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9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14-2015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同步测试:第4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测试.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B风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秋季、春季B冬季、夏季C冬季、春季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

2、差较小解析:第1题,风是由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水平运动,冷热不均是地面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所以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第2题,我国是季风气候十分典型的国家,冬季盛行西北风或偏北风,内蒙古高原距冬季风的源地近,所以冬季风力大;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沿海地区夏季的风力强。第3题,盆地地形的典型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所以风在吹向塔里木盆地时受到周围地势高的地形阻挡,风力较小。答案:1.A2.B3.C下图是“1999年我国高速公路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1999年,我国各地区高速公路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A西南三省高速公路网已基本形成B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

3、已基本形成C非季风区没有高速公路D沿海岛屿没有高速公路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高速公路网基本形成。台湾岛也有高速公路。答案:B5与我国高速公路分布明显相关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B气温高低C降水量多少D气象灾害频率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高速公路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其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明显相关。答案:A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19542002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6近年来华北地区水旱灾害严重是因为()A气温不断上升B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C气温与降水变化不同步D降水不断减少解析: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导致旱涝灾害。答

4、案:B7图中反映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A温暖湿润B温暖干旱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华北地区的气温逐年升高,而降水量从1963年以来有所减少,反映了华北地区近年来气候温暖干旱。答案:B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810题。8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更肥沃B热量更丰富C降水更丰沛D光照更充足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等温线北移,且农作物种植由小麦改为水稻,说明该地气温升高,热量更丰富。答案:B9图中1月等温线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年总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减少C常绿阔叶林北界南移D自然灾害减少解析:气温升高,使该地年总蒸发量增加。答案:A10

5、人类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作物布局B改善能源结构C提高消费水平D推广无氟冰箱解析: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答案:B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11根据图中各项内容间的相互关系,数字、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冷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暖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解析: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可知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则应是气候变冷;由

6、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若光合作用减弱,则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是温室作用加强;温室作用加强则气候变暖,故是气候变暖。答案:D12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的过程中,体现的地理原理是()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C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加强D大气的保温作用加强解析:对流层大气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从而使大气增温;若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则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量就减少,则气候变冷。答案:A13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失

7、调。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调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A引起海平面下降B腐蚀建筑物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D皮肤癌患者增多解析:目前全球存在的问题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从而引起全球降水及干湿状况的变化,从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答案:C英国诺福克郡夫妇简阿彻与克里斯卡廷1987年花了2万英镑在海边买下一套三居室房屋。房屋面朝大海、安静舒适,本应随房价上升趋势升值。但房产评估师近期对这处房屋评估后却告诉他们,受某种因素影响,这套房子面临被淹危险,目前仅值1英镑。据此完成1415题。14材料中所提及的“某种因素”是指()A水土流失B臭氧层破坏C全球变暖D酸雨危害1

8、5你认为材料中房子被淹,目前仅值1英镑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的破坏B大气中氟氯烃的含量大大增加C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D大量SO2等酸性气体的排放解析:当前危害人类生存的最重大问题是全球变暖,它和人类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答案:14.C15.C为遏制单位GDP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现象,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节能风暴,由此引爆节能市场无限商机。据专家测算,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领域所蕴涵的节能商机将近3万亿元。据此完成1617题。16科技的发展对能源的影响是()能源的种类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耗结构日趋多样化非可再生能源变为可再生能源各种能源的蕴藏量不断增加ABCD解析:随着科学技术

9、的发展,新能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因此,人类利用的能源种类不断增加,能源的消费结构日趋多样化。非可再生能源在人类历史时期无法更新或循环利用,不能变成可再生资源,但人们可研究新的替代品,矿物能源的蕴藏量是不能增加的。答案:A17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消费构成不合理,广大农村仍大量使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ABCD解析:我国由于科技水平的制约,能源利用率高,单位产值能耗高,浪费严重;人口众多,人均能源消耗量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工农业生产分布地区差异大,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在地区上不平衡;广

10、大农村仍大量使用木材和秸秆做燃料。答案:D下面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1819题。18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水文B气候C地形D生物解析:聚落的形成与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社会发展初期(史前文明阶段),自然条件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自然条件中地形是最主要的,从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即可判断,C项正确。答案:C19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M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B带状C网状D棋盘状解析:M位于河谷地区,受地形和河流限制,聚落一般呈带状。答案:B读“浙江省GDP与能

11、源消费情况表”,完成2021题。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GDP (亿元)41464638498853656036674877969395能源消耗总量(万吨标煤)45704793491251665616609466997618煤炭(万吨)45914767465247735028552760186626电力(亿千瓦时)47951154861274385510161240石油制品(万吨)73178685585791911521216139520.下列关于浙江省国民经济能耗、电耗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民经济能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B国民经济

12、能耗强度从2000年开始下降幅度比前五年明显增大C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D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解析:国民经济能耗强度就是每万元GDP的综合能耗(吨标准/万元),即能源消耗总量/GDP,国民经济电耗强度就是每万元GDP的综合电耗(千瓦时/万元),即电力/GDP,计算可知:浙江省国民经济电耗强度从1998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答案:D21下列关于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增加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B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D节约能源解析:降低能耗强度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严格控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增

13、加能源消费的种类,开发新能源只是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降低能耗强度。答案:A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下图。读下图和表、表,回答2223题。表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年降水量(mm)100100至400401至600601至800801至10001001至14001400泥石流数量百分比281618242210表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泥石流暴发频率(%)00029183424102102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有()特定的地形形态和坡度

14、降水集中的水源补充持续的高温天气红壤广布大量的泥沙石块植被覆盖率高ABCD解析:由图知,泥石流的发生和地形、物源、水源有关,所以,特定的地形形态和坡度、集中的水源补充、大量的泥沙石块是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答案:B23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是()A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B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C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D将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解析: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地形条件达不到;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水源条件不足;将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和泥石流的发生无关。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提供了物源,当遇到暴雨时,很容易诱发泥石流。答案:C读右图,回答2425题。

15、24图示地区地势()A西高东低B北高南低C西南高,东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25该地村落分布的特点是()A灌渠周围B河口C河流交汇处D河流沿岸解析:此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圈能力。从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看出,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从图中村落的分布状况可知,都是沿河分布。答案:24.A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孟加拉国近15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中,有将近80%处于洪水泛滥的平原和由众多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上。洪涝灾害对超过1亿人口的孟加拉国产生了巨大影响。材料二:图甲为孟加拉国的河流及受洪水泛滥影响的地区,图乙为达卡的气温和降水图。(1)根据所给材料,从

16、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析孟加拉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_。(2)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与孟加拉国相比,洪灾多发的原因还可能有(双选)()A季风气候B中游河道特别弯曲C下游围湖造田D中下游地势低平(3)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孟加拉国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多选)()A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监测预报B修筑堤坝、整治河道C修建水库,建分洪区D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E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F实行防洪保险解析:理解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防灾减灾对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1)题,洪灾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如气候、地形、地势、流域面积、河道特征等),又有人为原因(河流上中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造成

17、的泥沙淤积河道、湖泊等),但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需从洪灾发生过程的各个环节分析。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来分析。自然原因: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南北支流多,汇入干流的水量大;人为原因: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人为的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相比之下,从滞洪原因上看弯曲的河道、不合理的围湖造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别于孟加拉国洪水多发的原因。第(3)题,洪涝灾害的防御应从

18、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答案:(1)该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分布集中;部分河流还有冰川融水补给;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流不畅;河流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排水不畅。(2)BC(3)ABCDEF27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2分)(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_。(2)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

19、_。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地区,主要原因是_。(4)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趋势。从建设和谐社会角度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 _。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重最大。第(2)题,从1993年开始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大于生产量,需要进口,煤炭的生产量大于消费量,一部分供出口。第(3)题,改革开放以来,水能占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不断增加,水能是否丰富主要从流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第(4)题,由于技术等原因单位产值能耗高。第(5)题,从图3可知我国单位产值能耗降低,即利用率上升。答案:(1)我

20、国以煤炭为主,世界以石油为主(2)石油煤炭(3)水能西南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4)利用率低(或单位产值能耗高)(5)上升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发新能源28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分)(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公路,与两个线路方案中,_较合理,理由是:_。(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_。(3)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地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_;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_(大于或小于)cd线路。解析:山地地区修公路应避开陡坡,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就要求

21、线路迂回曲折,因此其弯曲程度和总长度都大于同直线距离的平原地区的公路。b镇到d城市的公路绕道c镇的主要原因是尽可能多连接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答案:(1)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城镇,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3)迂回前进大于29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_,判断依据是_。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2)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_。(3)分析图示铁路选址的原则。_ _。(4)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

22、。_ _。解析:第(1)题,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背斜构造;结合该地岩石构成及等高线分布判断甲地应为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溶蚀作用形成。第(2)题,选建水库应从地形、淹没区人口等方面着手。第(3)题,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4)问,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条带状分布。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年龄老,两翼岩层新外力侵蚀(溶蚀)(2)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自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在B地建水库,库区属于石灰岩分布区,水分易渗漏。(3)在山区修建交通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4)受山区(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