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到第10页,第卷第10页到第12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卷和第卷中的单项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卷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只将答题卡收回。第I卷 阅读题(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简”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尤其是传统绘画的一大审美追求。当代著名画家程十发在谈到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曾说:“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这“减法”之喻,颇巧妙地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和意境创构上追求“简”的审美个性,这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思想积淀的差异有着很深的联系。在古代艺术家看来,“画以简贵为尚”。究其渊源,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的兴起与产生,在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尚“简”的艺术思潮自唐宋兴起,它和当时风靡流行的佛教禅宗多有瓜葛。“自唐宋以来,禅学日盛,才智之士,往往出乎其间。”文人画始祖王维就受
3、禅风濡染极深。他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使超然空灵的胸襟和清简萧疏的山水化为一体,在禅心与画意的交响中开创了洒脱、淡简、高远的“南宗”文人画风。自此,五代的董、巨,宋朝的苏、米,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等,其作画均不用浓墨重彩,而是在绘画技法上从简淡到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尤其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一个幽远的境界。禅学精神,影响到我国艺术,在方法论上给后者的重大启示正在于“以经济的笔墨获取丰富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钱钟书语)而古人论画语“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就来自禅家话头,乃宋代禅师宗杲的名言。主张“道法自然”的先秦道家美学,浑身上下都充盈着崇朴尚简精神,与儒家思想
4、一道成为了“简”思想的源流。道家美学、儒家思想比禅宗思想更早出现在我国大地上。老子讲“为道日损”,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诸如此类,无不指向为“简”之道。它们在我国后世艺术里得到了鲜明体现。在道家本体论哲学里,“道”是宇宙的生命本体、造化的本根本源,它“不言”“无为”,既“素”又“朴”,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就其浑整性而言,可谓之“一”。而万事万物皆由它生发而来,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至道不烦”的第一层含义。换言之,世间万物作为各单个存在体,当然是既多又杂的,但是,若超越纷纭繁杂的物象而“以道观之”,则种种差异皆泯然不存,最终“道通为一”。此乃
5、“至道不烦”的又一层含义。“通于一而万事备”出自庄子天道的这一哲学命题实为道家“至道不烦”思想的扼要表述。与偏爱自然的道家美学相比,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但也重“文”不弃“简”,主张“简而文”。儒、道两家美学向来分歧甚多,但在推重“简易”这点上,却是殊途同归。事实上,在后世以巨大张力制约我国艺术走向的,恰是这种儒、道合流的尚“简”观念。在有限的画幅上,一条曲线,即宛若一座起伏的山峦;一块空白,却代表万顷碧波的水面;梁楷画中的人,八大笔下的鱼,白石墨里的虾,用笔用墨极简略洗炼,却气韵生动,跃然纸上。这是一种技巧。“删繁就简”“以少总多”这既是画理,更是哲理,是用于绘画之哲理,是充盈哲理之画理。这是我
6、国传统绘画有别于他国绘画的独到所在。(摘自李祥林中国古代美学的尚“简”精神,有删改)1下列关于“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简”作为一种艺术风格,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的一大审美追求,源远流长,影响很深远。B“以简为贵”思想的产生,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找到相关的印证。C“简”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与“少”“朴素”“易”等概念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D“简”的艺术思想,不仅在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中得以体现,也大量存在于其他艺术门类中。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画家程十发关于中国画是“减法”的比喻,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与意境创构上尚“简”
7、的审美个性。B因为唐代诗人王维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所以后代绘画创作在疏简的笔墨中敞亮出了一个幽远的境界。C“通于一而万事备”一语中,既包含了“道”具有的浑整性的特质,也包含着对纷纭繁杂物象差异的超越。D道家美学偏爱自然,儒家美学更重文饰,两家美学虽向来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殊途同归,都推重“简易”。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绘画艺术存在着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源自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与思想积淀的不同。B佛教禅宗在唐宋时期风靡流行,这为尚“简”的艺术思潮在唐宋兴起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C我国古代绘画理论关于“简”的一些阐释,语言表述既深刻又形象,体现出中国
8、文化的独特。D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简”是唯一一种能将技巧、画理、哲理等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的思想。【答案】1B2B3D【解析】1试题分析:B曲解文意。原文第一段说的是“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的兴起与产生,在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B强加因果。根据原文意思,B选项中“唐代诗人王维把参禅领悟的意境融入绘画创作”与“后代绘画创作在疏简
9、的笔墨中敞亮出了一个幽远的境界”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
10、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D说法绝对化。结合文末最后一段内容可知,D选项中的“唯一”说法错误。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11、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解琬,魏州元城人也。少应幽素举,拜新政尉,累转成都丞。因奏事称旨,超迁监察御史,丁忧离职。则天以琬识练边事,起复旧官,令往西域安抚夷虏,抗疏固辞。则天嘉之,下敕曰:“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圣历初,复迁侍御史,充使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咸得其便宜,蕃人大悦,以功擢拜御史中丞,兼北庭
12、都护、持节西域安抚使。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为政务存大体,甚得人和。景龙中,迁右台御史大夫,兼持节朔方行军大总管。琬前后在军二十余载,务农习战,多所利益,边境安之。景云二年,复为朔方军大总管。琬分遣随军要籍官河阳丞张冠宗、肥乡令韦景骏、普安令于处忠等校料三城兵募,于是减十万人,奏罢之。寻授右武卫大将军,兼检校晋州刺史,赐爵济南县男。以年老乞骸骨,拜表讫,不待报而去。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其禄准品全给。寻降玺书劳之曰:“卿器局坚正,才识高远,公忠彰其立身,贞固足以干事。类张骞之出使,同魏绛之和戎。职绾文武,功申方面,勤于王家,是为国老。顷者,顾斯侧景,愿言
13、勇退,深惜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请。然章疏频上,雅怀难夺。今知脱屣归闲,拂衣高谢,固可以激励颓俗,仪刑庶僚。永言终始,良可嘉尚。宜善摄养,以介期颐。”未几,吐蕃寇边,复召拜左散骑常侍,令与吐蕃分定地界,兼处置十姓降户。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其年冬,吐蕃果入寇,竟为支兵所击走之。俄又表请致仕,不许,迁太子宾客。开元五年,出为同州刺史。明年卒,年八十余。(节选自旧唐书解琬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B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
14、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C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D解琬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足可以激扬风俗敦奖/名教宜遂/雅怀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忧”即“遭逢居丧”之意,是古代的一种礼制,多指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B“圣历”是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的纪年方法。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一种委婉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D“致仕”
15、是“致仕官”的简称。“致”是“到任”的意思,“致仕”指官员上任。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解琬屡受重用,多次请辞。他屡次受到皇帝的重用,也多次上疏皇帝请求退休,但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B解琬善于治边,功劳显著。他受命处理边境事务,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习练军备,让边境地区保持了安宁的局面。C解琬尊重客观,实事求是。他办事不主观臆断,曾经命令多位部下实地调研地方的募兵实况,然后才上奏裁军。D解琬精于预测,善于谋划。面对吐蕃入侵、分界的现状,他大胆预测这背后藏着巨大阴谋,提醒皇帝要积极应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琬素与郭元振同官相善,
16、遂为宗楚客所毁,由是左迁沧州刺史。(5分)译文: (2)琬言吐蕃必潜怀叛计,请预支兵十万于秦、渭等州严加防遏。(5分)译文: 【答案】4C5D6A7(1)(5分)解琬一直与郭元振在同一官署任职,关系友善,于是被宗楚客诽谤,因为这被贬为沧州刺史。(“素”“相善”“毁”“由是”各1分,句意1分。)(2)(5分)解琬说吐蕃必定暗藏叛乱阴谋,请求事先发(派)兵十万到秦、渭等州严加防备遏制。(“怀”“计”“预支”“防遏”各1分,句意1分。)【解析】4试题分析:结合“孝性淳至”“哀情恳切”“固辞权夺之荣”“乞就终忧之典”等对文的特征,以及“足可以”“仍”等标志性词语即可断出。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17、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D“致仕”不是“致仕官”的简称,也并非“官员上任”,应是“古代官员辞职归家”。考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6试题分析:A“他的请求一直都没有得到允许”有误。根据原文“允其所请”“仍令服阕后赴上”“优诏加金紫光禄大夫,听其意”等语句,说明皇帝曾经应允过解琬的请辞。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18、。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
19、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附:文言文参考译文解琬,魏州元城人。年轻时考中幽素科,授任新政尉,几次改任成都丞。因奏事符合皇帝旨意,破格升任监
20、察御史,为父母守丧而离职。武则天因解琬熟悉边境事务,守丧期未满而让他任原职,令他前往西域安抚夷虏,解琬直言上疏坚决辞谢。武则天赞扬他,下诏说:“解琬淳朴孝顺,哀痛之情恳切,坚决辞谢暂时剥夺亲情的荣宠,乞请遵守服丧期满的礼法。足以激扬风俗,敦促推重礼法,应顺应他的高尚情怀,允许他的请求,并令他服丧结束后赴任。”(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后庭宴无名氏千里故乡,十里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眼重眉褪不胜春,菱花知我销香玉。 双双燕子归来,应解笑人幽独。断歌零舞,遗恨清江曲。万树绿低迷,一庭红扑簌。注:菱花:指镜子,因古代铜镜背面花纹多作菱形。清江曲:指清江之曲折处,即故乡所在
21、地。8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赏析。(5分)答: 9全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答: 【答案】8(5分)词的下片前两句实写,(1分)词人看见燕子双双归来,触景生情,倍感孤独。(1分)后四句虚写(1分),词人由眼前景联想到过去,曾经的清江曲歌舞升平,而今“断”且“零”,心中无比惆怅;词人沉浸在往事的悲伤中,仿佛看到绿荫覆盖,万树低迷,残红遍地的暮春之景。(1分)虚实结合,将一个思念故乡,万分孤独的游子形象刻画得细腻感人。(或虚实结合,表达了词人万分孤独,深切思念故乡的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9(6分)身处异乡的孤独之情。(1分)“千里故乡,十年
22、华屋”表明词人远离故乡,“乱魂飞过”表现了词人欲跨越重重险阻回到故乡的强烈愿望,再看到“双双燕子归来”更添异乡人的孤寂愁苦之情。(1分)对年华消逝的伤叹之情。(1分)“眼重眉褪”“销香玉”写出眼睑下垂,亦无心画眉,眉色渐褪,显出衰老之色,表达出词人对年华逝去的伤感之情。(1分)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之情。(1分)“断歌零舞”一句写出曾经的华屋歌舞升平,而今记忆却断续、零星,故乡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面对世事变迁、物是人非,词人万分伤感。(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8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考点:鉴赏
23、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试题分析:鉴赏作者的情感要做好下列几步,(1)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2)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涵的作者的感情;(3)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韩愈师说中“ , ”两句,表明学者不管师者年龄大小,而向其专心学道的立场。(2)杜甫春望中“ , ”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地表现出作者感时伤事的悲伤与惊骇。(3)李商隐锦瑟中“ , ”两句,表露出往
24、事已逝,无穷怅恨早已产生的感受。【答案】(1)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3)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每空1分,错、漏、增字均不给分)【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道大题里的小题。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
25、文字,完成小题。(25分)父亲的玳瑁鲁 彦(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5)于是
26、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6)“玳瑁,这里来!”(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14)我们吃
27、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它的脚不肯触着桌。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父亲从来不曾忘记过,他自己一吃完饭,便去添饭给玳瑁的。玳瑁的饭每次都有鱼或鱼汤拌着。父亲自己这几年来对于鱼的滋味据说有点厌,但即使自己不吃,他总是每次上街去,给玳瑁带了一些鱼来,而且给它储存着的。(16)白天,玳瑁常在储藏东西的楼上,不常到楼下的房子里来。但每当父亲有什么事情将要出去的时候,玳瑁像是在楼上看着的样子,
28、便溜到父亲的身边,绕着父亲的脚转了几下,一直跟父亲到门边。父亲回来的时候,它又像是在什么地方远远望着,静静地倾听着的样子,待父亲一跨进门限,它又在父亲的脚边了。它并不时时刻刻跟着父亲 ,但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的进出,它似乎时刻在那里留心着。(17)晚上,玳瑁睡在父亲的脚后的被上,陪伴着父亲。(18)我们回家后,父亲换了一个寝室。他现在睡到弄堂门外一间从来没有人去的房子里了。(19)玳瑁有两夜没有找到父亲,只在原地方走着,叫着。它第一夜跳到父亲的床上,发现睡着的是我们,便立刻跳了出去。(20)正是很冷的天气。父亲记念着玳瑁夜里受冷,说它恐怕不会想到他会搬到那样冷落的地方去的。而且晚上弄堂门又关得
29、很早。(21)但是第三天的夜里,父亲一觉醒来,玳瑁已在床上睡着了,静静地,“咕咕”念着猫经。(22)半个月后,玳瑁对我也渐渐熟了。它不复躲避我。当它在父亲身边的时候,我伸出手去,轻轻抚摸着它的颈背,它伏着不动。然而它从不自己走近我。我叫它,它仍不来。就是母亲,她是永久和父亲在一起的,它也不肯走近她。父亲呢,只要叫一声“玳瑁”,甚至咳嗽一声,它便不晓得从什么地方溜出来了,而且绕着父亲的脚。(23)有两次玳瑁到邻居去游走,忘记了吃饭。我们大家叫着“玳瑁玳瑁”,东西寻找着,不见它到来。父亲却猜到它那里去了。他拿着玳瑁的饭碗走出门外,用筷子敲着,只喊了两声“玳瑁”,玳瑁便从很远的邻屋上走来了。(24)
30、“你的声音像格外不同似的,”母亲对父亲说,“只消叫两声,又不大,它便老远地听见了。”(25)“是哪,它只听我管的哩。”(26)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我觉得。(27)六月四日的早晨,我带着战栗的心重到家里,父亲只躺在床上远远地望了我一下,便疲倦地合上了眼皮。我悲苦地牵着他的手在我的面上抚摸。他的手已经有点生硬,不复像往日柔和地抚摸玳瑁的颈背那么自然。据说在头一天的下午,玳瑁曾经跳上他的身边,悲鸣着,父亲还很自然地抚摸着它,亲密地叫着“玳瑁”。而我呢,已经迟了。(28)从这一天起,玳瑁便不再走进父亲的以及和父亲相连的我们的房子。我们有好几天没有看见玳瑁的影子。我
31、代替了父亲的工作,给玳瑁在厨房里备好鱼拌的饭,敲着碗,叫着“玳瑁”。玳瑁没有回答,也不出来。母亲说,这几天家里人多,闹得很,它该是躲在楼上怕出来的。于是我把饭碗一直送到楼上。然而玳瑁仍没有影子。过了一天,碗里的饭照样地摆在楼上,只饭粒干瘪了一些。(29)第五天早晨,母亲才发现给玳瑁在厨房预备着的另一只饭碗里的饭略略少了一些。大约它在没有人的夜里走进了厨房。它应该是非常饥饿了。然而仍像吃不下的样子。(30)一星期后,家里的戚友渐渐少了。玳瑁仍不大肯露面。无论谁叫它,都不答应,偶然在楼梯上溜过的后影,显得憔悴而且瘦削,连那怀着孕的肚子也好像小了一些似的。(31)一天一天家里愈加冷静了。满屋里主宰着
32、静默的悲哀。一到晚上,人还没有睡,老鼠便吱吱叫着活动起来,甚至我们房间的楼上也在叫着跑着。玳瑁是最会捕鼠的。当去年我们回家的时候,即使它跟着父亲睡在远一点的地方,我们的房间里从没有听见过老鼠的声音,但现在玳瑁就睡在隔壁的楼上,也不过问了。我们毫不埋怨它。我们知道它所以这样的原因。(32)现在距我们离家的时候又已一月多了。玳瑁应该很健康吧?我希望能再见到和父亲的灵魂永久同在的玳瑁。(选自故乡的梦,有删节)(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第(16)段叙述父亲有事将要出去,用“溜”“绕”“转”“跟”等动词描写玳瑁,生动地表现了玳瑁对父亲的亲昵和
33、依赖。B文章第(23)(25)段以大家叫唤“玳瑁”无动静,衬托父亲只消叫两声,玳瑁就走来了,表现了父亲对玳瑁的感情之深。C文章饱含深情,叙述真实而有序,描写细腻而生动,记录了父亲和玳瑁的日常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D文章(26)段“对于寂寞地度着残年的老人,玳瑁所给与的是儿子和孙子的安慰”,表现了玳瑁给孤寂的老人带来儿孙般的慰藉和快乐。E文章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并兼以议论、抒情,夹叙夹议,使文章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2)文章第(2)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 (3)文章中父亲与玳瑁情感深厚,请概括父亲对玳瑁的感情并分析。(6分)答: (4)文章与
34、巴金的小狗包弟在写法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结合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探究其在揭示主旨的技法上有何共同之处。(8分)答: 【答案】(1)(5分)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2)(6分)交待了玳瑁的来历。为后文表现父亲和玳瑁之间的深挚感情蓄势(先抑后扬也可)。照应标题,暗示了玳瑁是父亲的宠物,而非全家的猫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6分)亲近:父亲把玳瑁当作孩子,能领会它的感觉,亲近抚摸;父亲临终前,抚摸并亲密地呼唤玳瑁。疼爱:父亲厌鱼的味道,但经常给玳瑁带鱼回来,准备鱼汤拌饭。挂念:父亲在新的地方住宿,还挂念着玳瑁夜里受冷。(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4
35、)(8分)通过真实的小事件的叙述(或以小见大),凸显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揭示文章主题。(2分)小狗包弟叙述了包弟讨人喜欢、痛别包弟等生活小事件,表现出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1分)本文叙述了父亲与玳瑁的日常生活小事,表现父亲与玳瑁的深厚感情及作者丧父的悲痛之情。(1分)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主旨。(2分)小狗包弟以文学家对待狗与后文红卫兵对待包弟、以包弟的可爱与包弟的悲惨遭遇等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文革时期的惨无人道的现实;(1分)本文玳瑁对“我”和母亲的态度与对父亲的态度形成对比,揭示玳瑁与父亲感情之深。(1分)(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B选项错在“表现了父亲对玳瑁
36、的感情之深”,应该是“表现了玳瑁对父亲的亲近”。E选项中错在“夹叙夹议,使文章具有哲理性和深刻性。”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分析文段作用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一从内容本身所写。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二从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三从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
37、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
38、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爱因斯坦与音乐聂运伟(1)爱因斯坦3岁的时候,一天,母亲波林坐在钢琴旁,轻轻地抚弄琴键,优美动听的旋律像潺潺溪水,从她的手指下流出。忽然,她觉得背后有人,她回头一看,小爱因斯坦正歪着脑袋,全神贯注地倾听
39、美妙的乐声。年轻的母亲高兴了,她说:“瞧你一本正经的,像个大教授!哎,亲爱的,怎么不说话呀?”爱因斯坦没有回答,他只有3岁,还无法说清激起心灵感应的音乐到底是什么,他那对亮晶晶的、棕色的大眼睛中却又分明闪烁着快乐的光辉。琴声又响了,是贝多芬的奏鸣曲。小爱因斯坦迈着摇晃的步子,无声地扑向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只有美丽、和谐和崇高。(2)说起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人们都不会忘记一幅著名的漫画:爱因斯坦的脸被画成一把小提琴,琴弦上既有音符,还有那个著名的物理学公式EMC2。音乐以它那温柔而深邃的怀抱接纳了爱因斯坦,让他吸吮着人类文化最甘甜的乳汁,给他一个安宁的精神家园,也给了他日后作为一代物理学大师的超
40、凡想象力。(3)爱因斯坦不仅仅属于科学,科学也并不是与艺术毫不相干。对于伟大的科学发现来说,抽象的逻辑思维倒总是验证非凡想象力的工具。所以,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成为数学公式的奴隶,“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当1919年日蚀证明了我的推测时,我一点也不惊奇。要是这件事没有发生,我倒会非常惊讶。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科学和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使音乐成为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不管旅行到哪里,他总是身不离提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也
41、要随身带着琴盒,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能在一起拉拉弹弹。在紧张思索光量子假说或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爱因斯坦一旦遇到困难,思索陷入困顿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象力的旋律,会在无形中开启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音乐往往催化出爱因斯坦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在音乐的自由流淌中,深奥的理论物理学有了美妙的旋律。(4)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很高,还能弹一手好钢琴。他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吵,也有深厚的并肩战斗的友谊。在他们的交往中,音乐常常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爱因斯坦和荷兰莱顿大学物理学教授埃伦费斯特是终身挚友,但在
42、相对论问题上,又总是争论不休。从1920年起,爱因斯坦接受荷兰的邀请,成了莱顿大学的特邀教授,每年都来几个星期,住在埃伦费斯特家里,讨论、争论自然是免不了的事。埃伦费斯特思维敏捷,又心直口快,批评意见尖刻、毫不留情。这点恰好与爱因斯坦棋逢对手,唇枪舌剑之后,能统一观点自是皆大欢喜。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两个好朋友会自动休战。埃伦费斯特是位出色的钢琴家,他喜欢替爱因斯坦伴奏。爱因斯坦则只要埃伦费斯特伴奏,那提琴演奏定是光彩四溢。有时,一支乐曲奏到一半爱因斯坦会突然停下,用弓敲击琴弦,让伴奏停止演奏。或许是一段优美的旋律触动了灵感,争论又开始了。争着,争着,爱因斯坦又会突然停下,径直走到钢琴边,用双
43、手弹出三个清澈的和弦,并强有力地反复敲打这三个和弦。这三个和弦像是在敲“上帝”的大铁门,“镗!镗!镗!”像是在向大自然发问“怎么办?”弹着弹着,“上帝”之门打开了,沉默的大自然与这些虔诚的探索者接通了信息管道。两个好朋友笑了,欢快悠扬的乐曲又响起来了。(5)弹钢琴者是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者,则是相对论创始人爱因斯坦。量子论和相对论共同构成了本世纪物理科学两大支柱。在科学上,他们共同描绘了物理学的一幅优美和壮丽的图景,在音乐艺术上,他们同样能奏出扣人心弦的乐曲。在这两位理论物理学大师的心目中,科学的美和艺术的美是相通的而且互补的,是精神世界最高最美的两个侧面。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
44、,是残缺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残缺的。(6)从童年就钟情于音乐的爱因斯坦早就视音乐为灵魂的安息地,它就是和谐,就是完美。和谐、完美是真实的基础,是人生的目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中的划时代发现,竟建立在一个古亦有之的美学原则之上。(7)爱因斯坦把音乐与理论物理学视为美与真的化身,他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物理学的孜孜以求,既非娱乐消遣可解说,亦非一般的事业心可衡量,这两者在于他已是精神生命的需要,也就是他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具体再现。他的独立人格也由之具象化为音乐天地中的独自品尝,物理学领域中的孤军奋战。(8)爱因斯坦是幸运的,他在音乐和物理学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根基
45、,他确信自己生活方式的理想性。所以,每当他的独立人格与外在世界发生冲突时,他不是大声疾呼,无畏地评判世人世心,就是无言地坚守自己的“孤独”,从来没有半点动摇。(节选自爱因斯坦传,有删改)相关链接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摘自“百度百科”)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显然的对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
46、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足惋惜。这样的人无疑有点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摘自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爱因斯坦与同时代的物理学家们,有过许多理论上的争论。当遇到争论时,他们都会自动休战,以合奏一支优美的曲子寻找科学
47、的灵感。B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了音乐的熏陶,对音乐有着极强的兴趣和领悟力,这为他以后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描写为主,主要记叙了爱因斯坦与音乐的故事;同时兼用议论来表达对人物的评价,点明题旨。D科学和艺术既相互补充,又具相通性。只有科学的美,没有艺术的美,是遗憾的;只有艺术的美,没有科学的美,同样是不完美的。E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普朗克创立了量子论,这两种理论是20世纪物理学上的两大支柱,两位大师又是音乐艺术的密友。(2)请赏析文章第(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答: (3)音乐是爱因斯坦的“第二职业”,请结合文章概括音乐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
48、的作用。(6分)答: (4)请结合材料分析爱因斯坦“孤独”的原因,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8分)答: 【答案】(1)(5分)答C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E不给分。(2)(6分)这句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分)表现了音乐激发爱因斯坦等人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灵感,探知了大自然的规律。(2分)突出了音乐对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的巨大影响。(2分)(意思对即可)(3)(6分)音乐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完美、和谐、崇高、安宁的精神家园。音乐给了爱因斯坦超凡想象力,开启了他对物理学的思路,引导他在数学王国作自由、创造性的遐想,催动了他的科学创见和思维火花。音乐在人际交往中联络了爱因斯坦与同时代的著名科学家
49、的感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4)(8分)原因:执着追求艺术的美、科学的真。具有独立人格,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爱因斯坦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且不与世俗接触。启示:我们应该追求真与美。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不要被外界所诱惑。我们应该有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原因每点2分,共6分;启示每点1分,答出2点即给满分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A选项,只是与埃伦费斯特遇到无法统一的争论时,才会合奏一支曲子。E选项,文章只说了两位大师都喜爱音乐,并没有说“是音乐艺术的密友”。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对某句赏析答题的
50、一般思路是:手法;诗句所表现的的人物、意象、环境的特点;作者的情感;结构作用(承接上句或照应题目,为下句做铺垫或引出下句)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
51、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第卷 表达题(80分)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基层救助管理机构面对流浪行乞人员的求助不能 ,应加大集中救助的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目前大多数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达标,我们的老师、家长不能对其 ,不将其当回事。走访联系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永恒主题。公安干警心里没有群众,就是忘本;对群众_,就是变质。A漠不关心 漠然置之 漫不经心 B漠然置之 漫不经心 漠不关心C漫不经心 漠然置之
52、漠不关心 D漠不关心 漫不经心 漠然置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的解释来判断。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不关心,不理会。侧重于行动上不理会。项中面对求助“应加大集中救助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强调的就是要有行动。所以填“漠然置之”。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侧重于心态。项题干中强调“不将其当回事”,即有“不放在心上”的意思,所以填“漫不经心”。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侧重于态度。项题干中提到“公安干警心里没有群众”,强调的是态度,所以填“漠不关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3、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以前河北等地污染很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经济结构失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大量重污染企业扎堆造成的。B网络暴力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暴力,更是语言暴力,容易刺激群体暴力行为,激化社会冲突,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C经过民众评选、专家推荐而得出的年度汉字,折射出的是世态镜像,蕴含着的是民生期盼,浓缩的是国家一年的记忆。D社区主任说,红日社区即将修建图书室、健身房,将为社区居民创造和谐美好的居住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其主要原因就是造成的”将两种句式混杂在了一起,可删去“造成的”或“其主要原因”。B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不仅
54、仅是更是”是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其后一句意思应更进一层。可改为“不仅仅是语言暴力,更是一种社会暴力”。D搭配不当。“创造”不能与“人性化服务”搭配,可在“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前加上“提供”,并将“环境”后的顿号改为逗号。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
55、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雨的那一头是高邮,高邮是扬州市所辖的一个县级市,_。_,_,_。_。_,它是筑在土山顶端的高台建筑。登高四望,水乡景色,尽收眼底。高邮有个著名的风景区叫文游台这里水乡丰饶,鸭子能下双黄蛋因保有最早的邮递驿站而得名经精心筛选培育,双黄蛋成了高邮的形象代表此行,我见到高邮另一个“双黄蛋”让高邮声名远播的是高邮的双黄鸭蛋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采用先组合再排序的方法。由题干可知,
56、先介绍“高邮”是县级市、名称由来,因此排在最前面。然后第项叙述内容均提及“双黄蛋”,根据其间逻辑关系,应排在一起,项中关键词“另一个双黄蛋”表明接下来将转移话题,因此应排序为。所以选择A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蜜蜂与植物互利共生。 ,蜜蜂则替植物进行异花授粉。在采集花蜜过程中, ,直到花谢蜜少时才能转移向其它种类的植物。而且,蜜蜂身上携带的一朵花的花粉会掉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帮助植物实现异花授粉。基于这一特性, ,代替了我国目前用激素
57、在蔬菜生产上的运用。其实,美国也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了蜜蜂授粉。【答案】植物向蜜蜂提供生存条件 蜜蜂都是采用同一种植物的花蜜 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第处1分,第处各2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应从整体宏观把握,理解选段的主要意思,然后根据上下文联系,推断空缺处的句意。本段文字讲蜜蜂与植物的关系,而且主要讲述蜜蜂异花授粉对植物的影响。第一处空缺可根据总括句“蜜蜂与植物互利共生”,以及后句写蜜蜂对植物的影响,推断出第一处应填植物对蜜蜂的影响,即“植物向蜜蜂提供生存条件”。第二处空缺可根据空缺后句“直到花谢蜜少时才能转移向其它种类的植物”,尤其是“才”一词,推断出第二处应填“蜜蜂都是采
58、用同一种植物的花蜜”。第三处空缺根据横线后面句子,尤其是“美国也在100多种农作物上推广应用了蜜蜂授粉”,推断出第三处应填“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7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1)请给这幅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要求:不得用“无题”作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答: (2)根据漫画内容,请你以老人好友的身份给老人的孩子们写一段话。要求:反映老人的现状以及给孩子们的建议,不超过100个字。(4分) 答: 【答案】(1)(2分)示例一:空巢老人的自言自语 示例二:老人的伴侣镜中人(意思对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2)(4分)示例:孩
59、子们好,你们的老父亲一个人在家,没人陪伴,只能对着镜子自言自语。(1分)尽管他非常想念你们,却总是顾虑你们工作很忙,因此不愿打扰你们。(1分)我希望你们能常回家看看,或者经常打打电话,在精神上多关心你们的老父亲。(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这是一道图文转换试题的漫画题,解答漫画题,读懂漫画、理解其寓意是核心。具体说来,应遵循以下答题思路:1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重要特点是用笔简洁,但不会缺少人或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只有多个“要素”整合起来,才能形成特定情景,从而表现主题思想。所以,画面上的每一个“要素”都对表达寓意起着提示作用。审读试题时,一
60、定要仔细察看画面,注意各个“要素”所提供的信息(比如看看画中有几个人、几件物,看清人物的神态、动作,把握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等);2看画中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更好地表达寓意,常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这对我们领会含意大有帮助。因此,面对一幅漫画,要仔细品味画中文字,认真思考其中隐含的观点。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据报道,北大学生周浩从小喜欢拆分机械,进入北大后,他发现自己对理论研究并无兴趣。在先后旁听、转专业都没有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最终,他从北大转入北京工
61、业技师学院学习机械制造。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如果鬣狗放弃了其中一只山羊,那么结局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地饱餐一顿,然后拖着圆鼓鼓的肚子满意而归不懂得放弃,这是鬣狗的悲哀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放弃春日的百花争艳,才有了腊梅洁白傲骨的情怀;放弃溪间的恬淡幽雅,才有了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生命在于追求,在于在追求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而生命还有它精彩的另一面:勇于放弃,去实现更远大的理想,去创
62、造更加绚烂的辉煌!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放弃了摧眉折腰的生活,李白策马扬鞭,登高舒啸,饮琼浆于尘上,洒豪迈于青山;携一腔豪情,超然世外,终成一代诗仙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奇幻的想象;因为放弃,才有了诗仙狂舞的豪放勇于放弃,才能实现更好的追求;勇于放弃,才能奏出更美的乐章! 勇于放弃不是盲目地丧失追求,更不是消极地纵情山水勇于放弃是一种品质,它能够阻止你的狂热释放你的理智;勇于放弃是一种境界,它能够融化你的孤傲,成就你的超越。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纳粹政府的铁蹄下,也曾想过为自己的种族洒一腔热血,为自己的祖国献一份执著然而,荆棘难斩,迷雾难拨,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他毅然放弃了自
63、己内心的狂热,远渡重洋,在另一个国度里创造了更伟大的成就,正是那勇敢的放弃,才使这位“不要努力成为一个成功者,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科学先驱为人类谱写出了认识自然的新篇章。微澜放弃了汹涌,才有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雄浑旖旎;净土放弃了沉默,才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观放弃繁华,那是李春燕心中厚重的爱,为苗乡点亮了健康之路;放弃安逸,那是林秀贞心中坚定的信念,三十年如一日赡养六位孤寡老人,让九州动容勇于放弃,是人生耀眼的星光,它播种着爱心,抒写着责任,张扬着奉献的价值 勇于放弃吧,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它会让你的人生因此而更加精彩! 【点评】本文围绕“放弃,是为了更好
64、地获得”这一主旨展开沦述,内容丰富,论证充分,结构严谨,浯言优美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意蕴丰厚,气势充沛;句式整散结合,错落有致,灵动和谐;巧妙嵌入名言诗句,精致典雅,富于神韵;举例恰当,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文章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审美感受。【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简析】这则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意味,材料并未明确给出观点,要求考生仔细审读材料,理性分析周浩转校的原因,然后亮出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对于新闻事件,我们既可以有正面的肯定,也可以有反面的意见。考生不管从哪个方面立意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化观点和理性色彩。【参考立意】遵从内心的可贵 人不能过于任性 率性做事,也需考虑周全;遵从内心,切不可过于任性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