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知识与能力: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策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过程与方法: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为切入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
2、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认识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法宝。教学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诞生,以1935年的遵义会议为成熟的标志。其间经历了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民革命、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等众多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头绪大多,但又环环相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中华
3、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吧。提起这诞生在七十多年前抗日前线血与火中的国歌,我又想起了八十多年前在巴黎和会中国的主权遭到践踏的时候,中国的青年学生起来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中国的商人起来了,中国的工人阶级起来了,他们同样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不怕流血,不怕坐牢,与北洋政府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揭开了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序幕。一、党的创立(19191923)1、五四运动(1)背景: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本、美国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之际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国家。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入山东,攻占胶
4、济铁路和青岛;1915年又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同时,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其中以纺织业最为突出。这促使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明了道路,使中国人民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此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支点。从国内方面看: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权利,袁世凯政府几乎全部接受了“二十一条”。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混战不止,人民苦不堪言,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人数达到200万,工人罢工斗争不断发生,这构成五四运动发生的阶级条件。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民的思
5、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运动,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条件。(2)过程: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体。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以工人为主体。(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意义:政治: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讨论:五四运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表现在哪里?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这是以前的中国革命中所没有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与以前指导中国革命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相比,是全新的,
6、是最革命的,是最科学的。群众基础:具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参加的有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为革命力量的团结作了一次成功的准备和预演。革命前途:此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领导阶级的局限性,革命失败。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在经过艰难曲折后走向胜利。历史时代:由于它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也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1)相同点: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主力:人民群众。(2)不同点: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旧),无
7、产阶级(新);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旧),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新);前途:资本主义(旧),社会主义(新);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旧),马克思主义(新)。文化: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思想: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国内: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思想基础)一批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立;(组织基础)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共“一大”的召开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内
8、容:确立党的名称、制定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确定党的中心任务以及选举领导机构。(3)中共“二大”的召开时间:1922年 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意义: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二、国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41927)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背景:1922年至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孙中山深感人民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2)方针:党内合作(3)实现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
9、加入国民党。(4)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2国民革命运动(1)兴起:国共合作之后,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在全国兴起。(2)高潮:北伐战争:1926年7月开始。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勇敢,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意义:将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工农运动发展迅速,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觉悟。扩大中共的影响,党的力量有
10、所增强。(3)性质:国共共同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4)失败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5)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6)失败原因:客观上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力量过于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主观上是由于年幼的中共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代表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7)教训: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三、国共十年对峙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或
11、土地革命(19271937)1、“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始探索革命道路的?(1)发动武装起义原因: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以深刻的教训,使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党在大革命中开始掌握了一部分军队,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要求全党举行城市武装起义、农村武装暴动,来反抗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屠杀政策。表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起义的革命目标都是为了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都在中共领导下采取了夺取中心城市的武装斗争手段;失败的结果证明了中国革命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行不
12、通;具有开创了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帷幕的伟大历史意义。(2)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3)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这一道路的正确性。工农武装割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武装斗争:粉碎国民党的围剿:蒋介石组织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大规模“围剿”。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取得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
13、土地所有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得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努力发展生产,生活上有了保障。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作战。根据地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建立,它的性质是工农革命政权。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比较1、不同点(1)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2)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军、顽固派、伪军等。(3)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4)斗争结果: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大部分丧失,红军被迫长征。抗战胜利前夕,抗日根据地抗击着侵华日军的大部分和几乎全部
14、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成为抗战的主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相同点(1)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2)发动群众:都是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3)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2、红军的长征原因:中共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时间: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结束。意义: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
15、: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转折点)四、抗日战争(19371945)五、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1949)1、1945年8月至1946年夏,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2、三年内战(1)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国民党很快撕毁了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1946年夏,以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为标志,全面内战爆发。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此后又成功地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进行的重点进
16、攻。(2)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3)战略决战:1948年底一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4)解放战争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
17、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世界和平力量;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新民主义革命为什么最终获得胜利?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二是走经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广大群众的支持;有一支坚持武装斗争的人民军队;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其中“理论指导”是灵魂,革命“道路”是方向,“群众支持”是基础,“革命军队”是中坚,“统一战线”是保障。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其主要内涵是:坚定的革命信
18、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其中坚定的革命信念是这一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特征。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延安精神:延安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其核心和主题就是江泽民同志在陕西视察时所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这一精神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