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342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环境,有环境必然有环境美,有环境美就意味环境审美观.长期以来环境审美之所以较少被人们谈及,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它为别的论述特别是为自然审美观所代替。准确地说,环境审美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渔猎文明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对关涉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但这个时代只能说是环境意识的萌生期。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建立的,因为有了农业,人们才定居下来,才有了家。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生产与生

2、活紧密联系,农民居住在田园,生产在田园。家庭人员不仅担任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也担任着不同的生产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均是不可少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生态平衡的意味。工业文明的建立是由农民走向城市开始的。人类的主要生活环境由农村转为城市,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大不相同。对于这种环境,进入城市的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适应到适应,在审美情感上由惊奇到赞美。而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逐渐凸显,人们与这个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适应,审美情感上则转为厌恶甚至诅咒。人们渴望着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至少在观念上也部分地在实践上出现了,它就是生态文明。人们同时也在

3、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强调审美的一种重要性质: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从总体上来看,人类仍然在向自然索取资源,但这种索取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与意义,那就是同时在对自然回赠,具体来说,就是力促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与维持。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共生,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一方面自然满足人的需要,表现为自然向人的生成;另一方面人满足自然的需要,参与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表现为人向自然的生成。文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本是破坏生态的,现在要求文明不破坏生态,而且参与已破坏的生态的修复,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它是文明

4、的,也是合乎生态的,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代自然或助自然司职一一司生态之职。人类传统的审美观均是漠视动植物的生命的,即使重视动植物的生命,也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黑格尔就强调动植物的生命只有在见出人的生命意味时才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重视的是生态自身的意义。换句话说,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包括展示其美(当然这美是在人看来的)的权利。人当然可以欣赏这种美,但人要尊重这种美,这种尊重就是要明白,这种美其实并不是为人的,而是为动植物自身的。生态文明审美观还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荒野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荒野是生命之根。不仅人的内体是荒野锻造出的产物、人的精神也是从荒野中得以

5、诞生的。其次,荒野是维系地球上自然生态的骨干力量,正是因为地球上尚有不少的荒野存在,这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基本上还能运转。重视保护荒野,为地球留下更多的荒野,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因此,生态文明审美观的出现不仅为环境审美外辟了一个新天地,而且会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摘编自陈望衡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环境审美在人类诞生之时就已存在,它隐合在自然审美观之中,常常被别的论述所代替,较少被人们谈及。B. 渔猎文明时代,是人类环境意识的萌芽期。此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对关涉自身生存的

6、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C. 农业文明时代是人类环境意识、环境审美意识的形成期,家庭成员兼任生活和生产角色,体现出原始的生态平衡。D. 工业文明时代是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的产生期。面对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人们由惊奇、赞美到厌恶甚至诅咒,有找寻、建立新环境的强烈诉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引出环境美学话题,接着论述了三个不同时期的环境意识,然后着重论证了生态文明审美观。B. 文章在论述人类的环境审美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化的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C.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表现了人类传统的审美观与生态文明审美观

7、的不同之处。D. 文章提出了重视荒野保护的观点,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对于人类和维系地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陶潜“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就环境审美意识来看,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体现的是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B. 文明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会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与文明是对立的,二者无法实现统一。C. 环境审美观的出现符合时代背景,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单是审美欣赏的问题,更关乎人类的生存。D. 生态文明审美观不仅重视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更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对整个人类的意义。【答案】1. D

8、2. B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具体而言是理解词语概念含义并进行比较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内容,并要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做这类题要培养良好心态 :耐心细致,找准问题源;准确理解。忌主观臆断;心浮气躁时,由题带文。D项,偷换概念,“人们由惊奇、赞美到厌恶甚至诅咒”错。原文依据“进入城市的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适应到适应,在审美情感上由惊奇到赞美。而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逐渐凸显,人们与这个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9、日常生活上不再适应,审美情感上则转为厌恶甚至诅咒”可知,人们在发现工业文明弊病时,审美情感才转为“厌恶甚至诅咒”,并非“面对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转变为“厌恶甚至诅咒”。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较,最后进行辨析。B项,“表现了作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分析有误。原文依据第三段内容,作者谈及工业文明弊病,表达人们“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但至始至终作者并未“对工业

10、文明”进行“批判”。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本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二者无法实现统一”理解错误。原文依据“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共生,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可知,生态与文明,二者可以实现统一。C项,“环境审美观的出现符合时代背景”理解有误,应将“环境审美观”改为“生态文明审美观”。原文依据“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环境

11、审美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可知,环境审美观一直存在;而从后文“人们同时也在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可知,生态文明审美观是后来出现的,且符合时代背景。D项,“重视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与“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对整个人类的意义”两者之间无侧重,因而不能对比。原文依据“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重视的是生态自身的意义。换句话说,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和“生态文明审美观还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荒野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可知,两者之间无对比,无侧重。故选A。【点睛】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二、结

12、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9年5月16日,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京开幕。当日,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围绕“展望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未来”这一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强调,“科技创新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本身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也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好未来教育集

13、团董事长张邦鑫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解构“教”和“育”。“教”是知识传授,交给人工智能;“育”是素养培育,借助人工智能。“技”是基础,“育”是提升;“教”是路径,“育”是目标。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发言中表示,当前在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两个突出问题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及如何用人工智能真正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他认为,人工智能可以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因材施教,并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推动因材施教。(郭亚丽解锁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如何变有删改)材料二:材料三:人工智能在重塑教育生态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实验室,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如何缩减新技术可

14、能产生的“数字鸿沟”问题,实现教育公平?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认为:“过去在教育上,特别是高等教育,我们是以教为主,把学生看成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从人工智能时代来讲,学生必须作为主动学习者,这样才能有智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杨宗凯认为,教育迫切需要创新。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因此教育要进行创新,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郭军认为,人工智能正在利用“数字公平”缩减教育差距。他说,人工智能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通过该技术可以把优质资源很有力度地、迅速地辐射到边远贫困地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要持积极审慎的态度,踏踏实实走好未

15、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我们还需要引导老师,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的能力。同时,我们也会更多地关注数字公平,努力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加大投入,配置更多资源、提供更优服务,让技术弥合差距、缩小鸿沟。”(来源于央广网有删改) 材料四:2018年我国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人工智能作为高中生必修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中。一些国家(或教育组织)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不少发达国家也都按照智能社会人才的需求特征,调整中小学教育内容,加强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智能化学习环境,教育发达国家加大对智能化教育环境的

16、建设,以智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例如,智能导师系统通过适应性教育策略选择和个性化资源推荐算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指导;自动化测评系统伴随学生学习过程,动态分析学生学习行为,给予实时诊断、分析和反馈,提高学习质量。人工智能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过程,为提高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一些教育机构针对中小学生特征开发适合于他们学习的课程内容。近日,欧盟委员会任命的人工智能高级专家小组发布了人工智能开发和使用的伦理草案,提出可信赖人工智能,并给定了两大条件及禁止规则。两大条件: 一是尊重基本权利,尊重法律法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以确保“伦理目的”;二是兼具技术稳定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

17、技术必须足够稳健,能够对抗强大攻击,有“应急计划”。禁止规则是:不能伤害人类,不得征服或强迫人类,不得有歧视或诬蔑行为,以最终服务整个人类为准则。(人工智能教育: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有删改)4. 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探索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与教育结合起来。B. 人工智能在促进教育的公平,改革教育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C. 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利于人工智能给教育提供多种样态的尝试。D.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许多好处,随着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的成熟,必将取代教师的教

18、育地位。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工智能投资事件数达到353次,与2016年379次,下降了6.9%,表明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减缓。B.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大关,增长率达到56.6%。C. 人工智能与教育二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D. 通过人工智能把优质资源辐射到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之一。6. 如何建设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9、。【答案】4. D 5. A 6. (1)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2)调整教育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发适合于中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3)加大对智能化教育环境的建设。(4)遵守伦理道德,制定相关制度。【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材料中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人工智能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并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与选项内容进行辨析。D项,错在“必将取代教师的教育地位”。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带来很多便利,作为老师,必须具备智能教育的能力,以便更

20、好适应当前的教育。选项中“人工智能的成熟,必将取代教师的教育地位”说法过于绝对,且毫无根据。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首先要读准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这类题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表明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减缓”表述错误。根据材料二上面的图表统计数据显示可知,2016年是人工智能投资事件数最多一年,2017年虽比2016年稍有下降,但是比较前些年,依然呈现上涨趋势,且下面的图表显示了中

21、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和预测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所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热度不减,人工智能的发展也没有减缓。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作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内容概括总结,考生可以对各个材料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分条作答。材料一中,原文“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要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双管齐下。”由此可得出:建设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首先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研究和

22、人才培养。材料三中“过去在教育上,特别是高等教育,我们是以教为主,把学生看成一个被动的接收者;从人工智能时代来讲,学生必须作为主动学习者,这样才能有智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发生了改变,因此教育要进行创新,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等等,可以知道:人工智能的建设,需要调整教育内容,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开发适合于中小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材料四,原文“为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智能化学习环境,教育发达国家加大对智能化教育环境的建设,以智能化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说明:加大对智能化教育环境的建设,可以更好建设我国人工智能教育。材料四中结尾部分内容,“两大条件及禁止规则”告诉我们:“

23、遵守伦理道德,制定相关制度”在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点睛】“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盐荒周西海刘家庄村长扛着半袋子东西从村头走过,在村头纳鞋底的刘二婶闲问:“村长,你扛的啥好东西?”村长诡秘地笑笑,“盐!”“买那么多干啥?”“省得没了!”刘二婶看见村长的

24、那副笑脸,听村长说话的语气,不由得心里一格登,村长家里也只有三口人,买了那么多盐,还说“省得没了”。刘二婶心里暗想,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村长咋不言一声呢?啊,准是上边叫保密咧!刘二婶发慌了,饭也没心吃了,回到家里,掂着个竹篮子,匆匆就向村上百货店里跑去.盐7角钱一袋儿。一斤重的包装,刘二婶买了20袋儿。一路上,不少人问她,买恁多盐做啥?刘二婶也是嘿嘿一笑,重复着村长的话说:“留着吃呗,省得没了。”啊!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刘二婶的娘家侄,可是县上的官呀!保准她得到盐要涨价的“情报”了。于是,见到刘二婶买盐的人,也就赶忙到百货店里买盐。水不可断,盐不可缺。家家粮满囤,总不能一天三餐吃淡饭吧

25、。 买,快积蓄一些盐吧,要断了盐路,说不定要比油价还高咧! 一传十,十传百,刹那间传遍了全村,提篮的、端盆的、拿布袋、掂篓的,男男女女,快步小跑地都往百货店里奔.东来西往的行路人,看到人都在排队买盐,浑浑噩噩也遂在人群里排队。一个乡村小店,每次也不过进百十袋儿盐。破天荒的购盐热,店老板心里嘀咕起来:盐成了热门的香甜货,必有其因,嗯,这会儿的人耳朵长、消息灵,盐一定要涨价了。仅仅库存百十袋儿盐,7角一袋儿卖掉,说不定连本加利也进不到货了。于是,店老板就宣布:一袋儿盐8角,每人限购两袋。 咋样?买盐人相互传递着惊诧的目光,相信了他们的判断。议论纷纷:盐要紧张了!盐要涨价了!盐咋会紧缺呢?准是发扬国

26、际主义精神了。碘盐碘盐,盐里含着“碘”呢,保准是提炼“非典”的药物了。啊!买盐的人越来越多,8角钱一袋儿也不嫌贵,两袋儿盐拿到手里,转到后边又递在队尾。店老板做梦也想不到有这么好的生意,急忙派人开着三轮,到镇批发部里拉盐。盐拉回来了,拉回了1000袋儿。店老板一看发票还是原价,哈!批发部还在鼓里闷着呢,趁他们还没睡醒,拉!店老板又让三轮车出动了。接着,又向购盐人下了第二道通牒:每袋1元钱,敞开供应。这天,家家户户的电话忙起来,通知闺女的,喊姐叫妹的,七婶子八大姨地相互传递信息:快买盐吧!盐要限量了!盐要运到外国去了!盐要弄去做“非典的药了! .或传给亲成,亲戚的亲戚又传给亲威的亲威。就这样,村

27、村人心慌慌,刮起了一阵购盐风。第二天,乡镇批发部的门前排满了拉盐的车队。批发部里的经理也糊涂了,没接到盐要调价的通知呀?更没听说盐要断缺、限量呀?嗯,没风不起浪咧,兴许是哪个当官的嘴漏了风库存的盐按原价销掉,涨了价定要亏本呢!提价,批发价8角钱一袋儿。乡巴佬生来怪,越贵越要买。没出三日,全县闹起了盐荒,少者一家购了几十袋儿,多者上百袋儿。最后零售价高达2元钱一袋儿,竟有人照买不误。县政府下了通告:食盐断缺,纯属谣言;满足供应,原价销售;抬高盐价,严肃处理!风平浪静了。大小商店里盐堆如山,家家户户,备足了数年食盐存量。仍是7角钱一袋儿,却没人过问了。村长挠起了头皮,他是在盐价高峰时期,在老婆的吵

28、骂声中,2元钱一袋儿购了20袋儿,白白扔掉了26元钱,懊丧地叫骂道:“哪个龟孙子放了个臭屁,把老百姓都呛迷糊了? !刘二坤悄声地说:“忘了?屁是你放咧!村长发愣了。刘二婶把前几日在门外吃饭时的问话重述了一遍。村长嗨了一声,苦苦地说:“二婶,那不过是句戏言,俺背的是半袋于尿素呀!” (选自小小说精选有删改)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取材于我国2003年“非典”时期,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十多年,但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讽刺意义。B. 小说标题为“盐荒”,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盐荒”,开篇写村长诡秘的笑容及回答,是引发“盐荒”的导火索。C. 乡村小店的老板、乡

29、镇批发部的经理趁老百姓抢购食盐而涨价,更是促进了“盐荒”,小说批判了这些人的投机行为。D. 村长在盐价高的时候,花比平时贵近3倍的价钱购了20 袋盐,被老婆叱骂,自己也懊悔不已,揭露和批判了农民斤斤计较的思想。8. 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村民形象特征及意义。9. 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答案】7. D 8. 村民:(1)不问原由,妄自揣测;(2)具有投机心理;(3)盲目从众。意义:(1)在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在主题上,讽刺了百姓不问原由、妄自揣测、投机、盲目从众的思想与行为;(3)在社会上,塑造了刘家庄村民的形象,具有普遍性 ,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9. (1)顺叙:按照事故

30、的先后顺序来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悬念,伏笔。开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照应。首尾照应,使故事结局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4)突转。结尾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具有戏剧性。(5)留白。结尾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6)情节层层递进。影响的人越来越多,面越来越广,推动故事发展到高潮。【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以及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熟读文本,明确小说中涉及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内容,以及主要表现手法;接着浏览选项内容,将各个选项内

31、容回归文本,结合原文内容仔细分析。 D项,错在“揭露和批判了农民斤斤计较的思想”。本小说主要事件是“买盐”,村长盲从他人,没有主见,导致内心恐慌,高价买了盐,内心是懊悔的,揭露和批判农民“盲目追风,不顾后果,愚昧落后”的思想行为。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的要求,即“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中村民形象特征及意义”;然后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本篇小说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以及本文的主旨;其次考生应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一般从正面、侧面刻画;或者从小说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本题的关键

32、是将人物置于文中的具体事件和特写中去把握。解答此题,抓住主要事件“买盐”,重点是典型人物刘二婶,还要结合其他人进行概括。如写刘二婶:“刘二婶心里暗想,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村长咋不言一声呢?啊,准是上边叫保密咧!”、“刘二婶发慌了,饭也没心思吃了,回到家里,掂着个竹篮子,匆匆就向村上百货店里跑去”等等,表现她盲从他人,不问原由,妄自揣测。如写众人:“买盐的人越来越多,8角钱一袋儿也不嫌贵,两袋儿盐拿到手里,转到后边又随在队尾”,表现他们盲目追风,不顾后果。再如众人:“保准是提炼“非典”的药物了”,可以看出村民愚昧落后,毫无科学知识。这一系列的形象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村民的愚昧落后,

33、毫无科学知识,才会认为“盐”是提炼“非典”的药物;村民妄自揣测,盲目跟从,才有了故事情节的层层递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中塑造的村民形象,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性,中国不乏这些盲目从众、不顾后果之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这种题目,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因题而异,要注意的是答题遵循“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表述一定要准确、到位、简洁。作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整体感知小说,分清情节结构,在此基础上对人物和主题进行深入的解读。本题从小说情节结构入手,小说情节的安排,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要服从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因此可以在这一框架下探索挖掘,列出理

34、由。本篇小说在情节上的特点较多:比如小说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按照“买盐”故事的先后顺序来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小说开头用“村长和刘二婶的对话”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小说中间内容,情节安排层层递进,由一人,到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推动小说故事到达高潮;小说结尾部分有“欧亨利”式特点,情节安排意料之外,按照故事发展应该是缺盐,最后却相反,由政府辟谣结束闹剧,这样的结尾却又在情理之中,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点睛】分析文章结构解题思路:1.对文章行文思路作整体分析把握。2.注意辨别标志性语句(中心句、首括句、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反复句、关联句等)。3.注意开头、结尾。4.注意行

35、文线索。5.注意辨别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等)。6.注意解说语、例证语(如“意思是说”、“比如”、“例如”、“即是”、“也就是说”等)7.对文章写作角度进行分析把握。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蔡撙、字景节,少方雅退欢,与第四兄寅俱知名。仕齐,位给事黄门侍郎。丁母忧,庐于墓侧。齐末多难,服阙,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长史,并不就。梁台建,为侍中,迁临海太中。公事左迁太子中庶子,复为侍中,吴兴太守。初,撙口不言钱,及在吴兴,不饮郡井,斋前自种白苋紫茄,以为常饵,诏褒其清。加信武将军。袁昂曰:“当今贞

36、素简胜,唯有蔡撙。”乃遣吏部尚书徐勉诣之,停车三通不报。勉笑日:“当须我召也。”遂投刺,乃入。累迁吏部尚书,在选弘简有名称。又为侍中,领秘书监,武帝尝谓日:“卿门旧尚有堪事者多少?”撙曰:“臣门客沈约、范岫各已被升摧,此外无人。”约时为太子少傅,岫为右卫将军。撙风骨鲠正,气调英嶷,当朝无所屈让。尝奏用琅邪王筠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地下,日:“卿殊不了事。”撙正色俯身拾牒起,曰:“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臣撙少而仕宦,未尝有不了事之目。”困捧牒直出,使命驾而去,仍欲抗表自解。帝寻悔,取事为画。帝尝设大臣饼,撙在坐。帝频呼姓名,撙竟不答,食饼如

37、故。帝觉其负气,乃改唤蔡尚书,撙始放著执笏日:“尔。” 帝曰:“卿向何聋,今何?”对日:“臣预为右威,且职在纳言,陛下不应以名垂唤。”帝有惭色。性甚凝厉,善自居适。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遗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后为中书令,卒于吴郡太守,谥曰康子。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选自南史.蔡撙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女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遺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B. 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

38、而已/此外无复余言/C. 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D. 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喧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丁母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丁忧,指遭父母之丧。按照旧制,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B. 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比如“迁除”指官吏的升迁和任用。也指贬谪、放逻,比如“左迁”指降低官职,“迁客”指被贬谪在外的官吏。C. 投刺,古代礼节,投递名帖求见,亦指留下名帖。丢下名帖,以示弃官隐

39、退。刺,指名刺或名帖,相当于现在的名片。D. 笏,古代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拿着的笏板,用玉、象牙或竹制成用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将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撙谦退静默。齐朝末年多灾多难,蔡撙服丧期满后就住在母亲坟墓边的屋子里,朝廷授予他官职,他都不就任。B. 蔡搏为官清廉。蔡撙口中从不谈论钱财。在吴兴任职时,他不饮用郡井中的水,并且亲自在屋前栽种蔬菜食用。C. 蔡撙耿直不屈。蔡遵因奏请起用琅邪王筠任殿中郎没有遵守规则,皇帝发怒把白牒推到地上并斥责他,他据理辩驳不退缩。D. 蔡搏遵守礼法。皇帝设饼宴招待大臣,多次直呼蔡撙的名字,蔡撙因为

40、君臣有别不敢答应,直到皇帝叫他蔡尚书他才答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谓举尔所知,许允已有前事;既是所知而用,无烦参掌署名。(2)司空袁昂尝谓诸宾日:“自蔡侯卒,不复更见此人。”其为名辈所知如此。【答案】10. C 11. A 12. D 13. (1)我认为举荐你们所了解的人,许允已经有先例;既然是选用了解的人,就无须烦劳参掌官员署名。(2)司空袁昂曾经对众宾客说:“自从蔡侯去世,我没有再见过像他这样的人。”蔡撙就像这样被有名望的人赏识。【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

41、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意义来划分停顿,不要把词义划破,再在原话上划分节奏,主谓结构、动宾结构不可拆分开。如本题“女为昭明太子妃/自詹事以下咸来造谒/往往称疾相闻/间遣之/及其引进/但暄寒而已/此外无复余言/”,这句话意思是“蔡撙的女儿是昭明太子的妃子,自詹事以下的官员都来拜访蔡撙,他常常托言有病,并通过来访者把消息传给女儿,皇帝有时候让她回家探亲。等到把女儿迎进家门后,父女两个不过寒暄罢了,此外再无更多的话。”句中,“詹事”为职官名,“自詹事以下”指自詹事以下的官员,作“造谒”的主语 ,“造谒”前不

42、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再结合语境,“间遣之”中的“之”指代前文中的昭明太子妃,“遣”的动作发出者应是皇帝,所以“闻”后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丁忧,指遭父母之丧”表述有误。“丁忧”也称“丁艰”,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丁母忧”指“遭遇母亲丧事”,即“

43、丁内忧”; “丁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丁内艰”指“遭遇母丧或承重孙遭遇祖母丧”;“丁外艰”指“遭父丧或承重孙遭遇祖父丧”;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一项;然后快速浏览原文,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可采用题文对照的方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从中发现不对应的地方,进行一一排除。D项,“蔡撙因为君臣有别不敢答应”理解错误。根据原文可知,蔡撙不答应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身为贵戚和谏官,皇帝却直呼他的名字,这是不

44、合礼法的。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浏览文本,到文中画出所需要翻译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语境大略熟知;此外,对于文言文的翻译,应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通过“增删留补调换”的方法,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特别注意:(1)“举”,“举荐”;“所知”,所字结构,“所了解的人”;“前事”,“先例”;“参掌”,“官职名”。(2)“谓曰”,“对说”;“其”,代词,代“蔡撙”;“为所”表被动,“为名辈所知

45、”意思是“被有名望人赏识”。【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

46、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

47、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蔡撙字景节,从小方正文雅,谦退静默,和四哥蔡寅都有名气。出仕齐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遭逢母亲的丧事,在坟墓旁建房居住。齐朝末年多突难,蔡撙丧期满后,就住在坟塞旁的房屋里。朝廷

48、授任他为太子中庶子、大尉长史,蔡撙都不就任。梁朝建立后,蔡撙担任侍中,调任临海太守。蔡撙因公事被贬任太子中庶子,后复任侍中,吴兴太守。当初,蔡撙口中不谈论钱财,等到在吴兴任职时,他不喝郡井里的水,自己在屋前栽种白苋紫茄,把它们作为常吃的食物,皇帝下诏褒奖他的清廉。加封他为信武将军。袁昂说:“当今为人忠贞纯洁、简朴高明的,只有蔡撙”于是派遣吏部尚书徐勉前去拜访蔡撙,停车后通报了多次也没有回应。徐勉笑着说:“必须由我来见他。”于是他递上名帖求见,这才进去。蔡撙多次升迁官至吏部尚书,在被选的职官中宽宏简朴,富有名声。蔡撙又担任侍中一职,兼任秘书监。武帝曾对蔡撙说:“曾居你门下的故旧中还有多少人能侍奉

49、朝廷的?”蔡撙说:“我的食客沈约、范岫已分别被提升,除此以外就没人了。”沈约当时担任太子少傅,范岫任右卫将军。蔡撙为人正直,有骨气,气概,风度出众,执掌政务从不屈节退让。蔡撙曾经启奏选用琅邪王筠担任殿中郎,武帝对他没拿奏书给全部参掌官员署名不满意,就把白牒推倒在香凳的底下,说道:“你很不明白事理。”蔡撙表情严肃地低下身子将白牒捡起,说:“我认为举荐你们所了解的人,许允已经有先例;既然是选用了解的人,就无须烦劳参掌官员署名。我年轻时就做官,不曾有过不明白事理的评价。于是蔡撙手捧白牒径直退出,立即命令车夫驾车离开,于是想上奏皇帝,主动离职。不久武帝悔悟,取来蔡撙所奏的白牒,为他签署。武帝曾经为大臣

50、置备饼,蔡撙在座。武帝多次叫他的姓名,蔡撙始终不答应,照旧吃饼。武帝察觉他在赌气,就改叫蔡尚书,蔡撙才放下筷子,拿起朝笏说:“是。”武帝说:“你刚才为什么耳聋,现在为什么耳朵灵敏了呢?”蔡撙回答说:“我早就是皇家贵戚,而且职责是谏言,陛下不应该直呼我的名字。”武帝脸有愧色。蔡撙性情十分庄重严肃,善于自我调节生活。蔡撙的女儿是昭明太子的妃子,自詹事以下的官员都来拜访蔡撙,他常常托言有病,并通过来访者把消息传给女儿,皇帝有时候让她回家探亲。等到把女儿迎进家门后,父女两个不过寒暄罢了,此外再无更多的话。后来蔡撙任中书令,在吴郡太守的职位上去世,谥号康子。司空袁昂曾经对众宾客说:“自从蔡侯去世,我没有

51、再见过像他这样的人。”蔡撙就像这样被有名望的人赏识。(二)古代诗耿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注释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词双调六十字,平韵格。临皋:在湖北黄冈县南江边,苏轼曾寓居于此。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B.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C. “夜阑风静觳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

52、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D.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15. 结合词句, 分析本词的表现手法。【答案】14. C 15. (1)反衬。上阙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鼾声如雷和作者啼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2)直抒胸臆。“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夜阑风静” “小舟”“江

53、海”引发出词人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缓和,象征着词人追求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4)夸张。“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夸大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家童的鼾声之大。(5)比喻。“家童鼻息已雷鸣”把家童的鼾声比喻成雷声,形象地写出了在寂静的夜晚家童的鼾声象雷鸣一样震耳。(6)细节描写。“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形象描绘出苏轼夜饮醉归,家童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的场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既有对诗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本诗手法的鉴赏,还有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赏析诗歌情感,一般需要通读全诗,首先关注标题和注释,然后抓住诗中人、事、景等情感的

54、载体,发掘诗歌背后蕴涵的情感,整体了解诗人大概的情感意图。C项,“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理解错误。“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所以此时的作者已不想为官。 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表现手法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需要考生对各种手法能够熟练掌握。作答本题的关键是诵读诗歌,结合注释和所掌握的知识,进而把握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有诗歌的情感,解答时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具体分

55、析。本诗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以上两句精粹议论,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

56、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在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这两句,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点睛】读一首诗,首先是读作者,包括作者的身份及性格分析;之后是诗歌意向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然

57、后是所抒发情感,通过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之后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然后体会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最后看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参考译文:晚上在东坡雪堂喝得微醉,酒醒后又接着喝,直到大醉,醉后归来恍惚已将近三更。家童全睡鼾声如雷鸣,任你敲门总也叫不应,我倚着竹杖倾听江涛声。我时常为身不由己而深深遗憾,何时能忘却为利禄功名奔走钻营?夜将尽风静水波平。一叶小舟从此去,寄身江海了残生。(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 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

58、”的观点是相同的。(2)过秦论中总结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_。(3)_,途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4)不违农时,_,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 数罟不入洿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59、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势、彘、检、数、罟、洿。【点睛】本题既考查学生名句名篇记忆默写情况,又考查学生对于名句意思的理解掌握情况。题目中所涉及的名句名篇都是课内要求背诵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记忆背诵名句名篇时,不但能正确地书写出来,还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名句名篇的含义和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假字、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三、语言

60、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承中国文化是每个国人的责任,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保护汉字是当务之急。梁启超、鲁迅那一代人的文言功底非常好, 是写白话文章,引用文言语汇也是 。但对人们的今天,这些语汇就成了“变态难”, 就成了生面孔。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来说,总归需要一批人去认识古汉字、阅读文言文,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信息,一旦丢掉,想再找回就难了。当传统文化经典只是被_ _,变成图书馆里的化石,再标榜什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就有点 了。作为汉字的继承者,我们学习的决不仅仅是一种文字, 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这种精神文化会随着学习汉字的过程,一起注入中国人的思维之中。( )。 守住

61、了汉字,也就是守住了华夏儿女的身份,守住了中华文化的精神。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即便 信手拈来 悬而未决 掩耳盗铃B. 尽管 唾手可得 悬而未决 自欺欺人C. 即便 信手拈来 束之高阁 自欺欺人D. 尽管 唾手可得 束之高阁 掩耳盗铃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些语汇就成了生面孔,就成了“变态难”。B. 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些语汇就成了“变态难”,就成了生面孔。C. 但对人们的今天来说,这些语汇就成了生面孔,就成了“变态难”。D. 但对人们的今天来说,这些语汇就成了“变态难”,就成了生面孔。19. 下列填

62、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汉字,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本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B.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毫无疑问中华民族的“本来”是汉字。C.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毫无疑问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本来”。D.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对未来。”汉字,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本来”。【答案】17. C 18. A 19. D【解析】【17题详解】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第一处,“即便”用来加强语气,指即使;纵使,“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

63、心去做;老是、总是;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语段中表达的意思是“梁启超、鲁迅那一代人的文言功底非常好,即使是白话文也写的好”,因而“即便”更符合语境。第二处,“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指文章能够自由、娴熟地自由选择词语或者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唾手可得”指手上吐唾沫,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毫不费力就可以得到。“唾手可得”重在容易得到,“信手拈来”多用于写作;结合语境应该是“信手拈来”正确。第三处,“悬而未决”是指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束之高阁”,“高阁”,指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比喻放着不用;结合语境中主语“传统文化经典”“变成图书馆里的化石”可知,文

64、化经典应是被放置起来,“束之高阁”更合语境。第四处,“自欺欺人”和“掩耳盗铃”都含贬义,都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但“掩耳盗铃”专指欺骗自己,而“自欺欺人”除了欺骗自己之外,还有欺骗别人的意思。中国传统文化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而语境中表达的是不仅骗自己,也骗了他人。故“自欺欺人”更合语境。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

65、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但对人们的今天,这些语汇就成了变态难, 就成了生面孔”,根据前后内容,本句话的主语应为“人们”,而不是“今天”,故排除C、D两项;“成了生面孔”,“成了变态难”两句应为递进关系,“生面孔”比“变态难”语义更深刻,故排除B。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

66、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仔细阅读括号所在的上下文,可知括号中要填写的句子起到了过渡作用,既要承接上文,又要引起下文。由语境“守住了汉字,也就是守住了华夏儿女的身份,守住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可知,前一句主语应该是汉字,但是A项两句语序颠倒,故排除A项;B、C、D的区别,一方面在于主语不同;另一方面在于修饰语位置不同。B项,主语为“中华民族的本来”;C、D主语为“汉字”,根据语境,“汉字”应该是主语,故排除B项;C项,“毫无疑问”强调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本来”这一历史事实;而D项,“毫无疑问”侧重强调汉字本身,根据语境,“汉字”是主语,修饰语应该强调“汉字”,故排除C。故选D。20.在下面一段文字

67、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危机即是转机,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说:“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明的时代;这是一个绝望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语言的发展正面临着危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析,全世界7000 种语言的一半以上将在21世纪消亡。语言消亡似乎离汉字很遥远,_。除了人们提笔忘书、错别字频现之外,篡改成语、同音字混用、写字潦草、简体字与繁体字混用、网络语言等问题层出不穷。_,使得语言使用的不规范和错误应用情况屡屡发生,随后伴随文学产品的逐渐低质量化,这是值得警惕的。但危机的暴露总是有益的,明确了危机,_。【答案】 (

68、1). 但汉字也面临着许多的危机 (2). 缺乏对汉语学习的关注 (3). 才能使全社会齐心努力化危机为转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题目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推断、逻辑思维、规范答题等语言综合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浏览语段内容,整体上了解主要内容;然后看清所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最后根据上下文语境,补写合适的语句,让整个语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语段主要谈论“危机即是转机”这一观点,以“语言的发展”为例具体阐述。由前面语句“全世界7000种语言的一半以上将在21世纪消亡”和“语言消亡似乎离汉字很遥

69、远”可以得知,面对语言的消亡,“汉字”本身也是危机重重,此处需要填写转折性的语句,例如“但汉字也面临着许多的危机”等。“提笔忘书、错别字频现,篡改成语、同音字混用、写字潦草、简体字与繁体字混用、网络语言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一系列问题说明,在网络智能化的今天,人们对于汉字的学习非常缺乏,人们生活节奏快速,没有耐心去书写汉字,长久以来便越发陌生,词语意思更是不求甚解;再结合后一句“使得语言使用的不规范和错误应用情况屡屡发生”,我们可以推断出大概的原因在于:极少学习汉语,或者鲜有关注汉语学习,所以处可以填入内容为:缺乏对汉语学习的关注等。“但危机的暴露总是有益的”中“有益”一词是关键,与“危机”相反

70、的是“转机”。联系本段内容的重点,即首句“危机即是转机”,我们可以知道,此处空白内容应该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那么“危机”如何成为“转机”呢?语言是社会性的,语言的危机,自然需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所以第空可以填入:才能使全社会齐心努力化危机为转机。21.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答案】示例:“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组织工作需要联系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站和校报报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中国梦演讲赛”工

71、作的初步构思框架,仔细观察图表,由演讲赛分为三部分,包括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和时间5月4日。再具体到组织工作中,又分为规模计划和场地。规模计划包括选拨20人参赛和6个奖项。场地指的是报告厅。宣传工作包括海报、组稿和报道。报道有站和校报这个途径完成。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9年高考结束后,山西朔州的一位地理老师带着孩子们骑行1800多公里到上海。在这位老师出发前后,他的同事、领导都非常紧张,某位同学的妈妈甚至气得住进了医院。与此同时,马云也就此事发表了他的看法。他说:今天,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增长知识,而

72、是如何去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老师的责任,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在发现世界的同时,去发现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假如你是上述班级中的一员,班委会决定,在到达上海后要给那位住院的家长写封信以表达慰问之情并打消家长的某些顾虑;这封信想请你代写。要求:格式正确,情感真挚,事理透彻,不少于800字。署名为x班委会,时间为2019年6月16日,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给家长的一封信亲爱的阿姨:您好!身体好些了吗?我知道现在的您很担心您孩子的安全,无论是校领导、家长还是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都和您有相同的顾虑。阿姨,但身为骑行队伍中的一员,我想说:“先行自在凌绝顶,何畏浮云遮望眼!” 我知道,您的担心并非空穴来潮,一

73、位老师要带学生们骑行近2000公里,在国内都极为少见,也有众多质疑反对声。但是我想请您相信我们的老师,他有高超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骑行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会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骑行本身是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跨越如此大的距离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对我们学生而言更是一项极大的身心磨炼。它既能开阔我们的视野,磨炼我们的意志,也能使我们收获人生路上更多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如此一举多得的事又怎么会是错的呢?诚然,骑行本身有一定风险,按传统观念,去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并不明智,可是除去心理因素,无论是对锻炼身心还是增加经历都是极其有益的。在美国,高中毕业生独自骑行

74、至大学早已屡见不鲜,您没有必要为此烦恼。其次,这件事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现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骑行近2000公里,看遍祖国大好风光,弘扬当今的青年形象,又何尝不是对社会的贡献呢?再者,教育也应注重实践,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您能支持我们这次出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难得且珍贵的机会,我们也会实时向您汇报我们的行程,我们的骑行路线您也会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希望您能理解,您不必担心,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您也不必烦心。相信假以时日,我们骑行归来会让您看到满意的答卷。也希望您能支持我们的老师,先行者,身在凌绝顶,目光长远,不畏

75、浮云遮望眼。同时也希望您可以适当和其他家长沟通,我代表全体同学希望您和其他家长支持我们。阿姨,您不要担心,祝您早日康复。 班委会2019年6月16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以班级成员的身份给一位因担心同学而住院的同学家长写信表慰问并打消家长的某些顾虑,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这位学生家长,由材料可知是该同学的母亲,内容应表达对家长的关心和理解,并告诉家长骑行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如:骑行的收获,大家的互助

76、,吃住行安全等,让家长放下沉重的心理负担,希望家长支持和放心等。立意:1.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2.正确认识“教育”。3.青春需要无畏前行。素材:1. 日本教师解释说:教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在风险、冲突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最终需要独立去面对未来,也只有独立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因而,我们(教师、家长)必须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予以对待和教育,最终使学生获得完满的个体自主性。唯有这样,他们未来才能独立地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2.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代文人也多次强调“经世致用”“知行合一”。你们担心途中我遇到的各种问题,可殊不知,这些正是我期待的!高中毕

77、业,我已成年。也该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你们继续帮我包办一切。十几年的学习生活,虽然只学到人生知识中的冰山一角,可接触到的课内课外知识也不少。我一直在好奇当它们从文字跳跃到现实生活中时,它们该是什么样子?这一次骑行,将会是我实践他们的一次良机!3. 岁月匆匆如流水,光阴百年不待人。现在的我早已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我已长大,应该独自去面对生活对我的洗礼。即使它会使我受伤,我也愿意用微笑去面对,就像你们微笑迎接我的降临一样。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成长带给我的不仅是磨难,它更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比我想象中要大得多。人活一世

78、,草木一秋。我想在这广阔天地中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即使荆棘遍布,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所以亲爱的爸妈,请别担心我,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一定会坚持走完结构层次:本文选取“在骑行活动中,给家长写一封信”这一任务,中心突出,情感真挚。“骑行本身是一种健康绿色的出行方式” “这件事一定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教育也应注重实践”三个分论点的设置,彰显了文章结构,脉络清晰。结尾处“先行者,身在凌绝顶,目光长远,不畏浮云遮望眼”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哪些构件组成呢?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

79、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

80、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这个步骤一般的同学很难发挥。到底要怎样才能深入呢?笔者认为,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一篇习作具备了上述五个部件构建而成,已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若能加上一些必备的调味品,如菜肴之于姜葱蒜,而后定然可取得高分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