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满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细胞学建立的过程,正确的是()A 1665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B 1838年和1839年,美国科学家虎克等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细胞学说C 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 细胞学说揭
2、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3图甲和图乙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乙所示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 图甲、乙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 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呼吸的方式都为有氧呼吸,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线粒体4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B 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C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
3、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5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DAN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C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这,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催化蛋白、运输蛋白、调节蛋白、免疫蛋白等D 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种、2种和5种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单糖都是葡萄糖B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C 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远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D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只有胆固醇,在人体
4、内胆固醇还参与血脂的运输7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一般而言,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多C 植物的成熟叶比幼嫩叶面积大,因此水的百分含量也高一些D 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或发达的根系都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 控制物质进出
5、细胞B 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C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度D 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10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停,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B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 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 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克调节细胞的渗透压1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糖
6、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C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 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12下列图1中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中为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列对图中的观察做出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逆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C 与图2中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图
7、2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D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1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14下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D 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繁琐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道15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a2+、M
8、g2+和Si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Ca2+、Mg2+和Si4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B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C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不大D 番茄培养液中的Si4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体内的Si4外流所致16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 ABCB ABCC BACD BAC17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
9、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 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C 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B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光能或化学能,结合一个游离的Pi,形成ATPC
10、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D 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19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生物的细胞的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 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不同C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2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C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
11、控制的D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21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
12、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4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 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 动作
13、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2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26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A B C D 2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14、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C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 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机体内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能产生这些物质C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大越好,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就是一个证明D 艾滋病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2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 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 抗体必须
15、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 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30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A 存在于内环境中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3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一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方,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B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C 植物不同器官会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的最适合生长作用浓度依次递减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子房得到无子果实,这一
16、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2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尽管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生长C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生长素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 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3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A B C D 34下列有关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
17、定能保持稳定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个体是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3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错误的是()A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C 对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D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不同水层取样36如图表示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2500只时()A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B 种群的增长率达最大值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
18、 新出生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死亡的个体数37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寄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38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3
19、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0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多个实验都选择洋葱味实验材料,下面有关洋葱的实验操作过程存在缺陷的是() 选项 实验 取材 试剂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捣烂紫色洋葱鳞片叶取其汁液 双缩脲试剂 B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洋葱绿色叶片 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20、紫色洋葱鳞片叶 0.3g/mL蔗糖溶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A AB BC CD 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41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图甲的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中曲线上的X点将向移动,Y点将向移动(3)在图乙装置的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隔热装置(假设其对透光性无影响)则可用于探究与
21、光合速率的关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观察而获得(4)若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42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增加,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
22、的运输方式是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43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种子发芽顶端优势果实生长器官脱落插条生根生长素促进促
23、进抑制促进赤霉素促进促进促进抑制抑制细胞分裂素促进降低促进抑制脱落酸乙烯抑制促进表中结果显示,五大类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2)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故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脱落酸具有的作用;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3)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实验步骤: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
24、、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适量蒸馏水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预测实验结果:4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类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
25、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等上进行的演替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相比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上述前者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后者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2014-201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满分
26、60分)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B 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C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 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烟草花叶病毒分析:本题是对细胞学说的内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综合性考查,回忆细胞学说的内容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繁殖,B错误;C、除病
27、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C正确;D、多细胞生物体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D正确故选:B点评:对细胞学说的内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有关细胞学建立的过程,正确的是()A 1665年,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B 1838年和1839年,美国科学家虎克等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建立细胞学说C 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考点: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细胞的发现,涉及
28、到英国的罗伯特虎克(1665年发现死亡的植物细胞)和荷兰的范列文胡克(1674年发现金鱼的红细胞和精子,活细胞的发现)2、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在众多前人观察和思维的启发下,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3、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涉及德国的魏尔肖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认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解答:解:A、1665年,罗伯特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了细胞,A错误;B、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B错误;C、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D错
29、误故选:C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图甲和图乙为小麦和蓝藻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乙所示细胞与图甲所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 图甲、乙细胞组成的生物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 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D 这两类生物的细胞呼吸的方式都为有氧呼吸,是因为他们都具有线粒体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 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
30、一般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2、分析题图:图甲为小麦细胞结构模式图,该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图乙为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该细胞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解答:解:A、图甲属于真核细胞,图乙属于原核细胞
3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A正确;B、甲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乙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光合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正确;C、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的一个相同点是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差异(甲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乙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C正确;D、乙为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小麦和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
32、,错误的是()A 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B 构成细胞的主要化合物是有机物,水和无机盐在活细胞中并不重要C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D 在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考点:碳原子的结构特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1、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2、组成细胞的20多种化学元素,在细胞中大多数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
33、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解答:解:A、细胞中常见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种,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A正确;B、构成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化合物中,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都非常重要,B错误;C、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都存在,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正确;D、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题干中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及供能特点,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 DAN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
34、只分布在细胞质中B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通式为C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这,按其功能可分为结构蛋白、催化蛋白、运输蛋白、调节蛋白、免疫蛋白等D 组成核酸的核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的种类依次为8种、2种和5种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氨基酸的分子结构特点和通式;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1、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细胞质中也含有少量DNA,如线粒体、叶绿体;RNA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核中也含有RNA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担负着多种多样的功
35、能,有些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在具有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解答:解:A、DAN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A错误;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B正确;C、蛋白质是
36、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担负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有些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有些蛋白质在具有催化作用,有些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有些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C正确;D、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脱氧核苷酸4分种,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根据碱基不同核糖核苷酸也分4种,故共有8种核苷酸,构成核酸的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2种;根据五碳糖不同,组成DNA的碱基有A、T、C、G,组成RNA的碱基有A、U、C、G,故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5种,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和核酸的相关知识,意在
37、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6下列有关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组成麦芽糖、蔗糖和乳糖的单糖都是葡萄糖B 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C 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远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D 构成动物细胞膜的脂质只有胆固醇,在人体内胆固醇还参与血脂的运输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
38、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2、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解答:解:A、麦芽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蔗糖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的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和乳糖,A错误;B、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B正确;C、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于糖类,氧含量少于糖类,C错误;D、磷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因此动物细胞膜的脂质除了
39、胆固醇外,还有磷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糖类的分类和功能、脂质的分类和功能的比较并进行熟练识记7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一般而言,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 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代谢旺盛的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多C 植物的成熟叶比幼嫩叶面积大,因此水的百分含量也高一些D 干旱地区植物肥厚的肉质茎或发达的根系都是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考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结合水的含量多有利于生物体度过不良环境,因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小,利于提高抗逆性解答:解:A、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
40、物是水,A正确;B、水在细胞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变大,B正确;C、水份含量与细胞代谢水平有直接关系,和面积大小无关一般来说,幼嫩叶片的代谢水平比成熟叶高,所以幼嫩叶片含水量高于成熟叶,C错误;D、肥厚的肉质茎(储存水分)或发达的根系(吸收深层土壤内的水分)都是干旱地区植物对缺水环境的适应特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下列有关细胞膜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B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41、,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C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考点:细胞膜的制备方法;细胞膜的成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解答:解:A、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良好材料,A错误;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B正确;C、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C正确;D、细胞膜的结构
42、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功能特点以及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将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分泌到胰岛细胞外C 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度D 作为系统的边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考点:细胞膜的功能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解答:解: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不需要的或
43、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外,A正确;B、胰岛B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细胞膜分泌到胰岛B细胞,B正确;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速度,C错误;D、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使得细胞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0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车间”细胞器,各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不停,在功能上也各有分工下列有关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B 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
44、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 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D 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等,克调节细胞的渗透压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2、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
45、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3、溶酶体是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内的酶都是水解酶,而且一般最适pH为5,所以都是酸性水解酶溶酶体内的酶如果释放会把整个细胞消化掉一般不释放到内环境,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解答:解:A、叶绿体中含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A正确;B、内质网含有单层膜,是细胞内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正确;C、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是细胞内的“酶仓库”,是细胞内的“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
46、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D、液泡内的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和色素等,可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但不具有光合色素,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叶绿体、内质网、溶酶体和液泡的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 核糖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 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C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 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析:核糖体由C、H、O、N、P等元素组成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由蛋白质和
47、RNA组成,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解答:解:A、核糖体是由C、H、O、N、P等元素组成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错误;B、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器,B正确;C、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C正确;D、无论是分泌蛋白还是胞内蛋白都是核糖体合成的,分泌蛋白最初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糖体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组成、分布等,属于识记内容,简单题12下列图1中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中为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下列对图中的观察做出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H2
48、18O,那么水中的18O最可能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B 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逆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C 与图2中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图2细胞中,则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D 与c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氧来自氨基酸的羧基,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2、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梯度运输时一定是主动运输3、内质网膜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内质网膜是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中心4、分泌蛋白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蛋白质,分
49、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由囊泡包裹着到达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经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5、分析题图:图1是甲状腺细胞摄取氨基酸和I+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2是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图,其中是核糖体(不属于生物膜),是高尔基体膜,是内质网膜,是细胞膜,是线粒体膜,是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核膜解答:解:A、若甲状腺细胞中产生的H218O来自含18O的氨基酸在甲状腺细胞内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状腺球蛋白的过程中,则
50、水中的18O来自于氨基酸的COOH,A正确;B、由题干“细胞内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可判断图1中的a过程是一种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即逆相对含量梯度的运输,B正确;C、与图2中内质网膜不直接相通,但膜成分最为相似的是高尔基体,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注射到图2细胞中,伴随着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过程,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核糖体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自高尔基体的囊泡细胞膜,即题图中的,而不是,C错误;D、图1中的c过程是甲状腺球蛋白加工和修饰的过程,此过程的场所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图、细胞内
5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图,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作、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知识,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特点、明确生物膜的组成及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通过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1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B 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C 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D 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本题是对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考查,生物膜系统由
52、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相似,在结构与功能上联系解答:解:A、内质网可以以囊泡的形式移向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高尔基体膜又可以以囊泡的形式移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A正确;B、各种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在结构上相似,都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贯穿或镶嵌其中,B正确;C、生物膜是对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的统称,不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的统称,C错误;D、生物膜系统中的各种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组成上、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对生物膜系统
53、在组成上、结构和功能上的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4下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B 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C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D 核孔是实现核质之间繁琐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道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与某些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质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解:A、细胞的DNA分子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内,而DNA分子上的基因指导蛋白质
54、的合成,故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B、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B正确;C、间期的染色质可在细胞分裂期凝聚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染色体,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C错误;D、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是实现核质之间繁琐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通道,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且具有选择性,如蛋白质和RNA可以通过,DNA不能通过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消耗ATP的能量15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55、准备好含Ca2+、Mg2+和Si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放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离子浓度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Ca2+、Mg2+和Si4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B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具有选择性C 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不大D 番茄培养液中的Si4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体内的Si4外流所致考点: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水稻吸收Ca2+、Mg2+、SiO4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SiO44)v(Mg2+)v(Ca2+);番茄吸收Ca2+、Mg2+、SiO4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Ca2+)v(Mg2+)v(SiO
56、44)2、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3、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解答:解:A、Ca2+、Mg2+和Si4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可以逆相对含量梯度进行,A错误;B、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C、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这说明不同植
57、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较大,C错误;D、番茄培养液中的Si4离子浓度增高是由于番茄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Si4的速率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考查植物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知识,分析题图获取正确信息、明确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6将一张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 ABCB ABCC BACD BAC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分析: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
58、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几乎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相当;B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不明显,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但浓度差不大;C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蔗糖溶液浓度,且浓度差较大由于蔗糖溶液浓度相同,所以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ABC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
59、力17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 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物理性消化的作用B 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不影响实验结果C 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D 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淀粉酶液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发现历程;酶的特性分析:1、19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将肉块放入小金笼内
60、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胃内存在化学性消化;2、含有过氧化氢酶的肝脏研磨液呈弱碱性,但氯化铁溶液呈现酸性,用取过氯化铁的滴管再取肝脏研磨液时,滴管中残留的氯化铁会使过氧化氢酶失活,从而失去了催化作用,影响实验结果3、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4、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步骤是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2mL淀粉液;另取3支试管,编号,各注入1mL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将6支试管分成三组,每组各有份淀粉液和份淀粉酶溶液,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水中;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液试管中,维持各
61、自的温度5min;向各试管滴一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解答:解:A、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入金属笼内,然后让鹰吞下去,一段时间后,笼内肉块消失了,这个实验说明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A错误;B、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可先用滴管滴加氯化铁溶液后,再用此滴管滴加肝脏研磨液,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在“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可通过检测是否有还原性糖产生来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C正确;D、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关键步骤是先将淀粉液和酶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5分钟,然后将对应的温度保温下的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
62、素、酶的研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实验的步骤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B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光能或化学能,结合一个游离的Pi,形成ATPC 吸能反应一般与A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D 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考点: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
63、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解答:解:A、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APPP,A正确;B、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光能或化学能,结合一个游离的Pi,形成ATP,B正确;C、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C错误;D、细胞内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
64、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19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生物的细胞的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B 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长短不同C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D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考点: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
65、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其细胞周期长短也不相同,A错误;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完全相同,B错误;C、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D、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66、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 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C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考点: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分析: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是多细胞个体,细胞衰老和死亡与人体衰老和死亡不同步,而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67、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解答:解:A、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A正确;B、衰老的生物体中,不是所有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如干细胞,B错误;C、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所控制的,C正确;D、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畸形分化而变成癌细胞,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和细胞分化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特征,掌握细
68、胞衰老与个体衰老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能正确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识记细胞癌变的特征;识记细胞分化的意义21下列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 钙离子、呼吸酶、葡萄糖和血浆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其中人体血浆pH的
69、相对稳定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相关3、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答:解: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A错误;B、血浆渗透压主要和蛋白质和无机盐有关,B错误;C、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正确;D、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理解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调节机制2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
70、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pH和温度,其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血浆p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解答:解:A、输入的溶液进入血液,随血液运输,会从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A
71、正确;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不会分别增加10mL,B错误;C、细胞内液Na+的增加小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C错误;D、输入的Na+中大多数进入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 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 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
72、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错误;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C错误
73、;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4如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 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 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 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等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考点:突触的结构;细
74、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解答:解: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A错误;B、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收,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正确;C、呼吸中枢在脑干,C错误;D、据图分析,A面为细胞膜外侧,B面为内侧动作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D错误
7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识图能力,难度适中2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 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 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 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 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考点:反射的过程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解答: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
76、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即不能运动;但是神经中枢还能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和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6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A
77、 B C D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是动物的激素调节,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因此,4天后,分别给三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由于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所以、对应的曲线分别是C、B、A故选:B点评:本题以探究实验为背景,考
78、查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27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C 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D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
79、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解答:解: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A正确;B、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小、反应速度快、作用时间短,B错误;C、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正确;D、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情况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在激素同受体结合后,激素原本的结构发生了改变,不再具有原来激素具有的生物学效应,就叫做灭活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8下列关于人体免疫
80、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 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机体内所有的免疫细胞都能产生这些物质C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并不是越强大越好,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就是一个证明D 艾滋病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2、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二者均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
81、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3、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有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弱引起的是免疫缺陷病4、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清除和监控解答:解:A、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共同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B、抗体和淋巴因子是两类主要的免疫物质,二者均由免疫细胞产生,其中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机体内所有的免疫细胞并不都能产生抗体或淋巴因子,B错误;C、人的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的某种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人体的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
82、引起的(如日常生活中,有人接触了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C正确;D、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系统被破坏,其机体的监控和清除癌变细胞的功能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会大大升高,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2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B 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C 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D 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
83、免疫活性物质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不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后才能感受到病原体的存在,并且神经系统也不能依靠反射启动免疫反应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而不是体液调节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体内普遍存在的免疫活性物质,但它不具有特异性,它所发挥的免疫作用届于非特异性免疫解答:解:A、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错误;B、激素会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对该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作用,B正确;C、抗体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到血清中的免疫物
84、质,能与抗原结合,发生体液免疫,属于免疫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人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溶菌酶,溶菌酶是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被激活的靶细胞中的物质,它不具有特异性,所发挥的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85、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30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共同的特点是()A 存在于内环境中B 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C 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D 在不同人体内种类各不相同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关于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产生、分布和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存在于内环境中,A正确;B、激素的受体不一定在细胞膜上,有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是胞内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但不一定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C、动物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
86、因此不一定在核糖体合成,C错误;D、不同人体内的激素和神经递质种类相同,由于不同人接触的抗原不同,抗体可能不同,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动物激素的种类、实质、产生场所、分布,神经递质的实质、产生、作用,抗体的实质、产生和作用及作用特点,对动物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相关知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B项分析较难,特别是动物激素的作用受体不仅仅位于细胞膜上,还有胞内受体,抗体的作用是与抗原结合,抗原不一定有细胞膜3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一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方,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B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C
87、植物不同器官会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的最适合生长作用浓度依次递减D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子房得到无子果实,这一变异是可以遗传的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尖端能感光,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光,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物不同器官会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解答:解:A、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没有尖端,胚芽鞘不能弯向光源生长,A错误;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正确;C、植物不同器官会生长素
88、的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降低,所以它们的最适合生长作用浓度依次递增,C错误;D、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子房得到无子果实,由于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这一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作用及其应用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32以下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尽管植物激素的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其也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B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均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生长C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故生长素与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D 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现象体
89、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植物激素: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有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促进了该侧细胞的生长,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细胞的生长,从而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远地侧较低的生长素使该侧细胞生长较慢,近地侧较高的生长素使细胞生长较快,从而表现出茎的背地性解答:解:A
90、、激素调节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故A正确;B、赤霉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植物生长,故B错误;C、生长素由色氨酸转变而来,但其不含肽键,不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故C错误;D、横放植物的茎背地生长,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高,促进生长程度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以及茎背地生长的原因33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
91、是(表示单侧光)()A B C D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向光弯曲和生长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部的伸长区;引起横向运输的原因是单侧光或地心引力;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运输到下部的伸长区,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此出现向光弯曲,显示出向光性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胚芽鞘尖端的匀速旋转,所以a和b中生长素浓度相同,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放置在左侧,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锡箔小帽使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不到单侧光
92、的刺激,因而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单侧光不能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会向右侧弯曲生长;生长素能通过明胶片向下运输,所以燕麦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运输及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4下列有关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D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93、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个体是防治害虫的方法之一考点:种群的特征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解答: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因素,B正确;C、种群密度受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故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C错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其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是防治害虫
94、的方法之一,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概念和特征,考查学生对概念的辨析能力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特点是个体间彼此可以交配,实现基因交流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3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错误的是()A 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B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C 对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D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不同水层取样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
95、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或显微计数法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解答:解:A、采用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首先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在分布较密集或稀疏的地区取样,A正确;B、根据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分母变小,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高,B错误;C、对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调查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C正确;D、由于群落具有垂直分层现象,所以在以校
96、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时,要在不同水层中取样,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区分识记不同生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使用的不同的方法;识记物种丰富度的概念,明确其调查应在全部范围内进行36如图表示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据图分析,当种群数量达到2500只时()A 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B 种群的增长率达最大值C 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D 新出生的个体数有可能大于死亡的个体数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看图可知:该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该环境的最大容纳量K值是2500,K值得大小
97、与环境有关,食物、天敌、生存空间、传染病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解答:解:A、据图分析:该曲线是S型增长曲线,食物、天敌、生存空间、传染病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A错误;B、S型曲线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为0,种群数量为时,增长速率最大,B错误;C、食物、天敌、生存空间、传染病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C错误;D、K值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S型曲线的增长规律,S型曲线增长速率是先上升,后下降,不是稳定不变37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 寄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
98、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C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D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分析: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即丰富度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不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也可能两种生物的竞争能力不相上下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垂直分层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在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往往不同解答:解:A、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B、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
99、的现象,寄生是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C、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植物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C正确;D、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和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38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 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 用B装置
100、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采集的原理应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生活习性,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一些小动物正是通过金属筛网向下移动进入广口瓶的,广口瓶中可以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答:解: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也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正确;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运动能力较强的土壤动物如跳虫的采集,B正确;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D、由于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所以若采用大量的
101、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将其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实验图示,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9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C 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
10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质与环境条件无有机质和生命胚种有大量有机质和生命胚种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森林阶段杂草阶段灌木阶段阶段森林阶段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沙丘和湖底的演替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草原上发生的演替解答:解:A、自然演替一般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B、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发生变化,B错误;C、在
103、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及实例,掌握影响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0洋葱是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材料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多个实验都选择洋葱味实验材料,下面有关洋葱的实验操作过程存在缺陷的是() 选项 实验 取材 试剂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捣烂紫色洋葱鳞片叶取其汁液 双缩脲试剂 B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洋葱绿色叶片 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C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紫色洋葱鳞片叶 0
104、.3g/mL蔗糖溶液 D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A AB BC CD D考点:检测还原糖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分析: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
105、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解答: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应该选
106、用斐林试剂,A错误;B、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可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B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可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含有紫色大液泡),所选试剂的浓度要大于细胞液浓度,且对细胞无害,如0.3g/mL蔗糖溶液,C正确;D、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可选用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旺盛),该实验中需要用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对染色体进行染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
107、,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41图甲曲线表示某植物在恒温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请回答:(1)图甲的曲线中,当光照强度为W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中曲线上的X点将向下移动,Y点将向左移动(3)在图乙装置的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隔热装置(假设其对透光性无影响)则可用于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观察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而获得(4)若
108、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光照强度变小或广口瓶中的CO2含量降低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在解答产生ATP的场所时要分情况答题:只进行呼吸作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要根据题中所给条件,确定将温度调节到25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分别如何改变在解答第(4)小题时,关键要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角度分析解答:解:(1)光照强度为W点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此时细胞中合成ATP的过
109、程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所以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2)根据题干可知,当温度调节到25,呼吸作用的酶活性减弱,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增强,因此呼吸作用减弱导致甲曲线中X点将向下移动,同时光合作用又增强,因此光补偿点前移,Y点将向左移动(3)图甲装置中在灯与试管之间放了盛水玻璃柱,目的是吸收灯光照射的热量,排除光照引起的温度变化对实验的影响,则可用于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可通过观察有色小液滴的移动而获得(4)水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随着距离的增加,会导致水藻接受的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释放的氧气量减少故答案
110、为:(1)叶绿体、线粒体(2)下左 (3)光照强度有色小液滴的移动(4)光照强度变小或广口瓶中的CO2含量降低点评:本题中的前三小题难度适中,后一小题考生的得分率往往较低,并且主观性较强,对考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42在维持机体稳态中,消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人胃肠道的部分神经支配示意图如图:(1)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末梢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进而引起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图中b处的突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食物经胃肠道消化吸收,使血糖浓度
111、增加,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引起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过敏性胃肠炎是由于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浆细胞产生
112、大量抗体该抗体与再次侵入机体的同种过敏原结合,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据图分析:a是由下丘脑发出的传出神经,效应器是为和肠道的平滑肌突触的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胰岛素是人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解答:解:(1)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中,当兴奋沿神经a传到末梢,引起传出神经末梢内的突触小泡移动到突触前膜并融合后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会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b处的突
113、触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2)胰岛素为生物大分子,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胞吐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血糖浓度升高,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血糖保持稳定(3)机体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刺激产生兴奋,该兴奋一方面传至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口渴感;另一方面可使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与分泌的球蛋白故答案为:(1)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突触间隙(2)胞吐协助扩散促进葡萄糖
114、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3)下丘脑 大脑皮层 肾小管(4)浆(或效应B淋巴)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市交通局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机制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43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如表所示为五大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种子发芽顶端优势果实生长器官脱落插条生根生长素促进促进抑制促进赤霉素促进促进促进抑制抑制细胞分裂素促进降低促进抑制脱落酸乙烯抑制促进表中结果显示,五大类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2)在自然界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小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
115、历持续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的天气,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许多研究表明,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故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脱落酸具有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的作用;种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水分(3)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实验步骤: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用喷壶分别将适量蒸馏水和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116、,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平均)高度预测实验结果:A组植株比B组矮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1、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就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2、探究实验满足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的一般步骤:分组编号,进行不同的处理(
117、单一变量,设置对照),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推测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喷洒赤霉素的一组株高要高于喷洒蒸馏水的一组解答:解:(1)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作用不同在果实生长过程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对果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以这三种激素是协同作用(2)脱落酸在高温条件下容易降解(或破坏),解除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故使得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子萌发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水分(3)根据实验的一般步骤:可得对两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即用喷壶分别将蒸馏水和赤霉素溶液喷洒在A、B两
118、组幼苗上 观察实验的因变量,即两组植株的高度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故预测实验结果:A组植株比B组矮故答案为:(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2)促进种子休眠,抑制发芽需要水分(3)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A组植株比B组矮点评: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查考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某鱼类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年龄0+1+2+3+4+5+6+7+8+
119、9+10+11+12个体数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火灾过后的草原
120、、过量砍伐的森林等上进行的演替与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相比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前者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后者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析:1、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
121、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3、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解答:解:(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92+187+121):(70+69+62+63+72+64):(55+42+39+264)=400:420:4001:1:1,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所以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3)次生演替与初生演替的区别之一是次生演替具有土壤条件,而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都具备土壤条件故答案为:(1)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范围(3)土壤条件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密度和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