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317KB ,
资源ID:4954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9540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10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2.唐太宗时期编撰氏族志,将皇族定为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山东崔氏等大士族为第三等。后在新兴庶族地主的努力下,武则天主持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武氏成为第一等,其余各等按照当朝官品高低划定。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科举制的进一

2、步推行B.中央集权的加强C.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D.宗法制得到完善3.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直接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许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D.商品经济的发展4.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说

3、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B.注重形式规则C.最早的成文法D.保护贵族利益5.英国史学界对1832年议会改革后的议员成分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这反映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A.抑制了“中等阶级”的发展B.加速了贵族政治的瓦解C.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D.使工业资产阶级控制了英国政权6.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

4、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英国下议院“长方形的结构”凸显出的政治内涵是( ) A.有利于两党政治的发展B.体现君主立宪制的理念C.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D.对议会权力的制约7.中英南京条约第十一款规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中国大臣,无论京内京城 外者,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这说明( ) A.英国开始干涉中国的内政B.中国的行政主权遭到破坏C.清政府失去了外交自主权D.清朝天朝上国观念被打破、8.太平天国运动有很多缺点,

5、如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大肆封王赐爵,封建等级森严等等。但它却被列入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原因可能是( ) A.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B.它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和列强C.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它颁布了资政新篇9.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下图是1900年西方国家出版的一幅“八位强人正在合理痛打一位弱者”的宣传画。据你所学历史知识推测他们痛打

6、的结果是( ) A.迅速灭亡B.成为“木偶”,任人摆布C.知耻而后勇,并迅速发展壮大D.当即被肢解瓜分11.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表明( ) A.武昌起义爆发日已被政府作为国庆纪念日B.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C.辛亥革命在民族、种族革命上取得了成功D.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12.下图是1913年共和党、国民党、进步党的党员证,这些图片的价值主要在于( )A.证明共和党才是最早的资产阶级政党B.有助于研究中国政治转

7、型期政治状况C.反映出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纷争的局面D.佐证辛亥革命后共和观念普及与扩展13.“社会主义”一词在马克思以前就已出现,近代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流派有三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改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20世纪初,他们分别在俄国、英国、德国得到了实践,这反映了当时( ) A.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各国广泛出现B.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危机C.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D.国际工人运动正走向联合14.“9月,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连续写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列宁提出上述主张主要是基于( )

8、A.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性质B.俄国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局面C.革命已失去和平发展可能D.布尔什维克党控制了大量武装15.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样式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成立C.“二月革命”的爆发D.十月革命的胜利16.图2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1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

9、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8.下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 )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19.1889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收到有关中国大势的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清国的“上下腐败已达极点,纲纪松弛.官吏逞私,祖宗基业殆尽倾颓”。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在列强虎视耽耽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

10、将进退维谷。这说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旨在( ) A.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B.教训腐败的消政府C.与列强共享在华利益D.转移国内政治危机20.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 A.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B.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C.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D.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2小题。2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4年,清廷官员至英国使臣律劳卑广州住处商谈贸易问题,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

11、生了严重分歧。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英方则坚持将自己的座位置于大厅北面主席的突出位置。两者争执不下,商谈未能进行。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材料二: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

12、。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材料三: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材料一中,中英双方争执的内容是什么?反映了清廷官员怎样的心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使臣所持态度的国内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

13、的危害。 2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

14、铭文(节选)(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并说明这次“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意义。 (3)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一、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 A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对

15、于各地文化与周天子所在地的文化应该是一种逐渐的融合,故选A。 题干强调尊重而不是吸收当地文化,B不选; C在题干中根本没提及,故排除; D题干没提及传播文化,故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分封制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2.【答案】 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导致世家大族权势下降的原因与选官标准有关,原来九品中正制度下依靠家世门第,后来科举制度下靠真才实学,靠考试,A项正确。BD两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皇族第一,不一定是女性,C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

16、科举制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随着科举制的推广,世族地主势力下降,庶族地主兴起,所以促进了氏族志到姓氏录的转变。3.【答案】B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根据材料文字“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经常尖锐地批评皇帝所为”“皇帝好用廷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明代宰相制度的废除,使百官之首丧失,君权也失去制约。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D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4.【答案】B 【考点】罗马法 【解析】从题中的有效

17、信息“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 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买受人手持标的物和铜块的宣告”、“以铜块击秤并交给出卖人”等,可知按罗马法的规定,“形式买卖”很注重形式规则,故选B项。【点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5.【答案】B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根据材料文字“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商业和知识界等中等阶级的议员,在议会中所占比例约四分之一”“贵族(及其子弟)和地主议员占议员总数的一半以上”可知,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

18、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控制了”不符合题意,排除。6.【答案】 A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可知:两党制下各党派的观点不同,通过互相牵制促进了两党政治的发展,A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君主立宪的理念;C错误,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D错误,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不能制约议会;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两党制下,两党持不同观点,通过相互的妥协和退让达成一致,有利于

19、两党政治的发展。7.【答案】 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对待英国不再保持天朝上国鄙视外邦的华夷观念,故D项正确。 从材料中“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可知中国与英国在官方交往上是平等的,故A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对中英两国外交往来的规定,没有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 南京条约是在中国战败的情况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列强侵华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平行照会”等变化体现了清政府外检观念的变化。

20、8.【答案】 B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和列强,体现了这一革命任务,所以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故选B。虽然ACD三项都符合太平天国运动,但无法体现“民主革命”,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需要辩证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虽然是旧式的农民运动,但他将斗争的矛头直指清政府和列强,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质,所以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9.【答案】 C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严复是康梁同时期的维新派代表物,“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

21、亡的口号”就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A、B、D三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使人们敢于喊出“救亡图存”的口号。10.【答案】 B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八位强者是指八国联军,一位弱者的是指当时的旧中国的清政府。题干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这一战争所带的后果是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工具,故B项正确; A项“最终灭亡

22、”说法与史实不符; C项中的“恢复”、“发展壮大”说法与史实不符; 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马关条约,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木偶”任人摆布。11.【答案】 D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民权革命的确立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以及“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革命进程但存在缺陷。故答案为D项。 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未实现革命的

23、目标,排除B项; 辛亥革命在民族革命方面没有取得成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辛亥革命对于推动近代化进程有巨大的作用,但依然存在缺陷,要辩证的看待这一问题。12.【答案】 B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解析】【分析】材料中反映出的是民国初年各党派的党员证,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政党很多,政治发展处于转型期,所以这些党员证有助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政治状况,因此本题选B选项。 A选项说法错误,我国最早的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林立纷争”; D选项从材料中无法反映。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

24、重于考查史料的运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不同党派党员证可以用来佐证当时政党的发展状况,从而说明我国的政治正处于转型时期。13.【答案】 B 【考点】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改良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纳粹主义)。20世纪初,他们分别在俄国、英国、德国得到了实践”可知:随着这些社会主义流派的实践,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的危机,B正确; A说法错误,“广泛”二字不符合史实; C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D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工人运动的联合;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

25、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三支社会主义流派思想的实践使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危机。14.【答案】 C 【考点】列宁 【解析】【分析】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七月事件表明,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与材料中“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相符,故C项正确;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革命有和平发展可能,材料中“9月,列宁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形势变化而非党的革命性质变化,故A项错误; 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俄军在西方战线和西南战线发起进攻,但这次冒险失败了,故

26、B项错误; 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布尔什维克当控制了大量武装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而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使和平夺权成为不可能。15.【答案】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实现了现代化,D项正确, A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并不是从“模式”上突破; B项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最终失败,排除; C项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

27、侧重于考查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十月革命后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突破了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的理论。16.【答案】 C 【考点】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图表分析可知:1926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工人和农民所占的比重很大,结合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进行分析,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C正确; A错误,此时国民党已经完成了改组; C错误,国民党的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D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国共第一次合作,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为

28、图表分析题,分析图表可知国民党中工人和农民数量多,所占比重很大,这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17.【答案】 D 【考点】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可知当时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动荡不安,故D正确; ABC与材料中的描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北洋军阀的统治,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通过材料可知当时军阀混战,可以判断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8.【答案】 D 【考点】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中民国27年的时间可知当时是1938年,而且中共创立的报刊中国民党检察院院长题写了报

29、头,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主题,D正确; A错误,国民革命是1924-1927年; B错误,工农革命,北上抗日没有突出国共合作的内容; C错误,解放南京,解放全国是1949年;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以及于右任的身份可知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19.【答案】 A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日本认为中国已经腐败到了极致,而而中日两国“唇齿相保、辅车相依”,在列强虎视耽耽下,清国一旦不保,日本势将进退维谷,所以侵略中国是为了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A正确;B、C、D错误,与材料中“清国一旦不保

30、,日本势将进退维谷”内容不相符;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强调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占领中国与列强对抗。20.【答案】 A 【考点】解放战争 【解析】【分析】国民党吸收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进行培训,说明国民党企图在四川负隅顽抗,故A项正确; 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并不代表不了解共产党政权,故B项错误; 台湾是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故C项错误; 国民党发动的帮会组织袍哥会,并不是一般民众,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解放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材料中国民党吸

31、收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实际上是想继续负隅顽抗。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本大题共2小题。 21.【答案】 (1)座位次序(外交礼仪之争);以天朝上国自居;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3)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1)争执内容:根据材料“双方在各自应处的座位、方向、次序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可知为座位次序(外交礼仪

32、之争); 心态:根据材料“中方要求将自己的座位安排在会见大厅的北面(上席)”可知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 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从英国的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国力强盛; (2)特点: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 原因:根据材料“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可知:北洋舰队避战不出;根据材料“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可知:洋员鼓动投降;根据材料“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可知:将士贪生怕死,主帅指挥不力; (3)危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

33、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甲午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影响。22.【答案】 (1)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2)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等)。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台湾的回归);中共实力的增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意义: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

34、维护和平。 【考点】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四年抗战的依据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已经开始抗日直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共14年; (2)含义:兄弟同心指国共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役:正面战场的抗战活动可以说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敌后战场的抗战可以说百团大战; 意义:可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作答: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台湾的回归);中共实力的增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3)意义:主要从警醒后世这个角度回答: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正确把握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著名战役,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