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72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命题:邱长茂李秋蓉审题:康芹陶新宇校对 :邱长茂注意事项:1.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 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60分)1.在新经济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村出现两极分化,富农阶层控制着剩余的粮食,拒绝购买高价的工业品,苏联出现粮食收购危机。一方面城市缺乏粮食,没有粮食出口换取工

2、业设备,另一方面工 业品卖不出去而积压在仓库里。工业与农业两大部门之间产品交换出现断层。材料说明A.斯大林模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B.新经济政策的废除有其历史必然性C.富农阶层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最大障碍D.苏联计划经济失去了其历史优越性2.列宁在论策略书中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而不应该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下列选项中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有列宁主张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后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罗斯福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克服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提出“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A.B.C.

3、D.3.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4.右图漫画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新变化。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是()A.霸权主义思想不得人心 B.政治多极化格局不断加强C.美元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D.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5.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同年当选的

4、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原则,并在随后几年中陆续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巴黎协定等组织或协定。这表明()A.世界民族分离主义逐渐兴起 B.英美关系决定国际格局的走向C.全球化的历史进程面临破裂 D.现有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挑战6.戴维赫尔徳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所造成的资本、商品、技术、人才等跨越国界的自由流动使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跨国力量和互动的扩张将削弱并限制特定政府对其公民活动所能够施加的影响,国家正经受可选择空间的进一歩退缩。”该观点旨在强调A.经济全球化导致民族争端B.跨国公司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不断增强D.经济全球化

5、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7.“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这一思想A.反映了底层民众的愿望B.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D. 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要求8.先秦时期,道家主张圣人、侯王“抱一”、“得一”,儒家主张王者“定于一”,墨家主张天子“一天下之义”,法家主张君主“作一”,杂家主张王者、天子“执一”。材料表明先秦诸子的主张A.基本体现了专制思想B.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C.蕴涵着国家统一思想 D.实现政治思想的统一9.某学者用“无治主义”、“德治主义”、“天治主义”、“法治主义”来评价先秦某四家学派,下列言论与之对应正确的是顺天意者,兼相爱,交

6、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则得祸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 B. C. D.10.汉画中的孝子系列图频繁出现于不同载体与场所,而图中的人物和故事多不见于汉代史传;少数见于两汉史籍者,图像与文献往往并不吻合。它们很可能由民间口耳相传、增枝添叶而成。这一现象反映了()A.封建纲常受社会推崇 B.“孝”成为选官标准C.官吏对儒学关注欠缺 D.儒学正统地位引质疑11.魏晋时期,社会舆论发生新的变化,人们将两汉时期品藻人物所推崇的“明经笃行”“孝悌力田”等伦理道德标准置之而不顾,而是以“颖悟”“远识”“器量”

7、“宏放”等概念作为评论的标准。这说明此时A.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发生动摇 B.文化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C.政局动荡导致思想观念的变化 D.三教并行不利于思想统一12.有学者认为:“就宋代士大夫心目中的政治理念而言:一,致力于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名分井然的理想社会政治秩序;二,为保证理想政治秩序的建立,必须“致其君为尧舜之君。”下列项中,与上述理念相符合的是()A.“致良知”,“民贵君轻” B.“克己复礼”,“以道事君”C.“三纲五常”,“正心” D.“循天下之公”,“众治”13. 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日穷天下

8、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A.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 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C.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 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14.著名思想家唐甄(16301704)在苏州从事牙行经营,针对有些人的责难,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之以贾为生者,人以为辱其身,而不知所以不辱其身也”“吕尚卖饭于孟津,唐甄为牙于吴市,其义一也。”由此可见A.商品经济冲破封建制度束缚 B.士农工商的界限已彻底消除C.商人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 D.传统价值取向发生根本转变15.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

9、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16.宋代的众多女子多才多艺,或精通经史学问,或善于诗词文章,或成为绘画、音乐高手。位于社会下层的女艺人、伎乐等,也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尤多精妙的诗词之作。这反映了()A.男女平等思想的萌发 B.女子政治地位的提高C.理学对女子束缚较小 D.社会重学风气的浓厚17.魏晋时期,官方藏书以万卷计,普通官员私人藏书也可达千卷,藏书之风和抄书之风尤为盛行。晋人张华搬家时,运输书籍的车就达30辆之多,以至于“四海之内,家有文史”成为当时书籍兴盛的写照

10、。对这一现象分析合理的有()造纸术的改进促进藏书量增加 雕版印刷的发明推动文化兴盛抄书之风兴盛有利于文化传承 私人藏书增加适应了科举需求A. B. C. D.18.诗人王维擅画山水,其作品笔意清润、笔迹劲爽,用水墨作画,不施重彩,运用直觉、暗示、联想等手段来营造自然的清幽静谧的境界,苏轼评价“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山水画()A.体现了诗画同源的特征 B.反映市民阶层的喜好C.是盛唐画风的典型代表 D.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19.论及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多元文化的面貌,有研究者指出:“这个时代,儒玄佛道四家并立,而且相互影响,有的人儒玄双修,有的人调和儒佛。(这其中),佛教在这一时期初步完成了中

11、土化的过程,道教则完成了官方化的过程。”该时期这一多元文化面貌的出现,反映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受到冲击C.庞大而又严密的理学体系建立 D.儒学的正统地位在根本上动摇20.魏源在林则徐译纂四洲志的基础上,又搜集更多资料编著海国图志五十卷于1843年在扬州初版,表1是目录。由此可知,当时A.魏源对西方文明有了系统的认识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儒家重政轻艺传统得到彻底改观 D.中国文化近代化拉开了序幕21.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正式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奏折中写到“翼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

12、民生者,实非浅鲜, “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其意在A.创建海军收回利权B.官督商办创立民用企业C.创办学堂培养人才D.师夷长技兴办军工企业22.康有为利用新学伪经考重提古文经公案,塑造了基于儒学的历史进化观,使得儒 学成为一种革新的、改良的符号。这一行为A. 为变法作了舆论准备 B.旨在宣传天赋人权思想C. 意在为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3.下图为1902年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塑造了“小英雄”形象,这反映了当时A.儿童思想极其保守一面 B.甲午战败激发儿童的爱国热情C.国人积极探索救国救民 D.小英雄创造了全新青少年形象24.192

13、4 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意在( )A.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C.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D.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25.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

14、罗斯也。”他意在强调()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26.“在五四运动以后,虽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继续参加了革命,但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这时,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俄国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 了。 ”材料出自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27.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

15、农民成分(份)的党。”此后,根据地大力开展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形式有开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和党团训练班等。这些实践A.推动了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开启了中共思想政治教育的征程D.加强了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结合8.1977年邓小平提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指出:“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些论断A.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 D.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29.延安时期和改革开

16、放以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这两阶段理论成就分别是A.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和“依法治国”方略确立B.毛泽东思想萌发和经济建设为中心指导思想确立C.毛泽东思想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30.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拥有比较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1983年,邓小平提出

17、“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促使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A.B.C.D.31.新中国成立以后,依据根据地的教科书制度,我国将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发行权全部收归中央;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负责中小学教科书的编篡和发行,并建立完善的“国定制”教科书编审制度。这些举措()A.有利于强化国家意志B.促进了义务教育的普及C.肃清了传统教育思想D.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教育32.197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总方向,这一方向体现了其质的规定性:“文艺为人民服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唯

18、物史观,适应人民理想和实践利益的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大利益。其质的规定性主要反映了A.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时代性B.纠正文革“样板戏”的紧迫性C.执政党在文艺上的决定性作用D.对“双百方针”的修正和发展33.“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的主张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工具C.认识你自己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34.在希腊神话中,有

19、的神个性张扬,有着强烈的冒险精神和征服欲,他们的私欲、嫉妒都与人类相似,为了得到权力,用尽心思、不抒手段,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这反映出古代希腊A.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中B.理性古据主导地位C.缺乏对神性的正确认识D.宗教信仰意识淡薄35.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古代希腊崇尚家庭观念 B.城邦体制影响社会文化C.雕塑艺术体现人文精神 D.女性在社会中地位突出36.普罗泰格拉提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希庇阿认为:法律不是自然存在的,法律

20、的强制性违背了人的自然天性。在特拉西马库看来:法律的公道是强者利益的体现。这反映了智者学派A.冲破旧传统旧观念的愿望B.反对封建专制统治C.追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理性反思社会现实37.文艺复兴时期,杰出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从功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权力作为国家的核心和法律的基础,奠定了近代政治学的基础,使政治学第一次从伦理学和中世纪神学中分离出来。这主要说明文艺复兴运动A.存在着世俗王权与教权的斗争B.反对宗教神学对人性的束缚C.批判宗教神学,主张天赋人权D.以反对君主专制为主要目标38.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

21、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39.宗教改革把中世纪统一的教会拆散成大量当地的地方性教会有些是国家级的,有些是王侯级的,有些是省级的,有些则局限在一个城市。所有这些地方教会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由世俗统治者控制。材料表明宗教改革A.促进权力从政府向教会的转移B.是近代民族国家演进的重要阶段C.使得欧洲的民族意识得以产生D.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

22、继续发展40.1517年,马丁路德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提倡“因信称义”,公开反对罗马教皇。他的“信 徒”众多,不仅包括农民阶级、手工工匠和低级僧侣,甚至还包括众多势力强大的封建领主。 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A.标志着民族国家的形成B.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C.根植于理性精神的传播D.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41.民本主义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治国之道,在当下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材料一:“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

23、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章句上“轻田野之税,平关世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荀子富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6分)材料二:到了皇权社会末世,传统的民本主义在某些具有异端倾向的论者(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傅山、唐甄等)那里提升到新阶段。明末清初的“新民本”超越固有民本主义的所在颇多,而关键点在于摆脱了尊君论羁绊,将批判锋芒指向全体专制君主。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明清之际的“新民本”思想家,是在没有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的情况下,将先秦以来受制于君权的民本

24、思想推进到“新民本”高度。摘编自冯天瑜“民本”与“尊君”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民本思想呈现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10分)材料三:梁启超在他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中提出政为民政、政以为民,他认为先民徒言“民为邦本,政在养民,而政之所从出,其权力乃在人民之外,此种无参政权的民本主义是我国政治论之最大缺点”。孙中山主张发扬光大中国传统重民思想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具有浓厚重民色彩的思想十分称道,并按近代民主观念加以诠释,主张把政权公之于天下,让人民当家作主。摘编自韩丽雯近代中国民本思想演变的机缘和桥梁等根据材料三

25、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孙中山对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并分析其影响。(8分)材料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增加民生投入,保基本、兜底线、建机制,尽管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财政用于民生的比例达到70%以上。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民医保覆盖面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深化,县乡村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达到1300多个。李克强2015政府工作报告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今民本思想变迁的认识。(4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理解任何历史时

26、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在近代中国,我们看到了几种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其中有些是明显的,有些则是潜藏的。首先,自然是政府的政策和制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命运的兴衰。其次,在整个近代中国,反对外来因素的民族或种族抗争,构成了一个清晰的历史主题,它时而浮现到表面,时而转入地下。这种动力经久持续。第三种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这个新天地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强加到中国头上的。即抛弃旧中国的成分,采纳近代西方的东西。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

27、晰。)射洪中学高2020级高二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答案1-5BAACD 6-10DCCBA 11-15BCCCB 16-20DAABD 21-25BACDC26-30CDBDC 31-35AACAB 36-40AACBB41政治上:民贵君轻或爱护百姓或仁政;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或富民、利民;思想上:教化百姓(每个角度2分,6分)(2)变化:由受制、服务于君权到批判、否定君主专制。(4分)原因:君主专制的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思想上理学的束缚;市民意识的初步觉醒或工商业者队伍壮大;传统民本思想与明清社会不符。(一点2分,任答3点得6分)(3)发展:人

28、民要有参政权;主权在民;提出三民主义(每点2分,任答2点4分) 影响: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促进了民众思想解放。(每点2分,任答2点4分)(4)认识:民本思想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民本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民本的落实需要制度的保障。(1点2分,2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2.【答案解析】示例:观点:徐中约认为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即追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动力,此观点正确。论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有识之士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林则徐、魏源等

29、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足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在它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先后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进一步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辛亥革命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30、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结论: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地进行近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强大动力。【详解】观点:根据题干要求“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可得出答题思路,即提炼出题干中较为明确的观点,并表明立场,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根据材料“第三种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这个新天地是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强加到中国头上的。即抛弃旧中国的成分,采纳近代西方的东西”可提炼出观点,并表明立场。观点:徐中约认为动力是在新的天地里寻求求生之道”,即追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动力,此观点正确。论证:根据材料“抛弃旧中国的成分,采纳近代西方的东西”可知,在论证过程中主要提供的史料是近代中国不断近代化的相关史实。如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地位、洋务运动内容和评价、戊戌变法在推动思想解放方面的作用、辛亥革命推动政治近代化方面的作用、五四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传播等。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不懈地进行近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成为推动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强大动力。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回归论题,实现总结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