内容24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图可
56、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B 第9年,种群已经达到K值C 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D 若为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考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据图可知,根据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下降说明该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曲线;第5年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说明处于,因此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00;第5年到第9年,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数值是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解答:解: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A错误;B、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
57、,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K值为400只,B正确;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D、防治鼠害时,要在200之前处理,2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鼠患,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25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次是()A 猫头鹰和食虫昆虫B 青草和猫头鹰C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D 食
58、草昆虫和青草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解答:解: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上一个营养级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因此营养级越低所占有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所占有的能量越少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个营养级,食草昆虫处于第二个营养级,蜘蛛是第三个营养级,食虫鸟是第四个营养级,猫头鹰是第五个营养级;因此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的消费者是食草昆虫,占生态
59、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少的消费者是猫头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考察考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能量是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递减的26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不能确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据图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主要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答:解:据图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主要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60、,图示中,箭头都起始于b,所以b表示生产者,a表示消费者,a、b箭头都指向c,所以c表示分解者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识图判断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7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A 1kgB 10kgC 125kgD 1000kg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而本题中强调“至少”,所以应该应用20%这个数值解答:解:根据食物链“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选用能量传递效率20%,则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1kg20%20%20%=125kg故选:C
61、点评: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时,其传递效率为10%20%计算最值时要把握能量传递效率和食物链的长短:(1)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2)已知低营养级的能量,求高营养级能量时: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8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EV71型目前,科技工作者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该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B 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
62、对病毒EV71型的单克隆抗体C 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该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该病毒感染者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化学性质不单一,不是单克隆抗体;将等量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后的细胞不都是杂交瘤细胞,还有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单克隆抗体的作用: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解答:解: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
63、小鼠体内,血清中的抗体,其中并不仅仅只含有一种抗体,还含有体内原有的抗体,化学性质不单一,故A错误;B、由于单个效应B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能无限繁殖,所以在体外培养不可能获得大量的抗体,故B错误;C、杂交瘤细胞是特指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而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若只考虑细胞间的两两融合情况,就可以形成三种杂交细胞,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故C错误;D、抗原抗体杂交法可以鉴定特异性的蛋白质,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
64、键是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29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都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B 在进行组织培养时,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脱分化,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 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65、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全能性)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解答:解: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紫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草素需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紫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利用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时,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
66、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而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得到多倍体植株没有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A正确;B、根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发生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均不完全相同,而且动物细胞融合不能形成杂种个体,只能形成杂种细胞,C错误;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采用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及应用、变异、动物细胞融合、植物体细胞杂交、试管婴儿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不仅要求考生
67、识记相关知识点,还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结合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特别是C选项,要求考生能从诱导融合的方法、所用的技术手段、所依据的原理和结果等方面正确区分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30A、B两种微藻对磷元素需求较高,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和B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在不同的磷元素浓度下的生长速率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为X的环境中,若只考虑磷浓度的影响,那么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可能是() A B C D 考点:种间关系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Gause(高斯)竞争排除原理的涵义:种间竞争的结构出现
68、不等性或不对称性,即一个种被另一个种完全排挤掉,或是一个种被迫使另一个种占据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利用不同的食物资源等,即发生生态位分离,这在生态学上称作高斯的竞争排除原理,即生态学(或生态位)上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区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要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他特性上的分化解答:解:提取题干的有效信息:根据图乙:B微藻在低营养离子浓度下比A微藻生长速率快,说明在低P浓度下,B微藻的竞争能力强,A微藻的竞争力弱,并且在P离子浓度为0时,B微藻仍然可以生长,但是A微藻不能生长,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P离子浓度越来越低,会导致A微藻死亡,所以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
69、变化曲线最可能是D曲线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效提取题干中的信息,考查了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31如图为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类群请据图回答(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丙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甲、乙、丙之间的流动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3)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4)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煤和石油等化
70、石燃料的燃烧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CO2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1、分析图碳循环模式图,甲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丙是生产者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途径)或硝化细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完成的大气中CO2的主要来源: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解答:解:(1)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丙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2)碳元素在大气中与甲消费者、乙分解者、丙生产者之间的流动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的,在生态系统的各成分
71、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3)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和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4)碳循环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5)人类活动对碳循环干扰最大的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途径,这一干扰,增加了CO2的含量,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故答案为:(1)丙 生产者(2)二氧化碳 消费者 分解者(3)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4)能量流动(5)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CO2 温室效应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生产者,依据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间的物质交流是双向的,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产者,而生产者通过呼吸作用将碳元素释放到环境中32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
72、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胰蛋白(或胶原蛋白)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3)采用PCR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引物和Taq 酶(热稳定DNA聚合酶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
73、因的检测与表达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目的基因的方法:(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PCR技术的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等解答:解:(1)为了使动物组织分散开为单个细胞通常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3)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T
74、aqDNA聚合酶和一对DNA引物;在PCR反应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从较高的温度冷却到相对较低的55左右,其作用让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上,形成局部双链故答案为:(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2)启动子终止子(3)脱氧核糖核苷酸 引物Taq 酶(热稳定DNA聚合酶)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相关知识,着重识记动物细胞培养和PCR技术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应用能力,属于容易题33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
75、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多(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应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停止(或抑制)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多(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5)已知癌基因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药物Y,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
76、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mRNA或蛋白质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
77、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解答:解:(1)肝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的分裂能力强,细胞周期短,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相同时间内肝肿瘤细胞产生的子代细胞多(2)细胞培养应在含有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3)甲细胞为肿瘤细胞,已经失去接触,而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存在接触抑制,因此在这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停止甲细胞能无限增殖,因此其传代的次数比乙多(4)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5)该实验的目的是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因此自变量为是否加入Y,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
78、则A组细胞培养液中应加入等量Y已知基因X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基因X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抗癌药物Y的作用可能是抑制基因X的转录过程,也可能是抑制其翻译过程,因此通过分别检测基因X在A、B两组细胞中的mRNA或相关蛋白质合成水平的差异,可以确定Y的药效故答案为:(1)多(2)维持培养液pH(3)停止(或抑制)多(4)抗生素(5)药物YmRNA蛋白质点评:本题以药物试验为背景,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动物细胞培养、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明确实验的目的,理解实验的原则,能结合转录和翻译的过程答题34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
79、丰富,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为一次获得多个细胞B,往往需要向供体2内注入促性腺激素(2)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诱导精子获能(3)通过应用2获得小牛,涉及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4)应用3中的细胞D取自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生殖腺(原始性腺)(5)应用4中获得二分胚和,移植到受体牛中得到两只小牛,两只小牛的性别是雌性或雄性考点:胚胎移植;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分析:分析题图:应用1中:供体
80、1提供细胞核,供体2提供细胞质,经过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称为克隆牛应用2中:优良公牛和供体1配种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属于有性生殖;应用3中:从早期胚胎和原始性腺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干细胞培养;应用4中: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为克隆牛,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细胞质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2,因此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供体1和供体2;对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2)精子只有获能后才能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
81、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的目的是诱导精子获能(3)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胚胎移植(4)囊胚中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为胚胎干细胞,因此应用3中的细胞D取自囊胚的,胚胎干细胞除了来自早期胚胎,还来自原始性腺,因此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原始性腺(5)二分胚和来自同一个受精卵,二者的性别相同,即均为雌性或均为雄性故答案为:(1)供体2促性腺激素(2)精子获能(3)胚胎移植(4)内细胞团生殖腺(原始性腺)(5)雌性或雄性点评:本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及过程;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掌握胚胎分割的特点;识记胚胎干细胞的概念及特
82、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5下表是对某湖泊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E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F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分析回答:(单位:102kJ/m2/年)PgPnRA15.92.813.1B870.7369.4501.3C1.90.81.1D79.228.950.3E94.733.061.7F211.520.1191.4(1)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右表所示的A、B、C、D、E、F外,还应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根据右表数量分析,同一生物的“Pg、
83、Pn和R”之间的关系是Pg=Pn+R(3)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B(填营养级序号)的生理活动后,进入生物界(4)如果D作为该湖泊中的经济鱼类,生产上既要获得最大捕捞量,又不破坏其种群稳定,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D的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原因是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6)从表中可以得出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A和C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毒物质的
84、富集等知识结合每一小题注意分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递减率为10%20%从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分析可知,ABCDE构成了两条食物链,分别是BDAC、BEAC解答:解:(1)B为生产者、F为分解者、其余种群都是消费者,要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由于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Pg=Pn+R(3)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界的能量可以通过表中B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后,进入生物界(4)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种群数量为环境负荷量一半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最有利于种群的增长,所以在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经济鱼类的捕捞上,通常将捕捞量控制在环境负荷量一半的水平上,(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6)从表中可以得出能量流动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答案为:(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2)Pg=Pn+R(3)B(4)此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5)负反馈调节(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评: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的,注意能量与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