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613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总分60分)一、单选题(30*2=6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根源是A. 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B. 政局动荡流民的大量出现C.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结果D. 封建土地私有制趋于瓦解【答案】B【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令、刘宋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都是把土地视为国有,法律注重保护土地国有权,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以增加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故B正确;魏晋南北朝

2、时期,主要社会背景是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并非人口增长刺激人地矛盾,排除A;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不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问题,排除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封建土地私有制瓦解,D错误。2.中国史纲要载: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风更盛。土地买卖的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出现这些变化主要是因为A. 土地兼并之风的盛行B. 贫富分化不断加剧C. 新兴地主阶级的壮大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战国初,赵中牟之人已有卖住宅,园圃者。到战国末土地买卖之

3、风更盛。贫富迅速分化使新兴的地主阶级取得了大量的土地,同时也获得了政治上的统治权”等信息可知,战国时期土地买卖频繁,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据所学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故D正确;据所学可知,土地兼并盛行的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允许土地买卖,而故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因为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A不准确;据上分析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土地私有制确立,土地买卖的频繁,贫富分化不断加剧,促进了新兴地主的形成和发展,B、C错误。【点睛】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形式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先后形成了封

4、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这三种土地私有制的共同特点是农业劳动者和土地占有者相分离,劳动者无地,有地者不劳动。土地所有者和劳动者处于对立地位,两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此外,虽然也存在着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农民的私有土地,但往往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兼并的对象。3.我国古代历史上,汉武帝下令实行盐铁官卖制度,王安石变法则主张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南宋更多是官商勾结,共同牟利。上述事例反映了A. 国家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政府不抑官商抑制私商C.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D. 政府鼓励官员经商行为【答案】B【解析】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府利用官营商业

5、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可以得出重农抑商是针对私商,B项正确。政府并未放弃抑商政策,而是抑制私商,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材料中的商业行为是政府的行为,但并不代表官员可以经商,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政府也不会鼓励官员经商,故D项排除。点睛: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政策深深制约和影响中国历史。4.“大明宝钞”货币制度标示着国家权

6、力对社会经济过程的控制,而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和普遍使用,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夫银产于地,人得而私之”相对于宝钞和铸币,白银是封建统治者们所不能控制的。材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A. 打破了专制政府的货币垄断权B. 切断了货币恶性通货膨胀C. 是民间私有资本迅速发展产物D. 促进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可知,白银货币化会对“大明宝钞”货币制度造成冲击,进而打破政府对货币的垄断权,故选A。白银货币化会对一定程度上抑制政府滥发货币的做法,但由于专制政府的权力过大,这种效能必然也是有限的,故“切断”的说法不切合

7、实际,排除B;白银货币化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通过对外贸易大量的白银开始流入中国,排除C;材料并未提及明代商业的发展状况,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迅速地挑出具有因果关系的语句,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对朝廷所长期坚守的钱钞货币体系构成致命冲击”。5.下表文献中关于唐朝的叙述,表明当时出处叙述内容清异录有刁萧者,携一镜背有字曰:碧金仙,大中九年十二月铜坊长老白九峰造三水小牍钜鹿郡南和县街北有纸坊,长垣悉晒纸乐府杂录文宗朝有内人郑中丞,善琵琶郑尝弹小忽雷,偶以匙头脱,送崇仁坊南赵家修理,大约造乐器悉在此坊,其中二赵家最妙A. 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密

8、B. 城市中的坊市界限已打破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D. 一些城市出现手工业作坊【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材料信息中的镜、纸、琵琶等手工业品均由专业作坊制造,而这些手工作坊又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故选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手工业分工,也无法体现坊市界限已打破,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官营手工业的情况,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排除C。6.“五行八作”这一成语源起南宋,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当时,市肆各种行业分别称为“团”“行”“市”“作分”等。“团”“行”“市”多为商业,“作分”则是小手工业。与该成语出现最有可能相关的是A. 宋朝奉行“工商皆本”政策,促进了城市商业

9、、手工业的发展B. 宋朝不抑兼并,破产自耕农迁往城市,促进城市工商业发展C. 成语从侧面说明当时东京行业之多以及手工业的发达程度D. 南宋推行抑商政策,只允许都城有五种商行和八种作坊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五行八作”中的“行”、“作”分别指商业和小手工业,结合课本知识可知,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导致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又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场所,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故B正确。宋朝只是抑商政策有所松动,A项“工商皆本”错误;C项,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不是东京,故排除;“五行八作”是泛指,不是“只允许”,故

10、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宋朝商业的繁荣,由材料“五行八作是都城对各行各业的民间泛指和传统俗称”可知宋朝商业繁荣,原因是宋朝不抑兼并,导致自耕农破产,而失去土地进城谋生的农民从事各种小手工业和商业,推动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7.“买办”一词,明代专指对宫廷供应用品的商人;清初专指为居住广东商馆的外商服务的中国公行的采买人或管事人。鸦片战争后,废止公行制度,外商乃雇选当地中国商人代理买卖,沿称买办。以下与之相关评价,正确的是A.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要求与买办一致B. 中国的近代化客观上因买办的出现得到了推动C. 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买办D. 帮助西方列强进行军事侵略是买办的主

11、要任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买办”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反帝反封建,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买办与外商联系紧密,两者基本要求不一致,故A项错误;买办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是地主、买办、商人,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为外商服务、代理买卖是买办的主要任务,故D项错误。故选B。8.1905-1908年间,中国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推行新政奖励实业发展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

12、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B【解析】从材料“1905-1908年间”“共设厂220家,全部资本达7319万余元,规模较大的纺织厂有九家”中可以分析出,20世纪初,近代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清政府采取了奖励工商业的发展的措施,从而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项都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点睛:解题时要把“1905-1908年间”这一时间点与所学知识相结合,从而得出答案。9.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之布数量甚微,

13、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B. 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C. 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D. 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可知因为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中国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并不狭窄,而是因为中

14、国廉价劳动力的积极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场的需求,所以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C选项错误,中国家庭手工业产量的提高依靠的是人力和时间的增加,其生产效率低于西方机器生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廉价劳动力对生产方式变革的阻碍,并未涉及科学技术因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0.19世纪70年代后,江苏通州、海门一代洋纱洋布销售日广,本纺土布去路滞减。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绒带,类似这样的现象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对普遍。这主要表明A. 传统小农经济开始瓦解B 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 手工织布业获得新发展D. 民族纺织工业日益萎缩【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乡人购用洋纱,参织大小布匹线带”“类似现象

15、在晚清苏北农村地区相当普遍”反映的是江苏农村人用洋纱织布,体现了传统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新的变化。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即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即19世纪末,特别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排除。【点睛】知识型选择题的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11. 1897年,有人指出

16、:“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

17、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12.1915年,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创办了申新纱厂。下图是该厂建厂初期的盈利情况,图中数据能够说明A. 清朝末年洋务企业的兴起B. 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产生C.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D. 国民政府前十年经济的增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表格中的信息19151920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民族工业的发展正处

18、于民国初期,C项正确;洋务企业的兴起于19世纪的60年代,A项与时间不符,A项错误;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B项错误;国民政府前十年是1927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13.下表为1913-1948年中国产业资本属性结构状况表(部分)(单位:万元)1911/19141920增长1936增长1947/1948增长外国资本1021251330004.505717589.547341416.35国家资本47807669523.812224547.794200796.72私人资本287415797710.542048448.211614992.05合计178673257929

19、5.169990568.836549923.61对表中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外国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中始终占主导地位B. 国家资本的发展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D. 不同资本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社会性质的变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1911年到1920年、1920-1936年,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48时,民族资本急剧下降,主要是因为官僚资本的膨胀、国民政府苛捐杂税、战争的破坏等;故私人资本的发展状况和政府的政策密切相关,C项正确;1948年时国家资本的金额远远高于外国资本,故A项中“始

20、终占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排除;1948年时国家资本急剧增加,主要和官僚资本膨胀、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有关,最终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B;从1911年到1948年,无论何种资本发展,都无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排除D。14.19471952年全国土改,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的贯彻A. 推动了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B. 有利于国家工业化顺利开展C. 扭转了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局面D. 体现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精神【答案】B【

21、解析】【详解】1947-1952年全国土改,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3-1956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奠定基础,故B正确;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制,A错误;材料中发展农业的措施不能扭转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问题,排除C;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15.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至此,党中央关于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政策,用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条例A. 是对农业合作化成果的彻底否定B

22、. 说明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C. 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做法不同,说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生产力水平,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因此这一条例体现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故答案为D项。A项“彻底否定”说法绝对,排除;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是在1983年,排除B项;这一政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没有关系,排除C项。16.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

23、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正确。点睛: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以表格形式考查

24、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解答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17.中国经济改革30年(政府转型卷)指出,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这表明新时期的中国政府转型A. 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为中心任务B. 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D.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划分的三个阶段可以

25、看出,新时期中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转型适应了这一转变趋势,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故答案为C项。A项属于第一阶段,B、D项属于第二阶段,均不是对新时期中国政府转型的总体评价,排除。18.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B.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

26、地政策C. 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D.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说法正确;A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B排除。故选D。19.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 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B. 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

27、界经济的增长D. 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正确,故选C;1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实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政治制度与其他地区一样,是社会主义制度,错误,排除A;1990年我国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错误,排除B;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措施,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D。20.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

28、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L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B. 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C. 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D. 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Shanghai Lander(上海客)是英国人,在英国对外扩张中来到上海,他们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演变成“全球族”。同时,中国人正在续写着全球迁移史,因此可知,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

29、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D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A项说法太片面,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英国,C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21.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深化程度大致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参照下表,对这两大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特征感性发展阶段: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理性推进阶段: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A. 从时间看,1984年是两个阶段的重要分水岭B. 从历程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第二阶段全面展开C. 从理论看,第二阶段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 从

30、内容看,理性推进阶段着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中国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应该以1992年为分水岭,以前是实验性、探索性破坏旧体制,1992年后,进行系统性、主动性制度创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A错误,D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的第一阶段全面展开,B错误;1982年十二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在第一阶段,C错误。22.“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A. 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B. 英王已经处

31、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D.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可知,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C正确;光荣革命前国王掌握实际权力,不可能出现“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议会的力量更大了”,排除A;威廉和玛丽是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的,此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是逐渐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司法权独立的问题,排除D。23.下面为英国议会两院关系演变时间表,据此分析可知

32、1832年改革法案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通过法案确立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1949年颁布的法律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A. 平民院控制了立法权和行政权B. 贵族院的人员构成发生了变化C. 权力转移以和平渐进方式进行D. 英国贵族的政治特权丧失殆尽【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832年议会法取消了贵族院对平民院议员的提名权;重新规定了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1911年议会法确立了平民院的财政立法权的”“1949年议会法规定财政议案只能由平民院提出,贵族院不得对它进行修改和否定”可看出,以法律形式使得 贵族

33、院的权力不断被削弱,反应出英国以和平的方式来实现权力的转移,故C正确;AD的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排除;B项表述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24.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见1787年宪法A. 代表南部蓄奴州利益B. 违背启蒙思想基本原则C. 着眼美国的整体利益D. 是妥协的产物不能长久【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可以看出,为了维护统一的联邦,着眼于美国的整体利益,1787年宪法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故答案为C项;1787年

34、宪法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87年宪法不能长久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25.美国两党制自出现伊始,两党虽然在一些问题上立场不同,并且矛盾十分尖锐,但是,所有的政党活动、政党体制都是在宪法的框架内完成的都自愿在宪法的约束下进行政党之间的较量。这说明美国两党制的产生A. 平衡了不同阶层的利益B. 适应了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C. 推动了国家统一和团结D. 提高了民众参与政权的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所有的政党活动、政党体制都是在宪法的框架内完成的都自愿在宪法的约束下进行政党之间的较量”可以看出,美国两党制之间的较量是在宪法的约束下进行的,说明

35、美国两党制适应了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故答案为B项;美国两党制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两党制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参与政权的热情,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要抓住关键信息,即“所有的政党活动、政党体制都是在宪法的框架内完成的都自愿在宪法的约束下进行政党之间的较量”,说明两党制与美国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是相适应的,从而确定答案。26.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德国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 国家统一的

36、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家”是指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白色”是指1781年宪法中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君主权力大,故C项正确。A项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故排除。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故B项排除。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故D项排除。27.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

37、,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A.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 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C.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D.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答案】A【解析】【详解】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由此才出现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故A项正确;B项错在“斗争逐渐平息”,应排除;1875年宪法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D错误。28.在法兰西第三

38、共和国存在的七十年中,先后更换过104届内阁,接近每年两个,号称“短命内阁”,与之相对照,法国议院永远是任期届满才自动解散。这一现象说明A. 共和制的道路曲折B. 宪法设计制度缺陷C.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D. 违背法国立法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议会拥有倒阁权,而内阁没有制衡议会的权力,说明宪法设计制度中关于议会和内阁的权限存在缺陷,故答案为B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当然实行共和制,看不出道路曲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行政效率,排除C项;宪法中就是如此规定的,这一现象没有违背,排除D项。29.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

39、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西方各国代议制机关在权力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与他国迥异的是A. 德国联邦议会B. 美国国会C. 法国众议院D. 英国下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权力以及产生方式等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英国下院、美国国会、法国众议院都是由选举产生,而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加入帝国的各邦代表组成,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30.下面一组图片共同反映了A. 实行两党制不利于政治稳定B. 保留君主是历史的倒退C.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大势所趋D. 只有共和才能体现民主【答案】C【解析】A、B、C、D分别反映的是英国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美国的两党制、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

40、制、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制,体现出从专制走向民主的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故C正确;德国、法国没有实行两党制,排除A;美国、法国美国没有世袭君主,排除B;D不符合史实,错误。第II卷(非选择题,总分40分)二、材料分析题31.海洋占据着地球三分之二的面积,其地位举足轻重,无论对于人类还是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

41、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 ,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文等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增长55%比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

42、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

43、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2)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上海浦东的设想,但却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这两种命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你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答案】(1)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8分,任答四点即可)原因,(2)20世纪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20世纪末在独立自主和对外

44、开放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以及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柱。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解析】【详解】(1)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一“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材料二“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可知,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根据材料二“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可知,海洋权益的各方面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根据材料二“通商口岸不断增加”“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可知,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根据材料二“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

45、可知,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根据材料二“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可知,海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根据材料二“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及所学知识可知,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加深。(2)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分析可知,20世纪初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发展艰难;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可知,20世纪末在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以及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浦东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柱。启示,根据材料二“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

46、渔轮,发展海洋渔业”可知,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根据材料二“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年代主要热词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法

47、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号、喇叭裤20世纪90年代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21世纪初期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曲折与发展。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

48、经济,经过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由此我国也进入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共八大对国内矛盾和当前主要任务做出了正确分析,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急于求成,后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不久又发生了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十年间,从计划经济模式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到21世纪初,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尤其进入新时代,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逐步实现。说明:若学生以“建国以来

49、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与成果”、“建国以来社会风尚的变迁与发展”、“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念的发展”等为论题进行论述,条理清晰,史实准确也可。【解析】根据不同时期的相关习俗的热词:“中山装”“票证”“绿军装”“喇叭裤”“上网、休闲装”“网购”等等可以提炼一个论题:建国以来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然后结合所学,说明不同时期我国物质生活的变迁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最后总结说明:随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幸福,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他论题,言之成理也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

50、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

51、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特,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暑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

52、,皮特下今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这些民主原则的确立,使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答案】(1)背景: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变化:由国王主持发展为首相主持;由对国王负责发展为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由国王任命转变为议会选举;内阁集体负责制逐步形成。影响: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制形成

53、;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开创的责任制内阁制度和民主实践对近现代其他国家的民主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可知,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一“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可知,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根据材料一“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及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根据材料一“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及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君主立

54、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2)变化,根据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特”、“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可知,由国王主持发展为首相主持;根据材料二“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可知,由对国王负责发展为对议会负责;根据材料二“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可知,内阁成员由国王任命转变为议会选举;根据材料二“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可知,内阁集体负责制逐步形成。影响,根据材料二“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可知,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内阁,责任制内阁制形成;根据材料二“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可知,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二“英国率先敲开了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成为现代世界的开拓者”可知,开创的责任制内阁制度和民主实践对近现代其他国家的民主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分析可知,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