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种群的边界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种群通常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解析】选D。种群是指占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包含不同年龄的个体。A、B、C三项中都包括了
2、许多物种,不能叫做一个种群。2.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A.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C.标志物脱落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解析】选A。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若误将部分未标志个体统计为标志个体,则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故A正确;若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则导致调查结果大于实际值,故B错误;若标志物脱落可能导致重捕标志数统计量减少,调查结果与实际比较应偏大,故C错误;若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则标志个体被再
3、次捕获概率降低,导致调查结果大于实际值,故D错误。3.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结构,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年龄结构,上半年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项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
4、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下降,雄性个体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项错误。【补偿训练】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解析】选C。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直接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难度较大,A错误;只选取一个样方进行调查
5、不具有代表性,B错误;要随机选择样方,不能只选择所调查植物分布密集的地段,C正确、D错误。4.基于对种群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种群的边界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B.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C.由于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D.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年间波动主要发生在热带雨林地区【解析】选D。种群的边界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划定的;种群是物种的具体存在单位;由于受到生态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总是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年间波动主要发生在成分比较简单的高纬度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苔原地带。5.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6、是()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其他特征都会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解析】选C。年龄结构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它与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关,由此判定图中丁为年龄结构;甲、乙分别为出生率、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的每种类型中包括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三个年龄组。【互动探究】(1)图中丁是如何影响种群密度的?提示: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2)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除了
7、甲、乙以外,还有哪些因素?提示:迁入率和迁出率。【误区警示】 (1)年龄结构能预测但不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2)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与气候、食物、天敌等因素有关,例如,遇到剧烈的气候变化,可使种群数量急剧减少。6.如图表示不同动物种群的个体总数以及一段时间内新出生的个体数,在这段时间内出生率最高的种群是()A.猎豹B.亚洲象C.赤狐D.田鼠【解析】选D。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经计算可知,这段时间内田鼠出生率最高。7.近年来,美国人谈“鱼”色变,因为“亚洲鲤鱼”在美国境内泛滥成灾,在某些河流中已占鱼类总数的90%。生物学家为了解美国境内某种“亚洲
8、鲤鱼”的数量特征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活动,其调查指标不包括()A.该种“亚洲鲤鱼”的种群密度B.该种“亚洲鲤鱼”的年龄结构C.该种“亚洲鲤鱼”的产卵量D.该种“亚洲鲤鱼”的性别【解析】选D。种群密度、年龄结构、产卵量(相当于出生率)都属于种群的特征,性别是个体特征而不是种群的特征。8.(2021嘉兴高二检测)根据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年龄(岁)甲(百万)乙(百万)701.917.860692.715.450593.821.640496.538.430399.739.6202913.836.2101917.437.60929.738.4A.甲属于人
9、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解析】选B。纵向比较各个数据可以看出:甲国家幼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大,老年个体所占比例很小,从年龄结构上看属于增长型;乙国家幼年和成年个体数量相当,从年龄结构上看属于稳定型。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种群数量的变化模型与DNA双螺旋模型的类型相同B.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K值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C.图示反映甲种群不存在环境阻力,而乙种群始终存在环境阻力D.图中D点时乙种群的
10、增长速率最大,而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定值【解析】选C。图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和“J”形曲线,而DNA的结构为双螺旋结构,A项错误;图中K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K值受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B项错误;图示反映甲种群不存在环境阻力,而乙种群从起点开始就出现环境阻力,C项正确;图中C点时乙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而甲种群的增长速率为定值,D项错误。10.如图为我国东亚飞蝗种群在19451961年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指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属于()A.周期性波动B.非周期性波动C.规则波动D.不规则波动【解析】选B。从曲线图可以看出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波动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不等,因此为非周期性
11、波动。规则波动和不规则波动不是生物学术语。11.在分析种群年龄特点时,也可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分为生殖前期(甲)、生殖期(乙)及生殖后期(丙)三个层级。比较这三个年龄层级的成员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可推测该种群未来的发展情形。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濒危物种的是()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解析】选D。年龄结构的三个层级的关系发展为甲乙0,两种群密度均上升,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26.(9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如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
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解析】(1)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衰退型和稳定型三种类型。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
13、0,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400,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所以三个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为111,则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该鱼种群数量将保持相对稳定。(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27.(10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形曲线;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2)在t2时期后,该
14、鱼种群数量变化是_,主要原因是_、_。【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注意以下两点:(1)分析坐标图的注意事项:坐标曲线图是高考中出现得比较多的一种图,它可以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解题时注意起点、转折点和终点等含义。(2)挖掘隐含信息:由图形可以看出,t0t2时间内该种鱼的种群增长为“S”形曲线,t1时种群数量为N/2,此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t2时种群数量为N。【解析】(1)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到t2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所以呈“S”形曲线。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N/2,此时为增长型。(2)t2时期后,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是因为种内竞争加剧、天敌
15、数量增加。答案:(1)SN/2增长型(2)保持稳定种内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28.(9分)如图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在自然环境下,一个物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中,起初的增长方式为ac,类似于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或在_上下波动,类似于_增长。(2)由cd种群数量波动主要是因为_变动所致。(3)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点,原因是在这个水平上_最大。【解析】(1)在自然环境中一个物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起初空间、资源相对充足,天敌较少,种群一般呈指数增长,随着时间的发展,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16、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类似于逻辑斯谛增长。(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cd种群数量波动主要是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3)当种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即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可提供的资源数量多而且不影响资源的再生。所以在开发动植物资源时和获取资源后,保持种群数量在K/2值左右,有利于资源的再生。答案:(1)指数环境容纳量(或K值)逻辑斯谛(2)出生率和死亡率(3)b种群增长速率29.(10分)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作出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
17、柱状图。(2)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_(填“多”或“少”),原因是_。 (3)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则其种群将出现“_”形增长,其环境容纳量K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_。 【解析】(1)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的柱状图高度应介于46和64两柱状图的高度之间。(2)由图可知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甲的产量较甲乙=64时减少,此时除了甲、乙两种群之间的竞争之外,因甲种群密度过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甲产量减少。(3)在甲单独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其仍然要受到光照、矿质元素、水等因素的影响,故种群应呈“S”形增长。答案:(1)(2)少超过了密植限度,种内竞争加剧(3)S阳光、
18、矿质元素、水分等30.(12分)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与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则大麦正常生长,狗尾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矮小)。(1)为了验证大麦的生长对狗尾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请根据所给材料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材料器具:大麦种子,狗尾草,50(cm)50(cm)10(cm)的栽种盒,剪刀,洒水壶,天平,直尺等。实验步骤:第一步:选取A、B、C三个栽种盒,在栽种土壤表面画5(cm)5(cm)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中心放一粒大麦或狗尾草种子,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A:只种狗尾草种子;B:只种大麦种子;
19、C: 。第二步:洒上少许泥土覆盖种子,用洒水壶浇水,把三个栽种盒放在20 左右环境中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_。第三步: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地上枝平均干重、_等数量特征,比较三个栽种盒的植物特征差异。结果预期和结论: 。(2)为了进一步证实大麦分泌物具有抑制狗尾草生长的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大麦的营养液(乙)进行了以下实验: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A组用甲液培养,B组用乙液培养,实验容器符合要求,实验过程中的A、B两组均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B组狗尾草长势明显不如A组。该组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大麦根部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然而,该
20、实验尚不足以得出上述结论,请你提出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 。(3)本实验启示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遵循_原则,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论。【解析】本题考查生物验证性实验的设计思路、方法以及对实验结果与结论的预测。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本题的实验目的,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应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在同一栽种盒中同时种植大麦种子和狗尾草种子,对照组有两组,一组种植大麦种子,另一组种植狗尾草种子;两组实验过程中注意单一变量的控制,即栽种盒中只有种植的种子这一实验变量不同,其余的无关变量(如种子的播种量、温度等)一定要相同。注意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区别。答案:(1)大麦种子和狗尾草种子间行种植光照平均株高(或平均叶长)C盒中的狗尾草生长情况明显比A盒中的差;大麦的生长对狗尾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等量分为A、B两组,均用甲液培养;过一段时间后,向A、B两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蒸馏水、乙液,观察并记录狗尾草的生长情况(培养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培养过程均通入空气)(3)单一变量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