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9565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 .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形象与西方现代文化逻辑当代西方艺术与视觉文化中的中国形象,具有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它们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既反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他们自身欲望的投射。比如埃洛作品的图像来源非常广泛,他把时尚杂志上的模特面孔和照相机镜头、轿车的零件结合在一起,或将美国

2、喜剧和中国、俄罗斯、古巴的宣传画,还有欧洲经典绘画的大师作品、科学杂志、商业广告放在一起,造成了视觉上的冲突、时间与空间的兼并。中国文化背景,此刻成为构建抽象艺术文脉中的文化他者,成为西方抽象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西方抽象艺术在东方文化背景中,确认了自身。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其自身就构成或创造着意义,这些意义可能与中国有关,是对现实的中国的某种认识,或是对中西关系的焦虑或期望;也可能与中国无关,基本上是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以埃洛的拼贴为例,他所撷取的图像虽然来自于中国,其

3、潜在动机及其拼贴的意象结构,却是西方的文化程式。探讨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的要点,不在于这些形象的真实或失实的问题,而是要探究在西方当代艺术中中国形象的塑造者的文化认同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对中国的看法与态度。他们在什么知识领域或世界观念秩序中塑造中国形象?他们与中国构成了哪种和什么样的想象的文化关系?他们如何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中国形象的塑造,虽然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但又不是与社会现实无关的纯粹想象,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态度和评介。作为一种知识或想象体系,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首先与观看者和塑造者的身份和先见有关,比如

4、埃洛对中国图像的运用。其次,也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最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的生成和传播,也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总之,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种参与了西方当代文化实践的话语力量。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广的研究课题。1下列关于中国形象与当代西方艺术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是一种强烈的互文关系,既创造了西方大众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又表现了西方大众期待并感受到的中国形象。B既反映了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认识、观察和了解,也是西方艺术自身欲望的投射。 C西方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的表述,

5、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也不是关于当代中国的客观知识。D中国形象成为了西方艺术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和自我书写的镜像。解析:“它一定不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原文为“它不一定是反映了中国的现实”。2下列关于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的传播因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包含着不同塑造者的想象和欲望投射,塑造者在中国形象中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所以他们纯粹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与其他无关。B因为观看者和塑造者所拥有的经验世界、知识体系等,决定着他在观看和塑造中国形象时的所持有立场、观点、态度和价值判断,所以与他们的身份和先见有关。C社会基础内在地影响着形象塑造者的视角,左右着对待他者的

6、态度和评介,所以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相关。D与西方当代社会的基础,包括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和文化实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有关。解析:“所以他们纯粹靠想象塑造中国形象”错。3下列关于西方艺术塑造者选择中国形象遵循的原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与西方文化有强烈冲突或对照关系。B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含有西方艺术和视觉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C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D西方艺术塑造者选用的中国形象能反映西方社会对中国的看法和态度。解析:“能反映东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为“能反映西方艺术家的文化认同”

7、。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夫之传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张献忠陷衡州,夫之匿南岳,贼执其父以为质。夫之自引刀遍刺肢体,舁往易父。贼见其重创,免之,与父俱归。明王驻桂林,大学士瞿式耜荐之,授行人。时国势阽危,诸臣仍日相水火。夫之说严起恒救金堡等,又三劾王化澄,化澄欲杀之。闻母病,间道归。明亡,益自韬晦。归衡阳之石船山,筑土室曰观生居,晨夕杜门,学者称船山先生。所著书三百二十卷,其著录于四库者,曰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论学,以汉儒为门户,以宋五子为堂奥。其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皆力辟致良知之说,以羽翼朱子。於张子正

8、蒙一书,尤有神契,谓张子之学,上承孔、孟,而以布衣贞隐;其道之行,曾不逮邵康节,是以不百年而异说兴。夫之乃究观天人之故,推本阴阳法象之原,与自著思问录二篇,皆炳然如揭日月。至其扶树道教,辨上蔡、象山、姚江之误,或疑其言稍过,然议论精严,粹然皆轨于正也。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夫之曰:“亡国遗臣,所欠一死耳,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遂逃入深山,作祓禊赋以示意。三桂平,大吏闻而嘉之,嘱郡守餽粟帛,请见,夫之以疾辞。未几,卒,葬大乐山之高节里,自题墓碣曰“明遗臣王某之墓”。当是时,海内硕儒,推容城、盩厔、馀姚、昆山。夫之刻苦似二曲,贞晦过夏峰,多闻博学,志节皎然,不愧黄、顾两君

9、子。然诸人肥遯自甘,声望益炳,虽荐辟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动容,其著述易行于世。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后四十年,其子敔抱遗书上之督学宜兴潘宗洛,因缘得入四库,上史馆,立传儒林,而其书仍不传。同治二年,曾国荃刻于江南,海内学者始得见其全书焉。(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时国势阽危阽:逼近B推本阴阳法象之原推:推究C粹然皆轨于正也轨:正轨D其著述易行于世易:容易解析:轨:依据,遵循。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体现王夫之才德的一组是(C)与兄介之同举明崇祯壬午乡试自著思问录二篇又三劾王化澄今安用此不祥之人哉曾国荃刻

10、於江南夫之以疾辞A B C D解析:为其科举经历,是间接体现。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贼人见他受了重伤,就放过了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驻兵桂林,大学士瞿式耜推荐他,被授予行人职务。B吴三桂之乱被平定,有大官听说后很赞赏他,嘱咐郡守送给他粮帛,邀请召见授予官职,夫之以有病推辞。C夫之论学,以汉儒学说为外表,以宋五子学说为核心。他的道统的流传,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异种学说兴起。D王夫之死后四十年,他的儿子怀抱他的遗留下的著作进献给督学宜兴潘宗洛,因此能够进入四库全书,本人也列为史馆记录人物,在儒林中立传,然而他的书籍仍不能传播。解析:只是请求相见,并

11、非召见授官。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三桂僭号于衡州,有以劝进表相属者。答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有人嘱咐(王夫之)写劝进表。(2)惟夫之窜身瑶峒,声影不出林莽,遂得完发以殁身。答案:只有王夫之在瑶族聚居地避身,不出山林,因此能够保全头发过世。参考译文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与兄长介之一起中明崇祯壬午乡试举人。张献忠攻陷衡州后,王夫之藏匿到南岳衡山山中,贼人抓住他的父亲作为人质,王夫之自己拿刀遍刺身体,被人抬着去换他的父亲。贼人见他受了重伤,就放过了他,与父亲一起回到家中。明王驻兵桂林,大学士瞿式耜推荐他,被授予行人职务。当时国势迫近危险,诸臣仍然每天如水火般相斗。夫之劝说严起

12、恒搭救金堡等,又三次弹劾王化澄,王化澄想杀了他。听说母亲病了,就从小道回到家中。明朝灭亡后,更加韬光养晦。隐居到衡阳之石船山,修筑了土房子名叫观生居,早上晚间都关着门子,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他所著书有三百二十卷,其中被四库全书收录的有周易稗疏考异尚书稗疏诗稗疏春秋稗疏。夫之论学,以汉儒学说为外表,以宋五子学说为核心。其所作大学衍中庸衍,竭力驳斥王阳明致良知之说,以支持朱子学说。于张子正蒙一书,尤有共鸣,说张子之学,上承孔、孟,而以布衣百姓隐居;他的道统的流传,不如邵雍,因此不到一百年,就有异种学说兴起。夫之细细观察天人之故,推究阴阳法象之原因,与自著思问录二篇,皆如同揭开日月,光亮异常。至于他

13、扶持道教,辨析上蔡(谢良佐)、象山(陆九渊)、姚江(沈国模,阳明学说传人)的错误,有人怀疑他说的有过甚之处,然而他的议论精密严格,纯粹依据正道而论。康熙十八年,吴三桂在衡州称帝,有人嘱咐他写劝进表,夫之说:“我是亡国遗臣,只欠一死,今天为何要用我这样不祥之人呢?”于是逃入深山,做祓禊赋表示自己心意。吴三桂之乱被平定,有大官听说后很赞赏他,嘱咐郡守送给他粮帛,请求相见,夫之以有病推辞。不久,过世,葬于大乐山之高节里,自题墓碑为“明遗臣王某之墓”。当时,海内大儒,推为容城(孙奇逢)、盩厔(李颙)、馀姚(黄宗羲)、昆山(顾炎武)。夫之刻苦与李颙相近,他的贞洁韬晦过于孙奇逢,博学多闻,志节高尚,无愧于

14、黄宗羲、顾炎武两君子。不过,这四人自甘于隐居,声望卓著,虽然被推荐时以死相拒,然而公卿交口称许,天子也被感动,他们的著作也易于流传世间。只有夫之在瑶族聚居地避身,不出山林,因此能够保全头发过世。死后四十年,他的儿子王敔怀抱他的遗留下的著作进献给督学宜兴潘宗洛,因此能够进入四库全书,本人也列为史馆记录人物,在儒林中立传,然而他的书籍仍不能传播。到同治二年,曾国荃将其书刊刻于江南,国内的学者才得以看到他书的全部。(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迈陂塘雁丘词(金)元好问太和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

15、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注:当年箫鼓:汉武帝曾率百官至汾水边巡祭,箫鼓喧天,热闹异常。平楚:远树(远望树梢齐平)。楚,丛木。些:语气词。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8“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答案:“

16、万里”“千山”写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状前景之艰难。运用了对比手法,写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从反面衬托大雁殉情的崇高。9这首词名为咏物,实则抒情。作者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写了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这首词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爱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三)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苏轼赤壁赋)(4)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17、)(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蹦蹦跳跳的游戏余华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

18、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可是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男孩却是一身寒冬的打扮。他们三个人站在街道的对面,也就是一家医院的大门口,他们安静地站在嘈杂进出的人群中间,作为父亲的那个男人双手插在口袋里,侧着脸始终望着大门里面的医院,他的妻子右手拉着孩子的手,和他一样专注地望着医院,只有那个男孩望着大街,他的手被母亲拉着,所以他的身体斜在那里,男孩的眼睛热爱着街道,他的头颅不停地摇摆着,他的手臂也时常举起来指点着什么,显然他还在向他的父母讲述,可是他的父母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19、过了一会,男孩的父母迎向了医院的大门,林德顺看到一个发胖的护士和他们走到了一起,站住脚以后,他们开始说话了。男孩的身体仍然斜着,他仍然在欢欣地注视着街道。那个护士说完话以后,转身回到了医院里面,男孩的父母这时候转过身来了,他们拉着儿子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街道,来到了林德顺小店的近旁。父亲松开儿子的手,走到林德顺的窗口,向里面张望。林德顺看到一张满是胡子茬的脸,一双缺少睡眠的眼睛已经浮肿了,白衬衣的领子变黑了。林德顺问他:“买什么?”他看着眼皮底下的桔子说:“给我一个桔子。”“一个桔子?”林德顺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伸手拿了一个桔子:“多少钱?”林德顺想了想后说:“给两毛钱吧。”他的一只手递进来了两毛

20、钱,林德顺看到他袖管里掉出了几个毛衣的线头来。当这位父亲买了一个桔子转回身去时,看到那边母子两人正手拉着手,在人行道上玩着游戏,儿子要去踩母亲的脚,母亲则一次次地躲开儿子的脚,母亲说:“你踩不着,你踩不着”儿子说:“我能踩着,我能踩着”这位父亲就拿着桔子站在一旁,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直到儿子终于踩到了母亲的脚,儿子发出胜利的喊叫:“我踩着啦!”父亲才说:“快吃桔子。”林德顺看清了男孩的脸,当男孩仰起脸来从父亲手中接过桔子的时候,林德顺看到了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是男孩的脸却是苍白得有些吓人,连嘴唇都几乎是苍白的。然后,他们又像刚才在街道对面时一样安静了,男孩剥去了桔子皮,吃着桔子在父母

21、中间走去了。林德顺知道他们是送孩子来住院的,今天医院没有空出来的床位,所以他们就回家了。第二天上午,林德顺又看到了他们,还像昨天一样站在医院的大门口,不同的是这次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向医院里面张望,母亲和儿子手拉着手,正高高兴兴地玩着那个蹦蹦跳跳的游戏。隔着街道,林德顺听到母子两人喊叫:“你踩不着,你踩不着”“我能踩着,我能踩着”母亲和儿子的声音里充满了欢乐,仿佛不是在医院的门口,而是在公园的草坪上。男孩的声音清脆欲滴,在医院门口人群的杂声里,在街道上车辆的喧嚣里轻灵而出:“我能踩着,我能踩着”接着,昨天那个发胖的护士走了出来,于是这蹦蹦跳跳的游戏结束了,父母和孩子跟随着那个护士走进了医院。大约过

22、了一个星期,也是上午,林德顺看到这一对年轻的夫妇从医院里走了出来,两个人走得很慢,丈夫搂着妻子的肩膀,妻子将头靠在丈夫的肩上,他们很慢很安静地走过了街道,来到林德顺的小店前,然后站住脚,丈夫松开搂住妻子的手,走到小店的窗口,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向里面看着。林德顺问他:“买一个桔子?”他说:“给我一个面包。”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孩子好吗?”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孩子?”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说:“孩子死了。”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着自己的脚,披散下

23、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我不想吃。”“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霉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1)下列对

24、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CD ) A小说情节是街头小店老板林德顺目睹了一对年轻夫妻带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去看病,最后痛失爱子的过程。B文中反复提到孩子与母亲蹦蹦跳跳地玩着游戏的场景,快乐而富有生机,让人印象深刻。而最后孩子却死了,出人意外,太过突兀。C“将满是胡子茬的脸框在窗口”,“满是胡子茬”说明丈夫无心也无时间去注意自己的形象,“框”是“镶嵌”的意思,说明丈夫为孩子看病的事情身心俱疲,非常劳累,没有生气。D小说将焦点放在人物的动作上,从来不涉及他的内心世界,也不涉及情节和事件发展的具体过程, 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E到“孩子死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就已经结束,戛然而止,让人深

25、思。再写小店老板的经历,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解析:A项,“活泼健康可爱”错。B项,“出人意外,太过突兀”错。E项,“有画蛇添足之感”错。(2)小说设置林德顺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答案:线索作用,串联全篇。以旁观者视角观察事件,显得真实生动。自然地引出对夫妇一家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及前后对比。以林德顺的个人不幸遭遇侧面烘托出年轻夫妇的坚强性格。结尾以林德顺的心理描写做结尾,拓宽并深化了小说主题。(3)简要概括小说中年轻丈夫形象特点。答案:生活节俭,神情憔悴,重视亲情(关爱孩子、妻子),心思细腻,性格坚强,极具责任感。(4)审读全文,结合小说主题探究以“蹦蹦跳跳的游戏”为题的多重内涵。答案:这对年

26、轻夫妇在与孩子“蹦蹦跳跳”的游戏中,带给孩子在人世间最后的快乐,表现了亲情的真挚和伟大。“蹦蹦跳跳的游戏”,给人以悲痛中唯一的慰藉,在以其与悲剧本身对比从而深化悲剧意义的同时,也启示人们要珍视生活中的每一刻。“蹦蹦跳跳”隐喻人生的高峰与低谷,欣喜与悲伤。林德顺、年轻夫妇都在人生“蹦蹦跳跳的游戏”中遇到了自我的悲剧,拓展了悲剧的内涵,既暗示了悲剧的普遍意义,又饱含了对未来的期待。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辜鸿铭琐事张君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

27、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著名中国通、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的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乔治莫理循虽然终生与辜鸿铭为敌,但这位自负的英国博士却由衷地说:“辜鸿铭的英语词汇罕见地丰富,是一个语言天才。”辜鸿铭的语言天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英文造诣,孙中山、林语堂皆推为“中国第一”。其德文水平也达出神入化之境,德国作家帕凯说:“辜鸿铭是我可以用地道的德语与之交谈的第一个中国人。”辜鸿铭还是个记忆天才。他在少年时代所学的诗歌,终生不忘。曾

28、师从辜鸿铭学英语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凌叔华,曾亲耳听过年过花甲的他背诵弥尔顿那首6100多行的无韵长诗失乐园,居然一字没错!他尝教记忆之法,谓初步为感动(impression),次步为保留(retention),终为回忆(recollection)。当外国人向他请教因何有如此记忆力时,他说,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remember by brain),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remember by heart)。据沈来秋回忆,1910年,他在青岛大学就读时,奥国籍教授赫善心博士推辜鸿铭为“中国现代哲学家”。1920年沈来秋到德国,接触过不少社会人士,包括劳动群众,“出乎我意料的是,辜鸿铭的名字流传于人口”

29、。“这一时期,德国人士认为,可以代表东方文化的有两个人,除了辜鸿铭之外,便是印度的泰戈尔。泰戈尔只是一个诗人,而辜鸿铭除了是哲学家、文学家之外,还是一个政论家。”另一位留学生嗣銮也说起留德六七年刺激最深的两件事:德国哥廷根大学哲学教授奈尔逊对辜鸿铭极为佩服,当得知辜鸿铭生活困难时,竟还为他筹款;有一位教授郑重其事地宣布,学生中若不懂辜鸿铭,则不准参加有关讨论。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见重于西方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并总能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故很多西方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30、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辜的讲演却要两元,外国人对他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辜鸿铭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源自于他的机智与幽默。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说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双。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

31、昌时,与张之洞有过一些接触。辜鸿铭是张的幕僚,作为见面礼,他送了伊藤一本自己刚出版的论语英译本。伊藤早知辜氏是中国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他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在北大,受蔡元培、黄侃、洋教授的青睐,但却是新文化的死对头。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1)根据文意,下列对辜鸿铭喜欢嘲笑、奚落、痛骂西洋人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两项

32、是( BE )A机敏好斗,幽默讽刺,是旧中国狂儒的一种性格特征,辜鸿铭也不例外。B近代以来西洋列强对中国总是歧视、欺凌乃至侵略,辜鸿铭心底强烈不满。C辜鸿铭讽刺过一些外国人:你们外国人用脑记忆,我们中国人用心记忆。D辜鸿铭生平喜欢痛骂西方人,同时也很尊重西方人,只是在别人尊重他的时候。E捍卫国学、护卫皇权的保守思想,使辜鸿铭怨恨西方文化及西洋人。解析:A项,“机敏好斗,幽默讽刺”,未必是旧中国狂儒的性格,辜鸿铭未必属于此例。C项,表述的是结果,不是原因。D项,“尊重西方人”错。(2)在文中找出一处细节描写的句子,说说它在本文中的具体作用与写作人物传记的表达效果。答案:例“某天,辜鸿铭在他位于北

33、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以此为下文表现辜鸿铭机智、幽默打基础。具体描写能增强人物传记的感染力与可读性。(3)如果给这篇传记重拟一个题目,用“一代怪杰辜鸿铭”好,还是用“一代狂儒辜鸿铭”好?为什么?答案:用“一代怪杰辜鸿铭”好,它比“一代狂儒辜鸿铭”更有概括性,用“一代狂儒辜鸿铭”只限儒生(旧知识分子)范畴之内。用“一代狂儒辜鸿铭”好,它比“一代怪杰辜鸿铭”更突出重点,用“一代怪杰辜鸿铭”只表现其“怪”,不能表现中国旧知识分子“狂”(或“傲”“倔”)的传统特点。(4)材料中列举了辜鸿铭的一些琐事表现“辜鸿铭何许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学贯中西,与西方多人有

34、交往,被称“最尊贵的中国人”。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是一个语言天才。用心记忆,是个记忆天才。可代表东方文化,是哲学家、文学家,政论家。喜欢痛骂西方人,骂在要穴和命门上,反见重于西方人。机智、幽默,在西方人面前表现出优越感。见招拆招,调侃伊藤,辩才无双。受蔡元培、黄侃、洋教授青睐,却反对新文化。第卷(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B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入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C

35、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解析:B项,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合语境。C项,应为“骇人听闻”。D项,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不合语境。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D)A澳大利亚联合协调中心今天上午举行发布会,由于现场声音杂乱,信号传输不稳定,同声传译和一些翻译误将“silt”(淤泥)译为“silk”(丝绸)。B我们应该发挥广

36、大教师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落实新版课程标准的教学期间各显其能,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顺利渡过深水区。C如果在湖南路与上海路交叉路口建设立交系统,那就会大大缓解这两条主干道在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D美国前任总统小布什在家乡得克萨斯州,时常被妻子劳拉打发上街买杂物,或者带着宠物狗巴尼在社区闲逛。解析:A项,“由于”前面缺少主语“发言人说”。B项,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后面的“的”。C项,“缓解”“问题”搭配不当。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南京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城池的四周长旧说98华里,实际上是67华里。城高平12米,宽1018米,厚7.62 米至1

37、2.19米。_去南京旅游如不欣赏一下古城,尤其是不看一下重新修整开放的中华门,将是非常遗憾的。(1)当时的城墙是用特制巨型城砖筑成,朱元璋还亲自检查工程质量。(2)内设城门13个,称“内十三”。(3)内城13个城门中以聚宝门(今中华门)最为雄伟、险要。(4)明皇朱元璋在休宁人朱升的“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下,逐步兴建城墙。(5)六百多年来,南京古城墙一任风雨剥蚀,仍然安然无恙地保留下来。(6)此外,在京城外还筑有外城,周长120华里,有18个城门,称“外十八”。答案:(4)(1)(5)(6)(2)(3)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38、每处不超过12个字长安和罗马有着_。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对比之下,罗马城是_,早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自然形成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城市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因为_,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答案: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自然形成的都城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17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与前面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_;_,_;_,_;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答案: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六、写作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当今有许多学生,希望考上最好的大学,攻读最好的专业,选择最好的工作,想以此过上最好的生活。世上到底有没有“最好”?什么是“最好”?如何实现“最好”?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