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5 ,大小:558KB ,
资源ID:4964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643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蒋垛中学高三(上)调考生物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蒋垛中学高三(上)调考生物试卷(1月份)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蒋垛中学高三(上)调考生物试卷(1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2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

2、有的糖;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含有淀粉和麦芽糖;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B C D 3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的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中表达下列属于“奢侈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TP合成酶 RNA聚合酶 胰岛素 血红蛋白 A B C D 4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 A 4 B 6 C 8 D 125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3、B 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 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 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6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 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C 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7下列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B 图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a

4、、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 图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8研究人员发现,从蔬菜叶可提取大量的各种天然色素,这为目前市场上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的状况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下列关于植物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提取植物色素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 B 植物色素在植物细胞中,可能的分布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和细胞质基质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D 因为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色素的存在,才使相应植物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9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

5、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 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 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10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

6、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12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 26% B 24% C 14% D 11%13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

7、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是单倍体 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一定是纯合子 是二倍体 A B C D 14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A 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 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 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在捕食 D 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15人卵只与一个精子融合,但为什么还要数以千万计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完成?() A 精子的寿命短 B 精子到达卵的几率极低 C 精子分泌酶水解卵周围的细胞

8、 D 精子为卵提供营养物质16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将同源DNA片段导人受体细胞,使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基因敲除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下列有关基因敲除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敲除实际上是删除某个基因,从而达到使该基因“沉默”的目的 B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 C 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 D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治疗先天愚型17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 用

9、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C 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 D 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1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5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

10、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19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 若图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 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 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左右20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11、A 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 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 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都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全对得三分,少选得一分,错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15分)21如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放量的变化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B 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D 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22有

12、关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B 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 C 自然界中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D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雌蕊的柱头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23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 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

13、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24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应先在低倍镜找到长方形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 B 实验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 C 实验的目的可能是研究甲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D 实验依据的原

14、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25如图所示从血液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步骤(1)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5)中检测核糖体 B 步骤(2)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 步骤(3)(4)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D 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离心法、层析法三填空题(共9题,65分,每空一分)26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阶段和黑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阶段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2)在阶段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解除种子休眠,促

15、进种子萌发阶段中根向地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3)若测得阶段种子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 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的变化分别为、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产量27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E段形成的原因是(2)图中细胞处于图中的CD段(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细胞,甲细

16、胞中有个染色体组(4)图中丁细胞的名称为,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28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所示 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2的基因型为;5的基因型为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如果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

17、概率为29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母亲的基因型是(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自由组合(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进行杂交若一种他安贞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

18、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种探针若改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技术30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的传导有阻断作用(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

19、要说明设计思路:31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2)图1中未标记出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3)图2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最小改正;共有条食物链(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5)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6)图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三种情况,合理性的解释为32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

20、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2)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

21、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3)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重组AAV中外源基因的首端应该含有,它是识别和结合的部位(4)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33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

22、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1)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2)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3)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23、(4)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实验组别 1 2 3 4 5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1)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原则(2)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34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

24、至少举两个方面)(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等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2014-2015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蒋垛中学高三(上)调考生物试卷(1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B ATP、磷脂、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

25、P 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D 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考点: 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分析: 本题是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功能和分布、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的特点,回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功能、分布及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结合选项分析解答解答: 解:A、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糖类不是脂肪,脂肪是储能物质,A错误;B、ATP、磷脂、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元素组成是C、H、O、N,无P元素,B错误;C、蛋白质分子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D、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物是葡萄

26、糖,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反应物是丙酮酸,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糖类、脂肪的功能和元素组成特点,ATP、磷脂、DNA、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的异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解题时要把较琐碎的 知识点进行归纳整合到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这一知识点上,有利于掌握和应用,C选项往往因对肽链的结构理解不透彻而错选2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能含有淀粉和麦芽糖;淀

27、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 A B C D 考点: 糖类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 分析: 根据题意“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在生物体中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看出是在动物体内完成的解答: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动物的消化道内能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然后吸收,并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故正确;、此过程是将淀粉分解,最终合成糖原可以在动物体内完成,故错误;、植物体内虽然含有淀粉和麦芽糖,但是不能还有糖原,故错误;、在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淀粉,在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是糖原,麦芽糖是二糖,故正确题干中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化学成分,熟记细胞化学成分的相关知识,理解糖类种类及相互

28、转化内容3有人把分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形象的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而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中表达下列属于“奢侈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TP合成酶 RNA聚合酶 胰岛素 血红蛋白 A B C D 考点: 细胞的分化 分析: “管家基因”表达的产物用以维持细胞自身正常的新陈代谢,即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奢侈基因”表达形成细胞功能的多样性,即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才表达由此可见,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据此答题解答: 解:ATP合成酶基因几乎能在所有细胞中表达,不属于奢侈基因,错误;RNA聚合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29、不属于奢侈基因,错误;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属于奢侈基因,正确;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属于奢侈基因,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以“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为题材,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理解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信息,明确奢侈基因只在特定组织细胞中才表达4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 A 4 B 6 C 8 D 12考点: 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1、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是光反应的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

30、吸的主要场所,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2、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进入线粒体被有氧呼吸利用解答: 解:缺氧条件下,高等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被呼吸作用利用,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双膜结构的细胞器,因此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用于相邻细胞的呼吸作用,至少要通过叶绿体内膜、外膜、细胞膜、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内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故选: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5

31、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有可能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 B 叶绿体白天进行着ATP的合成,夜晚进行着ATP的水解 C 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减小 D 线粒体产生的CO2在光照时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有: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叶绿体释放的氧气

32、小于线粒体吸收的氧气,同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大于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当光合作用大于等于呼吸作用时,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大于等于线粒体吸收的氧气,同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小于等于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解答: 解:A、叶肉细胞既含有叶绿体,也含有线粒体,当细胞的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时,叶绿体放出氧气的速率与线粒体消耗氧气的速率相等,A正确;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的合成,而细胞随时都会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白天和夜间具有ATP的合成和水解,B错误;C、随CO2浓度的增大,叶绿体的光合速率增大,氧气的产生量增加,这可能会使线粒体的呼吸速率加快,而不会导致其减小,C错误;D、当叶肉细胞的呼吸作

33、用大于光合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CO2一部分扩散到叶绿体中,一部分扩散到细胞外;呼吸作用小于等于光合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扩散到叶绿体中,黑暗时全部扩散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ATP的合成与水解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产生ATP的生理作用和场所,明确黑暗和光照条件具有ATP的合成与水解;能够利用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者强度的关系6下列有关实验课题与相应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制备利用蒸馏水使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水涨破 B 分离细胞器可以采用差速离心法

34、 C 观察线粒体利用甲基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点: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分析: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和细胞核、具膜细胞器,可以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不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健那绿是能使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的活体染色剂,可以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解答: 解:A、用蒸馏水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使红细胞吸水涨破,然后通过过滤获得较纯净的

35、细胞膜,A正确;B、同细胞器的重量不同,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B正确;C、观察线粒体利用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再用显微镜观察,C错误;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追踪氨基酸的转移途径进而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膜制备的方法,分离不同细胞器常用的方法,观察线粒体用到的染液,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研究方法,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下列为果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 B 图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 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 图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

36、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考点: 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梳理相关知识点,分析图解,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 解:A、图I表示精原细胞,细胞中有三对常染色体和一对XY染色体,共有8条染色体、组成2个染色体组,A不正确;B、图II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所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复制的两条子染色体彼此分离,因此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染色体是相同的,C不正确;D、从图中可知,含有的性染色体为XY,是精

37、原细胞,所以图只能是4个精细胞,不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D不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着重考查精子形成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8研究人员发现,从蔬菜叶可提取大量的各种天然色素,这为目前市场上天然色素“供不应求”的状况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下列关于植物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提取植物色素的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研磨得充分 B 植物色素在植物细胞中,可能的分布部位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和细胞质基质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只分布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的基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D 因为有不同种类的植物色素的存在,才使相应

38、植物能够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分析: 1、液泡:在幼小的植物细胞内,液泡小而分散,在成熟植物细胞内,只有一个大的中央液泡,可占细胞体积的90%以下,液泡内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此外还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有机酸、蛋白质等,有的液泡还含有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液泡的功能主要是渗透调节、储藏、消化三方面 2、叶绿体:细胞质中一牡绿色小颗粒,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含有叶绿素,故含叶绿体的细胞大多呈绿色,一些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体可转变为有色体,使果实呈现各种颜色解答: 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

39、被破坏,提取色素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更充分,A错误;B、色素在植物细胞中,可能的分布部位有叶绿体和液泡中,B错误;C、在叶绿体的结构中,类囊体构成了基粒,在类囊体的片层结构上分布着许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C错误;D、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使细胞显现不同的颜色,D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一句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显现出叶绿体和液泡的含有色素9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

40、,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 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 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Tt、Rr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题根据F1中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推测两亲本的基因型,再进一步解题解答: 解:A、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性状也发生自由组合,因此后代中会出现:

41、高杆抗病、高杆感病:矮秆抗病、矮杆感病四种表现型,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亲代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T_R_,F1中高秆:矮秆=3:1,说明两亲本都是Tt;抗病:感病=3:1,说明两亲本都是Rr,因此两亲本两对性状的基因型都是TtRr,因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种类=33=9种,B正确;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TTRRttrrTtRr或TTrrttRRTtRr获得,C正确;D、由B项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均为TtRr,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能够充分利

42、用3:1的比例,该比例为杂合子自交的结果,由此解题10图中甲丁为小鼠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比例图,关于此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图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丙图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 丁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考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 从图可知,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甲表示的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正常体细胞,丁表示的是精细胞或精子解答: 解:A、甲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

43、A分子数为2:4:4,且DNA数目是体细胞DNA数的2倍,说明甲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甲图可能出现,A正确;B、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中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C、丙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DNA数目和体细胞DNA数相同,说明丙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开始阶段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D、丁图中无染色单体,且染色体:DNA=1:1,DNA数目是体细胞DNA数的一半,说明丁图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D错误故选:A点

44、评: 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1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 B 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能完全分开 D 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考点: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分析: 1、作为遗

45、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是: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b、能自我复制,保持上下代连续性;c、能指导蛋白质合成;d、能产生可遗传变异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进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 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46、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A正确;B、艾弗里等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导致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该实验比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更有说服力,C正确;D、沃森和克里克运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确认了DNA的分子结构,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了解人类探究遗传物质的历程,尤其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掌握这两个实验的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及结论,进而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2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

47、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 26% B 24% C 14% D 11%考点: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解答: 解:已知DNA分子中,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6%,即C+G=46%,则C=G=23%、A=T=50%23%=27%又已知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48、比例为28%,即A1=28%,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A1+A2)2,则A2=26%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首先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计算出双链DNA中的A所占的比例;其次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计算出另一条单链中A所占的比例13将二倍体玉米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其长成后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了新的植株,有关新植株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是单倍体 体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体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可能是纯合子也有可能是杂合子一定是纯合子 是二

49、倍体 A B C D 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假设该二倍体玉米的基因型是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花粉有AA、aa、Aa,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AA、aa、Aa,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该单倍体植株有同源染色体,能产生可育配子解答: 解:、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是单倍体植株,而不是二倍体,正确、错误; 、四倍体的单倍体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错误、正确; 、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能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可育的配子,错误,正确;、二倍体玉米的基因型是Aa,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花粉有AA、aa、Aa,经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有AA

50、、aa、Aa,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正确、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考查了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A 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 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 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在捕食 D 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分析: “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解

51、答: 解: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促进种群的发展,A正确;B、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中捕食,B错误;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捕食,C正确;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15人卵只与一个精子融合,但为什么还要数以千万计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完成?() A 精子的寿命短 B 精子到达卵的几率极低 C 精子分泌酶水解卵周围的细胞 D 精子为卵提供营养物质考点: 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分析: 受精过程为:顶体反应穿越放

52、射冠穿越透明带(透明带反应)卵细胞膜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并释放第二极体雌雄原核的形成、核膜消失,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第一次卵裂开始解答: 解:人的卵细胞只能与一个精子融合,但由于精子到达卵的几率极低,因此要数以千万计精子才能保证受精完成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16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将同源DNA片段导人受体细胞,使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了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基因敲除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下列

53、有关基因敲除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敲除实际上是删除某个基因,从而达到使该基因“沉默”的目的 B 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 C 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 D 从理论上分析,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治疗先天愚型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 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同源DNA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由此可见,基因敲除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基因敲除既可以是用突变基因或其它基因敲除相应的正常基因,也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因此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可以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来治疗基因遗传病,但不能治疗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据此答题解

54、答: 解:A、基因敲除实际上是用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靶基因片段,而不是删除某个基因,A错误;B、基因敲除可以用正常基因敲除相应的突变基因,因此利用基因敲除技术,能修复细胞中的病变基因,B错误;C、基因敲除是用同源DNA片段在原有位置替代靶基因片段,这可定向改变生物体的某一基因,C正确;D、基因敲除技术可以改变某一基因,不能改变染色体,而先天愚型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利用基因敲除技术不能治疗先天愚型,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以“基因敲除技术”为背景,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种类,能准确判断某一遗传病所属的类别

55、;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干内容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7下列关于激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B 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发育 C 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 D 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考点: 动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 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因此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得到无子果实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促性腺激素能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

56、和分泌性腺激素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抗虫植株;用信息素诱杀雄性昆虫;合理引入天敌解答: 解: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才能得到无子番茄,A错误;B、乙烯利不能促进果实发育,但能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C、促性腺激素能促进雌性个体超数排卵,因此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用于人工养殖四大家鱼可提高繁殖率,C正确;D、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动物体内一些主要激素的分泌腺及功能,掌握相关激素的应用;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7、,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 Na+ K+ Ca+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5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0 140 2.5 10.35 25 47 A 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 C 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 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

58、的理化特性 分析: 首先根据各种体液中的成分区分是哪一种体液,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为细胞內液,为细胞外液,又由于细胞外液中,血浆的蛋白质含量大于组织液和淋巴,故可判断为血浆,为组织液或淋巴解答: 解:A、据分析可知为血浆,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据分析可知属于组织液,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将导致组织液增多,B正确;C、由于细胞內液中的 K+浓度要远大于细胞外液,细胞內液中的Na+浓度要远小于细胞外液,故根据图中数据可知,为细胞內液,C正确;D、人体细胞外液

59、的理化性质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处在动态变化中,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种体液的成分正确区分不同的体液19如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人工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牧 B 若图所示为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则b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天敌的减少 C 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D 图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维持资源种群数量在左右考点: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0、 分析: 据图分析,曲线表明该种群个体数量突然过度增加,导致环境中生物容纳量(K值)下降;曲线表明该种群数量增加并且达到新的平衡,且K值增加,可能是由于外界变化,如增加营养、空间等,环境条件更加优良;曲线表明因为外界破坏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崩溃,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解答: 解:A、图所示a点后K值降低,种群数量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放牧,A正确;B、图所示b点后K值增大,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加,可能是资源和空间增大,B错误;C、图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急剧减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C正确;D、图中生态系统在受到较小干

61、扰(种群数量大于)时,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种群数量迅速恢复原有状态,若海洋捕捞,维持种群数量在左右,有利于持续发展,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和分析图形的能力,关键是理解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20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NAA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 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 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 不同浓度

62、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考点: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说明促进作用越来越强但是图中没有显示生根数下降,因此不能确定最适宜浓度解答: 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而在预实验时浓度梯度较大,需要蒸馏水这组作为空白对照,来确定范围,从而缩小范围,A正确;B、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效果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与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B错误;C、由于图中NAA浓度大于c时插条平均生根数目不

63、清楚,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错误;D、由于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其它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因此处理时间应相同,D错误故选:A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分析曲线,并具有探究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设计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每题都有不止一个正确选项,全对得三分,少选得一分,错选不得分,每题3分,共15分)21如图为某同学所绘某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和O2释放量的变化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 B

64、光照强度为b时,该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 D 光照强度为d时,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8个单位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细胞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题目,先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解答: 解:A、分析柱形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时,该细胞释放二氧化碳,这说明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但不能说明细胞是否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分析柱形图可知,光照强度b时,该细胞既不释放氧气,也不释放二氧化碳,说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

65、,光照强度为c时,二氧化碳释放量与氧气释放量相等,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光照强度为c时,所对应的柱状图是错误的,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光照强度为d时,二氧化碳释放量是8个单位,这是净光合作用强度,该细胞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净光合速率加上呼吸速率,应大于8个单位,D错误故选:ABD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理解与综合应用能力22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1:1 B 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

66、接酶的作用是将互补的碱基连接起来 C 自然界中的变异主要是基因重组,所以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D 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雌蕊的柱头上,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考点: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

67、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3、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解答: 解:A、基因型为Dd的豌豆,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但雄配子的数量要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B、在基因工程中使用的DNA连接酶的作用是将末端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B错误;C、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C错误;D、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授到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雌蕊的柱头上,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所结籽粒胚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A

68、BC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工程、生物变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及其作用;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如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 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 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 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

69、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考点: 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的题目,根据选项描述分析做出判断关键理论是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则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 解: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所处的种群密度最大的是d,但不一定营养级最低,如食物链:树虫鸟,虫的种群密度远远大于树,故A错误;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顺序为abcd,故B正确;C、若Y表示生物所含能量,由于能量流

70、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a能量最少,a可能位于最高营养级,则可能有食物链dcba,但四个种群不一定构成食物链,故C错误;D、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d,故D正确故选:BD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种群密度、群落演替、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中档题24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

71、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实验应先在低倍镜找到长方形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 B 实验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 C 实验的目的可能是研究甲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D 实验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考点: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癌变的原因;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 分析: 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突变属于点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而染色体变异可以

7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解答: 解: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该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而根据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因此应先在低倍镜找到正方形细胞,A错误;B、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理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实验的培养液中加入了苯,且观察的是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因此该实验的目的可能是研究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探究实验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单一变量为是否加入苯,因此还需与实验作对照,C正确;D、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但染色体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实验依据的原理应该是苯能导致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D错误;故选:ABD点评: 本题考

73、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探究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目的、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25如图所示从血液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A 步骤(1)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5)中检测核糖体 B 步骤(2)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 步骤(3)(4)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D 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离心法、层析法考点: 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从血液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其中步骤是加入14C氨基

74、酸;步骤是加入蒸馏水,目的是使细胞吸水胀破;步骤和是离心;步骤是获取核糖体解答: 解:A、14C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用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5)中检测核糖体,A正确;B、动物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胀破,所以步骤(2)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B正确;C、由图可知,步骤(3)(4)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C正确;D、该过程中没有运用层析法,D错误故选:ABC点评: 本题属于信息题,结合从血液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图,考查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其次要求考生认真分析提取核糖体的过程图,能利用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75、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三填空题(共9题,65分,每空一分)26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阶段和黑大豆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阶段中,水进入种子胚细胞的穿(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阶段中,种子胚细胞内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是自由水(2)在阶段期间,大豆种子胚细胞合成的赤霉素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阶段中根向地生长的主要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使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3)若测得阶段种子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 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6:1(4)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

76、量的变化分别为升高、升高大田种植大豆时,“正其行,通其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可增加产量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 分析: 本题结合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考查物质运输的方式、植物激素的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解答: 解:(1)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因阶段III种子的鲜重增加明显,说明阶段III种子新陈代谢强度比较大,细胞内的水主要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2)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激素是赤霉素;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具有双重

77、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的生长表现为向地性,原因是在根水平放置时,生长素的运输受重力的影响,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快 (3)设无氧呼吸过程消耗的葡萄糖为X,则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X,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为6Y,产生的二氧化碳为6Y,由题意可得关系式:6Y:(6Y+2X)=1:3,解得;X:Y=6:1 (4)突然停止二氧化碳的供应以后,导致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所以消耗的C5减少,而由于光反应不变,短时间内C3的还原不受影响,生成c5,所以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增加;同时由于生成的C3减少,消

78、耗光反应中H和ATP的量减少,所以ATP的含量增加;“正其行,通其风”的目的是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强度 故答案为:(1)自由扩散 自由水(2)赤霉素 生长素 抑制(3)6:1 (4)升高 升高 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点评: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必须牢记,在许多计算经常用到;有关光合作用的原理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27图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1)图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间期染色质复制,DNA数加倍,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2)图中丙和丁细胞处于图中的CD段(3)图中具有同源

79、染色体的是甲、乙和丙细胞,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4)图中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考点: 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其中AB段表示G1期;BC段表示S期,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图2中甲

80、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细胞分裂间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解答: 解:(1)由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BC是DNA复制,一个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DNA=1:2;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3)图2中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甲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有4个染色体组(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

81、体,则N是常染色体,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故答案为:(1)间期染色质复制,DNA数加倍 着丝点分裂 (2)丙和丁(3)甲、乙和丙 4 (4)次级精母细胞 常染色体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段的含义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28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所示 以往研

82、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 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以下分析2的基因型为HhXTXt;5的基因型为HHXTY或HhXTY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如果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伴性遗传 分析: 本题是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和概率计算,先分析遗传系谱图,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出遗传病的类型,写出相关个体的可能的基因型,并

83、进行概率计算解答: 解:(1)由遗传系谱图1可知,1与2不患甲病,生有一患病的女儿2,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系谱图1和2显示乙病是隐性遗传病,且多为男性患者,该病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2)若3无乙病致病基因,可以肯定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1与2 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但其后代既有患甲病的个体,也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2是甲病与乙病致病基因的 携带者,基因型为HhXTXt,5是不患甲病和乙病的男性个体,对甲病来说其基因型是HH或Hh,对于乙病来说基因型是XTY,因此5的基因型是 HHXTY或HhXTY先分析甲病,由分析可知,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同理分析6的基因型HH或Hh,Hh占

84、,因此5与6婚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是:aa=;再分析乙病,5的基因型是XTY,6及其父母正常,但有一患病的兄弟,因此6的基因型是:XTXT或XTXt,各占,因此5与6婚配,后代男孩患乙病的概率是XtY=,因此如果5与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分析遗传系谱图2可知,对甲病来说,7及其父母均不患甲病,但有一甲患病的兄弟,7的基因型为HH或Hh,Hh占,由题意可知,8Hh基因型频率为104,如果7与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aa=由分析可知,5的基因型HH或Hh,Hh占,由题意可知,其妻子是h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Hh,后代患病的概率是hh=,不患甲病的概率是,Hh=+=,

85、不患甲病的个体中,是h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故答案应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2)HhXTXt HHXTY或HhXTY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人类遗传病类型的判断,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对人类遗传病后代的发病概率进行预测,本题的难点是(3)用分解组合法能简化问题解决,结合题干信息“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进行计算,注意审题是携带者占正常的比例29某一单基因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1)根据家族病史,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母亲的基因型是Aa(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假设人

86、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结果用分数表示),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自由组合(2)检测发现,正常人体中的一种多肽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在患者体内为仅含45个氨基酸的异常多肽链异常多肽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由此导致正常mRNA第46位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待测基因)进行杂交若一种他安贞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则需要2种探针若改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则基因探针序列为ACTTAG(TGAATC);为制备大量探针,可利用P

87、CR技术考点: 常见的人类遗传病;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无病的父母生出有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所以此病应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父母均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母亲的基因型Aa,则弟弟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和Aa解答: 解:(1)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因假设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是,即a=,A=,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人群中AA=,aa=,Aa=,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基因型为AA和Aa,其比例为AA=AA(AA+Aa)=,同理Aa=,又因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所以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也是Aa=、AA=,这样

88、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父母基因型组合概率为AaAa,产生aa的概率为;在人群中男女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性染色体X和Y与常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含X和Y的精子量相等(2)碱基组成或者位置的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密码子的种类,这属于基因突变仅含有前45个氨基酸说明之后的氨基酸并未合成,即第46位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3)分子杂交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其基本过程是用标记的DNA单链探针与目的基因(待测基因)进行杂交若一种探针能直接检测一种基因,对上述疾病进行产前基因诊断时,需要诊断A和a两种基因,即需要2种检测基因的探针若该致病基因转录的mRNA分子为“ACUUAG

89、”,则对应的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为“TGAATC”(或是对应的链为“ACTTAG”),所以探针碱基序列应与致病基因的碱基序列互补配对,所以应为ACTTAG(或TGAATC);为制备大量探针,可用PCR技术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基因突变 46(3)目的基因(待测基因) 2 ACTTAG(TGAATC) PCR点评: 本题考查综合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和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再利用基因频率计算相关概率;识记基因突变的概率和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能根据题干信息做出判

90、断;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解答30如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为效应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传导有阻断作用(3)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电流计指针发生0次偏转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能否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

91、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考点: 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 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根据图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或根据突触的结构判断可知A为效应器,B为感受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解答: 解:(1)根据图中传入神经中间的胞体,所以图中A为效应器,虚线所围成的部分属于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2)由于将药物放在X处,刺激Y,肌肉收缩,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没有阻断作用但将药物放在Z突触处,刺激Y,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3)静

92、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因此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X点处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由负变正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可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从而证明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故答案为:(1)效应器 神经中枢 (2)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由负变正 0 将电流计置于Y处,刺激X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X处,刺激Y点指针偏转点评: 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在神经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

93、的能力31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呼吸消耗II应改为:II呼吸消耗(2)图1中未标记出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9.0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3)图2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最小改正去掉“CA”方向;共有6条食物链(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非生物的能量(5)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6)图2之所以可以表示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碳循环三种情况,合理性的解释为生态系

94、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 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每一个营养级固定的能量有四个去向:分解者分解利用、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利用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C为无机环境,D和E为消费者解答: 解:(1)图1中错误的箭头是呼吸消耗II,因为呼吸消耗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再利用应改为II呼吸消耗(2)II的呼吸量=15.03.02.50.5=9.0百万千焦(3)若表示碳循环,则C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表示生产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E表示次级消费

95、者,B表示分解者(4)已知 C为无机环境,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表示能量流动,则C表示非生物的能量(光能或热能)(5)食物网中的捕食关系是单向的所以应去掉“CA”方向的箭头(6)此题要求描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食物网的关系,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故答案是:(1)呼吸消耗II应改为:II呼吸消耗(2)9.0(3)去掉“CA”方向,6 (4)非生物的能量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6)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点评: 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

96、实验设计及纠错的能力32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人体内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而TNF只有在与其受体结合后才能产生对关节的攻击作用,因此有医学专家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西雅图的目标遗传公司(TGC)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这样相当于送给病人一个持续不断地提供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定点仓库”,从而能长期有效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问题(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

97、肿瘤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从资料中可知,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2)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原因应是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3)在该治疗方案中,AAV的作用是外源基因的运载体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重组AAV中外源基因的首端应该含有启动子,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4)2007年,在接受这种治疗的美国人中,有一例因为严重的感染而死亡,使人们格外关注这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治疗方法之间,如何做

98、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考点: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 本题是对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失调症、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的综合性考查,根据问题设计的具体内容对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失调症、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过程进行知识梳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 解:(1)人体的免疫系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衰老细胞、损伤细胞和癌变细胞,由题意可知,免疫系统能通过释放TNF等而杀伤肿瘤细胞,这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TNF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参与对自身组织、器官关节的攻击,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这属于自身免疫疾病(2)由

99、题意可知,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能与TNF结合,竞争性地抑制TNF与其受体结合,一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与TNF结合,TNF中与受体结合的位点被占据,TNF便不能与其受体结合(3)由题意可知,利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是将编码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的基因导入腺相关病毒(AAV)中,再把AAV直接注射到病人的关节中,在该过程中AAV的起目的基因的运载体作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基因导入AAV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重组AAV中外源基因的首端应该含启动子,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4)目前,基因治疗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在饱受慢性病的痛苦和接受存在一定危险性的

100、治疗方法之间,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才是符合病人利益和伦理道德的故答案应为:(1)监控和清除,自身免疫 (2)TNF与受体的结合部位已被占据 (3)外源基因的运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启动子,RNA聚合酶 (4)让病人有充分的知情权,由病人自主选择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功能,自身免疫疾病,基因工程的具体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33目前临床上癌症治疗的方法,一般是手术切除肿瘤,为防止体内残留癌细胞,在手术后进行化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资料上获知:二氯二乙胺能够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相互作用他们推测: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

101、胞的增殖,能作为一种癌症的化疗药物,并就此问题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实验材料: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1、其中某位同学实验操作如下:(请将实验内容补充完整)(1)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的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2)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的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生理盐水(3)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冰箱中培养一段时间(4)从静置

102、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2、请你纠正上面这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在“冰箱中”应必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振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3、另一位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实验组别 1 2 3 4 5二氯二乙胺浓度(mg/ml) 0.1 0.2 0.3 0.4 0细胞数目(个/mL) 320 275 186 96 560(1)在该实验中,遵循了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2)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

103、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考点: 恶性肿瘤的防治;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 分析: 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试管静置时,其内的溶液会出现沉淀,吸取培养液时所得每毫升中细胞的数目不准确,因此应摇匀后再吸取由表中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有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解答: 解:1、(2)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5号试管为对照组,故应加入等量生理盐水(4)显微计数法必须用到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细胞计数,统计方格内的细胞数目以确定最适浓度2、分析题目可知,癌细胞的增殖应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才可完成

104、,试管静置时,其内的溶液会出现沉淀,吸取培养液时所得每毫升中细胞的数目不准确,因此应摇匀后再吸取3、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从图中试验数据可知,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故答案为:1、(2)等量生理盐水 (4)血球计数板 2、在“冰箱中”应必改为在“适宜温度下”或“恒温箱中”“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应改为“振荡摇匀后,从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3、(1)对照,单一变量 (2)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点评: 本题结合癌细胞的防治考查了学生试验设

105、计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进行对照试验设计并根据图中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34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后来逐步开始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如图是2006年时当地生态工程示意图(1)试分析1985年前生产形式的不利影响(至少举两个方面)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

106、村民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并对原有的生产项目作了一些调整他们需要调整的项目主要是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现代生物技术可应用于生态建设,举例说明: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考点: 生态农业工程;生态工程建设的基本过程 分析: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

107、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3、生态工程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

108、效果,即“1+12”解答: 解;(1)1985年前,某地农村农作物秸秆都是当作燃料而农户和家畜的粪便等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造成了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不利的影响(2)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该生态工程的建设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秸秆被重复利用,沼渣和沼液作肥料)、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数量增多:家畜、食用菌等)、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等基本原理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相比较,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等

109、特点(3)当地人希望进一步提高该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专家经过考察后,建议他们增加一个奶牛养殖项目,就需要更多的奶牛的食物,所以村民需要调整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等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建设的典型事例故答案为:(1)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农业成本高等(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3)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和数量(或原养殖家畜的数量) (4)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可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胚胎工程中胚胎移植可以用于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农业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