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诸端。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
2、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他所谓的“足食”,不仅仅限于温饱,而且是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说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优先、富民优先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的改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
3、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因为富民对于治国安邦有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
4、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与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
5、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中国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摘编自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上体现为重视民生,善治的本质是“厚民生”,富民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B.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充足作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决条件。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6、。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人民既安居乐业又家庭富裕,即使残疾人也有所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程颐的话引出了四个分论点,具体阐释了为政之道中“顺民心”“厚民生”的内涵。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纵向深入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力比较强。C.文章用引用论证证明“治人者”的天职是富民,富民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义务和责任。D.文章肯定了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得到答案,具有辩证思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与鲁哀公和子贡的对话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
7、需求。B.儒家认为得民心时“治人者”的统治才合法合理,否则不仅执政合法性不足,国家也将难以安定。C.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认为“恒产决定恒心”,他认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D.富民厚生论是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追求社会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对治国安邦有重大意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想办法处理二氧化碳、遏制全球继续变暖,成为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
8、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那么,两会热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呢?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碳。我们在碳减排、碳交易、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这种情况被称为间接排放。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
9、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务。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碳达峰”。碳达峰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但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再考虑到我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因
10、此我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那么,这里谈到的“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容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需求和进行减碳。在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往往都在65%以上,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对CDP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
11、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47.3%,相对于“碳达峰”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抑制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规模,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减碳减排。碳中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前沿的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
12、棵树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新华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的结果。为遏制全球性变暖,减少碳排放是首要任务。B.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折算,按排放情况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C.“碳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过渡期。D.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多做减法,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就能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今
13、年的两会将“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亟待解决。B.我国目前的年碳排放量超100亿吨,尚未达到碳峰值,这表明我国现有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对能源还有着相当大的依赖。C.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对比中可知,我国应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D.文中谈到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这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只要做好了人才培养,就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14、 题。 父子之战 余华 我对我儿子最早的惩罚是提高自己的声音,那时他还不满两岁,当他意识到我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喊叫时,他就明白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着我进一步的行为。当他过了两岁以后,我的喊叫渐渐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吓一跳,随即就若无其事了。我开始增加惩罚的筹码,将他抱进了卫生间,狭小的空间使他害怕,他会在卫生间里“哇哇”大哭,然后就是不断地认错。这样的惩罚没有持续多久,他就习惯卫生间的环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里面唱起了歌,他卖力地向我传达这样的信号我在这里很快乐。接下去我只能将他抱到了屋外,当门一下子被关上后,他发现自己面对的空间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时,他重新
15、唤醒了自己的惊恐,他的反应就像是刚进卫生间时那样,嚎啕大哭。可是随着抱他到屋外次数的增加,他的哭声也消失了,他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坐在楼梯上,这样反而让我惊恐不安。他的无声无息使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开始担心他会出事,于是我只能立刻终止自己的惩罚,开门请他回来。当我儿子接近四岁的时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几次我刚把他抱到门外,他下地之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内,并且关上了门。他把我关到了屋外。现在,他已经五岁了,而我对他的惩罚黔驴技穷以后,只能启动最原始的程序,动手揍他了。就在昨天,当他意识到我可能要惩罚他时,他像一个小无赖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高声说着:“爸爸,我等着你来揍我!”我注
16、意到我儿子现在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对付父亲,让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是短暂的,而失败才是持久的;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我不知道自己五岁以前是如何与父亲作战的,我的记忆省略了那时候的所有战役。我记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装病,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意识到父亲和我之间的美妙关系,也就是说父亲是我的亲人,即便我伤天害理,他也不会
17、置我于死地。我最早的装病是从一个愚蠢的想法开始的,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装病,我所能记得的是自己假装发烧了,而且这样去告诉父亲,父亲听完我对自己疾病的陈述后,第一个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将他的手伸过来,贴在了我的额头上。那时我才想起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竟然忘记了父亲是医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仅逃脱不了前面的惩罚,还将面对新的惩罚。幸运的是我竟然蒙混过关了,当我父亲明察秋毫的手意识到我什么病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骗他,而是对我整天不活动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怒气冲冲地训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里坐着或者躺着,应该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晒一晒太阳也好。接下去他
18、明确告诉我,我什么病都没有,我的病是我不爱活动,然后他让我出门去,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两个小时以后再回来。我父亲的怒气因为对我身体的关心一下子转移了方向,使他忘记了我刚才的过错和他正在进行的惩罚,突然给予了我一个无罪释放的最终决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后在一个很远的安全之处站住脚,满头大汗地思索着刚才的阴差阳错,思索的结果是以后不管出现什么危急的情况,我也不能假装发烧了。我装病的伎俩逐渐变本加厉,到后来不再是为了逃脱父亲的惩罚,而是开始为摆脱扫地或者拖地板这样的家务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当我声称自己肚子疼的时候,我父亲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问我是不是这个地方,我连连点头,然后父亲又问我是不是
19、胸口先疼,我仍然点头,接下去父亲完全是按照阑尾炎的病状询问我,而我一律点头。其实那时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还是假疼了,只是觉得父亲有力的手压到哪里,哪里就疼。然后,在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两个护士将我的手脚绑在了手术台上。就这样,我的阑尾被割掉了。很多年以后,我曾经询问过父亲,他打开我的肚子后看到的阑尾是不是应该切掉。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切掉,因为我当时的阑尾有点红肿。我心想“有点红肿”是什么意思,尽管父亲承认吃药也能够治好这“有点红肿”,可他坚持认为手术是最为正确的方案。因为对那个时代的外科医生来说,不仅是“有点红肿”的阑尾应该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阑尾也不应该保留。我的看法和父亲
20、不一样,我认为这是自食其果。(摘编自青年文学家)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我”与儿子的“战争”时,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所表现的冲突又是层层加深的。B.“我”利用“我”和父亲的美妙关系,不断地做出欺骗父亲的事情,当父亲察觉后,仍然关心“我”。C.第一次装病,“我”在父亲面前失败了;第二次装病虽然父亲知道,但“我”的阑尾还是被割掉了。D.“我”在文章结尾处进行了反思,不仅没有责怪父亲割掉了“我”的阑尾,还对自己的行为自责。8.“我”既是父亲又是儿子,你如何理解文章行文思路的妙处?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
21、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薛安都从祖弟真度,初与安都南奔,及安都为徐州,真度为长史,颇有勇干,为其爪牙。从安都来降,为上客。太和初,赐爵河北侯,加安远将军,为镇远将军、平州刺史,假阳平公。后降侯为伯,除冠军将军。随驾南讨,假平南将军。久之,除护南蛮校尉、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雍州刺史曹虎诈降,诏真度督四将出襄阳,无功而还。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高祖诏曰:“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言念厥绩,每用嘉美。赭阳百败,何足计也?宜异群将,更申后效。可
22、还其元勋之爵,复除荆州刺史,自余徽号削夺,进足彰忠,退可明失。”寻除假节、假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初,迁洛后,真度每献计于高祖,劝先取樊邓,后攻南阳,故为高祖所赏。赐帛一百匹,又加持节,正号冠军,改封临晋县开国公,食邑三百户。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表曰:“去岁不收,饥馑十五;今又灾雪三尺,民人萎馁,无以济之。臣辄日别出州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宜在拯恤。陈郡储粟虽复不多,亦可分赡。尚书量赈以闻。”及裴叔业以寿春内附,诏真度率众赴之。寻迁华州刺史,将军如故。未几,转荆州刺史,仍本将军。入为大司农卿。正始初,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
23、。豫州刺史王超宗率众围逼小岘,真度遣兼统军李叔仁等率步骑击之。超宗逆来拒战,叔仁击破之,俘斩三千。还朝,除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又改封敷西县。永平中卒,年七十四。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袭,赠左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庄。(节选自魏书薛真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B.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C.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
24、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D.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1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指首功或大功;也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文中指后者。B.假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以震慑一方。文中指地方军政官名。C.正号,指正式的名位或爵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多体现为爵位封赐。D.斛,是指中国古代的量器名词,也是长度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真度审时度势,很有勇气才干。他跟随薛安都归降孝文帝,成为
25、上等宾客,历任多个军职,仕途一路通达。B.薛真度遭遇败绩,受到公正赏罚。在出兵襄阳无功而返后,高祖下诏为他辨明功过,复职还爵,削号罚过。C.薛真度富有远见,高祖赏识有加。迁都洛阳后,真度建议先夺取樊城邓州,后攻打南阳,赏赐给他一百匹绢帛。D.薛真度赈灾济民,大胆开仓纾难。在没有收成、天降雪灾的时候,他就每天另外拿出州仓的五十斛米施粥于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宿五松下荀媪家唐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
26、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表达诗人寂寞的情怀。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能让诗人感到欢乐。B.“田家秋作苦”的“苦”字,既指劳动的辛苦又指心中的悲苦。“邻女夜舂寒”的“寒”既指季节之冷又指心中之凉。C.第五句写荀媪特地做了雕胡饭热情地款待诗人;第六句“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餐盘突出地加以叙述。D.“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的典故。李白对荀媪的热情款待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实在不忍心享用这一顿美餐。15.“月光明素盘”中的“明”字,有人认为极具匠心,请你简要分析。(三)名篇名
27、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补写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鸟欢鱼跃描绘了晴明之景。(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3)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自秦设郡县两千多年以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疆域治理中,凡是_的太平盛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县域治理得_的时期。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的_,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是正确的治理思路。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
28、结构中,县一级处在_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惟其如此,县委书记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如何,不仅影响着一个县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稳固。因此,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国泰民安井井有条长治久安承上启下B.治国安邦井然有序长乐未央承上启下C.治国安邦井井有条长治久安承前启后D.国泰民安井然有序长乐未央承前启后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29、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变成重视县域社会治理B.我国的传统成为重视历朝历代县域社会治理C.县域重视社会治理变成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D.重视县域社会治理就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B.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C.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
30、程。D.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流布区域,_,后来又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演唱时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_:定调、定腔、定板、定谱。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_,如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
31、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美丽的词句。白先勇先生说:“昆曲就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识得“牡丹”面,听懂“牡丹”意,昆曲便能继续在岁月中散发出独特的美。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3)全球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疫
32、情泛滥、大国博弈、冲突不断(4)中国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消除绝对贫困,振兴乡村,落实“双减”政策请结合材料,以“平衡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的人本哲学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是民本,在社会治理上的体现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质则为“厚民生”,富民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这一点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关切。程颐说:“为政之道
33、,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此“本”之体现,概括起来有以下诸端。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国家和社会诸多事务中,儒家认为民生是最紧迫的事情。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说:“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正因为富民是最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来认知和讨论。如子贡问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为国家治理的关键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计,要让人民吃饱穿暖。孔子将“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见民生在孔子那里不仅是重要的,更是紧迫的。他所谓的“足食”,不仅仅限于温饱,而且是比温饱更好的富裕生活;因为他说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
34、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优先、富民优先的价值取向,对于民生的改善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为“政之急”,是因为它有着治国安邦的重要政治意义。一方面,富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儒家认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决定人们的思想意识,即孟子所谓的“恒产决定恒心”“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正是循此“恒产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认为富民有着急切的现实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国安。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这样,统治者只满足一己私欲,不顾人民冷暖饥寒,则其执政合法性不仅
35、不足,其国也将难安。正因为富民对于治国安邦有如此极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扬“富民为本”。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树之君,“治人者”对人民负有无可推卸的政治义务和责任。儒家还以“为民父母”为喻,强调富民也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道义责任。在儒家看来,“为民父母”是绝不应“使斯民饥而死”的;相反,他们有义务和责任让人民过上“有粟如水火”的丰衣足食的生活,换言之,“治人者”天然负有富民之责。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个社会治理得好与坏,一个政权的善与恶,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一个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富裕的社会,就是一个好社会,甚至是一个理想的社会。
36、事实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内容就是民生无忧,人民生活幸福。礼记礼运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文中所谓“皆有所养”,就揭示这是一个民生无忧、“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中国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说,喻示儒家对古代社会的重大意义。儒家“富民、厚生”论,就是这一意义在治国安邦上的重要体现,而其取向显然是追求社会整体与长远的利益。(摘编自政治哲学视域下的儒家富民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上体现为重视民生,善治
37、的本质是“厚民生”,富民则是国家治理的根本追求。B.儒家常常将民生置于优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把粮食充足作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决条件。C.儒家认为检验国家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赢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养生丧死无憾的人间乐土,人民既安居乐业又家庭富裕,即使残疾人也有所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程颐的话引出了四个分论点,具体阐释了为政之道中“顺民心”“厚民生”的内涵。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纵向深入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力比较强。C.文章用引用论证证明“治人者”的天职是富民,富民
38、是统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义务和责任。D.文章肯定了社会治理的成功与否可以从人民生活的品质与状态得到答案,具有辩证思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与鲁哀公和子贡的对话中,孔子特别强调了富裕的物质生活,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B.儒家认为得民心时“治人者”的统治才合法合理,否则不仅执政合法性不足,国家也将难以安定。C.孟子提出“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认为“恒产决定恒心”,他认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D.富民厚生论是儒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贡献,追求社会的整体与长远的利益,对治国安邦有重大意义。【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词语相关的
39、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解答】1.C.“最终依据是民心向背”错误。由第三段“儒家认为民心所向是统治合法、合理的最终依据,即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可知,应该是“民心所向”而不是“民心向背”。故选C。2.B.“纵向深入”错误。纵向深入一般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文章从“富民是政之急者”“富民是治国安邦之基石”“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职”“富民是善治之标志”四个角度进
40、行分析,层层递进,论述了富民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并没有具体提到如何解决富民的问题。因此,是层层深入,而不是纵向深入。故选B。3.A.“没有关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表述过于绝对化。材料第二段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中的“贵”包含了精神追求。故选A。答案:1.C2.B3.A【点评】解答论述类文本的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
41、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想办法处理二氧化碳、遏制全球继续变暖,成为国际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那么,两会热议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呢?在弄清这个问题前,我们先说说碳。我们在碳减排、碳交易、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说的碳,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
42、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这种情况被称为间接排放。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二氧化碳,它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务。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碳达峰”。碳达峰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但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
43、历了50年到70年。再考虑到我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因此我国的“碳达峰”将是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那么,这里谈到的“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容易通过产业结
44、构调整减少能源需求和进行减碳。在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往往都在65%以上,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对CDP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47.3%,相对于“碳达峰”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抑制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规模,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减碳减排。碳中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前沿的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
45、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摘编自新华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气候变暖是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的结果。为遏制全球性变暖,减少碳排放是首要任务。B.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折算,按排放情况可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C.“碳达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拐点,“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
46、“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过渡期。D.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多做减法,就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就能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的两会将“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亟待解决。B.我国目前的年碳排放量超100亿吨,尚未达到碳峰值,这表明我国现有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对能源还有着相当大的依赖。C.从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对比中可知,我国应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D.文中谈到要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这表明国家已充分认识到只要做好了人才培养
47、,就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找到固碳、减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辨析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解答】4.C“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为零”错误。“碳中和”不等同于碳的零排放,根据原文第六段“通
48、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平衡”可知,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后净增量为零。故选C。5.A.“表明温室气体猛增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推断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由原文第二段“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之有关的工作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任务”不能得出全球变暖、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人类生存生活的头号威胁这一结论;C.“低能耗高产出的零排碳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说法于文中无据。结合第七段“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对CDP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
49、可知,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和服务业不可能达到零排碳,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排碳;D.“只要就”说法绝对化。结合第五段“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但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我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可知,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是为了弥补未来这类人才的空白,是实施减排过程中的一个措施,不能夸大理解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充分条件。故选B。6.根据原文“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是生产型而非消费型。生产型的能源消费结构比较容易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能源需求和进行减碳。在多数已实现碳达峰的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往往都在65%以上,低能耗高产出的高技术行业
50、和服务业对CDP增长的贡献率较大,工业耗能相对较低。根据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为47.3%,相对于碳达峰”国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抑制第二产业的能源需求规模,有利于兼顾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减碳减排”可以得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源需求”。根据原文“碳中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下一个大事件,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前沿的技术布局,制定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节能降碳和新能源技术产品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得出“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做
51、好前沿技术布局”。根据原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还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我们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得出“从自我做起,学做减法,节能减排”。答案:4.C5.B6.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减少能源需求;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做好前沿技术布局;从自我做起,学做减法,节能减排。【点评】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
52、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父子之战 余华 我对我儿子最早的惩罚是提高自己的声音,那时他还不满两岁,当他意识到我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喊叫时,他就明白自己处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睁大了惊恐的眼睛,仔细观察着我进一步的行为。当他过了两岁以后,我的喊叫渐渐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吓一跳,随即就若无其事了。我开始增加惩罚的筹码,将他抱进了卫生间,狭小的空间使他害怕,他会在卫生间里“哇哇”大哭,然后就是不断地认错。这样的惩罚没有持续多久,他就
53、习惯卫生间的环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里面唱起了歌,他卖力地向我传达这样的信号我在这里很快乐。接下去我只能将他抱到了屋外,当门一下子被关上后,他发现自己面对的空间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时,他重新唤醒了自己的惊恐,他的反应就像是刚进卫生间时那样,嚎啕大哭。可是随着抱他到屋外次数的增加,他的哭声也消失了,他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坐在楼梯上,这样反而让我惊恐不安。他的无声无息使我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我开始担心他会出事,于是我只能立刻终止自己的惩罚,开门请他回来。当我儿子接近四岁的时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几次我刚把他抱到门外,他下地之后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内,并且关上了门。他把我关到了屋外。现在,
54、他已经五岁了,而我对他的惩罚黔驴技穷以后,只能启动最原始的程序,动手揍他了。就在昨天,当他意识到我可能要惩罚他时,他像一个小无赖一样在房间里走来走去,高声说着:“爸爸,我等着你来揍我!”我注意到我儿子现在对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时候对付自己的父亲。儿子总是不断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对付父亲,让父亲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可奈何;让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胜利其实是短暂的,而失败才是持久的;儿子瓦解父亲惩罚的过程,其实也在瓦解着父亲的权威。人生就像是战争,即便父子之间也同样如此。当儿子长大成人时,父子之战才有可能结束。不过另一场战争开始了,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我不知道自己
55、五岁以前是如何与父亲作战的,我的记忆省略了那时候的所有战役。我记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装病,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了,我意识到父亲和我之间的美妙关系,也就是说父亲是我的亲人,即便我伤天害理,他也不会置我于死地。我最早的装病是从一个愚蠢的想法开始的,现在我已经忘记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装病,我所能记得的是自己假装发烧了,而且这样去告诉父亲,父亲听完我对自己疾病的陈述后,第一个反应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反应就是将他的手伸过来,贴在了我的额头上。那时我才想起来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竟然忘记了父亲是医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仅逃脱不了前面的惩罚,还将面对新的惩罚。幸运的是我竟然蒙混过关了,当我父亲明察秋毫的手意识
56、到我什么病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骗他,而是对我整天不活动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怒气冲冲地训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里坐着或者躺着,应该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晒一晒太阳也好。接下去他明确告诉我,我什么病都没有,我的病是我不爱活动,然后他让我出门去,爱干什么就干什么,两个小时以后再回来。我父亲的怒气因为对我身体的关心一下子转移了方向,使他忘记了我刚才的过错和他正在进行的惩罚,突然给予了我一个无罪释放的最终决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后在一个很远的安全之处站住脚,满头大汗地思索着刚才的阴差阳错,思索的结果是以后不管出现什么危急的情况,我也不能假装发烧了。我装病的伎俩逐渐变本加厉,到后来不再是为
57、了逃脱父亲的惩罚,而是开始为摆脱扫地或者拖地板这样的家务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当我声称自己肚子疼的时候,我父亲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问我是不是这个地方,我连连点头,然后父亲又问我是不是胸口先疼,我仍然点头,接下去父亲完全是按照阑尾炎的病状询问我,而我一律点头。其实那时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还是假疼了,只是觉得父亲有力的手压到哪里,哪里就疼。然后,在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医院的手术台上,两个护士将我的手脚绑在了手术台上。就这样,我的阑尾被割掉了。很多年以后,我曾经询问过父亲,他打开我的肚子后看到的阑尾是不是应该切掉。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切掉,因为我当时的阑尾有点红肿。我心想“有点红肿”是什么意
58、思,尽管父亲承认吃药也能够治好这“有点红肿”,可他坚持认为手术是最为正确的方案。因为对那个时代的外科医生来说,不仅是“有点红肿”的阑尾应该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阑尾也不应该保留。我的看法和父亲不一样,我认为这是自食其果。(摘编自青年文学家)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写“我”与儿子的“战争”时,是以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所表现的冲突又是层层加深的。B.“我”利用“我”和父亲的美妙关系,不断地做出欺骗父亲的事情,当父亲察觉后,仍然关心“我”。C.第一次装病,“我”在父亲面前失败了;第二次装病虽然父亲知道,但“我”的阑尾还是被割掉了。D.“我”在文章结尾处进行了反思,不仅
59、没有责怪父亲割掉了“我”的阑尾,还对自己的行为自责。8.“我”既是父亲又是儿子,你如何理解文章行文思路的妙处?9.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
60、法的类型。9.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看如何写的,达到什么效果。【解答】7.C.“第二次装病虽然父亲知道”错,结合“我父亲告诉我应该切掉,因为我当时的阑尾有点红肿”可知,第二次装病父亲并没有发现。故选C。8.从结构看,文章先是以时间顺序写了“我”与儿子的“战争”,“我与儿子”的冲突层层加深;又写了“我”小时候两次装病,与“父亲”的战争。可见,“我”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从情节内容看,“当他过了两岁以后”“现在,他已经五岁了”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与儿子的战争主要是写儿子五岁以前;“我不知道自己五岁以前是如何与父亲作战的,我的记忆省略了那
61、时候的所有战役。我记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装病,那时候我已经上小学我装病的伎俩逐渐变本加厉,到后来不再是为了逃脱父亲的惩罚,而是开始为摆脱扫地或者拖地板这样的家务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当我声称自己胜后半部分写“我”与“父亲的战争”是“我五岁以后的事情”。这样,文章前后内容避免了重复,并且能够互为引证,起到补充作用。 从塑造人物看,文章前部的“我是作为父亲的身份,写了“我”与儿子的“战争”;后部的“我”是作为儿子的身份,写了“我”与“父亲”的战争。这样“我”就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父亲又是儿子,更加能够表现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使主题的开掘更加深广,令人深思。9.从结构看,“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
62、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这句话位于文章的过渡段,前文写我”与儿子的“战争”,后文写“我”与“父亲”的战争,这里的“儿子”与“父亲”具有双重身份。 从表现手法看,“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这是议论性句子,是在“我”与儿子的“战争”不断加深,又总是失败后的总结与反思。“当上了父亲的儿子”这里就有“父子”身份角色的转换,“父亲的不断失败指出在父子之战中,父亲永远是失败的”,“当上了父亲的儿子将会去品尝作为父亲的不断失败”强调儿子当上了父亲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父亲的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指出父子之战中,“父亲”永远是失败者的形象。从前文“
63、我”与“儿子的战争”和后文“我”与“父亲”的战争中可知,父子之间主要是因思维方式不同,父亲总是以专治的手段处理与儿子的关系,导致儿子反抗和反叛,最终只能以“父亲”的失败告终。“父亲的不断失败”“而且是漫长的失败”揭示了父子之战父亲永远失败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父亲管教儿子是爱儿子的方式,因为爱自己的儿子,自然导致对儿子的妥协退让,所以在父子之战中父亲永远处于失败者地位。答案:7.C8.“我”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通过“我把两代父与子的战争”都写了出来,结构紧凑。写“我”与儿子的战争是写儿子五岁以前,写我与父亲的战争是“我”五岁以后,这样安排材料相互补充印证,可以节省笔墨。“我”具有“父亲”和“儿
64、子”的双重身份,更能把父子之间的复杂感情表达得丰富准确。9.作为在父子之战中永远失败的父亲形象是要在当上了父亲的儿子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两代人之间的思维方式差异很大,在父亲的专制下儿子的成长和反抗导致父亲成为失败者; 父亲因为爱自己的儿子是永远的,所以在父子之战中也永远是失败者的形象。【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薛安都从祖弟真度,初与安
65、都南奔,及安都为徐州,真度为长史,颇有勇干,为其爪牙。从安都来降,为上客。太和初,赐爵河北侯,加安远将军,为镇远将军、平州刺史,假阳平公。后降侯为伯,除冠军将军。随驾南讨,假平南将军。久之,除护南蛮校尉、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雍州刺史曹虎诈降,诏真度督四将出襄阳,无功而还。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高祖诏曰:“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言念厥绩,每用嘉美。赭阳百败,何足计也?宜异群将,更申后效。可还其元勋之爵,复除荆州刺史,自余徽号削夺,进足彰忠,退可明失。”寻除假节、假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初,迁洛后,真度每献计于高
66、祖,劝先取樊邓,后攻南阳,故为高祖所赏。赐帛一百匹,又加持节,正号冠军,改封临晋县开国公,食邑三百户。景明初,豫州大饥,真度表曰:“去岁不收,饥馑十五;今又灾雪三尺,民人萎馁,无以济之。臣辄日别出州仓米五十斛为粥,救其甚者。”诏曰:“真度所表,甚有忧济百姓之意,宜在拯恤。陈郡储粟虽复不多,亦可分赡。尚书量赈以闻。”及裴叔业以寿春内附,诏真度率众赴之。寻迁华州刺史,将军如故。未几,转荆州刺史,仍本将军。入为大司农卿。正始初,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豫州刺史王超宗率众围逼小岘,真度遣兼统军李叔仁等率步骑击之。超宗逆来拒战,叔仁击破之,俘斩三千。还朝,除金紫光禄大夫,加散
67、骑常侍,又改封敷西县。永平中卒,年七十四。赙帛四百匹、朝服一袭,赠左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庄。(节选自魏书薛真度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B.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C.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来服/功颇在兹/D.真度之罪/诚如所奏/但顷与安都送款彭方/开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师/内宁边境乌合之众/淮海
68、来服/功颇在兹/11.下列对文中加粗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指首功或大功;也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文中指后者。B.假节,是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以震慑一方。文中指地方军政官名。C.正号,指正式的名位或爵号,是帝王、君主加封赐予的称号,多体现为爵位封赐。D.斛,是指中国古代的量器名词,也是长度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真度审时度势,很有勇气才干。他跟随薛安都归降孝文帝,成为上等宾客,历任多个军职,仕途一路通达。B.薛真度遭遇败绩,受到公正赏罚。在出兵襄阳无功而返后,高祖下诏为他辨明功过,复职还爵
69、,削号罚过。C.薛真度富有远见,高祖赏识有加。迁都洛阳后,真度建议先夺取樊城邓州,后攻打南阳,赏赐给他一百匹绢帛。D.薛真度赈灾济民,大胆开仓纾难。在没有收成、天降雪灾的时候,他就每天另外拿出州仓的五十斛米施粥于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征赭阳,为房伯玉所败。有司奏免官爵。除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以年老,听子怀吉以本官随行。【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11.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1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1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
70、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0.“宁”的意思是“使安定”,其宾语为“边境乌合之众”,“边境”作“乌合之众”的定语,意思是“使边境的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安定下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服”的意思是“归服”,作谓语,其主语为“淮海”,意思是“淮海一带的人来归服”,为主谓句,句意完整。“功”作后一句的“颇在兹”的主语。所以在“服”与“功”之间断开。排除B;“捍”的意思是“捍卫,维护
71、”,其宾语为“沈攸/道成之师”,意思是“维护沈攸、萧道成的军队”。所以“捍”与“沈攸/道成之师”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句子翻译为:真度所犯过错,正如你们上奏的一样。不过近来与安都一起让彭方归降,打开徐宋通道;在外维护沈攸、萧道成的军队,在内使边境的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安定下来;淮海一带的人来归服,他也建立了突出的功劳。11.D.“也是长度单位”错。“长度单位”应为“容积单位”。12.A.“仕途一路通达”错,根据原文“后降侯为伯,除冠军将军”可知,薛真度的仕途并非一路通达。13.征:征伐;为所:表被动,被;有司:有关官员;官爵:官职爵位。句子翻译为:后来征伐赭阳,被房伯玉打败。有关官员上奏
72、免去薛真度的官职爵位。除:被授予;以:因为;听:允许,让;本官:原来的官职。句子翻译为:被授予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因为年老,让他的儿子裴怀吉凭借原来的官职随同出行。答案:10.C11.D12.A13.后来征伐赭阳,被房伯玉打败。有关官员上奏免去薛真度的官职爵位。被授予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因为年老,让他的儿子裴怀吉凭借原来的官职随同出行。参考译文: 薛安都的堂弟薛真度,当初与安都向南逃跑,等到安都担任徐州刺史,真度做了长史,很有勇气和才干,成为安都的得力助手。(后来)(薛真度)跟随薛安都归降孝文帝,成为上等宾客。太和初年,被赏赐爵位做了河北侯,加授安远将军,担任镇远将军、平州刺史,代理阳平公
73、。后来把他的爵位从侯降为伯,授予他冠军将军。跟随皇帝在南方征讨,代理平南将军。过了一段时间,被授予护南蛮校尉、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雍州刺史曹虎假装投降,皇上下令薛真度率领四名将军出兵寨阳,没有建立功勋就回来了。后来征伐赭阳,被房伯玉打败。有关官员上奏免去薛真度的官职爵位。高祖下令说:“真度所犯过错,正如你们上奏的一样。不过近来与安都一起让彭方归降,打开徐宋通道;在外维护沈攸、萧道成的军队,在内使边境的无组织纪律的人群安定下来;淮海一带的人来归服,他也建立了突出的功劳。一想到他建立的功绩,常常因此想嘉奖他。即使赭阳失败了一百次,又有什么值得忧虑的?薛真度应该和其他将领不一样,更应该看重他后来取得
74、的功绩。可以归还他元勋的爵位,再次授予他荆州刺史职位,剥夺他的其他封号,嘉奖他可以表彰他的忠诚,惩戒他能够让他明白自己的过失。”不久授任假节(使臣)称号、代任冠军将军、东荆州刺史。当初,迁都洛阳后,真度常常在高祖面前献计献策,建议先夺取樊城邓州,再攻打南阳,所以被高祖赏识。赐给他一百匹绢帛,又加授他做使臣,正式的冠军称号,改封为临晋县开国公,赏赐他三百户的食禄。景明初年,豫州大饥荒,真度上表说:“去年没有收成,受饥荒的百姓占十分之五;现在上天又降大雪灾,老百姓饥饿羸弱,而官府却没有救济他们的办法。我就每天另外拿出州仓五十斛米煮粥,救助一些受灾特别严重的老百姓。”皇上下令说:“真度上表请求的事情
75、,特别有替百姓担忧救济百姓的心意,应该救济抚恤。陈郡储备的粮食虽然也不多,仍可以拿出一些周济百姓。尚书要统计赈灾的数量上报给我。”等到裴叔业率领寿春的人众归附朝廷时,皇上下令真度带领大家迎接。不久升任华州刺史,依然做原来的将军。不久,又调任荆州刺史,仍然做原来的将军。入朝担任大司农卿。正始初年,被授予平南将军、扬州刺史,又因为年老,让他的儿子裴怀吉凭借原来的官职随同出行。豫州刺史王超宗率军围攻小,薛真度派遣兼统军李叔仁等人率领步兵骑兵攻击他。谢超宗正面抵抗,率军攻打,李叔仁打败谢超宗,俘获斩首三千多人。返回朝廷,授任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又把数西县改封给他。永平年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76、。赠予四百匹帛、一套朝服,追赠左光禄大夫,常侍官职照旧,谥号庄。【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
77、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宿五松下荀媪家唐李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表达诗人寂寞的情怀。在这偏僻的山村里,没有什么能让诗人感到欢乐。B.“田家秋作苦”的“苦”字,既指劳动的辛苦又指心中的悲苦。“邻女夜舂寒”的“寒”既指季节之冷又指心中之凉。C.第五句写荀媪特地做了雕胡饭热情地款待诗人;第六句“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餐盘突出地加以叙述。D.“漂母”用西汉淮阴侯韩信
78、的典故。李白对荀媪的热情款待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实在不忍心享用这一顿美餐。15.“月光明素盘”中的“明”字,有人认为极具匠心,请你简要分析。【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解答炼字题,要分三个步骤,一要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义;二要结合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诗歌内容;三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即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解答14.C“突出地加以叙述”说法错误,应该是加以描写,“叙述”是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而“月光明素盘”的意思是月光照耀着白色的盘子,很显
79、然里面不包含事情的经过,只是在描写。故选C。15.从词义分析,“明”本身应是形容词,有明亮之意,但在诗句中,处在“月光”和“素盘”两个名词中间,很显然应理解为动词,因此在这里应是照明之意,整个诗句则可理解为皎洁的月光照耀在白色的餐盘上。而与前句“跪进雕胡饭”联系起来,姓荀的女主人特地做了雕胡饭,来热情款待客人,“雕胡”,就是“菰”,俗称茭白,生在水中,秋天结实,叫菰米,可以做饭,古人当做美餐。菰米是白的,盘子是白的,月光也是清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眼。从手法上分析,“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结合前
80、面诗句“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可知,秋收季节,本来应该是欢乐的,可是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竟没有一点欢笑。农民白天收割,晚上舂米,邻家妇女舂米的声音,从墙外传来,一声一声,显得十分凄凉。而正是在那样艰苦的山村里,主人端出这盘雕胡饭,诗人被深深地感动了,荀媪这样诚恳地款待李白,使他很过意不去,又无法报答她,更感到受之有愧。因此含蓄地表达出了对荀媪的感激之情。答案:14.C15.明是照明之意,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眼。采用了白描手法。“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荀媪真诚、质朴、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译文:
81、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繁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赏析: 此诗题目虽然只有八个字,却点出了作者游历的地点(五松山)、时间(傍晚)和与此相关的事情(投宿)、人物(荀媪)。 开头两句“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写出诗人寂寞的情怀。这里不是写游山以后的感受,而是指进入荀家后见到凄凉家境陡然产生的忧郁感。祖国的河山是如此的美好,按理说,生息在这块大好河山上的人民应该是富足的,而实际上人民的生活十分艰难困顿。这种巨大的反差,引起了
82、诗人心灵的震颤。于是便促膝询访白屋寒舍穷年的劳苦,侧耳倾听寂寥山村夜晚的呻吟。“田家秋作若”是作者询访所得。说“田家”而不说“荀家”,说明李白与人民的接触决非就此一家。在游历中,他接触到的农氏境况大致相似。“田家”一词具有深广的概括性。“秋作”指秋收劳动。在农家,一年四季的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中,唯秋收是最令人喜悦的,而现在的“秋作”却感到“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从诗中始终未出现男子一事来看,当时赋役繁重,男人或过早地亡故了,或正在远方征战服役,未有归期,沉重的农业劳动担子压到上年纪的农妇肩上,不得不“苦”。其时史思明的叛乱尚未最后平定,而江淮一带战事又起,丁壮被大批抽调到前线去,连偏僻的五
83、松山村也不能幸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如此深重,李白实在不能无动于衷。一个“苦”字,充分写出了他对于人民的同情。“邻女夜舂寒”,是诗人隔墙听到的声音。看来邻女也是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的丈夫和父亲的去向恐怕与荀家的男人差不多。她们不幸的遭遇,只可催人暗自泪下,却不便多问。于是诗人只好保持沉默了。但一个“寒”字告诉读者,诗人不仅在体恤邻女的苦难,而且也是在体恤经历战乱的广大人民的苦难。诗人心头涌上的阵阵酸楚,使他无法平静。回想自己当年想“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抱负,顾视目前流放归来,一事无成,衰病交加的晚景,更增万般感慨。 荀媪无疑是一位心地善良、热情好客的劳动妇女。
84、她得知今日的投宿者就是人人尊敬的大诗人李白时,总想招待得好一点。鸡黍是中国古代农村招待客人的传统品种,而在一贫如洗的茅舍中连这也没有,可把荀媪给愁坏了。她猛然想到,秋天是菰米成熟的季节。于是“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这两句字字值得玩味。“跪进”两字有人说是因为李白是席地跪坐,所以荀媪将饭端来时也跪下身子呈进给他。其实,中国古代跪坐的习惯到唐代已经逐渐改变为垂脚坐,坐具也逐渐由席变为床、榻、椅。这在唐代传奇中屡见不鲜。著名的韩熙载夜宴图,没有一人是跪坐在地上的,一般都是垂脚坐在椅子上,或盘腿、跪坐在床榻上。在唐代的农村中,简陋的板床不难找到。荀媪的“跪进”,显然是出于尊敬。荀媪把饭做好以后,又
85、特地用“素盘”-一只洗得干干净净、洁白明亮的盘子装好,可见其恭敬诚挚,不同寻常。这一切,李白都看得真切,内心不能不大受感动。“月光明素盘”,极写雕胡饭的晶莹洁白,如珍珠般耀眼。李白知道,这每一颗饭粒都来之不易;他更明白,这每一颗饭粒都标志着老妇的一片美好的心意。邻女夜舂的声音沉重地打在诗人的心坎上,已经使他的心情无法平静。而今荀媪罄其所有的殷勤招待,更使他深感受之有愧。 结尾二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包孕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漂母”是秦末淮阴地方一个以漂洗丝绵为业的老妇。她看到在城下垂钓的韩信正在挨饿,便把自己的饭分给他吃,根本不望报施。后来韩信佐汉灭楚,平定天下,被封为楚王,以千金酬谢
86、漂母。后人又建祠表彰漂母的乐于助人的精神。李白把荀媪比作漂母,无异于献上一瓣心香,感激和崇敬之情兼而有之。李白的另外一层意思虽然没有说出,但也不难体会,那就是以韩信自况。韩信在平定战乱中屡建奇功,而李白却始终未获施展抱负的机会。在另一首诗中,李白曾说:“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在祖国的大地上,漂母到处可见,而要遇到能够力荐韩信的萧何、大胆任用韩信的刘邦一类人物实在太难了。他热爱、同情、体贴劳动人民,但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却无法解除人民的苦难。因此雕胡饭虽然香美,他却义不下咽。 在唐代,描写达官贵人或文人雅士宴集的诗作多得不胜枚举,而描写诗人在贫苦农民家里就餐的诗篇十分少见。杜甫的遭田父泥饮
87、美严中丞诗,表明他是很能接近农民的,但诗中借题发挥,美化府主严武。田父的形象未免失真。此诗纯属对农妇的讴歌,并真实朴素地写出了诗人在善良勤劳而又遭遇不幸的农妇面前的深刻复杂的内心感情活动。这不仅在李白的诗中是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其美学价值之高,在整个唐诗中也是数得着的。 李白的性格本来是很高傲的,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侯”,在王公大人面前是那样地桀骜不驯。可是,对一个普通的山村妇女却是如此谦恭,如此诚挚,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可贵品质。 李白的诗以豪迈飘逸著称,但这首诗却没有一点纵放。风格极为朴素自然。诗人用平铺直叙的写法,像在叙述他夜宿山村的过程,谈他的亲切感受,语言清淡,不
88、露雕琢痕迹而颇有情韵,是李白诗中别具一格之作。【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能否合理地推断表述是否准确。(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补写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 , ”两句借鸟欢鱼跃描绘了晴明之景。(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用“ , ”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潼关的险要。(3)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
89、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解答】故答案为:(1)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重点字:鳞)(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重点字:聚)(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砯)【点评】蜀道难中的名句辑录: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西当
90、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自秦设郡县两千多年以来,( )。在中国数千年的疆域治理中,凡是_的太平盛世,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县域治理得_的时期。治理好县域,事关国家的_,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依
91、然是正确的治理思路。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_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惟其如此,县委书记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如何,不仅影响着一个县的发展进步,更关系到党的执政之基是否稳固。因此,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国泰民安井井有条长治久安承上启下B.治国安邦井然有序长乐未央承上启下C.治国安邦井井有条长治久安承前启后D.国泰民安井然有序长乐未央承前启后18.下
92、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变成重视县域社会治理B.我国的传统成为重视历朝历代县域社会治理C.县域重视社会治理变成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D.重视县域社会治理就是我国历朝历代的传统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B.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更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C.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
93、求,更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D.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又是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要积累近义词组,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并注意其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
94、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17.第一空,“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治国安邦”,治理国家,使之巩固、安定。语境中用来修饰“太平盛世”,选用“国泰民安”更合适。第二空,“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不紊乱。“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例清楚。形容做某件事有条理,整齐而有秩序。语境指太平盛世时期对县域的治理有条理,不是特指某件事,选用“井井有条”更合适。第三空,“长治久安”,指社会统治稳定,长久安定。“长乐未央”,比喻欢乐无尽期。语境强调县域的治理与国家的稳定相关,选用“长治久安”更合适。第四空,“承上启下”,承受上面的,传到下面或引出下面的。“承前启后”
95、,承受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学问、事业。语境指的是县一级的管理工作位于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的中间环节,选用“承上启下”更合适。故选A。18.整个语段的主题是谈“国家重视县域治理”的问题,C项表述的是县域层面而不是国家层面;AB两项的主语是“传统”,与主题不合。故选D。19.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语序不当。“提升县域治理能力、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语序不当,改为“夯实县域基层组织、巩固县域政权、提升县域治理能力”。搭配不当。“不但又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不但更是”。B项不合逻辑。“造福一方的现实要求”程度应轻于“决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故选C。
96、答案:17.A18.D19.C【点评】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
97、1题。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的流布区域,_,后来又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昆曲演唱的特点是“以字行腔”,演唱时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戏曲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_:定调、定腔、定板、定谱。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这为昆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同时_,如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是汤显祖牡丹亭中最美丽的词句。白先勇先生说:“昆曲就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识得“牡丹”面,听懂“牡丹”意,昆曲便能继续在岁月中散发出独特的美。20.请在文中横线
98、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20.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应结合语境补写,注意语意连贯和字数限制。21.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应了解比喻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解答】20.第空,根据上文“昆曲的流布区域”可知,此处介绍昆曲的流布区域;根据下文“后来又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可知,此处应填写的是昆曲起初的流布区域苏州,故可填写“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之类的句子。第空,根据上文“不同于其它戏曲
99、可以根据演员个人条件随意发挥”可知,昆曲的演唱有严格的腔格,冒号后面的内容则具体介绍了四种限定的腔格,故可填写“而是有严格的四定”之类的句子。第空,后面的内容“如汤显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是具体介绍昆曲演艺名家,“如”则意味着本句是对上句的解释说明,上句是对下句的总括,故可填写“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名家(大师)”之类的句子。21.首先,从修辞上看,画波浪线的句子“昆曲就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昆曲”比作最美的“牡丹”,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我们的后院”;以牡丹的美来写“昆曲”的美,意在说明昆曲是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作品类型。表现了白先勇先生对昆曲的喜爱。
100、其次,从表达效果上看,牡丹亭是昆曲名篇,画波浪线的句子“昆曲就是我们后院最美的牡丹花”对其进行巧妙地化用,句式上表达更加活泼,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曲之美。答案:20.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而是有严格的四定。也造就了一大批昆曲名家(大师)。21.文中把昆曲比作最美的牡丹,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我们的后院”,意在表明昆曲是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作品类型。不仅充分写出了昆曲之美,还充分表达了白先勇先生对昆曲的喜爱,且巧妙地化用了昆曲名篇牡丹亭,使句式表达更加活泼,更加生动形象。【点评】语意连贯要注意:话题的同一性,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事理的逻辑性,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
101、逻辑。行文的照应性,既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分承的对应性,在几句话中,前后提出两个、三个或更多的并列成分,后面也必须按照前面的提到的次序,分别加以说明、描写或补充,使前后语句对应承接,紧密衔接。风格的趋同性,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的语言的风格应该同一。组合的俗成性,有些并列词语,句子的先后顺序是人们在生活中约定俗成的。音节的协调性,对音节数错落不同的短语的排序,需要将音节数少的短语排在前,音节数长的短语排在后。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1)子贡问:“师与商
102、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2)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3)全球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疫情泛滥、大国博弈、冲突不断(4)中国强力推进绿色发展,消除绝对贫困,振兴乡村,落实“双减”政策请结合材料,以“平衡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做这种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读材料,然后选取最契合命题人意图的角度进行立意。这道材料作文一共有四则小材料,第一则出自论语,其核心其实就是“过犹不及”
103、,强调的是不偏不倚,把握分寸感和度的问题。第二则材料是习总书记的话,重点在探讨发展的重要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第三则材料谈论全球问题,比如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疫情泛滥、大国博弈、冲突不断而第四则材料讲中国在把握“平衡与发展”中的举措表现:推进绿色发展,消除绝对贫困,振兴乡村,落实“双减”政策由此观之,四则材料的核心就是:如何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平衡。写作时,一定要把握“平衡与发展”的度。参考立意:1.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把握好平衡,即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3.在平衡中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平衡,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解答】追求发展与把握
104、平衡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与关键。习近平 一切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要发展,社会要发展。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直接影响着人的发展。只有高度发展、高度文明的社会才能使每一个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发展,也只有全面发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但森林可以改变气候。一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则可以改变社会。我们现在要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和谐社会就会很快到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基层,从社会团体到每一个人,都有切实的举措,那么和谐社会就会成为现实。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各个部分努力的结果,就是
105、社会整体的发展。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社会的发展又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经济发展了,每个人都可以接受优质教育,每个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较好地发展,生产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显,是社会的落后限制了人的发展,人得不到发展,社会也就相应地落后。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发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创造最有利的条件,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也就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106、是如此,人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也是如此。一个社会要和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人也要和谐。小和谐构成大和谐,大和谐促进小和谐,和谐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目标,和谐才能更好地发展。和谐就是矛盾的统一,和谐就是平衡,和谐就是中庸之道,和谐就是科学发展观,和谐才具有亲和力,和谐才有活力,和谐才能可持续发展。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不断消除那些不和谐的因素,创造和谐的一切,那么和谐社会就会如期而至。人的和谐,就是冷静与热情同在,就是刚柔相济,德威并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会的和谐,就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进步,就是各地区、各区域共同发展,就是每一项事业可持续发展。让人和社会都和谐,让社会与人齐发展。和谐
107、则是人对自身与社会、自然的进一步认识,其实沟通也是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谐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爱”、“仁义”,墨家的“兼爱”、“非攻”,道家的“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以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传统文化中,都蕴涵着和谐的思想。一个中学生要想真正体味和谐,就要先从体验社会和人生开始。【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
108、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