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1芣苢导学案班级: 组别: 姓名: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深刻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经的表现手法,理解诗歌内容,学会鉴赏诗歌。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古代灿烂的文化,陶冶高尚的情操。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2.领会及比兴
2、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印象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雅”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
3、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
4、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一、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意思1、采采: 2、芣苡( ): 3、有: 4、掇( ): 5、捋( ) 6、袺( ) 7、襭( ): 明确:1、采采:采而又采。2、芣苡(f y):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全草入药。 3、有:取也。 4、掇(du):拾取。 5、捋(lu):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6、袺(ji):用衣襟兜东西。 7、襭(xi):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二、翻译下列诗句。1.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明确:车前子儿呀鲜艳动人,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2.
5、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明确:车前子儿鲜艳动人,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3.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明确:车前子儿摇曳生姿,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明确: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2)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明确: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草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1. 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明确: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
6、,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明确:(1)声韵上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
7、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2)用词上的特点。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摘芣苢的动作描绘得具体准确而生动,几个环节分置于三章之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长三用,曼妙非常,无不体现出诗人敏锐细致的洞察力以及纯熟的语言驾驭能力。3. 芣苢一诗句式上的鲜明特点是什么?明确: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又叠用相同的诗句,“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占据了全篇的半壁江山。此种巧妙的复沓结构,使诗歌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
8、,易于流传,节奏轻盈舒缓,不乏余音袅袅之效,尽显其音乐之美感。4. 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 些?明确: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铺陈直叙的赋,以物喻物的比,触物兴词抒发情感的兴,这些手法的娴熟运用,在诗经各篇章中俯拾皆是,它们在诗歌创作中共同为作者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极少数诗歌全篇运用单一的手法,绝大多数诗歌往往同时兼具不同的艺术手法,多是交叉使用,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最佳的表达效果,使各诗篇都独具匠心。5.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全篇没有出现一个表达主观情感色彩的词,但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欢快的劳动节奏,氛围是极为和谐的。这样的和谐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有在太平盛世,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才会有闲情逸致享受劳动的美好,才会出现和睦的集体劳作景象。因此,诗人对当时和谐社会的社会氛围的喜爱之情也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