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优案3 对应学生用书P5素材思悟林冲的忍耐行事沉稳,武艺高强,个性谨慎,充满侠义,这些都是林冲的过人之处,但还有一点,失之则林冲不复为林冲,那就是,他能忍。岳王庙里对准了高衙内的一拳就是打不下去,是忍;野猪林中对董超、薛霸委曲求全,阻止鲁智深杀他们二人,是再忍;柴进府上对洪教头作揖、下座,赔尽了笑脸,牢城营里,被差拨骂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是忍而又忍。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怀绝世武艺,虽面颊刺字,总该虎瘦雄心在,面对柴进的五斗米却只惨淡地笑道:“只此十分够了。”透露着他辛酸的忍耐。林冲的抗争林冲善良正直、侠肝义胆,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然而面对高俅一伙步步紧逼,
2、林冲总是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直到草料场起火,他亲耳听到高俅一伙要置自己于死地时,才知道自己已经毫无退路,于是愤然而起,杀死仇人,毅然决然地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像林冲这样一个安分守己、屈辱苟安的老实人,最后竟被统治阶级依仗权势逼得走投无路,这说明当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腐朽透顶,下层人民起义造反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英雄泪当我们看到英雄在刀光剑影中风光无限时,我们会为英雄叫好鼓掌,但当英雄在无可奈何的命运前潦倒落魄时,谁又能为他们擦去脸上的泪痕?林教头花枪一抖,死伤一片。人们惊叹他的功夫,惊叹他的侠肝义胆,但可曾有人知道,他也会哭,他也有泪。其实,英雄并不是永远伫立在风中。就像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就
3、像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就像岳飞的回朝请命。英雄也会因苍生而酸楚,也会因失意而彷徨。就如林冲刺字于脸而依旧忍气吞声,就如韩信伏于胯下而依旧默不作声,就如司马迁遭遇宫刑而依然隐忍苟活。虽然如此,他们依旧是英雄。小试身手以林冲的忍耐与抗争为话题,写一段有深度的议论片断,200字左右。答:答案(示例)曾经沉睡的豹子头林冲,面对黑暗与压迫,选择一忍再忍。但黑暗与压迫一步步把他逼向绝望的深渊。于是,在山神庙前,这头雄狮发出了怒吼,反抗那步步紧逼的黑暗与压迫,寻找那一丝光明与曙光。回顾我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曾经在列强铁骑践踏下备受屈辱的中华儿女,面对步步紧逼的压迫,一次又一次地向殖民者宣战,曾经沉默的中华儿女
4、站起来了,用血和泪完成了境界的升华。所以,面对黑暗与压迫,忍辱偷生是懦夫,不屈于黑暗,奋起抗争,才是真的勇士。1高考源点:探究小说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有人认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标题使用得不够恰当,你怎么看?答:答案(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是“林教头(在)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杀敌报仇)”的省略。把这句话补全,就是对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了。(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缀而成的。这一标题,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场所是“山
5、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悲壮的、诗一般的意境。(3)标题中的“风雪”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即用“风雪”这一恶劣的自然环境暗喻黑暗的社会政治,从而用虚实相间的含蓄笔法,写出了人物所遭受的险恶境遇。2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作者刻画林冲这一典型形象有什么样的社会意义?请谈谈你的见解。答:答案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竟然使得林冲这样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尚且不能自保,广大人民的悲惨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像林冲这样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对封建统治者原本忠心不二的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尚且奋起反抗,那么,那些饱受封建压迫的下层人民奋起反
6、抗斗争,更是不可避免的。值得注意的是,林冲是封建社会造就出来的一个标准的深受封建文化传统思想影响的武士,他有高尚的武德,有超凡的武艺,有儒家的仁爱,有道家的谦让,然而他竟然为当世所不容,不得不落草为寇,这充分说明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黑暗。林冲走上梁山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肯定了农民革命的合理性,反映了农民起义必然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展示了封建政权必然崩溃和灭亡的命运。3高考源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林冲的“忍”,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忍者无敌。林冲的忍耐、沉默、不露声色都是因为他不愿与人计较,他永远都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来处理事情的。有人认为:林冲连自己的
7、妻子都保护不了,被人欺负了也忍气吞声、唯唯诺诺、窝窝囊囊的,活得一点也不豪气。你认为林冲是否该忍?答:答案(示例一)我认为林冲不应该忍。林冲的一生实在是过于懦弱不争了。明明身怀绝技,又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本应过得潇洒自在,结果却活得如此憋屈。过于忍耐,一方面使得正义得不到伸张,另一方面恶人也会得寸进尺,更加胡作非为。高衙内调戏他娘子,他完全可以痛打一顿,然后举家远迁。杀死王伦之后,他完全可以自己坐第一位,让晁盖坐第二位,他却非把第一位让给晁盖。如此懦弱不争,最后的结果就是没人把他当回事。仇人高俅就在眼前,明明应该是他报仇的大好机会,他恨到吐血,也不敢杀。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思?做人,还是应该
8、要任性随心一些。(示例二)我认为林冲的“忍”无可厚非。他这种遇到不公平之事首先选择忍耐而不是率性反抗的行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是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的。在别人看来可能他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对于当事人来说,他只有一条路。他有光明的前途、尊贵的地位、美满的家庭,这些东西哪个人舍得轻易放弃?他不得不忍。很多人常拿他与鲁智深对比,但有几人能像鲁智深那样肆性,那样身无挂累,无可失去?如果说鲁智深是大勇之士,林冲就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造成他命运悲剧的不是他的忍耐,而是高俅,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忍耐尚且落得如此结局,如果不忍,在那样的时代,其结果只能是早早就像蝼蚁一样被当权者碾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
9、,完成13题。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有一场场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大神,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冬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地立于大地之上。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
10、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地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B我时常怀念村庄的冬天。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1、。C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D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答案D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该把“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改成“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故排除B、C两项;一是搭配不当,应该把“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改成“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故排除A项,选D项。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纷扬扬尽如人意亭亭玉立弹冠相庆B沸沸扬扬如愿以偿亭亭玉立弹冠相庆C沸沸扬扬尽如人意风姿绰约觥筹交错D纷纷扬扬如愿以偿风姿绰
12、约觥筹交错答案D解析“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好像水沸腾后气泡、热气蒸腾翻滚一样。这里描写“大雪”,故选“纷纷扬扬”。“尽如人意”指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如愿以偿”指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根据语境,这里应选“如愿以偿”。“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玉立”和“立于大地之上”重复。“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故此处选“风姿绰约”。“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结合语境,这里应选“觥筹交错”。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
13、恰当的一项是()A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B引领着冬天旗帜一般不断深入C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旗帜一般D旗帜一般引领着不断深入的冬天答案A解析语言连贯题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旗帜一般”指“遥遥指向广袤苍穹”的“枝干”,且它是修饰“引领”而非“深入”的,故应在最前,排除B、C;再根据语意强调的重点是“不断深入”,排除D。故选A。4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形式,以“雨”为中心,另写一段话,句式要与示例大体相同。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答:答案正是漆黑的夜晚,乌云密布,狂风怒号,转眼间铺天盖地倾下一场大雨来!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风雪弥漫的夜晚,
14、在沧州山神庙“死去”的林冲复活了,丢掉了朝廷禁军首领的帽子,拾起了一个乱世土匪的外衣,复活的林冲放弃了原来的生活轨迹,不得不和主流社会对抗。水浒中有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镜头:(1)以“林冲”为中心,续写一段话。(2)侧重于对“林冲复活”时的画面描写。结构相对完整,语言要有文采。(3)用上下列词语:大雪、大火、吞噬、呼啸、孤独、脚印。(4)100字左右。答:答案(示例)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忍受了所有的屈辱,只是希望能够回去和他美丽妻子团聚而已。然而那一天永不会到来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彻底吞噬了。林冲扔掉空了的酒葫芦,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地前行,雪地里一串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二
15、、拓展提优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关灯晓河林子第一次醒来,是夜里一时许。漆黑的房内竟然有些许光亮,“哪来的?”他不无奇怪,揉了揉眼睛,四处寻找,发现光是从门底下的缝隙里挤进来的。从光的强度判断,肯定来自于后市场,因为那里有一盏灯,不到后半夜不关。只要它亮着,光线多少会透入房子里一些,眼前的光肯定是从那里来的,林子想。因此,只转了一下身,面朝着墙又自顾自地睡着了。林子睡觉的房子靠近客厅门口,平时并不睡人,而是用作库房,床上堆满了物件,经常锁着门。有时,家里人多了,这间房暂时被用作寝室。这几天,丈母娘病了,由于大家在忙,一时抽不出照顾人员,林子建议接到自家来照顾,因而得到大家的赞成,唯有林
16、子的妻子不太乐意。这让林子纳闷不已,原以为妻子会很高兴,没想到一副冰冷样。妻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绝不是做样子,而是另有原因。据妻子说,小时候,由于家里困难,弟妹多的她,到了上学年龄,父母硬是没让进学堂学习,因而烙下了一生难忘的遗憾。说句心里话,没文化的人梦想多。然而,由于不懂文化,自己不知吃了多少亏,走了多少弯路。每逢看到那些文化人潇洒自如地应对生活难题时,自己都羡慕不已。每每此时,烦人的自卑感也悄无声息地窜出来,操纵着自己的心,难以自持。令人更加纠结的是,一种羞愧的心情促使自己情不自禁地迁怒于父母。久而久之,父母在自己的心目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轻。虽然,她也奇怪,就是改不了,好像一种神奇的力
17、量在冥冥中控制着自己,让她身不由己。林子第二次醒来时,时间已至后半夜,房间里的光还在。按理,市场的灯早该关了,为何房间内还有光?林子遂起身出外,想看个究竟。客厅里的灯熄着,市场上的灯也熄着,唯有卫生间的门开着,一缕缕柔和的、橘黄色的光从那里射来,林子在寝室内看到的正是此光。怪。平常,妻子舍不得浪费一度电,谁要是随便开灯或忘了关灯,一定会大呼小叫,小题大做,直到让你认识到错误为主。记得有一次,孩子因起夜,忘了关灯,妻子把孩子从睡梦中揪起,骂了个狗血喷头,并责令当场关了灯,才算平息了心中的怒火。从那以后,吓得孩子再也不敢起夜,更不敢随便开灯。关于忘记关灯的现象,家里曾演绎了不少故事,说一千道一万,
18、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节省几度电而已,也是为了这个家好,大家不得不理解。眼下,难道是妻子忘了?林子不得而知,也没有必要。带着睡意,直奔卫生间。林子的本意是想关掉卫生间的灯,以免翌日晨,妻子发现后大发雷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再吵个鸡犬不宁。然而,当他进入卫生间之后,眼前的一切使他放弃了关灯的念头。卫生间内灯火明亮,柔和的光照亮了角角落落,看起来卫生间十分干净,不仅如此,还弥漫着一丝淡淡的香味,显然是有意布置的。是谁有此雅兴,别人不可能,肯定是妻子,她是怕年迈的母亲起夜不方便,因而做了此番精心的布置,好让母亲在自家度过安静舒适的夜晚。看到这里,林子仿佛明白了妻子的一番苦心,立即缩回了伸向开关的手,向寝室
19、走去。(选自北京文学,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林子的行为,既交代了背景,介绍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又设置了悬念,推动情节发展。B林子妻子生性怪僻,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C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手法,写妻子平时舍不得浪费一度电的行为,与后文在卫生间留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小说语言朴素,叙述平实,在波澜不惊的平淡语气中,将“妻子”这一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引人思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B项,“生性怪僻”分析不当,于文无据。另外,“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
20、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分析不当。她的冰冷样只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最后两段,我们知道她已经从愤怒中走了出来,对母亲也不冷淡了。7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灯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答案“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也是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的;围绕“灯光”,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艺术形象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文章的结构、人物的塑造和主旨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灯光”从结构上看,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围绕“灯光”,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
21、从主旨和情感的角度看,“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8直击高考源点小说中“妻子”先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怎样理解这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答案“妻子”因为当年没有机会上学而迁怒于父母,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母亲到来后一向节俭的“妻子”为老人留着一盏灯,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照顾。变化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探究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此题要先明确“妻子”先后的态度变化:对母亲的到来开始态度冷淡;后来变得尊重和照顾。然后分析妻子这样做的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