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769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山东省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汶上圣泽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左传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的“臣光曰”等,都是史论结合的代表。同时,在史书注释、书目提要中也都包含丰富的评论。这些史论结合的精彩之论代表了我国传统史学的理论积累,需要下功夫深入发掘和总结。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凡是研究过司马迁史学思想的人都知道,其史论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比如,他对当时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就非常关切。在平准书和货殖列传里,司马迁

2、试图从经济发展中探寻社会发展的原因。在货殖列传中,他在分析人类社会物质生产情况时说:“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这段论述一方面说明物质生产的历史有其自身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说明社会分工是由生产和交换的需要决定的,而社会生产的发展又是由于人们为满足物质需要而从事工作的结果。这些论点表明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且力图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这可以说是一种朴素的

3、唯物史观。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其实除了这两种形式,司马光在书中还常常借历史人物之口来发表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史论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十分深刻。以“臣光曰”中关于治国用人方面的一些史论为例。司马光提出“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认为一个国家能否治理得好,关键在于能否选拔一批得力的人才,所以他在资治通鉴中非常注意并突出叙述了举贤用能的史实。在用人问题上,他主张用人唯贤,反对用人唯亲。他说:“臣闻用人者,无亲疏、新故之殊,惟贤、不肖之为察。”怎样才算是“贤”呢?司马光认为必须以德为本、德才兼备:“夫聪察强毅之谓才

4、,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关于用人方面的精彩之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史论更是不胜枚举。对于史书注释,许多人认为这纯粹是史料性的东西,没有什么理论含量。这是对史书注释的误解。比如,元代学者胡三省不仅对资治通鉴在文字方面作了详细注释,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而且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这些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比如,资治通鉴记梁武帝称:“我自非公宴,不食国家之食,多历年所;乃至宫人,亦不食国家之食。”这自然是十足的欺人谎言。对此,胡三省在注释中加以无情揭露:“帝奄有东南,凡其所食,自其身以及六宫,不由佛营,不由神造,又不由

5、西天竺国来,有不出于东南民力者乎?”这就以人所共知的事实揭穿了梁武帝的骗人鬼话。尤其可贵的是,胡三省说出了这样一个真理,即国家上下衣食住行,无不出于“民力”。他在资治通鉴注中还特别强调历史的善恶惩劝作用,认为资治通鉴正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所以他在注释中不厌其烦地指出:“通鉴书之以为后世戒。”“后之守国者,尚鉴兹哉!”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一大特点,也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摘编自仓修良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材料二: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

6、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 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伟大的时代必

7、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

8、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的史论,表明了司马迁已经认识到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探索社会发展的原因。B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常通过三种形式发表史论,其关于用人问题的论述,包含以德为本的思想。C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D材料二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发掘“君子曰”、“太史公

9、曰”、“臣光曰”的内涵,我们就能对其所涉及时代的历史情况有较深入的理解。B史论结合是传统史学的优长,是史学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基础,它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提供充足养料。C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D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史书注释对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以及对以前的历史有很多评论,都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B如果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就会误解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中注释的意义。C

10、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D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史学研究在当下的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钱穆的湖与湖上闲思陈益无锡荡口古镇,是学者钱穆的故乡。粉墙黛瓦的街区,恰如两片青色衣襟覆盖在河道两侧。一座座石拱桥、石梁桥似纽襻,把它们紧紧相连。苍颜斑驳的卖鱼桥,是从前进行鱼鲜交易的地方。天明时分,渔民们摇着小木船,陆续从湖荡那

11、边进镇,浅舱里水花四溅,银光闪烁。刚刚在桥堍缆好船,手挽竹篮的主妇就围拢来了。昔日,年少的钱穆生活在古镇老街,常常到鹅肫荡边玩耍。号称八千亩水面的鹅肫荡,平时禁捕,到了冬天才开捕。一时千舟云集,热闹非凡。钱穆的父母雇了一条船,兴致勃勃带着他下湖。有人把活蹦乱跳的鱼儿送来,在湖荡里现烧现吃,那情景让钱穆晚年居住在台湾都无以忘怀。对于他,湖是故乡的意象。1948年上半年,钱穆花四个月时间,陆续写成三十篇文章,编成一册湖上闲思录。当时他任教于无锡江南大学,临近太湖,距故乡荡口也不远。“课务轻闲,胃病新愈,体况未佳,又值时局晦昧,光明难睹,时时徜徉湖山胜处,或晨出晚归,或半日在外。即暂获间隙,亦常徘徊

12、田塍鱼塘之间。尽抛书册,唯求亲接自然,俯仰逍遥以自遣”夜灯下,随笔抒写这些出自闲思遐想的文章。十年后,钱穆在香港新亚书院,再次披阅,决定刊而布之。他觉得恍如读别人的书,更令人高兴的是生平竟有那一段闲暇的日子,堪作回忆,弥自珍惜。又过了二十余年,86岁高龄的钱穆应三民书局再版湖上闲思录之约,在台北外双溪寓所素书楼再次写下跋文。那时他已双目失明,无法读报,却仍捉笔写稿。略谈三十余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撰述后,他怅然写下这段文字:“自惭学问未有进步,而国事世风,每况愈下。回忆当年太湖边一段心境,亦已有黄鹤一去不复返之状。抚今追昔,感慨何似”。学者老矣,萦绕不去的,只是故乡湖荡给自己带来的心境。这是乡愁

13、,又比乡愁愈加深沉厚重。荡口古镇,是太湖流域无数古镇中的一个。清亮的石板、低矮的廊檐、临水的楼阁,还有店铺里的那些糖果小吃,一切都是如此熟稔。古镇无不依水而生,而荡口的独特之处,在于街巷是笔直的,没有迂回曲折,每户人家都自在地领略水色。这里古朴风貌犹存。店铺里的美食,小笼馒头、青白团子、甘露青鱼、糯米酒酿每一样都透露水的意蕴。钱穆故居,是一处经过精心修葺的清代建筑,前门临街面水,后边有一个绿荫笼罩、花木繁茂的庭园。四周静谧得几乎能感觉时光流逝的声响,恰好可以读书。湖上闲思录随心所欲地谈论人文与自然、精神与物质、艺术与科学、礼与法、乡村与城市,涉猎面非常广泛。其中的情与欲,有这样的表述:“历史人

14、生却不然。他之回忆过去,更重于悬想未来。过去是过去了,但在你心上,岂不留着他一片记忆吗?这些痕迹,你要保留,谁能来剥夺你?那是你对人生的真实收获,可以永藏心坎,永不退灭的。人生不断向前,未必赶上了你所希望,而且或离希望更远了,希望逐步幻灭,记忆却逐步增添,逐步丰富了。人生无所得,只有记忆,是人人可以安分守己不劳而获的。那是生活对人生惟一真实的礼物,你该什袭珍藏吧!”抗日战争时期,钱穆在云南宜良写成了国史大纲一书。国事未定,变端莫测,他决意不返平津,不滞京沪,先后去了昆明、成都。不料患上胃病,久治不愈。恰逢江南大学创办,遂去往太湖之滨的无锡,游神淡泊,自求宁静。家乡的风土饮膳,给他的健康带来了很

15、大转机。由此,我们不难感受故乡的湖荡在钱穆记忆深处的位置。而不管身在何处,他从未忘记自己在湖畔的闲思遐想。故乡给他的真实礼物,始终永藏心坎。“中国传统思想似乎只偏重在内心情感方面,对于知识自由,未能积极提倡。西方近代自由呼声,最先是为科学知识之觉醒所唤起,但后来无限度引用到政治和经济方面去,则亦不胜流弊。”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如此鞭辟入里的叙述,依然能给人警醒。荡口的傍晚,潮润的南风掠过湖面,送来凉爽。人们顺着长长的栈桥,在鹅肫荡边漫步,享受夕照中的湖光水色。放眼看去,湖上碧波闪烁着涟漪,摇曳的船桨呼唤岁月的回声。青檐依水相连,绿树肆意铺张,花瓣漫天浮落。(选自2020年6月17日中华

16、读书报)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生动传神,将古镇充满水乡特色的生活场景展示在读者面前。B钱穆虽自称湖上闲思录出自闲思遐想,但内容却涉及社会与人文等诸多方面。C钱穆对闲适、静谧的湖边生活的回忆与眷恋,实际上是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D故乡不仅治愈了钱穆身体,还抚平了他心灵的焦虑和荒芜,这是弥足珍贵的馈赠。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修辞使用巧妙,比喻、比拟、排比等手法信手拈来,富有文学气息,与文章充满人文气息的情调甚为契合。B文中引用了钱穆湖上闲思录中的句子,文字虽多却不觉其繁,这些文字与作者行文融为一

17、体,表情达意恰到好处。C在述及钱穆湖上闲思录一书成就时,提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所具有的意义,使文章具有了时代性。D末段以景结情,荡口山水依旧风清气爽,生活在这里的人依然惬意自在,作者委婉表达了再有如钱穆般大师出现的期待。8为什么说“这是乡愁,又比乡愁愈加深沉厚重”?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文章围绕“湖”来写了钱穆哪些“闲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

18、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今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

19、,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

20、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仅十人。(选自旧唐书,有删改)注:量移:改任。乖刺:悖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

21、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是为了方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殿试时将录取考生分为三等,称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C博士,先秦以来的国学教师,秦及汉初,博士的职务主要是掌管图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从此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教师的称呼。D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也作“禁内”。帝王所居的宫苑,因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禁中。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

2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在要考进土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投送到公卿之间,曾担任过宰相的郑馀庆很欣赏他,因此韩愈在当时很快就出了名。B在徐州做张建封的幕宾的时候,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说话越来越直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C从皇帝到百姓为了能求得凤翔法门寺中释迦文佛骨的保佑,都虔诚地信奉,韩愈因为向不喜欢佛教,于是上了一篇论佛骨表,结果惹得皇帝大怒。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自己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2)二人名位未振,愈不

23、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14韩愈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释: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在今安徽南部,北临长江)刺史期间。牛山: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3分)A杜甫的登高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节登高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完全相同,本诗中没有登高中包含

24、的国难家愁等。B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影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C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意义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D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一斟起酒来唱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E.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16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1)劝学中告

25、诉我们只有广泛学习并且每天深刻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尽善尽美的句子是“_,_”。(2)韩愈师说中“_,_”两句阐释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进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3)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用傍晚时分,雨打树叶来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国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_。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哈不连在一起写

26、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_,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之外,别无他物,更毫无诗意。我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了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绿豆、小豆、豌豆、红豆,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18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

27、手法 ( )(3分)A拟人、比喻、对比B拟人、比喻、反问C反问、借代、排比D反间、借代、夸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早晚的时候,露珠、月光酒在上面。到了冬天,白雪盖在上面。”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智能化成为制造业转型的基本方向。发达国家致力于运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优势保持制造

28、业的领跑地位。近年来,我国制造业突飞猛进,实现了产出规模世界第一的瞩目成绩,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核心技术匮乏等问题严峻,制造业大国地位仍然承受巨大冲击。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合作在西太平洋一处深海热液区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在“科学”号科考船深海热液航次中,科研人员在1400米深海热液区发现了喷发含有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的热液喷口。分析认为,深海热液区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氮气与周围矿物质结合,催化产生有机物,从而实现从

29、无机到有机的转化过程。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该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刊发在科学通报杂志上。科研团队基于这项科研成果,提出了新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说:在原始海洋形成以后,在海洋与大气交界面会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层,催化产生有机物,成为地球上早期生命源头的一种可能。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说:“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毛泽东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梁启超说:“片言之赐,皆事师也。”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生活中的人、物、事等,凡能使人得到教益的,皆

30、可视以为师。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使自己学习到人生道理的人、物、事等为对象,以“你,是我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3C4首先,开门见山,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接着,选取史记、资治通鉴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史书,详细阐述如何“史论结合”。最后,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优长的意义。5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史学体系,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31、提供史学智慧。【分析】1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错误,材料二原文是“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不是“的研究”体现。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D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而认识人类的命运”错,原文是“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认识人类的命运”是是出发点不是结果。故选D。3本题考查概括并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材料一只说“对以前的历史学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很多评论

32、,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未说“辨析史事上记载的讹误和前人注释的错误”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B项,错在假设关系不准确。把史书注释当成纯粹的史料,未必就会误解胡三省的注释的意义。D项,材料二中是“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而不是“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故选C。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述思路的能力。论述类文本一般是引论部分提出问题,本论部分分析问题,结论部分总结问题。根据第一段开头“我国传统史学有许多优长之处,史论结合便是其中之一。”可知,文章首先提出史论结合是我国传统史学的优长的观点。第二段“关于史记中的史论,我们比较熟知的是太史公曰”“再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所发表

33、的史论,一般都认为有两种形式:一是臣光曰,二是引前人的史论”具体列举有代表性的史书,阐述如何“史论结合”。最后一段“对于这一优良传统,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使我国史学发展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充足养料。”是总结全文,解释发挥史论优长的意义。5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的论述思路可知,材料一最后一段是在解释发挥史论优长对当下的意义,可概括第一点答案,以史为鉴,认真研究、总结史论结合的传统,在面向未来的同时不忘本来。材料二开头阐释史学的含义,“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可

34、概括第二点答案。材料二最后一段阐述当今时代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的做法,根据“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可概括第三点答案。“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可概括第四点答案。6C7D8钱穆先生晚年远离故土,落叶难归根使他内心有无限乡愁。钱穆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深沉的思考,他感慨其颓势却因年老力衰而无能为力备感惆怅,这种担忧远比乡愁更深重。9钱穆写荡口鹅肫荡优美热闹的自然景致,抒发亲近自然、逍遥自在之情,反衬出自己对时局动荡的担忧。对湖畔古镇居民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回忆,使得钱穆思考历史

35、人生、过去未来。晚年寓居他乡,故乡湖荡带给他的美好回忆,让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现状。对故乡湖荡的恒久记忆,让钱穆思索中外思想的差异。【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C“表达了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分析不当,这里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D“委婉表达了再有如钱穆般大师出现的期待”无中生有。这段景物描写意在表现虽人世沧桑,但对故乡的遐思永远不会改变。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要分析句子的含义就要将其放入文段中,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此句在分析时还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及经历。划线句的前一句写“学者老矣,萦绕不去的,只

36、是故乡湖荡给自己带来的心境”,由此可知“这”指代的内容,86岁高龄的钱穆应三民书局再版湖上闲思录之约,在台北外双溪寓所素书楼再次写下跋文,这距他上一次在太湖徜徉湖山胜处已过去了二十多年,而此时的钱穆已经远离故土,无法再回去了,钱穆怀恋当年太湖边的闲逸心境,实为解乡愁,而乡愁的本真是生命的叩问:一是年老慨叹,二是落叶难归根,三是对人生佳境的追忆。再加之他的跋文里略谈三十余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撰述,其中对中国文化的感慨和担忧实比乡愁更深重,因此有了这句“这是乡愁,又比乡愁愈加深沉厚重”。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分析文章可知,湖与钱穆有着剪不断的关系,可具体找到四个相关情节,

37、一、钱穆从小生活在无锡荡口古镇,那江南水乡氤氲的烟火气息,在他心里留下深刻印记。斑驳的石桥,轻荡的渔船,鲜美的鱼汤,故乡烟火滋养着他的身躯,也滋润着他的心灵。二、成名后的钱穆,在太湖之滨完成了自己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三、抗战时期,他颠沛流离,身体抱恙,久治不愈,于是回到故乡。受到家乡风土饮膳的滋养,他的身体慢慢恢复。四、日后,他远离故土,但故乡湖畔的遐思却让他永藏心坎,受益终身。很显然,第一个情节是记述荡口鹅肫荡优美热闹的自然景致,这些情景让钱穆晚年居住在台湾都无以忘怀。对于他,湖是故乡的意象。在这里有钱穆亲近自然的情怀。第二个情节是当时他任教于无锡江南大学,临近太湖,距故乡荡口也不远,虽时

38、局动荡,但却能偷得一段闲暇时光,反衬出自己对时局动荡的担忧。第三个部分则是钱穆故居荡口古镇,对湖畔古镇居民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回忆,使得钱穆思考历史人生、过去未来。第四部分则是写其在晚年再次写下跋文时略谈三十余年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和撰述时,依然不忘故乡荡湖,让他反思中国文化的现状,思考中外思想的差异。10D11A12B13(1)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令。(2)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管严寒或酷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荣耀。14(1)主动求学,积极上进。从小刻苦学习,不需要别人敦促。(2)操行坚定正直,敢说真

39、话。对宫市的弊端敢于进言揭示。(3)为人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自己得宠或失意他都不改变态度。(4)乐于援助他人。对后辈给予照顾,即使自己的早饭供不上了也不在意。【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召(韩愈)为巡官。董晋幕府被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到他的幕府充当自己的宾佐。韩愈说话真诚坦率,没有什么畏惧和回避的,操守品行坚定正直,不擅长应付世俗事务。“镇”是动词,“镇守”,宾语是“大梁”,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的主语是“张建封”,是说张建封请韩愈到他的幕府充当自己的宾佐,“为其宾佐”的主语应是“韩愈”,如果在“请”和“为

40、”之间断开,“为”就是承前省略主语“张建封”,这与事实不合,排除A。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错误,男子20岁成年,此时取字。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错误,这一信息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并没有说韩愈认为自己得到认可,而且“愈发言真率”是客观陈述韩愈的表现,并不是“韩愈认为自己得到了认可,说话越来越直率”。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和句式的翻译。第一句中,“尝”,曾经;“上”,动词,呈上,递上;“章数千言”,定语后置句,

41、数千字的奏章;“论”,劝谏;“不听”前省略主语“皇帝”;“为”,动词,做,担任。第二句中,“振”,显达;“称荐于公卿间”,状语后置句,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成科第”,考中进士;“荣于禄仕”,状语后置,在仕途上很荣耀。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如第一段写韩愈求学,“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可以看出韩愈在学习上很刻苦,很主动,不需要别人的督促。如第二段写韩愈面对宫市的弊端“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用几千字的奏章来劝谏这件事,可以看出韩愈的正直以及敢于说真话。如最后一段提到韩愈的交友,“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这说说他和别人交往之时不受处境或环境的影响,可以看

42、出他为人的宽宏通达。而且最后一段还提到韩愈对于后辈的照顾,“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自己都早饭无法供给还照顾后辈,可以看出他乐于援助他人。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是昌黎人。父亲是韩仲卿,没有什么名望和地位。韩愈三岁时成了孤儿,被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等待(别人)劝勉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时,韩愈把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宣扬美名,由此他在当时出了名。不久韩愈考中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召(韩愈)为巡官。董晋幕府被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到他的幕府充当自己的宾佐。韩愈说话真诚坦率,没有什么畏惧和回避的,操守品

43、行坚定正直,不擅长应付世俗事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不能专心于机要事务。对于宫市(宦官到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的弊端,谏官述说这件事但德宗不听。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县令,后酌情让他改任江陵府掾曹。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多次被排挤贬黜,作进学解来表明自己的心志。主持政事的人看了这篇文章后很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上奏朝廷)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负责编写史书)。过了一年,(韩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被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

44、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如果开就会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皇上派中使杜英奇押着三十位宫人,手持香花,前往临皋驿站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宫中,留在宫中三天,才送它(佛骨)到寺里。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施舍,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论佛骨表。表疏奏上,宪宗很生气。过了一天,把表疏拿出来给宰相看,准备对韩愈处以极刑。裴度、崔群上奏说:“韩愈冒犯了皇上,确实应该获罪,然而如果不是由于内心忠诚,不回避罢黜、斥责,又怎能如此呢?请求对他稍微赐予宽容,以引来谏诤的人。”皇帝说:“韩愈说我信奉佛太过分,我还可以

45、宽容他。至于说东汉信奉佛以后,帝王的寿命都短促,怎么能说得这么悖谬呢?韩愈作为人臣,竟敢如此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人们都震惊惋惜,就连国戚权贵也都认为对韩愈的惩处太重了,由于人们依顺事理求情,这才贬他为潮州刺史。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自己得宠或失意他都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管严寒或酷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荣耀。韩愈后来虽然通达显贵了,每当办完公事空闲的时候,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那些权贵豪门,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颇能引导鼓励后辈,

46、招入家中的有十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毫不在意。他大概把振兴礼教和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就有十人 。15BC16节日登高的愉悦。江涵秋影,大雁开始南飞,一片翠微的美景,携客带酒登山,欢度佳节的乐事。人世多忧苦的感叹。世间生活难逢可欢笑的事,多是忧苦愁闷。生命易逝的悲伤。怅望落日,古往今来一样难免生命易逝的悲伤。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尘世难逢欢乐事,今逢佳节当尽情欢乐,“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知道古往今来都不免生命短暂之悲,因此也不必哀哀凄凄,落泪伤心。【分析】1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

47、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C项考核内容,DE项考核手法,其中B项,“翠微”代指齐山。注意“上”字及重阳登高的风俗;C项,注意结合三四句表现的是诗人趁着重阳节躲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故选BC。16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

48、说。此题注意根据诗句“与客携壶上翠微”分析节日登高的愉悦之情;根据“人尘世难逢开口笑”分析世多忧苦的感叹;根据“恨落晖”分析“生命易逝的悲伤”;根据“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分析努力超越苦闷的旷达。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1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言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如下字词:博、知、孰、惑、兼。18

49、B19原句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三个分句结构整齐,充满诗意和韵律美。原句使用拟人修辞,赋予菜地里的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改句是没有修辞的一般陈述句,缺乏文采。20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一串剧烈的爆响之后【分析】18本题考查掌握修辞手法的能力。“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是排比句;“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是拟人句;“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是反问句,“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是比喻句,文中没有对比、借代和夸张。故

50、选B。19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使用了排比、拟人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富有美感。“把月光排列成成一行一行”“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结构整齐,充满诗情画意;“早晚的时候,露珠、月光酒在上面。到了冬天,白雪覆盖在上面”是一个纯粹的叙述性句子,缺少诗意美、韵律美。20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处,根据“爱写田园诗的秀才”和“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可知,应为“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处,根据“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51、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和“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之外,别无他物”可知,应为“一串剧烈的爆响之后”。21第句,“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修改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句,删除“随着”或“使”。第句,“实现”修改为“取得”。第句,删除“存在”或“严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序不当,“不可替代”应该修饰“重要作用”,所以“不可替代地发挥重要作用”修改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滥用介词,淹没主语,删除“随着”或“使”。搭配不当,“实现”与“成绩”搭配不当,“实现”修改为“取得”。句式杂糅,“存在问题”和“问题严峻”杂糅,删除“存在”或“严峻”。22我国科学

52、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该成果近日刊发在科学通报杂志上,科研团队基于这项成果提出了新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说。【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闻类语段压缩的能力。本则新闻由六句话组成,主要报道了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新闻内容。第一句为新闻导语部分,是中心句,能提炼的关键信息有“科研人员”“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等;第二句介绍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具体位置,第三句分析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作用,第四句是一句概括性的句子,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因此这句话可作为答案的一部分,尤其注意“全球首次”“在自然界”,与导语部分内容重合,可得关键信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自然界发现超临界二氧化碳。第五句交代该成果刊登在杂志上,关键信

53、息为“刊登”“科学通报杂志”。第六句则是交代了科研团队提出了新的地球生命起源假说这一重要信息。因此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可将这些关键信息组合后形成答案。23例文:你,是我的老师那件事留存在我心里很久了,或许这一生,我都会把它记在心上。那一次,我上街去帮妈妈买一些东西。街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突然,一个带着几分嘶哑的“女高音”传来,在嘈杂的人声里显得非常突出:“快来人啊,抓贼啊!”我扭头一看,一个黄头发的年轻人在前面跑,一个中年妇女在后面追。黄头发一边跑,一边往后看,他的手里,挥舞着一个小皮包。霎时间,街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去,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上前抓贼,甚至还让出一条“光明大道”,似乎都有一

54、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默契。我是有自知自明的,我只是一个中学生,力不从心,追上去肯定不安全,看看再说吧。就在我这样想着的时候,一个身影“咻咻咻”地以火箭般的速度飞越过去。虽然很快,但我还是看清了那个人满头白发。他是谁?好样的,他真勇敢啊!。后来,听别人说,那个人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甚至自己还受了轻伤。而故事的结局是派出所的民警同志赶来抓住了那个小偷。但不管怎么说,我在心底敬佩这个人,他在别人危难之时,毫不顾虑自己的安全,挺身而出,他是我心中的英雄。第二天,我放学回来,隔壁年近花甲的赵大爷给我们送来别人送给他的水果,说他一个人吃不完。此时我突然发现,赵大爷怎么和昨天抓贼的那个人那么相像?我仔

55、细看他的脸,发现他的右眼是淤青的。看着赵大爷佝偻的身体和满头白发,我想他会不会就是那个抓贼的“勇者”呢?我将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他显得很有些不好意思,摆摆手,说道:“唉,没帮上忙,不值得一提!”我好奇心作祟,继续问道:“那您自己也受伤了,您不后悔吗?”“不后悔,能帮上一点就一点,只是那贼也太狡猾了”赵大爷讪讪地笑着,像一个孩子。我看着他脸上满布的皱纹和藏在皱纹里的闪着真诚光芒的眼睛,突然明白,赵大爷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师啊!他教会了我人生哲理,让我们懂得能帮上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他教会了我活着的另一种价值,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为别人提供一些帮助。内有热心肠,无私天地

56、宽,他人有难时,出手即相帮。不管最终结果怎样,对自己所做的选择无怨无悔,这正是我们成长必需的能力和素质。勇者赵大爷,你就是我的老师,教我如何去写一个大大的“人”字!【详解】审题指导: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供料型命题作文。首先分析材料,孔子、韩愈、毛泽东、梁启超说、高尔基等名人的话,浓缩一下就是“生活中的人、物、事等,凡能使人受教益的,皆可视以为师”,让自己受到教育和进步的可以是人,比如学校的老师,家里的长辈,社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也可以是书,比如看经典诗词让自己明礼知耻,在精神上指引自己前进的道路;还可以是一个平凡的自然事物,比如一颗小草能够不畏环境恶劣,努力生长,也可以给自己启发,

57、也是自己的老师,即“万物可以为师。”其次看作文要求。对于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参考立意:(1)某某老师,你默默奉献、不计名利,是我获取知识和提高精神的老师(2)某古典诗词、某书籍,你涵养我的性灵,增强我的修养,是我的老师(3)女排姑娘,你们顽强不屈、甘于奋斗、为国争光,是我的老师(4)一棵树、一根草、一只蚂蚁,平凡而

58、卑微,却活得自在而潇洒、乐观而积极,是我的老师可用素材:(1)你是那样的渺小,令人瞧不上眼,可每当我看见你从墙缝、瓦砾、屋脊,甚至坚强的从石缝中钻出来的时候,就不能不办你那顽强的生命所折报,发出由衷的赞叹。你是绿色植物中顽强生命力的代表,在大自然的考验面前,你始终保持着强者的不屈姿态。不论火烧、水淹、霜冻、干旱,都不能够使你有一丝一毫的屈服动作。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你不择环境的优劣,始终如一,百折不挠,顽强生长。在那酷热的沙漠中,时时可见你不屈的身影,或是一株,或是一丛,即使那里水贵如油,你却始终坚强的向下发展,纤细的根须扎入地下五米、十五米,直到找到珍贵的水资源。朋友,难道你不觉得这坚强的意志

59、似曾相识吗?我的老朋友。你的生命力可谓强矣,你的意志更谓坚矣?在白雪皑皑的雪地上,你同样顽强的生长着,迎着凌冽的寒风,抵抗着极度的严寒。“朋友,你冷吗?”我不时问道,但野草不会说话。当春风把雪水淙淙地拂下去的时候,你又萌发出了几株嫩绿的新芽虽然你没有青松的英姿,没有垂柳的婀娜,没有桃李的绚烂,没有芝兰的芬香,但你浑身却充满大自然的活力,你在我心里已深深扎了根!这,不仅仅是因为你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无数具有野草精神的人!啊野草,你是我永远的老师。(2)我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伴一首筝曲,我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江潮水波涛澎湃的情景;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想起班婕妤

60、画扇的悲情。我爱李白的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始金樽空对月”,爱那一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爱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风骨。我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而伤感,又向往在水一方佳人的神秘。诗的镌永、词的秀丽,着实令我陶醉。书籍,正是涵养我的性灵、增强我的修养,帮助我的老师健康成长的老师。(3)一面是我们父母的谆谆教导,一面是现实社会的残酷污浊,孩子也经历着明辨是非和学习真善美的过程。孩子是学到了正确的价值观,可他又会反作用在我们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上,让我们因为错误而脸红,因为正确而骄傲。只要我们多关心孩子,多约束我们自己的言行举止,谨言慎行,才是真正做到了孩子的老

61、师。而平时,我们做父母的,总是以家长和老师自居,高高在上的教育和指责孩子,却容易忽视孩子也是个体,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也有影响他人的本事。孩子的与人友好、文明礼貌、爱学爱动、乐观积极、纯真善良不正是我们父母应该多多学习的吗?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就会在孩子身上学到至真至纯的东西:知识、道理、情感孩子足以做我们的优秀老师。听过一个朋友的一句话:“你把孩子培养成了博士,你就是博士生导师。”这句话虽然有些片面,但却不无道理,也恰恰印证了“学习是相互”的这个道理。我们在传道授业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的去影响孩子。那么反过来说,孩子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约束我们的不当言行,互相牵制朝

62、着准确的轨迹航行。我想大声地对孩子说:孩子,你是我的老师,我们互相学习!行文结构:文章刻意以记叙文的形式呈现,写自己上街买东西时,碰到一个小偷偷东西,就在众人袖手旁观时,一个老人追了上去;虽然最终并不是老人抓住了小偷,而是警察,但是老人的至诚至热之心令“我”感动、震撼、敬佩。行文知此,便可以在事件的基础上加以升华了,“赵大爷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老师啊!他教会了我人生哲理,让我们懂得能帮上别人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能力;他教会了我活着的另一种价值,不仅为自己活着,还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情,为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最后,再次阐明,生活中如赵大爷一样的平凡人,“内有热心肠,无私天地宽,他人有难时,出手即相帮”,他们教会我们去写一个大大的“人”,他们正是我们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