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16.1一、选择题24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n,佃,治理)甫田(tin)(大田),维莠(yu,杂草)骄骄。”据此可以推知()A战国时期战争频繁 B春秋时期出现了私田C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D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 【解析】“无田甫田,维莠骄骄”反映了无人治公田,公田里杂草丛生,与战争频繁无关,故A项错误;“无田甫田,维莠骄骄”主要是大家治私田不治公田的缘故,故B项正确;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各国变法有关,故C项错误;诸子百家有轻农思想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
2、5美国学者魏特夫在研究古代中国的治水活动时指出,“要有效地管理这些工程,必需建立一个遍及全国或者至少及于全国人口重要中心的组织网。因此,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 。” 作者强调的是()A专制主义的来源 B中央集权的特点C政府重视水利兴修 D小农经济的缺陷【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控制这一组织网的人总是巧妙地准备行使最高政治权力”说明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体现了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与政府重视水利工程无关,故C项错误;对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小农经济的缺陷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26顾炎武认为儒学的
3、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主张 【解析】理学和心学仍然强调孝悌忠信、政令教化,故A项错误;顾炎武重申儒学的本质,认为“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体现了其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考证和辨伪,故C项错误;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答案】B27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
4、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这反应出()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 B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C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 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解析】洪仁玕代表农民阶级,曾国藩代表地主阶级,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是强调三人都主张改革政府、军队和办洋务,与洪、曾增强实力网罗人才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是强调三人都主张学习西方,体现了对时代主题的共识,故C项正确;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不符合史实
5、,故D项错误。【答案】C赫胥黎原著直译文:在生物界,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环境的竞争,其结果就是选择。也就是说,那些存活下来的生命形态,总体上最适应于某个时期存在的各种条件。因此就仅仅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是最适者。严复译文(与上文对应):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物竞者,物争自存也,以一物以与物物争,或存或亡,而其效则归于天择。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28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以今日之见,严复译文()A打上了中国社会的时代烙印 B真实地反映了赫胥黎的原著C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D阻碍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考点】维新思想严复思想主张 【解析】赫胥黎主张生物
6、界的自然选择,严复主张扩展到社会领域适者生存,体现了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烙印,故A项正确;严复改变了赫胥黎的本意,故B项错误;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正确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故C项错误;严复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的进程,故D项错误。【答案】A29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是摆在中共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用自己的实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种“尝试”()A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指导思想C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D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考点】新民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中共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解析】题干中的“尝试”、“开创了中国
7、特色的革命道路”说明是指工农武装割据,开始创建中国人民军队是武昌起义,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纸带思想是中共七大,故B项错误;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世行日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工农割据道路是中国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式革命道路,是中国的革命胜利之路,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基石,故D项正确。【答案】D30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认识()A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B受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影响C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D彻底打破对
8、计划经济体制的崇拜【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方针,故A项错误;中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是在1982年十二大召开后,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说明国家认识到商品经济的地位,这就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奠定基础,故C项正确;此时计划经济仍然占一定的比重,故D项错误。【答案】C31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
9、材料都()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罗马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解析】“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都是对疑罪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没有违背法律至上,故A项错误;题干与法律的宽松灵活无关,故B项错误;尚书和民法大全都强调法律的公正,带有理性色彩,故C项正确;题干与重罪轻判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2在1338年的佛罗伦萨9万人口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这些儿童在识字教育后,大部分男孩开始学习商业算术。少部分学生进入“拉丁学校”学习,
10、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出佛罗伦萨的教育()A摆脱了宗教束缚 B由学生经济条件决定C办学模式非常成熟 D具有人文主义理念【考点】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解析】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学生的经济条件,故B项错误;题干看不出办学模式的程度,故C项错误;“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体现了关注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人文主义理念,故D项正确。【答案】D33在英国工业化时期,商人购买土地,成为土地阶级的成员,继而确立政治地位和
11、社会声望;银行家把财富转化为地产、取得贵族身份、融入土地阶级的进程加快;工业家将资金注入地产业,获得乡绅或贵族的头衔,融入土地阶级。当时英国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A社会普遍存在贵族情结 B思想的进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C土地承载了社会政治价值 D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已形成【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化进程) 【解析】仅从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不能得出社会普遍存在贵族情结,故A项错误;思想的进步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英国工业化时期,商人、银行家和工业家都投资地产,获得政治地位、贵族身份,说明土地承载了社会政治价值,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已形成与材料无关
12、,故D项错误。【答案】C34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但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理论上突破了这一认识。这一突破()A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B以共产党宣言发表为标志C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从理论上突破”,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是实践上突破,故A项错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理论上的突破,故B项正确;使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属于实践突破,故C项错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属于实践突破,故D项错误。【答案】B3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
13、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欧美诸国和日本。该状况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C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 D亚非拉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全球经济秩序在竞争中逐步建立,故B项正确;该时期的国际关系日趋简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受益最大,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
14、代监察制度形成于秦汉。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十三部刺史,“六条问事”,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东汉光武帝把御史的官署从皇宫里搬出来,并入兰台(收藏和管理宫中典籍的机构),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模仿隋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御史台本部,处理台内日常事务)、殿院(在宫廷举行重大仪式时纠察礼仪)和察院(主管弹劾百官),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同时设置六科(有点像今天监察部的派驻机构),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
15、构又得到加强。 据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色材料二 孟德斯鸠:“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据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材料三 政治制度,其实是需要一个相应的社会文明程度去配合的。它不可能在街头市井的吵架中诞生。规则虽小,背后却是漫长积累的文明。 林达如彗星划过夜空(1)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监察
16、制度的发展趋势。(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是如何从制度建设上防止权力滥用的?(12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全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在权力监督方面与古代中国相比有何进步性。(6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权力制衡(3)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权力制衡;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解析】(1)此题问趋势,“名义上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三国时曹魏的御史台脱离了少府,成为独立的监察机构唐在御史台下设三院,即台院、殿院和察院,监察机构进一步完善明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突出了唐代察院的职能,说明御史工作的重点更加明确”体现了监察机构逐步独立完善、监察体系逐渐
17、严密、工作重点日益明确,从监察对象上看,从汉代“重点监察强宗豪右和郡国长官”到“对中央主要部门实施对口监察”,体现了监察对象从豪强官员扩大到主要部门,“六科直接对皇帝负责,监察机构又得到加强”体现了伴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断强化。(2)此题问做法,注意要求是从制度设计出发,可以从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归纳,美国1787年宪法里面的三权分立原则、国会里面参众两院制衡、大州小州的博弈,政党制度里面在野党对执政党的监督、选举制度中间接选举的运用等。(3)此题问比较,可以结合时代背景和权力监督的本质回答,中国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目的是维护皇权,美国是民主法治的体现,保障了民主。【答案
18、】(1)趋势:监察机构逐步独立完善;监察体系逐渐严密;工作重点日益明确;监察对象从豪强官员扩大到主要部门;伴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断强化。(每点2分,四点即可,7分)(2)说明: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分权与制衡。实行国会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院与众议院、大小州相互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最高法院大法官、参议员、总统都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防止选民权力滥用。(每点2分,共12分)(3)进步: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近代美国较
19、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民主法制的体现;较充分保障了民主,更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科学史研究者认为:一个国家的重大科学成果数如果超过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学成果总数的25,则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其持续的时间称作为科学兴盛期。下列图片是研究者根据统计数据制作,它揭示了科技中心与社会革命、产业革命的关系。 科技中心转移与社会革命 科技中心转移与产业革命据周程科学中心转移的数理分析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两个要素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该问题进行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考点
20、】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此题问探讨,实际就是对材料归纳观点,并加以论证;首先是要求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即要求阐述科技中心与社会革命、产业革命的关系,可以结合图片,得出社会革命推动科技中心的转移,科技中心带动产业革命的出现,也可以从第二幅图片中美国的科技中心与产业革命闭不一致得出“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与成为科技中心形成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完全同步”的观点,还可以独立提出科技中心与科学家有关的观点;其次要求论证,第一个观点可以选取英国为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好的政治环境,推动了英国科技中心的出现,科技的发展由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强大
21、的工业国家;第二个观点可以以美国为例,方法一样;第三个观点则需要选取两个或以上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答案】观点一:社会革命推动科技中心转移,科技中心转移带动产业革命出现。观点二: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与成为科技中心形成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完全同步。观点三:科技中心的形成主要是与一批有创新力和影响力巨大的科学家有关。(观点3分。论证探讨如果就图示内容进行,必须涉及到两个方面,如观点一、二,至少要一个国家为例,9分;如果补充,可将观点一二三结合,9分;如果独立提出,如观点三,至少要两个国家为例,9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宋仁宗诏:“(西京)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
22、三斤,帛一匹。”“其父母年八十者,与免一丁,著为式。”(即“侍丁”制度);据宋刑统的规定,除了谋反、内乱等死罪之外,罪人若家有祖父母、父母年八十岁以上,且“户内无周亲年二十一以上、五十九以下者”,可以“申刑部具状上请听敕处分,若敕许充侍”(即“权留养亲”制度。)宋朝,宗族福利开始制度化,如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义庄就如一个公益基金,定期向族人或族中贫困、孤寒人口发放钱米。后宋朝士绅纷纷效仿,成立义庄赡养族人。南宋新安志载,新安“愚民嗜储积,至不欲多男,恐子益多,而赀分始少。苏公谪为令,与民相从为社,民甚乐之。”即民间结社互助养老。根据北宋末的一项立法:“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
23、,许行收养,诸路依此。” 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后因为国家财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包括京城的福田院、遍设于各州县的居养院、养济院,收养的对象包括“鳏寡孤独贫乏不得自存者”、“非鳏寡孤独而癃老废疾、委实贫乏不能自存者”。 据吴钩宋代养老制度对今天的启示等(1)据材料概括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朝尊老养老的举措。(9分)【考点】宋代养老制度改革【解析】(1)此题问举措,“侍丁制度”、权留养亲制度体现了宋朝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居养鳏寡孤独之人,其老者并年满五十岁以上,许行收养,诸路依此”、“后因为国家财
24、力等原因将进入福利院的年龄线提高到60岁以上”体现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城内民八十以上,免其家徭役,赐茶人三斤,帛一匹”体现了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民间结社互助养老”、“国家根据年龄不同确定了不同的养济标准”、“宋政府设立的福利院”体现了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2)此题问评价,可以一分为二对宋朝的养老制度进行分析,首先从积极方面讲,宋朝对养老制度的重视,体现了理学忠孝伦理特点,有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其次从消极方面看,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养老制度更多的与个体家庭兴衰有关。【答案】(
25、1)举措: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2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2点即可,4分)(2)评价: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6分)但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并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3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 1896年8月,时务报创刊,梁任总撰述。先后写了六十多篇文章,“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一切要其大
26、成,在变官制”。1898年9月,改革失败,到日本。深入研究了卢梭的自由思想。“民权兴则国权立”,提倡“破坏主义”,赞同“摧倒数千年之旧物,行急激之手段”。1903年,游历美洲。“吾游美国而知共和政体,亦不如君主立宪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中国实行共和制度,无异于自取灭亡”。“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1911年,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天祸中国”,“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1912年,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后,为袁出谋划策,组织“进步党”,宣传国权,限制民权。1915年8月,袁世凯准
27、备复辟帝制时,他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吾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9月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的政体于其上,此吾数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 1916年后,宣传立宪道路。 据梁启超全集等(1)依据材料,简述梁启超政治思想“变”的过程。(6分)(2)“有意志与选择能力的人类,根据自己认定的思想目标来创造历史。”(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梁启超在多变的表层下仍展现出一定的不变之处”(学者黄克武)。你怎样认识梁氏思想的变与不变?(9分)【考点】梁启超的民主思想【解析】(1)此题问过程,1898年“今日策中国者
28、,必曰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1898年变法失败,赞同“民权兴则国权立”、“摧倒数千年之旧物,行急激之手段”,体现了由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到倡导民权,由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1903年“与其共和,不如君主立宪,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1915年“能行宪政,则无论为君主为共和,皆可也;两者既无所择,则毋宁因仍现在之基础,而徐图建设理想的政体于其上,此吾数十年来持论之一贯精神也”体现了其再由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实行开明专制到反对君主专制,坚持宪政认同共和政体。(2)此题问认识,首先是认识梁氏思想的变,可以结合变的表现途径变、思想变,同时要得出是近代中国近代化的结果,其次是不变,可以
29、从不变的表现探索救国救民出路的基本宗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政治目标归纳,同时要得出不变与其阶级属性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相关,同时要指出其努力的必然结果。【答案】(1)过程:由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到倡导民权,由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再由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实行开明专制到反对君主专制,坚持宪政认同共和政体。(顺序要正确,6分)(2)认识:梁启超思想的变,是他探索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变化,是其政治思想不断走向成熟的体现;同时折射出近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4分)梁启超思想的不变的是他探索救国救民出路的基本宗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政治目标;这是其阶级属性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决定的;
30、他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其不管采用何种途径走资本主义道路都是必然要失败的。(5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冲绳岛是距离日本本土仅340英里的岛屿,冲绳岛战役,是在琉球群岛中冲绳本岛进行的一场战役,英文称为“Typhoon of Steel”,日文称为“铁雨”或“铁暴风”,这些代号代表战斗之激烈程度、火力之密度及盟军参战之战舰及车辆的庞大数量。从1945年3月18日美军航母编队袭击九州开始,至1945年6月22日冲绳岛战斗基本结束,历时九十六天,其中在冲绳岛上的激烈战斗就有八十二天之久。日军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被击沉,约4200架飞机被击落击
31、毁。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被彻底消灭。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这是美日两军在太平洋岛屿作战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伤亡人数最多也是最后一次战役。此次战役,日军十万守军,面对美军绝对优势的海空兵力和地面部队,在近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持战斗三月有余,显示了日军抗登陆能力之高,战斗意志之顽强,使美军深刻意识到对日本本土的登陆将遇到更加激烈和残酷的战斗。据百度百科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冲绳岛战役的背景、特点。(8分)(2)分析该战役与日本投降的关系。(7分)
32、【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冲绳岛战役【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可以结合时间1945年3月6月,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欧洲战场即将结束,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以及太平洋战场的战术调整;第二小问特点,“日军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16艘水面舰艇和8艘潜艇被击沉,约4200架飞机被击落击毁。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被彻底消灭。美军有32艘舰船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有13艘航母。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盟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体现了战斗的惨烈和双方巨大兵力的投入,还可以从时间上、规模上和伤亡人数上归纳。(2)此题问关系,要求分
33、析冲绳岛战役与日本投降的关系,可以从冲绳岛战役对美日双方的结果分析,一方面日军的海空主力被消灭,日本西南门户被打开,另一方面美军的巨大伤亡迫使美国使用原子弹,加快战争的结束。【答案】(1)背景: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太平洋战场上以美军为主的盟军使用跳岛战术,逐渐接近日本本土;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特点:战斗残酷激烈;参展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规模大、时间长、军民伤亡人数多。(每点2分,共4分)(2)关系:彻底消灭了日本海空军主力;日本西南门户被打开,本土面临直接进攻;美军的巨大伤亡,促使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了战争结束。(7分)48(15分)中外
34、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1930年召集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邓演达1927年2月6月的一些讲话:“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 “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
35、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希望寄托于具有投机性质的“策反”上。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国民革命失败后出现了十分奇特的现象:中共的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第三党所进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随着邓演达的不幸遇难(1931年),第三党受到极大挫折,它的一套正确的理论和主张更难付诸行动。 据邓演达历史资料等(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邓演达与毛泽东在该时期革命思想的相似之处。(7分)(2)分析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理论和主张未能成功的原因。(8分)【考点】邓演达【解析】(1)此题
36、问相似,“当前革命进程中要解决两个最大问题,即农民问题及土地问题”、“鼓励农民要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勇敢起来投入斗争,将来必可造就一个农民世界”体现了邓演达与毛泽东一样认识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领导责任托付给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说明邓演达和毛泽东一样接受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从革命的策略和手段上可以看出邓演达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主张依照中国国情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2)此题问原因,“邓演达把平民革命的领导责任托付给小
37、资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三党)”说明其思想理论的缺陷放弃革命领导权,“邓演达充分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但反对在农村建立根据地”、“主张实行耕者有其田,却不同意中共用强力手段解决土地的办法”等说明革命的手段和方式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再加上其理论主张多停留于书面和邓演达遇难,这些是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理论和主张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答案】(1)相似:接受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主张依照中国国情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都认识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每点3分,共7分)(2)原因:理论本身有许多缺陷,如革命领导权问题;理论主张多停留于书面,尚未很好付诸
38、实际行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邓演达遇难。(8分)。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ABCADCCDCBB40(25分)(1)趋势:监察机构逐步独立完善;监察体系逐渐严密;工作重点日益明确;监察对象从豪强官员扩大到主要部门;伴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断强化。(每点2分,四点即可,7分)(2)将国家主权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彼此分立,相互制约。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分权与制衡。实行国会两院制,参议员每州两名,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参议院与众议院、大小州相互制衡。两党轮流
39、执政,在野党制衡执政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制衡行政权。最高法院大法官、参议员、总统都不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防止选民权力滥用。(每点2分,共12分)(3)古代中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其目的是为了强化皇权。近代美国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是民主法制的体现;较充分保障了民主,更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6分)41(12分)观点一:社会革命推动科技中心转移,科技中心转移带动产业革命出现。观点二:社会革命、产业革命与成为科技中心形成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完全同步。观点三:科技中心的形成主要是与一批有创新力和影响力巨大的科学家有关。(观点3分。论证探讨如果就图示内容进行,必须涉及到两个方面,如观点一、二,
40、至少要一个国家为例,9分;如果补充,可将观点一二三结合,9分;如果独立提出,如观点三,至少要两个国家为例,9分。)45(15分)(1)举措:建立养老法律保障制度。(2分)规定基本的养老范围,明确养老对象;对老年人进行物资资助和赋役减免等;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养老系统(模式)。(2点即可,4分)(2)评价:这是儒学(理学)忠孝伦理思想的产物。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利于形成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和社会秩序。(6分)但该制度具有较大随意性,并得不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老年人生活的好坏更多地与个体家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3分)46(15分)(1)“变”的过程:由主张改良
41、,实行君主立宪到倡导民权,由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再由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实行开明专制到反对君主专制,坚持宪政认同共和政体。(顺序要正确,6分)(2)梁启超思想的变,是他探索解决社会危机的途径变化,是其政治思想不断走向成熟的体现;同时折射出近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4分)梁启超思想的不变的是他探索救国救民出路的基本宗旨,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政治目标;这是其阶级属性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决定的;他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但其不管采用何种途径走资本主义道路都是必然要失败的。(5分)47(15分)(1)背景:欧洲战场即将结束;太平洋战场上以美军为主的盟军使用跳岛战术,逐渐接近日本本土;雅
42、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特点:战斗残酷激烈;参展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规模大、时间长、军民伤亡人数多。(每点2分,共4分)(2)关系:彻底消灭了日本海空军主力;日本西南门户被打开,本土面临直接进攻;美军的巨大伤亡,促使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快了战争结束。(7分)48(15分)(1)相似:接受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主张依照中国国情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都认识到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每点3分,共7分)(2)原因:理论本身有许多缺陷,如革命领导权问题;理论主张多停留于书面,尚未很好付诸实际行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邓演达遇难。(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