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76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广西省平南县高中语文教案:《五人墓碑记》(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广西省平南县高二语文五人墓碑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积累文言字、词、句知识,尤其是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现象。(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4)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教学重点】(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运用对比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2)重点字词的理解【教学方法】强化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深入探索【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文言语句较生疏,所以应介绍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

2、学生抓关键语句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积累,同时明确夹叙夹议的特点,掌握对比手法的运用。从学法上看,一定要认真预习,借助文中关键语句把握文意,归纳总结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那么,什么样的一种死亡能够比泰山更重呢?我个人认为,那应该是一种生命虽已结束,但其精神还对活着的人有所辐射,能影响并激励同时代或后人的一种死亡。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文中所的五个普普通通的人,就曾以其义举,而深深地影响和激励了他同时代的好多人。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张溥的五人墓

3、碑记。 二解题: 1结合注释(1)补充介绍作者及复社。七录斋集之名来源于其书房名,张溥因自幼勤学苦读,所读之书必手抄六七遍,故其书斋曰“七录斋”;他还是复社的创始人和领袖,曾写过不少抨击时政的文章,内容充实,风格朴实。 复社,于崇祯初年由张溥等人成立,是因为“世教衰,此其复起”,故“名社曰复”。复社继承“东林”传统,和阉党继续作斗争,提倡改良政治、复兴古学。复社是文社,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能与政治斗争相结合,在历史上是很少有的现象。2时代背景 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专权,魏阉党羽遍布于天下,他们用监视、逮捕杀戮等手段任意迫害政敌,残害忠良;对敢于讽议朝政、蔑视魏忠贤的“东林党人”。尤其切齿仇恨

4、。他们刊布名册,大肆捕杀。所谓“东林党人”,是当时一支在野的政治派别,他们持改良朝政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进步倾向。他们反对阉党残酷迫害“东林党人”时,受尽压榨和盘剥的市民群众、工商业者坚持站在“东林党人”一边,共同与阉党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而本文叙写了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年)当周顺昌被阉党逮捕时发生在苏州的一次抗暴斗争。随后,反动当局逮捕了颜佩韦等五人,以“倡乱”的罪名残酷杀害了他们。一年后,魏忠贤畏罪自杀,阉党覆灭,苏州人民墓葬五人于虎丘山塘魏忠贤的生祠废址,并为之立碑,由张溥写了碑记,以示纪念。三、整体理解:1、朗读全文第一遍,解决字音:蓼(lio) 缙绅(jnshn) 阉(yn)

5、祠(c) 旌(jng) 湮没(ynm) 欤(y) 皦(jio) 敛(lin)赀(z) 缇(t)骑(q) 抶(ch) 仆(p) 以(y)呵(h) 噪(zo) 匿(n) 溷(hn)藩(fn) 傫(li)然(rn) 詈(l) 脰(du) 函(hn) 逮(di) 编(bin)伍(w) 投缳(tuhun) 矫(jio)诏(zho) 钩(gu)党(dng) 株(zh)治(zh)逡巡(qnxn) 猝(c) 曷(h)故(g) 赠(zng)谥(sh) 社稷(shj) 老(lo)于(y)户(h)牖(yu) 扼()腕(wn) 大(d)堤(d) 冏(jing)卿(qng) 暴p2、朗读全文第二遍(1)熟悉全文大概内容

6、第一段:墓中的人因何而死?葬在哪里?是谁安葬的?墓碑在哪里?为什么葬在魏阉废祠?是什么样的表达方式? 明确:“激于义而死焉”。“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立石于其墓之门”。正义长存。记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这一段的大意是?交待五人墓碑的来由。第二段:这一段写了几类人?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明确:这段共写了四类人的死亡,五人、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草野无闻之人。采取了对比的手法:第三段: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一说这次暴乱的经过(提示:必须包括时间,人物,原因,结果。矛盾的双方)示例如下: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三月十五日,宦官魏忠贤的党羽苏州巡抚

7、毛一鹭指使差役逮捕周顺昌。当时复社的一些成员集资送周顺昌。和前来阻拦的差役发生了冲突,大家索性追击毛一鹭,毛一鹭躲进厕所方免一死。事后向朝廷请求以暴乱给五个人治罪。明确:这一段主要写了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经过。第四段:全段共四句话。1、2句写了五人就刑的慷慨激昂。3、4句写了五人死后的安葬。提问:五个人为何而死?(用第一段中的一句话说)五个人是如何死的?明确:为了替周顺昌抱不平。激于义而死焉者也。意气扬扬,颜色不少变。第五段:这一段中,呼应苏州市民暴乱的一句是什么?暴动之前魏忠贤的行为是什么?暴动之后的结果是什么?有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段有没有对比?怎样比较的? 明确:“吾郡之发愤一击”。

8、“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不敢复有株治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那么这一段主要说了什么?明确:这五人死得有意义。第六段:这一段说到哪些人?明确:这一段说的人是:高爵显位者,蓼洲周公,五人,四方之士,予与同社诸君子。哪些人之间形成了对比?明确:高爵显位者与五人之间,周顺昌生前与死后之间,五人保其首领与激于义而死之间图示如下:那么,这一段说明了什么?五个人死的意义重大。第七段:这一段主要补充说明当初赎头埋葬的贤士大夫。(2)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开头至“独五人之曒曒,何也”),交代建五人墓碑的由来,通过与“死而湮没不足道者”对比提出问题,

9、暗示五人之死不同寻常,发人深思,引出下文。第二部分:(“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至“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记述苏州市民的反暴斗争以及五人死难的经过。第三部分:(“嗟夫”至“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通过对比,高度评价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而揭示全文的中心“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前一段交替使用不同的句式,或反问,或设问,或双重否定,充分表达了五人之死的崇高和可贵,显示了五人之死的巨大意义和影响。后一段通过别人与五人的假设对比,进一步突出了五人之死的意义和价值,点出为正义而死虽死犹荣的道理,进而揭示文章的中心。第四部分:(最后一段),补叙四位贤士大夫的姓名,照应开头。四、讲读第一部分1

10、、学生诵读翻译。2、教师小结归纳。(1)词类活用:去今之墓而葬焉(墓:名词活用为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疾病:名词活用为动词染上疾病)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闻:动词活用为名词名声) (2)通假字: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3)虚词:之:蓼洲周公之被逮:取消独立性郡之贤士大夫:的,助词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的,助词;他们,代词立石于其墓之门:的,助词五人之死:取消独立性去今之墓而葬焉:助词,的十有一月之中:助词,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助词,的草野之无闻者欤:助词,的独五人之皦皦:取消独立性以: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来,目的连词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来,目的连词于:激于义而死焉

11、者也:介词,被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而:去今之墓而葬焉:顺承连词(并列关系?)其疾病而死:因果连词死而湮没不足道者:顺承连词(4)句式:状语后置句式: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介词,被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介词,向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介词,在判断句式: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课堂小结: 明确:这一节课我们在对全文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把握之后,重点翻译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仅从文章的前期个自然段,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行文的曲折变化,跌宕多姿,希望同学们注意体会和把握。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1)题。 预习3、4、5自然段。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12、 1完成课后练习一(1)题。 2诵读课文3、4、5自然段。 二、讲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1、学生诵读翻译。2、教师小结归纳。(1)词类活用: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先: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表率) 缇骑按剑而前(先: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上以大中丞抚吴者(抚:名词活用为动词提任巡抚)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乱)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匣子装) (2)虚词之: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取消独立性,助词在丁卯三月之望:助词,的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助词,的为之声义:代词,他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代词,他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助词,的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助词,的吴之民方痛

13、心焉:助词,的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取消独立性,助词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取消独立性,助词五人之当刑也:取消独立性呼中丞之名而詈之:助词。代词。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助词。代词。今之墓中:的,助词。以:敛赀财以送其行:来,目的连词以大中丞抚吴者:凭借,介词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而,修饰连词,地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连词,结果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凭借,介词而:缇骑按剑而前:修饰连词,不译。抶而仆之:顺承连词噪而相逐:修饰连词,着。既而以:与“既”组成时间副词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表修饰。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表并列。(3)句式:问“谁为哀者?”:宾语前置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状语后置句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判断句式归纳3:

14、古今异义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吴之民方痛心焉(4)一词多义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作为,替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是问“谁为哀者”:替三、讲读课文第五段1、学生诵读翻译。2、教师小结归纳。(1)词类活用:不敢有株治(株治:动词活用为名词株连治罪的情况) (2)通假字:亦曷故哉(“曷”通“何”) (3)虚词之:大阉之乱:取消独立性 四海之大:的,助词 编伍之间:的,助词诗书之训:的,助词 钩党之捕:取消独立性 吾郡之发愤一击:取消独立性非常之谋:的,助词 圣人之出:取消独立性 五人之力:的,助词(4)句式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语后置句。一说,“缙绅”活用为动词。激昂大义:被动句,状语后置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15、:状语后置四、课堂小结 明确:这一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第自然段,有叙有议,并且叙议都是紧紧围着“五人”之“义”而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自然段。 完成课后练习四。 思考:课后练习一中的、题。第三课时一检查作业、两题(略) 二讲读第、7自然段1、学生诵读翻译。2、教师小结归纳。(1)词类活用: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老死) 则尽其天年(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享尽)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名词做状语像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屈: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为之记(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哀叹) 亦以明死生之大(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明;大:形容词活用为名

16、词重大意义) (2)虚词:之:由是观之:代词,现在的事情今之高爵显位:的,助词佯狂不知所之者:动词,到视五人之死:助词,取消独立性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的,助词凡四方之士:的,助词斯固百世之遇也:的,助词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他们屈豪杰之流:的,助词发其志士之悲哉:的,助词哀斯墓之徒有其石:助词,取消独立性为之记:代词,他们死生之大:助词,取消独立性匹夫之有重于:助词,取消独立性(3)特殊句式: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介宾结构后置)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判断句。古代记名的方法:官名+字+姓+公)三、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1)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从全文看,

17、文章前两部分侧重记叙,第三部分侧重议论。但两部分之中,记叙和议论又互有穿插。比如文章开头,作者先简叙建碑一事,接着用“呜呼,亦盛矣哉”抒发感情,再用“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作为反衬,插入“独五人之曒曒”的议论,是以记叙为主,叙中有议。又比如第三部分,作者在评论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重大意义时,插入叙述,“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据以揭示五人之死的巨大意义,是以议为主,议中有叙。这种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使得文章的事、理、情交融并茂,逼近有说服力,而且有较强的感染力。古文观止的评注者说本文“议

18、论随叙事而入,感情淋漓,激昂尽致,当与史公(司马迁)伯夷、屈原二传并垂不朽”。(2)巧妙使用对比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突出五人慷慨就义的英勇事迹和重大意义。比如,第二段中把“死而湮没不足道者”的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与“激于义而死焉”的五人做对比,突出“五人之曒曒”的伟大;第五段中把“大阉之乱”时“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第六段中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意义的重大;又把假设中的“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这样反复对比,使五人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强化了文章的主题。(3)用简练传神的笔墨刻画人物形象。“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寥寥几笔,就把五烈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描绘尽致,突出了五人的浩然正气。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2整理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吴之民方痛心焉 按诛五人 断头置墙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